情感一生网

喜欢控制别人的人,其实是自私

情感也是需要经营的,我们应该多进行一些有效沟通,有哪些解决情感问题的小百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喜欢控制别人的人,其实是自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古语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拥有非常严重的控制欲的人,总是喜欢逼别人做着不愿意的事情,这多半是因为自私,因为自己的自尊心在作祟。

爱情中本就是相互体谅,相互尊重,不要违背对方的意愿,但是却有非常多的爱情,喜欢去操控着对方的生活,就好像对方会突然做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一样,其实这样只会让双方的相处变得越来越紧张,越想要控制,其实就越容易失去。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每个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并不是恋爱了,所以的时间都是属于对方,不要总是习惯做事都按照计划,计划永远都不会赶上变化,也不要可以强加自己的意愿在别人的身上,你身上的那一套,并不是在所有的人身上都适用。

自私的人,总是会喜欢让别人为自己好,而自己很多时候却看不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更不愿意轻易对别人好,也就是说在吝啬自己的感情,连好都不愿付出的人,又有什么好值得相处的冲动。

其实喜欢控制别人,并不是因为强势,也并不是真正喜欢让别人来听自己的话,其实都是因为自私,都是因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影响,你觉得能够在感情上面取得上风,你会觉得风光无比,你会有很值得骄傲的地方,其实这样只会让人更加厌烦。

不要总是觉得自己霸道一点,对感情来说没有什么不好,他们期待让自己的恋人知难而退,想要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退让,其实就算真的做到了,又能怎么样,能够让你的人,都是那些爱你的人,才能够让你的自私发挥出来。qG13.COm

永远不要把控制别人当成一种习惯,慢慢你会发现,自己的自私变得更加无穷无尽,你会觉得没有人在身边的时候,你会更加没有安全感,你会变得只有一条路走,你不会去选择更好的路,所以不要让自私变成自己的死胡同,真正的相处,是相互尊重,而不是个人意向的控制。

相关阅读

比分手可怕的,其实是冷暴力


家庭冷暴力指夫妻什么是冷暴力。家庭暴力是一种爆发力。其表现形式大多基于陌生化、忽视、纵容、疏远和冷漠,导致他人的精神实质和心理状态受到侵犯和损害。那么,人们应该如何摒弃家庭暴力呢?家庭冷暴力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一.什么是冷暴力

冷酷的家庭暴力是一种爆发力。其表现形式大多是基于莫莫、忽视、纵容、疏远和冷漠,导致他人的精神实质和心理状态受到侵犯和损害。家庭冷暴力有两种主要情况:一是家庭冷暴力;另一种是,当工作场所出现冷暴力纠纷时,忽视对方,将口头交流减少到最低限度,终止或敷衍夫妻的生活,以及在家务等个人行为上懒惰。

最新的科学研究得出结论,如果一个人遭受家庭冷暴力,如类似的损害评估、不断的批评和公司办公室资源的垄断,将对员工造成极大的伤害。科学研究发现,遭受职场冷暴力的员工更有可能辞职。他们心理失衡,员工满意度降低,愤怒和焦虑程度越来越高,他们的不良影响也更加严重。

二。如何区分冷家庭暴力

1.两个人聊天越来越少

最初的爱情故事一直在继续。经过长时间的交流,人们越来越少谈论自然。夫妻之间有7年之痒,更不用说十几岁的年轻人了。语言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是错误的。女性总是会找到反驳自己的理由,并愿意确认自己的意识是错误的。

不再聊天并不意味着MoMo会很久以前,而只是更加依赖彼此。仔细观察一些情况,我们可以就一些两个人的事情,像一些家庭事务,像一些其他人的麻烦,进行更强烈的交流。如果有这样的确认,一切正常。另一个原因是,有些男人的沟通能力较差,但女人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谈论生活时,积极参与是一个很好的数据信号。避免话题讨论是一个好的数据信号,但是默默地表达赞美和沉默是一个坏的数据信号。)

此时,女性最好主动明确地提议去一些她们没有去过的地方,比如儿童游乐场、餐馆或旅游景点,以保持她们情感的神秘性并增加她们的相互感受。

2、女人想分手看得太多

聪明的女人会用她们分手的愿望来看对方,然后再看更深的层面,给对方的销售市场考虑是否分手的机会。平静男人的处境,很少有人这样看待个人行为;然而,对于余来说,过多的阅读已经给她留下了分手的种子。有时候,在长时间的情感冷却后,女人明确提出分手是无意的,但对男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数据信号和阶梯。在这个时候,造成的伤害比明确表态的那个女人更大。

三。家庭冷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家庭、单位和大学的具体表现立即导致了许多社会发展的不幸。可以说,家庭冷暴力的过度发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冷漠和情感的消除。因此,人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荣辱观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情感涵养,才能尽可能地防止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家庭暴力所破坏,从而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和谐。

工作场所的冷酷暴力总是新来者的藏身之处。冰冷的家庭暴力让人们与难以言喻的工作压力隔离开来,这让人们感到害怕,上下班就像进监狱一样。

别灰心 不漂亮其实是种福气


有个女演员说过这样一段话:女人,长得很漂亮是运气,长得很不漂亮是晦气,长得不很漂亮其实是福气。
我觉得这话说的有道理,女人太漂亮,男人围着多,受的诱惑也多,难免恃宠而骄,最后的结果无非两样:要么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要么就孤芳自赏,乏人问津。像关之琳这等顶级大美女,都单身了多少年,至今待字闺中,一问才知道,敢情身边都没男人敢追她,她太漂亮了,走哪儿都带电,估计哪个男的稍一接近她,就被电晕了,只好个个都歇菜了。
看来女人太漂亮,跟男人太有钱,都不是什么好事,这美女跟巨额财产一样,都会被无数好事者惦记着、揣摩着、念叨着,搁谁家里都不踏实。过去有种说法,一入侯门深似海,娶个太漂亮的美女回家,也怕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以,大多数男人下半身虽很好色,但上半身又很理智,他们深知美女可以喜欢,但不能爱,更不敢娶回家。要不中国自古为什么一直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说法呢。
在我看来,红颜薄命的悲剧往往起源于红颜对命运的期待值过高,倘若把人生比喻成一笔投资,某些美女只把年轻貌美当做唯一的资本,总想一本万利——她们生怕上天辜负了自己的花容月貌,可是投资总有风险的,一本万利的美事儿不是人人都可以遇上,结果往往是“似这般良辰美景都付与了断井残垣”。何况美貌是有时效性的,迟暮的美人就像旧年的日历牌,看着让人心酸,因为它只会让人想起如风的往事。
时间是女人最大的敌人,再美若天仙的女人也会被时间打败,而且女人越看重自身的外表,在时间面前会输得越惨,花瓶式美女和智慧型女人就像龟兔赛跑,一开始前者领先,最后准保是后者获胜。
梅艳芳唱过一首歌叫《女人花》,唱的哀婉缠绵如泣如诉。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爱把一个漂亮的女人比喻成一朵美丽的鲜花,鲜花之所以那么美,那么艳,生物学家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它们要招蜂引蝶,如果错过花期还没有蜜蜂来为它们传授花粉,没多久就要枯萎和凋谢了,所以梅艳芳在歌中唱到“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但是鲜花们常常会遇人不淑,因为只有那些无聊的游客才会毫不怜惜地把它摘走,把玩几下再无情地扔掉;而真正有品位有修养的男人是不会这么不“怜香惜玉”的,他们会停留驻足,会反复欣赏,但不会据为己有,这似乎也预示了鲜花们孤苦无依的悲剧——总是被优秀的男人错过,而被低俗的男人糟践。
一个年过三十至今未嫁的高端美女告诉我,她看不上一般的凡夫俗子,她觉得自己好比一幅价值连城的古代名画,应该被一个有品位有家底的收藏家所珍藏。否则她不甘心被“贱卖”。我深知她的“不菲价值”,但我曾经婉转地告诉她,在这个世界上,敢于收藏名画的人毕竟不多,一是经济实力有限,二是文化品位也不够,就算遇到了这么一个知音,人家如获至宝地把你收藏了起来,也未必会天天爱不释手,说不定挂在墙上欣赏了一阵子,新鲜感一过,就束之高阁了。
而真正的收藏家也不会只收藏一件稀世珍品,一旦遇到更好、更值钱的,原先捧在手心的宝贝也难逃被打入冷宫的噩运。但“名画们”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她们还是在那里痴痴地等,最后把自己空等成了一座凄清的望夫崖。无数美貌的“圣女”之所以被剩下就是这种心理驱使下的结果。
男人是喜欢美女,但不代表男人只爱美女,更不代表男人只想娶美女回家。喜欢不等于爱,想跟美女恋爱和想跟美女结婚是两个概念,男人的视觉冲动不等于男人的真心付出,大多数男人都很贼,他们深知再美丽的花朵也会有花容失色的一天,再魔鬼的身材也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局面。所以,真正聪明的女人,不管长的美不美,最好不要单单用外表作为对付男人的武器,否则,总有一天,这门武器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就像再百发百中的手枪也会有“哑火”的时候。
古人总结打仗的诀窍,“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同样,女人在遭遇爱情狙击战时也要学会“攻心为上”。我猜想,一对长久夫妻,终归不是靠着妻子的美貌得以善终,因为美貌的折旧率最高,只有美德可以历久弥新。

常说这三句话的人,其实是对你的一种心理控制


“伪装”是人类的一大天赋,语言自诞生以后,天然就具有欺骗的功效。所以才会“世间多少恶,都是假借正义之名”

同样,也有很多心理控制,会伪装成对你的关系,对你的呵护。比如下面这些话,乍一听好像是对你好,实际上里面都包含了强烈的精神控制。

(1)你还不够成熟/经验还不够丰富,以后会明白我的苦心的

这种说话方式是心理学中非常典型的一种“操纵”方法,叫做“幼稚对话”:

即和你说话时,把你当成一个小孩,认为你很幼稚,不成熟,所以你说的都没有道理,而“我”则是成熟睿智的一方,因此你应该听从我。一旦你接受了这种逻辑,就会陷入“控制”之中。

这么说话的人,往往因为拿不出什么强有力的说辞去说服你,只能通过“人身攻击”,通过否定你这个人,来否定你的意见。

(2)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这句话可能在亲友口中听到的最多,但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道德绑架。因为这句话的暗藏逻辑是这样的:判断一件事是否正确,不是根据事实,而是根据我是为你好。

这么说话的人,往往自视甚高,觉得自己的观念更高明。但他们不懂:时代在变化,过去的经验并不一定就是对的,而且,适合你的不一定就适合其他人。

更可怕的是,一旦你接受了这种逻辑,就等于陷入了对方的“控制”:以后他再想干涉你,只要用这句话就足够了。

(3)你看xxx就是比你好

通过与别人的比较,的确可以激发人们的动力,催人上进,还能防止骄傲自满。但是,过度的比较会打击一个人的信心,损害心理健康,甚至造成自卑和抑郁。

而打击一个人的信心,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控制一个人最好的手段。所以很多人,都会借“比较之名”,行”“打击之实”。

面对这些典型的心理控制手段,我们要做的第一是提高警惕,千万不能陷入对方的逻辑或者思维中。其次,看关系的亲疏,我们可以选择正面怼,远离他,或者阳奉阴违的方式,来避免这种洗脑。

你以为这是沟通?其实是在攻击


沟通是一门艺术。

这个大部分人都知道。

有人也会自我反省,因为沟通能力差,结果沟通的目的达不到,所以也希望可以提高自己沟通的技巧。

但,沟通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技巧的问题。很多人的沟通都是化了妆的攻击。

当你对一个人说,你用话语在攻击我的时候,这情境似乎有点奇怪,但是仔细一想,也并不奇怪。

人的攻击性,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那是无处不在,夸张一点,可以说,精神分析一半的时间都是在研究攻击性以及研究攻击性的表达,帮助个案处理自己被压抑的攻击,或者帮助他处理自己未处理的被攻击。

在心理学里面,攻击绝对不仅仅是表面字眼,你看到的那样,它不仅仅是一种你能看到的行为,比如我打你一下,我虐待你一下,我破口大骂你,攻击无处不在,我们人与人的链接里,无处不在的是语言,所以攻击就潜伏在无处不在的语言,即沟通里。

今天,我想聊聊,那些潜藏在日常沟通里面的,略带攻击性的表达。

01

“你应该…你至少应该……”

当一个人A,对另一个人B说出,你应该如何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限定,B他自己的选择。

应该是一个很日常的用法,不是说所有应该都是在攻击。但是在某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它会令听到的人,产生被攻击的感觉。

比如我很想这样,但是你一直很强硬的和我说,你应该那样,你不应该这样。你没有理解到我想这样的感受,你也没有站在我的位置上,考虑我的选择对于我的意义,你只是对我说,应该,而这个应该,其实是你站在你的立场上的思考。那么当你说应该的时候,你是在强加,你的看法和思想给我。而且,当应该反复出现,似乎就是在表达“我说的才是道理,你没有道理”。

如果一个人说话很喜欢说“你应该”,那么这个人的表达其实透露出的是一种强势和控制。这种强势和控制,实际上,是在攻击着对方的边界,即使披着道德、道理、正确的外衣。

应该这种字眼,需要慎用。

如果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情况,而是用自己的道理、道德、习惯、内心去硬塞给对方一个“应该”,那么这种沟通方式可能会给对方一种你在侵占我的边界想控制我的感觉。

02

“你为什么不能?”

首先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它是一个疑问句,还是一个反问句?

举个例子吧,老公对妻子说,周末我们去看我表姐(在附近城市),带上孩子,然后就在我表姐那里住一晚,也不用去订酒店了。妻子说,可是我觉得还是订酒店好一点,在别人家住不自在。丈夫说,我觉得没什么不自在的,你为什么就不能在我姐家住一晚呢?(搭配反问的语气和不高兴的表情)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里面就有对于妻子表示想住酒店这种想法的不满。这其实是丈夫在表达一种强烈的要求,并对于妻子竟然反对这个要求,而出现了生气的情绪,通过反问表达了攻击性。

如果丈夫说,我是觉得没什么不自在的,不过,你为什么不愿意在别人家里住?会不自在吗?(搭配低沉的语调,看向妻子的疑问并关切的眼神及柔和的表情)即使是同样的句子,表达的意义也完全不同。妻子会感觉到,自己的不喜欢被丈夫接受和尊重了,并且丈夫看到了妻子和自己的不同,进而关心,妻子这种不同的来由,那么这种方式就给了妻子一个对丈夫去打开自己的机会。

而妻子也会去思考,那种不自在的感觉究竟是什么,从哪里来?藉由这样的谈话,妻子和丈夫将分歧和不同化为了彼此更进一步去看对方内心的机会。

“为什么不能”这样的句子,如果用反问的语气说出来,就是在跟对方表达,你不按我想的这样去做就是错的,有问题的,糟糕的,我不能理解也不想理解。

03

“算了,别解释了”

这句话的攻击意味很强烈。意思是说,你说什么也没用,我不会相信你了。

表达的是,你的解释,我不想听,而且我觉得你那都是瞎扯。

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这个时候,也许有一个人就试图向另一个人去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让这件事生,希望以这种解释的方式,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内心想法,并得到对方的理解,算了,别解释,这句话一说出来,就是终止沟通,就是在很直接地告诉对方,我不关心你的解释,你的内心想法,你为什么会这样。把沟通的路,一句话堵死了。

也许很多人都是在生气的情境下,以这样的方式,攻击对方,表达愤怒。

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不要听解释”这样的确可以令对方难受,也是一种报复。

但是,如果我们回到沟通的原点,这并不是一种有助于问题解决和关系修复的表达。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出了这句话的时候,对话也就无法继续展开。

想去解释,努力地试图表达自己想法的人,被瞬间噎住,沟通的动力直接被杀-死了。但是假如能够听到他的想法,虽然不是听到就得去认同,就没有了生气的理由,但了解对方内心的声音,也许自己愤怒的浪潮会因为了解而平息下来。

听一个人的解释,不代表我们就要去赞同他,但如果连听都不敢听,是不是害怕自己一旦听到对方表达的想法,就难以守住自己所谓的正确呢?可是,无论对方怎样解释,都不会改变他之前那件事造成了对你的伤害的事实。

而允许一个人解释,只是帮助我们去看到,这个伤害发生的过程,可以让关系因此更有建设性的去修复。

“算了,别解释了”这句话,会把对方,定义为一个坏人,但是,把关系里的另一个人,在你的内心定义为坏人,你自己也会难受的。

给一个机会,让他表达他自己,说不定,理解会带来接纳,沟通才能继续。

04

“你就是这样的人……”

这句话后面跟满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定义、标签、评判。

我有一个朋友,她老公特别喜欢给她贴标签,

“你就是很蠢”

“你就是一个永远不懂得体谅别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你就是一个搞不清楚状况的人”

“你就是个没耐性的妈妈”

“你就是自私”

“你就是很懒”

“你就是焦虑”

这些对白,句句都是将一个人钉在柱子上的钉子。

其实,老公是想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感受,但是用下定义的方式,则直接将感受,变成了不可推翻的强势的判断。

这种攻击,使得沟通,变得很艰难。而且也消磨了彼此间那种柔软的爱意。

如果可以这样说,

“我希望你能更多地体谅我”

“你挺焦虑啊,能跟我聊聊为什么这么焦虑吗?”

“咱们的孩子,总是会让你失去耐性,这事怎么弄?”

所不同的是,后面一种方式,容许了妻子的存在,接纳了她的感受,然后在这种接纳和容许的基础上,两个人才能开始真正有效的沟通。

我们都很厌恶被人下定义贴标签。因为当你被下了定义,也就意味着对方看到的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到的不是你的“因为,所以”,不是你的内心、你的人格,而只是一个标签。

“你就是”后面加上标签,表达的是一种不想沟通,不需要沟通,剥夺了对方向你表达自己的欲望,当你去定义了一个人,这定义就会横在关系里,变成阻碍,你就不可能再去了解另一个人的真实和全貌。

其实沟通里的攻击太多太多,这种攻击有一个共性,就是带有强烈的评判并阻止对方一步表达的意味。

评判,是一种攻击,阻止对方表达,同样也是。

如果你表达的是,——我说的就是权威,而你说什么都不重要,你也不需要再说,除非你认同我说的。

那么你要的不是沟通,而只是服从和认同。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39448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