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抗日英雄王少奇的故事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有哪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日英雄王少奇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少奇(19121944),男,原名王玉昆,字季如,曾化名王英、黄忠、李广。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人。1944年10月17日牺牲,时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卫生部部长。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王少奇

一九一二处四月二十六日,生于河北省香河县城,一九二门年毕业于通县师范,一九三三年考入北平医学院,在此期间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一九三五年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干事,一九三六年三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蓟县人民救国会宣传部长,宣汤怀联合县救国会主任,蓟遵兴游击队政委,蓟平密联合县县长,蓟宝三联合县县长,冀东军分区卫生部长兼政委,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被誉为八路军的好县长。

王少奇同志在学校就读期间,虚心好学,积极寻求革命真理,九一八事变后,先后到香县渠口、刘宋、大河各庄进行抗日宣传,号召群众团结抗日,一九三五年在学校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后选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学生南下请愿团,向蒋介石政府请愿抗日。

一九三六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抗日烽火燃遍全国,王少奇同志按照党组织的批示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发动抗日游击战争,他利用所学的知识在蓟县板桥村开设了一个诊所掩护,他从事革命工作。由于没有资金,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将自己家中仅有的四亩稻田卖掉,购置了器械,并用所得的收入充实了党的活动经费,他先后在二十多个村组织建立健全抗日救国会宣传我党的主张,号召群众拿起武器,抗击日本侵略者。一九三八年先后任蓟县抗日救国会宣传部长,宣怀联合县宣传部长等职。

一九三九年六月间,奉晋察冀军区指示,将各县抗联队伍组成蓟县、遵化、兴隆(蓟遵兴)游击支队到冀东坚持游击战,王少奇调任支队政委,七月率部向冀东插进,途中遭日伪军数路围攻堵截,与上级失去了联系,然而王少奇同志毅然决定就地开展游击战争,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学生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经过一个多月地转战,于九月二十六到达盘山,为扩大游击区范围,他率部到兴隆南部山区在很短的时间开创干涧、黄涯子、天平沟等游击区,扩大了游击活动区域。

一九四零年春季,包森同志率二支队到达盘山抗日根据地,期间王少奇同志积极配合开展工作,首先建立健全机构,制定了一整套制度。一建立两面政权,利用伪保甲长为我军提供情报,二建立财粮制度,实行统一征收,统一开支,实行粮票制度,三建立军用代办所,军需品均由代办所负责办理。

一九四零年夏季,王少奇同志任蓟平密联合县县长,为有地配合包森领导的二支队开展平原地区抗日活动,先后组织战士连克数十处伪据点,群众抗日激情日益高涨,为稳定局面巩固成果,王少奇同志带领地方干部又建立了区本政权,广泛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召开了知识分子及地方上层人士座谈会,宣传持久战的战略意义和党的各项政策,他以开阔的视野、出色的口才、丰实的知识深深地打动了一大批有识之士,享有很高的威望,并把他们吸收进了抗日救国工作这中,为平谷、密云、兴隆等地的抗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四零年冬季,王少奇调任蓟宝三联合县县长,在盘山根据地开展建设工作,成立了村政委员会,为保卫根据地,提高战斗素质,王少奇同志经常进行军事政治教育,讲解游击战术,著名的盘山联合村民兵班(后称盘山班)就是他在一时期亲手培养组建的。敌人扫荡时,他就组织当地群众一起藏山洞、睡山沟,没有被子就全衣而睡,他常常教育民兵说:搞革命就不能怕死,怕吃苦,不客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坚持到底,打死一个日本鬼子够本,打死二个赚一个,要给自己留一颗子弹不能让敌人捉活的,到任何时候不能泄露党的秘密。王少奇的教诲使盘山班的同志至今还记忆犹新。

一九四二年王少奇任丁部行政办事处主任地分委委员,主管西部数县的政府工作,四三年底调任冀东军区卫生部长兼政委。

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七日,在丰润县杨家铺参加区党委扩大会议时,遭数路日伪军包围,在突围中与卜荣久同志夫妇一起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三岁。遗骨葬于蓟县盘山烈士陵园。

主要事迹

1943年2月的一天,王少奇正和几个暂时撤回盘山的区干部研究工作,突然来了大批日伪军,吼叫着从四面八方向盘山包围上来,企图将抗日干部们一网打尽。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王少奇指挥大家边打边撤。在盘山武装班的掩护下,他和其余4名干部隐蔽在盘山旋风岩下的一个山洞里。几百名日伪军驻在周围,白天三番两次地搜山,夜间布下侦探,整整围剿了15个昼夜。在这异常艰苦紧张的情况下,王少奇坚定自若,指挥大家沉着应战。当时正值数九寒冬,5个人只有两条毯子,大家身挨身,心贴心地挤在一起,腿部都冻成了紫色,可没有一个人叫苦,吃的东西只靠盘山武装班副班长于连海冒着生命危险,夜间偶尔潜入山中送来一点凉水和炒米来维持。就这样,王少奇率领大家一直在山中坚持了半个月,最后终于突出包围,安全转移了。在王少奇从事抗日斗争的艰苦年月里,他的家属、亲人们也在忍辱负重,担受风险,但却千方百计地支持他的工作,支援根据地的斗争。

王松儒老先生是个很有学识的人,懂得外虏不除,国无宁日,民无宁日的道理。他积极支持儿子从事救国救民的斗争,直到逝世前,他还谆谆教导家人,要像王少奇那样有民族的硬骨,做正直的国人。王少奇的妻子薄玉秀虽然文化不高,但既贤惠又明理,积极支持丈夫的革命活动,不止一次地对丈夫说:国难当头,忠孝不能两全,你放心地在外为国尽忠,我在家中侍奉老人,替你尽孝。她还为革命事业做了许多工作。王少奇和其他地下工作人员到香河城里活动,都由薄玉秀进行巧妙的安排,任务完成,再秘密地找人将他们乔装送出城。她还为进香河县城的同志们筹措资金、衣服、地图、药品等必需品,使他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同志们回到根据地,总是赞不绝口地说:我们能胜利完成任务,多亏了王大嫂!

那时候,敌人风闻薄玉秀的丈夫是八路军,可又一时抓不到把柄,便三天两头地来王家寻衅生事,以便发现线索。设在白云寺的伪警察一分所,因靠近王家,经常借机诈取钱财。有一次,敌人得到北山根据地派人进了城,很可能潜入了王家的消息,于是,大批的宪兵、特务突然闯进王家来搜捕。王少奇的母亲上前拦阻,遭到一顿毒打。由于薄玉秀等人的巧妙安排,敌人扑了空。敌人气急败坏,要抓走王少奇的妻子和孩子,但薄玉秀提前带着孩子越墙逃了出去,敌人一无所获,就将王家乱砸了一通才离去。事后,敌人几次抓捕,但由于她不断地隐蔽和转移,再加上王少奇二兄王毓奇(为了便于王少奇的工作,他出任了伪城关镇长)从中周旋,敌人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1944年10月16日,冀热边特委在丰润县张庄子召开特委扩大会议。时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卫生部部长兼政委的王少奇,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正在进行时,情况突变,敌人从四面向这一带包围过来。在紧急的情况下,领导干部们和警卫部队转移到了南面的李庄子。

17日一大早,大雾蒙蒙,大批日伪军又乘着浓雾从李庄子村西摸了上来。特委组织部长周文彬当机立断,警卫部队扼守阵地掩护,机关干部速向杨家铺村转移。

谁知他们刚到杨家铺又遭到了5000多名日伪军的包围合击,敌人这次投入血本,要将我特委机关一网打尽。情况万分危急,继续转移已不可能,周文彬坚定地下达了突围的命令。

在这危急的情况下,王少奇沉着坚定,指挥身边的同志们边打边撤,并照顾受伤的同志。当他们退到半山坡的时候,卜荣久不幸腹部中弹,王少奇见了,不顾迎面纷飞的子弹,马上扑上去为战友包扎。正在这时,一颗子弹呼啸飞来,穿透了王少奇的胸部,伤势非常严重。他意识到自己突围已不可能,为了严守党的秘密,他挣扎着把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点燃焚毁。随着火光的升起,顿时吸引过来数十名敌军。王少奇仅有十来发子弹了。他强忍剧痛,将一颗颗仇恨的子弹准确地射向了敌人。

当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王少奇停止了射击。这时,敌人阵地上传来了一个熟悉刺耳的声音:老同学,快投降吧!皇军非常赏识你的才干,只要你能归顺,保证你能连升三级,每月薪俸三百大洋。原来王少奇的一位同学已投靠日寇,做了汉奸,现在正在为主子卖命,向他劝降。

投降,帮日本强盗杀中国同胞?你们真是瞎了狗眼!王少奇轻蔑地回答道。

敌人见劝降不成,就又试探着进攻,待证实王少奇确实已无子弹时,才嚎叫着又冲了上来,大叫:抓活的,皇军有重赏。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王少奇从容地举起了手枪,向自己的头部射出了最后一颗子弹。

qg13.com精选阅读

抗日英雄王克山的故事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日英雄王克山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克山(1919~1944),男,山东省寿光市人。1944年4月,牺牲,时任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旅13团2营4连2班副班长。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1940年10月参加八路军,在胶东军区十三团当战士。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编入八路军胶东军区5旅13团2营4连2班,后任副班长。入伍3年来,历经50多次战斗,每次战斗都猛打猛冲,曾5次负伤,全身留下9处伤疤。1941年3月16日,王克山所在的13团参加奇袭栖霞牙山的战斗,他主动请战,担任爆破手,用炸药包炸毁敌人一个坚固工事,为部队清除进攻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这次战斗,全团共歼灭伪军一个营。

1943年,在掖县驿道战斗中,他只身一人追敌3里多路,击毙伪军1人,俘虏伪军1人,缴获机枪1挺。1944年春,胶东军区开展春季战役攻势,决定拔除伪军赵保原设在莱阳河源西沟的据点。驻守据点的敌人有近2000人,筑有9座长方形大碉堡。2月18日,战斗打响,王克山他所在的4连仅用15分钟,就突破敌人两道壕沟、两道围墙,并率先将村北的一座大碉堡爆破。他头部虽负伤,但仍然坚持战斗,连续炸毁敌人3个大碉堡,全连共炸掉敌人5个大碉堡。王克山用他的神勇和智慧,为13团创造白天连续爆破成功的战例。河源西沟攻坚战的胜利,得到胶东军区和山东军区首长高度评价,13团得到通令嘉奖,4连获得河源西沟第一连的称号,王克山被评为胶东军区爆炸大王。

主要事迹

1944年4月,王克山所在4连驻防地王家夼突遭日、伪军袭击,王克山率2班勇猛出击,将敌人截为两段,吸引敌人兵力,为主力迂回敌后赢得时间,最终将偷袭敌人击溃。战斗中,王克山中弹牺牲。1944年7月,胶东军区召开首届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追认他为胶东军区战斗英雄。

抗日英雄王锡山的故事


王锡山(1902-1938)男,字岳刚,1902年出生,辽宁凤城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91师副师长。20XX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东北陆军讲武堂第8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军第25旅中校团副。1932年,参加冯占海等人组织的吉林自卫救国军,曾率部奔袭吉林榆树日军司令部,击毙日军支队长大川、副官阿部等数百人,缴获步枪数百支及迫击炮、轻重机枪等,本人在激战中负伤。后随冯占海投奔冯玉祥,被改编为第53军91师,参加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豫北抗战、山西太行山抗战和豫皖对日游击战。王锡山旅长是万家岭战役中牺牲的唯一的将军、军阶最高的国军军官。他是辽宁凤城人,1902年生。他早年投身奉军,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八期毕业,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军第25旅中校团附,国民政府1937年8月明令授予他陆军少将军衔。他是最早跟冯占海将军起兵抗日的将领之一,英勇善战,深得冯占海将军的信任,也深受官兵敬仰。在吉林榆树,他率部奔袭日军司令部,击毙日军支队长大川、副官阿部等数百人,缴获步枪数百支及迫击炮、轻重机枪等,他本人在激战中负伤。他长相英武,个子中等偏高。记得在黑龙江宾县和河北高邑他给我们讲话,很吸引人,鼓舞士气。王锡山将军之战死对冯占海将军打击巨大,股肱或亏,何痛如之!王岳刚一直印在我脑海中,忘不了的抗日英雄啊!(王锡山将军牺牲后,将军夫人蔡书琴女士收到的王将军的遗物就是一把战刀和一双马靴,此后王夫人携儿艰难辗转,清贫一生,终身未再嫁。王锡山将军为国奋勇征战、舍身忘家,何其壮哉!)

主要事迹

1932年,参加冯占海等人组织的吉林自卫救国军,曾率部奔袭吉林榆树日军司令部,击毙日军支队长大川、副官阿部等数百人,缴获步枪数百支及迫击炮、轻重机枪等,本人在激战中负伤。后随冯占海投奔冯玉祥,被改编为第53军91师,参加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豫北抗战、山西太行山抗战和豫皖对日游击战。

1938年初,升任第91师副师长。8月,参加武汉会战。日军第11军占领九江后,以第9师团、第101师团、第106师团、第27师团等部队在赣北展开攻势。王锡山随部与其作战。在万家岭战役中,先是驰援与日军第27师团激战的黄维第18军等部,随后参加在德安万家岭地区对日军第106师团及101师团一部的围歼战。10月5日,王锡山率部在江西柘林以北甘木关阻击日军第27师团增援106师团的战斗中,被日军重兵围攻,中弹牺牲。所部官兵虽牺牲大半,仍完成阻击作战任务,获第9战区嘉奖。

抗日英雄王剑岳的故事


王剑岳(19061944),原名王师。湖南澧县人。1944年6月10日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第八师少将副师长。

20XX年9月,王剑岳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自幼勤勉好学,熟读史书。

1925年冬,辗转湘粤,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

在校期间,专心向学,民主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对兵法战术造诣尤深。

1927年秋,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时,曾对同学们表示:吾受革命之洗礼,三民主义之熏陶,校长之训诲,不达报国素愿,誓死不归。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十二师胡宗南部见习。

3个月后,升任少尉区队长。

7个月后,晋中尉,随部参加对直鲁联军的作战。

1928年秋,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师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二旅。

1930年春,又以各项成绩优异于次年春升为该部四团九连上尉连长,先后随部参加对李宗仁部、冯玉祥部、唐生智部的新军阀混战。

1932年,升调为副营长。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随部参加澄锡、常溧国防公路的施工建设。

1935年,晋升为国民革命军少校营长。

1937年,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战场上,身先士卒,督部力战,身负重伤。

1938年秋,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野战补充团上校团长,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九一师补充第一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八师二团团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第十七期大队长和副总队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师八十二团团长等职。

在职期间,带兵有方,赏罚严明,对日作战莫不奋勇当先。

1944年5月,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第八师少将副师长。时值日军发动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遂奉命率部由陕出潼关,扼守豫西灵宝一线,屡挫敌人锋芒。

1944年6月9日,设防于灵宝毕家砦,与第九十七师互为犄角,与日寇反复冲杀,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宁死不退,敌死伤累累,终不能占领高地。1944年6月10日牺牲。

主要事迹

1944年6月10日凌晨2时,日军突破我友军阵地,大批日军涌入防线。因伤亡过大,无力逆袭封闭缺口,遂持枪率残余将士杀入敌阵,双方展开残烈的混战。不幸左肩被手榴弹片炸伤,仍持枪指挥,奋勇冲杀,迫敌后退,恢复阵地,而所部伤亡殆尽。日军复以重兵再攻,众寡悬殊。未几,又身中两弹,血流不止,壮烈殉国。时年38岁。

人物纪念

王剑岳殉国后,国民政府于1945年1月22日明令褒扬。

20XX年9月,王剑岳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日英雄王德泰的故事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抗日英雄王德泰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德泰(19071936),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杨靖宇同志的亲密战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创始人。他为东南满抗日武装力量的联合,坚持和发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祖国的光复和人民的解放,他出生入死、英勇奋战,把满腔热血洒在了长白山的土地上。

20XX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主要事迹

王德泰,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身抗日斗争洪流。同年秋,参加当地

王德泰将军塑像

的秋收斗争,被选为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部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参加延吉抗日游击队,先后任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参谋长等职务,成为延吉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1933年参与指挥游击队作战50余次,重创敌军,延吉游击队也在战斗中发展到300余人,并开辟了五隅沟、石人沟、三道湾等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3年6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委员,任军事部长。

1934年3月,参与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任师政委。同年6月,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后,他即与特委和独立师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在延吉、安图、汪清、敦化等地开辟了新的游击区。

1935年3月下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进行整编,改任师长。

1935年5月3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升任军长,所辖4个团,总兵力达1200余人。

1936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继任军长,率部队主力向安图、敦化方向活动。

1936年6月,抗联第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长。同时,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他在指挥作战时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军事技术好,步枪、手枪、机枪都打得很准,一向身先士卒,勇猛顽强。

1936年11月初,在临江、抚松交界的大阳岔把两连伪军包围,迫使敌人投降。尔后,率领抗联第二军第四师第一团、第二团三连和第六师一部,到抚松、临江边界的小汤河村召开二军干部会议,研究确定新的战斗部署。

11月7日早7时,遭到600余敌人的袭击,他带领四师与六师的部分战士与敌激战。下午3时,在追歼逃敌时,不幸中弹牺牲。

生平经历

投身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王德泰目睹日军烧杀淫掠的种种暴行,无比愤慨,毅然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他踊跃地参加了中共东满特委组织的反日、反亲日走狗、实行减租的秋收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春,王德泰加入延吉县老头沟游击队,不久当了班长。之后组织上派他到三道湾做山林队长江好的工作,他利用各种机会对士兵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把一些士兵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年底,他利用外出执行任务的机会,拉出了20余人的武装,加入延吉抗日游击队。

重视学习

王德泰参加延吉游击队后,先后担任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和参谋长等职务,是延吉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十分重视学习军事技术,利用各种机会勤学苦练,他枪打得很准,各种枪支都会用,几乎是弹无虚发。他还特别注意学习和运用游击战术,提高指挥才能。研究怎样利用有利的地势,伏击敌人;运用灵活的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夺取必要的军事物资。此外,由于游击队的朝鲜族战士多,他学会了讲朝鲜话,密切了汉、朝干部战士之间的关系。

军事职务

1933年6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东北各级党组织发出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传到延边地区。

9月,中共东满特委召开扩大会议,全面贯彻《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改组了特委领导班子,王德泰当选为特委委员、军事部长。这是王德泰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的开始,以后无论是担任二军独立师的政委,还是二军军长,乃至抗联第一路军的副总司令,他始终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使二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支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的劲旅。

保卫延吉

1933年12月,王德泰亲自指挥保卫延吉王隅沟游击根据地的战斗,曾以60人的兵力,阻止了700余名敌

人的大讨伐,并取得了歼敌百余人的胜利。

1934年7月中旬,他指挥独立师独立团、二团,联合救国军一部,共300余人,第二次合攻安图县大甸子镇(今万宝乡)。经过十一昼夜的围困,一举攻下大甸子。随后,王德泰又率队西进,攻克了敦化大蒲柴河。

8月中旬,王德泰又指挥独立团、二团,联合其它抗日武装,围攻安图县城(今安图松江镇),经过激战,占领了部分街市,毙伤日军15名,俘虏10名,迫使伪军300人哗变反正,其中一部分加入了二军独立师。在此前后,独立师的一、三、四团各部也在延吉、汪清等地分别进行了攻打三道湾、老头沟、汪清大甸子等战斗,均获得了胜利。当年秋天,王德泰又率领独立师开辟了安图、延吉、汪清、宁安、敦化等地的新游击区。

保卫奶头山

1935年5月,二军独立师正式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全军兵力达1200余人。这一年,二军在他的指挥下,与敌交战660余次,其中在京图线(长春至图们铁路)的敦化哈尔巴岭、安图亮兵台、蛟河黄松甸三处一次颠覆国际列车,二次截车,震动全满洲国。冬天,王德泰又亲自指挥二团等部,进行了保卫奶头山抗日根据地战斗,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同时,二军还与五军配合,活跃在黑龙江的宁安、穆棱等地。

同甘共苦

王德泰身为军长,却能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和他们同甘共苦,亲如手足,一点官样子也看不出来;在战斗中则勇猛顽强,机智果敢,处处身先士卒。有时甚至亲抱机枪猛扫敌人,或亲率队伍冲锋,与敌肉搏。王德泰十分重视我军同其它义勇军、山林队的关系,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动联合他们共同对敌。到1936年初,延边一带的绝大多数救国军、义勇军、山林队都与二军建立了合作关系,作战时接受二军的统一指挥和部署。

壮烈殉国

1936年是王德泰生命和军事生涯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他指挥的抗联二军给日伪以最沉重打击的一年。这年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王德泰担任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二军军长。在他的指挥下,二军先后取得了寒葱岭、大蒲柴河、进攻抚松县城、穆棱颠覆军用列车等战斗的胜利。冬季,日伪在南满地区发动了所谓东边道独立大讨伐,对二军进行撒网式的围追、堵截,发现踪迹,咬住不放。王德泰则率领部队在抚松、临江之间与敌周旋,寻机歼敌。

11月7日黎明,率领300余名战士宿营在抚松县小汤河村的王德泰,突遭600余名伪军的攻击。他沉着镇定,指挥部队抢占该村南山东西两个小山头,战斗从早7时一直进行到下午3时,敌人死伤惨重,惭惭不支,向南逃去,王德泰亲自率部队发起追击。就在这时,他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年仅29岁。

人物评价

修建墓碑

1982年10月23日,白山市人民政府(时为浑江市人民政府)在王德泰同志的殉国地为烈士修建了墓碑,烈士墓前纪念碑上镌刻着抗联第二军军长王德泰将军之墓。

王德泰墓

王德泰将军墓,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时为吉林省浑江市三岔子县)松树镇大安村西北羊脸山上。时期为1936年。1981年4月20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德泰(1908年1936年)祖籍山东,少时迁居延边。

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任延吉县反帝同盟部部长,1933年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二军独立师政委、军长、中共东南满省委委员,抗联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等职。

1936年八月在与日伪军战斗中牺牲于大安村小汤河,当时掩埋于此。

1959年修葺、立碑,1982年重修。现占地600平方米,周有铁栏,正中为石砌水泥面的墓丘,直径,高均3米。前有高3.3米,厚0.23米,宽0.8米墓碑一座,正面镌刻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将军之墓背面书烈士生平。

20XX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王德泰宅

王德泰为清末民国经营布业、绸缎、呢绒的商贾店号在大街开设商号王德泰布店,寺后巷开大当

抗日英雄王铭章的故事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

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20XX年9月,王铭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王铭章1893年7月4日生。自幼由叔祖父王心田资助,就学于新都县高等小学,1909年毕业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五期。

辛亥秋,四川保路运动兴起,王铭章激于义愤,参加了保路同志军的反清作战。一九一二年,王与陆小第四、五两期同学百余人反对四川政府改组陆军小学堂,愤然离故赴南京。二次革命时,王铭章与同学参加了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英士指挥的进攻江南制造局的战斗。后返川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4年毕业,分发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任排长。

1914年军校毕业后派任四川陆军第2师(师长刘存厚)第4旅(旅长刘成勋)第7团(团长汪可权)少尉排

王铭章

长。

1917年7月升任第2师直属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中尉连长。

1918年1月所部改称第23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升任上尉连长。5月第2团扩编为第4师(师长刘成勋)第7旅(旅长陈国栋),升任第13团(团长段荣宗)第1营少校营长。

1920年8月所部改称四川陆军第3军(军长刘成勋)独立旅(旅长陈国栋)第1团(团长段荣宗),升任第1营少校营长。9月所部扩编为第7师(师长陈国栋)第13旅(旅长段荣宗)第25团,升任中校团长。

1924年4月第13旅扩编为第13师(师长段荣宗)第25旅(辖两团),升任上校旅长。同月16日加陆军少将衔。

1925年4月代理第13师师长。9月实任第13师(辖两旅)少将师长。

1926年,川西北屯殖军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副军长孙震,王铭章任第四师师长。

1927年4月第13师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田颂尧)第1路(司令孙震)第3混成旅(辖两团),降任少将旅长。

1928年10月混3旅扩编为第29军第2路(辖两旅),升任中将司令。

1931年9月所部改编为第29军第4师(辖三旅),改任中将师长。

1933年,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三路围攻,王铭章任左纵队总指挥,担任主攻,为红四方面军击败。此后,曾数次与红军交战。

1935年10月,二十九军改编为四十一军,孙震任军长,王铭章任一二二师师长,授陆军少将,辖三六四、三六六两个旅共四个团。

1936年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10月28日晋任陆军中将。11月12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

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滕县与日军作战时阵亡。4月6日追赠陆军二级上将。

主要事迹

出川抗日

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浪潮,川军爱国将领纷纷请缨抗战。当时任一二二师师长的王铭章将军亦请求率部开赴前线作战,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二日,他在德阳驻地慷慨誓师,表示要用热血报国的具体行动,来赎回他二十年来参与内战危害人民的罪愆。当时,王铭章所在之第四十一军与四十五军、四十七军编为第一纵队(后改称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为邓锡侯)。经川陕公路开赴抗日前线。

部队到达宝鸡后,因晋北忻口与晋东娘子关受日军猛攻,战况紧急,西安行营奉转蒋介石命令,要二十二集团军立即由宝鸡乘火车直开潼关渡河,归第二战区战斗序列,驰援晋东。王铭章将军之一二二师为前卫部队,十月十四日到风陵渡,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十五日,王铭章在赵村车站号召三六四旅全体官兵要受命不辱,临危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十九日,三六四旅到达太原后,接到负责指挥正太线作战的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的命令,东行至岩全镇。二十四日又接到黄绍竑命令即刻出发迎击西进之敌。由于情况不明,二十五日拂晓,三六四旅在东回村与日军遭遇,三六四旅尚未部署完毕即遭日军炮火袭击,敌机轰炸扫射,各部伤亡很大,但该旅官兵士气高昂,以简陋装备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激战一日,伤亡近二千人,当日夜晚撤退。由于黄绍竑直接指挥师、旅、团,部队建制被分割,以至于被敌各个击破。当王铭章到达前线时,一二二师已处于混乱状态。经过两个星期的作战,四十一军伤亡近半,为利于今后作战,军长孙震整编部队,每旅两个团并为一个团,一二二师二个旅四个团缩编为二个团(旅番号继续保留),整编后,即开到平遥、张兰一带继续与敌作战。

浴血台儿庄

一九三七年底,日军占领南京以后,为了沟通南北战场,遂沿津浦路南北对攻,企图攻取徐州,徐州会战开始。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津浦路南段的日军进攻势头被阻,两军形成隔淮河对峙的局面。津浦路北段因韩复矩在日军进攻面前不战而退,济南、泰安、曲阜等地弃守;形势万分危急。第二十二集团军奉令急赴鲁南,增援北线作战。

一九三八年一月上旬,第二十二集团军抵达临城(今薛城),以四十五军为第一线部队,四十一军为第二线部队,均部署于滕县以北。一二二师为集团军预备队,准备扼守滕县。三月上旬,日军在邹县、兖州大量增兵,并以小部队及飞机向四十五军阵地反复进行侦察,准备发动大规模攻势。十日,孙震为加强守备,

重新调整部署,将预备队一二二师师部调进滕县城内,任命王铭章为第四十一军前方总指挥,统一指挥一二二、一二四师。王铭章令三六四旅张宣武团进驻滕县以北的北沙河,部署第二道防线;三六六旅王文振团进驻滕县东北的平邑城前,以掩护第四十五军阵地的右侧背,并防备临沂方向之日军第五师团的侧击。三月十四日,日军第十师团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向滕县外围四十五军第一线阵地展开全线攻击。经一日激战,界河一线的守军正面阵地屹然未动。十五日晨,日军继续猛攻界河四十五军阵地未能得逞。同日,另一股日军约三千人由济宁东南的石墙出动,向东防深井的一二四师三七零〇旅进攻,该旅伤亡惨重。王铭章为防止敌人由深井向滕县左后方迂回包围,急调在滕县担任城防的一二四师三七二旅驰援三七〇旅,经激烈战斗,终于稳定了防线。十五日午,王铭章为防敌人乘隙渗入滕县左侧,命令在北沙河的七二七团抽出一营兵力,到滕县西北的洪町、高庙布防。

十五日下午,日军以界河正面守军阵地仍未被突破,遂遣兵力万余,由龙山以东向滕县方向右翼迂回,下午五时许,其先头部队已分别进至滕县东北十余里的冯河、龙阳店一带。日军的企图是撇开正面阵地,直接攻击滕县县城,迫我正面阵地不战自弃。此时,滕县城关仅有一二二、一二四、一二七三个师部和三六四旅旅部,每个师部只有一个警卫连、一个通信连和一个卫生队,还有滕县县长周同率领的警察和保安队四、五百人,滕县形势十分危急。四十一军、四十五军的大部兵力均胶着于第一线,只有在平邑方向的一二二师三六六旅王文振团尚未与敌接触。王铭章急令该团火速回援,但该团远在百里之外,缓不济急,且难保途中不被敌阻拦。王铭章向集团军总部请求援兵,而二十二集团军总部掌握的唯一支机动部队是四十一军直属特务营,孙震只留一个手枪连担任总部的警卫,令营长刘止戎率三个步兵连星夜乘火车开赴滕县。王铭章再命三六四旅张宣武团长从北沙河阵地抽出一个营,跑步回救。截止十五日夜,滕县城关的战斗部队,共为一个团部,三个营部,十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连,另有师、旅部的四个警卫连,还有临时来城领运弹药的一二四师一个步兵连。加上警察和保安队,合计三千人;但真正的战斗部队不满二千人。王铭章命从平邑赶到的三六六旅一个营扼守县城东关,三六旅一个营担负东西两面城防,军特务营担负南北两面城防。自率师部在西关指挥。当夜,部队急筑工事,搬运弹药。

对于敌强己弱的形势,王铭章心中十分清楚,但他抱定以死报国之心,他曾说过。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破败的武器,担当了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的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已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

十六日黎明,日军继续向界河一带四十五军阵地猛攻;迂回至冯河、龙阳店一带之日军开始向守备滕县东关的警戒部队进攻。八时许,敌集中炮兵火力向滕县东关、城内和西关火车站射击。同时,敌飞机十余架飞临滕县轰炸、扫射。驻在西关的玉铭章在敌开始轰炸后,通过电话询问情况,随后跑步进城,与同僚、部属协商判断东郊之敌即将大举进攻,大战迫在眉睫,作战应变方案有两个,一是死守孤城;二是出城机动作战。会后,王铭章立即向集团军总司令孙震报告,孙震答复说:委员长来电话要我们死守滕县,等待汤恩伯集团前来解围,汤部的先头部队昨日已到临城,其后续部队亦正陆续赶到。我当催促王廉仲军赶紧北上,你应确保滕县以待援军。你的指挥部应立即移到城内,以便亲自指挥守城,如兵力不够,可把城外所有的四十一军部队调回城内,固守待援!王铭章下定了决心,昭告全城官兵,决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他还命令将南北城门堵死,东西城门暂留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师部和直属部队也由西关移进城内.

日军自八时开始,持续炮击了两个小时,十时许停止射击,沉寂了约三十分钟,突然集中炮火猛轰东关南半部寨墙的突出部炸开了十余米宽的一个缺口。敌集中数十挺机枪对准缺口扫射,以掩护步兵进攻。守军官兵毫不畏惧,沉着应战,隐蔽在缺口两侧,当敌兵约五、六十人刚下到寨壕将要向缺口冲锋时,向敌猛投手榴弹,将敌大部歼灭。就这样,担负缺口段守备的一连,接连打退敌军三次冲锋,而自己也伤亡近百,由预备队替换下来。当午二时,日军再向东关东北角猛攻;五时,又猛攻东关门,均被守城部队击退。日军遗尸累累,守军亦伤亡惨重。当晚,战斗停止。

滕县正面四十五军部队经三天浴血奋战,伤亡过半。十六日午,正面阵地被敌突破。四十五军从滕县两侧撤退。当晚,四十一军一二四师和一二二师七二七团奉命陆续进入滕县。三六六旅中途遇故,绕道到达临城。王铭章根据兵力变化情况,重新调整部署。同时,命令各部抓紧补充弹药,构筑工事;在城墙下隐蔽的部队,每班扎一架云梯,随时准备登城反击。

援军汤恩伯部王仲廉军十五、十六日陆续到达临城,先头部队一个团刚下火车,孙震以滕县情况紧急,令其前往增援。该团在南沙河遭围攻滕县日军一部攻击,不支溃退,其它各部仅在南沙河警戒,其军部到达后,得知滕县正受强大敌军围攻,便借口机动作战,将部队迂回向滕县东北峰山以东地区开去。于是南沙河之敌向前推进,二十二集团军总部不能抵抗,遂后撤至运河南岸利国驿,从此与滕县守军失去联络,滕县完全陷入日军四面包围之中。

壮烈殉国

日军在滕县碰上硬钉子,出乎意料,遂于当夜,调集精锐部队,配属数十辆装甲战车和大量炮兵,十七日六时许,敌集中炮兵火力,猛烈射击滕县城区,敌机二十余架疯狂投弹扫射,整个滕县城硝烟弥漫,房倒屋塌,顿成一片火海。两个多小时的轰炸之后,敌开始向东关进攻,以十余辆坦克为先导,掩护步兵从东寨墙的缺口冲锋。东关守军冒着敌人炮火,在近距离与敌展开殊死搏斗,伤亡惨重。另一部日军向被轰塌的东南角城墙进攻,守军一个连,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敌战车两辆,在敌密集火力射击下,该连伤亡殆尽。敌步兵四十余人冲上城角,守军另遣一个连向突入之敌反击,经激烈肉搏,全歼突入之敌,该连官兵仅剩十四人。此时,王铭章急电孙震:敌以炮火猛轰我城内及东南角城墙,东关附近又被冲毁数段,敌兵登城,经我反击,毙敌无数,已将其击退,若友军深夜无消息,则孤城危矣。

蒋介石为王铭章题词

午二时,日军以重炮猛轰南城墙下街道,同时,敌机二十余架轰炸南关。随后,敌步兵在坦克掩护下进攻南城。守军英勇战斗,伤亡殆尽,敌军攻占南城墙。此时东面日军集中兵力猛攻东关,敌步兵在坦克掩护下突入东关。王铭章见援军无望,再给孙震一电,表示:决心死拼,以报国家。

王铭章在敌军攻占南城墙和东关后,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此时,占领南城墙之敌在机枪火力掩护下,从西南城角向西城墙逼进,敌炮兵集中火力射击西门城楼。西门、火车站,守军失去城墙等工事掩护,暴露在敌火力之下,伤亡极大,仍坚持抵抗。下午五时,敌占领西城墙和西门,王铭章命令城内各部与敌巷战,西关守军死战待援,自己登上西北城墙,亲自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因敌火力猛烈,城墙上毫无掩蔽,该排全部阵亡。此时,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壮烈殉国。同时殉难的还有参谋长赵渭滨及一二四师参谋长邹绍孟等人。王铭章将军牺牲后,守城官兵仍继续与日军搏斗,除少数突围外,其余皆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滕县之战,王铭章将军指挥第四十一军,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为徐州一带中国军队的集结赢得了时间,也使日军第十师团受到较大损失,为尔后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家庭成员

王铭章有正侧二妻,大夫人周华裕,二夫人叶亚华,育有多名子女,后共长成三子一女。长子王道鸿,次子王道义,三子王道纲,小女儿王道洁。1949年王道鸿,王道义,王道洁留在大陆,历经诸多磨难。三子王道纲与母亲叶亚华前往台湾生活多年,2005年,年近百岁的叶亚华女士和儿子王道纲(黄埔军校25期)叶落归根,定居四川成都。嫡长子王道鸿在1940年代与原国民革命军24军参谋长陆军少将汪云翔(号紫渊)长女汪慧仙成亲,1948年诞下一子王德明。王道鸿50年代下放阿坝州南坪县教书。1950年代汪慧仙因伤寒不治去世后,幼子王德明孤苦无依,由外婆汪云翔遗孀樊镜容女士抚养成人。70年代王道鸿结束下放返回成都,后去世。

2009年16日是滕县保卫战71周年,王铭章的子孙以及儿媳一行14人来到大邑县建川博物馆,代表王铭章98岁高龄的遗孀叶亚华向博物馆捐赠了7块刚从台湾带回来的词匾,其中3块有蒋介石的亲笔题词,分别书写民族光荣、死重泰山、烈比睢阳。

20XX年12月6日,民革枣庄市滕州支部主委张宪依代表支部向鲁南人民抗日纪念馆转赠了由王铭章将军后人赠送的原国民政府纪念王铭章将军的匾牌。

民族光荣、烈比雎阳、死重泰山是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滕县保卫战中阵亡后,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1938年分别在武汉、重庆、成都为其题的词,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王将军后人在今年清明节来滕祭奠王铭章将军时,看到民革滕州支部捐资为将军雕塑的石像,甚为感动,一致决定向支部捐赠从台湾带回的纪念匾牌。为缅怀英雄,激励后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民革滕州支部委员会决定将其转赠鲁南人民抗日纪念馆展出。

人物纪念

国民政府对王铭章将军奋勇抗战给予高度评价,并追赠为陆军上将;王将军灵枢经武汉、重庆、成都运回其家乡新都,沿途各地纷纷隆重举行悼念、祭奠仪式。在武汉举行迎灵公祭仪式时中共中央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齐光、《新华日报》代表吴克坚等前往参加。吴克坚致悼词说:王师长等殉国烈士的鲜血,不仅洗涤了他们在川军二十年的罪愆,而且更加振奋了全国军民枪口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他们是对得起四川的父老、对得起国家的。王师长是我们炎黄的优秀子孙,是保国卫民的英勇战士,是中国的模范军人,他的死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中国人民,他的勋名将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不死!毛泽东和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还联名撰赠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2005年,王铭章将军的遗孀、年近百岁的叶亚华女士和儿子王道纲(黄埔军校25期)叶落归根,定居四川成都。

王铭章将军在奔赴抗日战场的前夕,曾有:誓以必死报国,将积年薪俸所得酌留赡家及子女教育之用,余以建立公用事业、我很有决心在新都办一所学校,为家长谋利的夙愿,为缅怀先烈,秉承王将军的遗志,王将军夫人遂将其所收租谷和1.2万元抚恤金作办学经费,拨出王铭章将军墓园对面的田业40余亩(后又增加20亩)作校址,于1941年9月创建私立铭章中学(解放后更名为四川省新都中学,后又改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第一中学并沿用至今)。

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对其遗属颁发了烈士证书。20XX年月7日,时值台儿庄大捷75周年之际,王铭章将军塑像揭幕仪式在滕州国防科技教育基地隆重举行。为铭记王铭章将军的不朽功绩,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革滕州支部在民革中央、民革山东省委和民革枣庄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决定为王铭章将军捐资塑像。塑像总高2.5米,红色花岗岩材质,上半身采用写实手法,下半身采用写意手法,以王铭章将军日常生活状态为原型,面部方正,胸部挺拔,目光深邃,充满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再现了将军坚毅果敢、英勇无畏、身系家国的伟岸形象。山东滕州塑像揭幕仪式

王铭章墓

王铭章铜像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公园侧森林广场内,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王铭章的墓园,在新都区西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园始建于1938年,落成于1942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2003年修葺一新;坟冢前立有王铭章掣马奔腾铜像,墓地环境优美,临近公园湖泊、城墙,为新都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场所。

20XX年4月初,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将军塑像在滕州市国防科技教育基地隆重揭幕。为铭记王铭章将军的不朽功绩,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革滕州支部在民革中央、民革山东省委和民革枣庄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决定为王铭章将军捐资塑像。

王铭章墓园

新都区王铭章墓园。纪念抗日爱国将领王铭章的墓园,在新都区西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园始建于1938年,落成于1942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之后,新都区政府于1985年重建王铭章烈士墓园。碑文题:抗日阵亡将领122师师长上将王铭章英烈之墓。2003年,新都区政府为爱国将领王铭章铸造王铭章铜像,落座于桂湖公园饮马河畔.

影视形象

王铭章

1.由陈宝国、陈数、姚刚、修宗迪、米学东等主演的军事悬疑精品大剧《正者无敌》20XX年3月在各大卫视上映,其中由著名演员陈宝国饰演的冯天魁一角其原型即为王铭章将军。

2.电影《血战台儿庄》中,饰演王铭章将军的,则是该电影的导演翟俊杰。

3.电视剧由王韦智饰演的《壮士出川》中的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将军。

抗日英雄王仁斋的故事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日英雄王仁斋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仁斋,原名王仁增,字仁斋,绰号王罗锅。山东文登高家村(今文登市侯家镇)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杨靖宇将军的得力助手。1937年9月中旬,壮烈牺牲。遗体安葬于清原县老会房子南山坡上。20XX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王仁斋出身农民家庭。1921年入山东青州省立甲种农业专科学校读书,1925年在本村小学任教。1927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到抚顺煤矿,以采煤工人身份从事工人运动。1929年以后,他相继在沈阳《平民日报》社、平旦中学和三源浦小学工作,并坚持党的地下活动。1930年春,根据党的指示到东北的通化、柳河、海龙等地以教师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春在奉天被捕。九一八事变后,乘混乱之机逃出监狱。10月,回到三源浦秘密发展反帝同盟会组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了辽宁民众抗日自卫军,任第九路军上校教官。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2年8月,根据上级党的指示,与刘山等人创建海龙工农义勇军,王仁斋任队长兼政委。他指挥这支队伍在通化、柳河、海龙等地,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军,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王仁斋收编了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九路军残部270多人。1932年10月,由我党直接组织领导的红军第三十七军第一大队成立,王仁斋任队长。1933年1月,这支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7军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是年春,王仁斋任中共海龙中心县委委员,分管武装工作。

主要事迹

1931年春,王仁斋在海龙中学任教期间,积极组织学生印发传单,张贴标语,进行革命宣传,诱发学生投身革命,八月,海龙中心县委以原中共海龙县委武装特务队为基础,建立海龙工农义勇军,王仁斋任队长,九月改编辽宁民众自卫军,1933年1月,满洲省委书记杨靖宇将这支队伍正式改编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1933年10月末,杨靖宇率领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主力到蒙江、桦甸、辉南、柳河、金川、通化、清原一带活动。王仁斋带领的海龙游击队编入独立师,王仁斋调到师部任副官长。1933年11月,他带领游击队与杨靖宇率领的南满抗日游击队会师于柳河县老鹰沟。在杨靖宇的指挥下,当月24日,王仁斋率部引出伪军邵本良部骑兵,主力部队乘虚攻下三源浦,活捉日稽查局长,捣毁满铁工程局、伪警察署和伪军营房。待邵本良发觉中计急回三源浦时,王仁斋给杨靖宇当向导,抄近路奔袭邵本良的后勤基地凉水河子。两日内连克两处重要据点,使日本关东军奉天驻屯军司令部大为震惊,忙派两个日军守备大队赶到柳河,协同邵本良部追击游击队。在日伪军追击时,王仁斋又给杨靖宇当向导,迂回到敌后,又攻克敌重要据点八道江镇。1934年11月5日,在临江县境内召开了中共南满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中共南满临时特委,王仁斋被选为特委委员。1935年3月,王仁斋调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部副官长。1935年秋,奉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杨靖宇之命,以王仁斋率领的游击大队为基础,在柳河四道沟河南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王仁斋任师长。1936年初,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成立,王仁斋任师长。10月20日凌晨,王仁斋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埋伏在兴桓公路的梨树沟门,截获伪军21车冬装等物资,既装备了三师,还给驻地穷苦百姓换上新棉衣。1936年6月,在金川河里召开东南满党组织和抗日联军第一、第二军主要领导干部会议,成立中共南满省委,王仁斋被选为省委委员。1937年9月中旬,王仁斋在筹集弹药时遭敌特袭击,在清原钓鱼台战斗中双腿被打断,忍痛焚毁党的文件后,壮烈牺牲。遗体安葬于清原县老会房子南山坡上。

人物纪念

王仁斋是杨靖宇的亲密战友,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们敬仰他,怀念他。1984年8月18日,中共清原县委、县政府在构乃甸乡筐子沟钓鱼台,隆重地举行为王仁斋树碑揭幕仪式。在近两米高的石碑上镌刻英名千古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昭示英雄虽死犹生,永垂不朽。

抗日英雄王先臣的故事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日英雄王先臣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先臣(1915─1945),男,原名顺成。江西吉安人。八路军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随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师营教导员,随军赴山西抗日前线。

1938年,该师组建特务团挺进冀中,任团政委。后所部与冀中民军合编为民众抗日自卫军,任该军一纵队政委。同年7月,率一纵队在武强县包围日伪军200余人,歼敌大半。10月,击溃3个县日伪军的再次围攻。同年底,一纵队改编为冀中警备旅一团,任团政委。

1940年秋冬,在百团大战中,率部破坏石德铁路27次,合计里程26公里,粉碎了日军11月份通车的计划。与此同时,在敌模范区赵县豆腐庄歼敌300余人,缴枪200余支,获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表扬。1942年9月,任冀中六分区司令员。根据敌军大扫荡后的严酷形势,将部队化整为零,坚持平原游击战。

1945年7月1日,率部攻打赵县前大章敌据点,并击溃赵县来援之敌。战斗中牺牲。时年30岁。冀中六分区党政军民1万余人为其举行追悼大会。

主要事迹

1942年11月,王先臣任冀中六分区司令员。这时,六分区的主力部队早已转移到外线,只留下第三十一和四十四两个区队及各县、区武装。特别是整个六分区还被德石铁路和沧石公路所分割,而西部的赵(县)、藁(城)、栾(城)等县紧靠日军巢穴石门市(石家庄)。由于六分区的战略地位很重要,日伪军的据点、炮楼如林,公路、封锁沟如网,日伪军经常出来扫荡,游击队和部队活动很困难。为了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王先臣率第三十一、四十四两个区队和各县、区武装、同日伪军展开游击战。他将部队化整为零,以连、排为单位,分散活动自己带着20余人的精干指挥机关和不满100人的特务连,指挥各部队穿插活跃在敌人堡垒群之间。在作战中,他曾数次负伤,但始终坚持在前线指挥,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

1943年初春,王先臣亲率三十一区队,伏击晋县城里押民夫去石德路南挖河的十几名鬼子和100名伪军。那天,太阳东升的时候,押着民夫的日伪军刚进入伏击圈,王先臣指挥数名射手集中射击鬼子,用机枪火力扫射伪军。顿时,几百名民夫队伍大乱,甩掉工具四处逃散,日伪军全部暴露在公路上,王先臣率部一阵猛冲猛打。经半小时激战,打死日伪军30余名,俘获40余名,活捉十几名朝鲜人(工程技术人员),有力地打击了晋县敌人。

这年冬的一天,100多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位于赵县小吕村的一个区小队。王先臣正在附近村庄,马上指挥三大队两个排,兵分两路,突然猛扑上去,将敌人包围。他们和区小队内外夹击,敌人措手不及,被打死20多名,活捉十多名,余敌狼狈逃回老窝。此战,创造了小部队袭击战中以少胜多的战例。这一年,王先臣率领六分区军民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战斗,打开了在平原坚持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1945年上半年,冀中日伪军迫于形势,开始向各县城和铁路、公路沿线龟缩,城外据点逐渐减少。王先臣抓紧大好时机,从6月初开始,向敌人发动猛烈攻势,扫清县城外围据点,然后围城打援,以免造成敌人集结兵力,守城顽抗的不利局面。在宁晋地区攻克艾辛庄、效河口、东汪等据点的战斗中,王先臣亲临阵地,指挥部队堵街口、筑工事、设障碍以及部署兵力、火力。当敌人动摇时,他亲自带领部队出击。这几次战斗,共消灭日伪军300余人,解放了宁晋东南广大地区,从而和冀南的新河县连成一片。6月底,王先臣又率部转战赵北。他号召部队:以新的战斗胜利,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二十四周年。接着,指挥部带领特务连驻赵北的大吕村,包围赵北的前大章据点。他命令四十四区队以挖坑道办法,爆破岗楼消灭敌人;三十一区队带宁晋、赵县两县大队打援。7月1日,前大章据点内的敌人告急,赵县守敌不得不沿公路出动增援。上午11时左右,增援前大章之敌行至大吕村时,特务连在截断的公路上突然猛烈开火。敌人惊慌失措,企图回逃。这时,埋伏在公路附近北何家庄、小吕村的打援部队趁敌人乱作一团,出其不意地从侧翼和后尾勇猛出击,一下子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四处逃窜,将携带的迫击炮等重武器都扔在附近村庄的井里。鬼子刚出城没几里,见势不妙,又缩回赵县。而在大吕村附近的五六十名伪军,在后退无路,前进无望的情况下,绕过我正面阻击部队,顺着一条自然道沟,溜进了大吕村我阵地北沿,占领了村落的一所高房,隐伏在院落里。这时,王先臣一面紧急抽调打援部队,一面组织侦察、监视敌人。为摸清敌情,及时围歼这股残敌。王先臣亲自带几名战士,到一所院落侦察,不幸被潜伏之敌击中胸部。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伟大胜利的前夕,王先臣为民族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人物纪念

1946年,冀中六分区和辛集市政府在辛集市之南,石德铁路之北修建了辛集市烈士陵园,内有六分区司令员王先臣烈士墓、烈士亭。

为褒扬革命先烈,激励后之来者,1960年束鹿县政府将烈士陵园迁至辛集市兴华鹿北段路西,王先臣烈士墓和烈士亭也随迁址新烈士陵园。原定名束鹿县烈士陵园,1986年3月改名辛集市烈士陵园。

抗日英雄王光宇的故事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日英雄王光宇的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光宇(1911-1938)原名王兴。满族,吉林德惠人。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副军长。20XX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王光宇早年就读于县立中学,后转入哈尔滨省立第一中学,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加入当地反日义勇军,参加抗日武装斗争。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中共吉东省委员会成立,被选为委员、常务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并任中共第五军党委委员。同年9月调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副军长。

主要事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加入当地反日义勇军,参加抗日武装斗争。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被派赴哈尔滨,入共青团满洲省委训练班受训三个月。此后被派到宁安抗日工农义勇队做政治工作。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2月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一师一团政治委员,同年底改任该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36年2月部队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任第二师师长,率部转战于牡丹江东侧,在依兰、勃利、林口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3月中共吉东省委员会成立,被选为委员、常务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并任中共第五军党委委员。随后参与组织攻打依兰县城,任第二纵队总指挥,击溃敌增援部队。同年9月调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副军长以加强该军领导,他参与领导整顿缩编四军部队,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巩固增强了部队战斗力。同年12月指挥四军与五军八军各一部攻克伪桦川聚宝山警察署,缴枪150余支。他斗争坚定,有勇有谋,是东北抗联的优秀指挥员。

1938年5月,率第四军主力西征,转成于苇河县境内,同年秋进入珠河一面坡地活动。同年12月,部队陷入日伪军包围受到严重挫折,不久他在五常县九十五顶山同伪军激战时英勇牺牲。

抗日英雄王平陆的故事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当我想念你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有哪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抗日英雄王平陆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王平陆(1902~1938),原名高永祥,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今属迁西县)人。华北抗日联军第3军区1支队司令员。

人物生平

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迁安县委书记,京东特委委员,冀热边特委书记、军事部长和华北人民抗日自卫会冀东分会常委等职。1937年12月参加在多余屯召开的冀东10县人民抗日代表会议后,以原游击小组为基础创建了华北抗日联军冀东第一支队,任支队司令员。1938年1月7日夜,率队攻打迁(安)青(龙)交界处的清河沿敌伪警防所时负重伤,翌日牺牲。

主要事迹

王平陆

1933年下半年接任中共迁安县委书记,在他领导下,全县党组织很快发展到40多个支部、400多名党员的空前规模。迁西地区成为当时京东各县革命基础较好的地区。1934年1月,组织发动迁安暴动。1934年上半年,动员20多名党员参加孙永勤的队伍。5月,代表京东特委参加孙永勤的军事会议。1935年,他又秘密活动在滦县、乐亭等县,帮助恢复那里的党组织,培植抗日力量,并借助地方民团高志远的势力,策划、刺杀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属的第三保安队队长刘佐周。之后,将活动重心西移,开辟了黑洼、西庄、长山沟等新的立足点,逐步恢复了迁西地区的党组织。1936年,被任命为冀热边特委书记,代表特委为受左倾错误排挤的原迁遵蓟中心县委、迁安县委主要负责人李子光、韩东征恢复职务,实现了党内同志思想的高度统一,达到了新的团结。

七七事变后,冀东党组织成立了华北人民武装自卫会冀东分

王平陆

会,王平陆任分会常委,在党内改任特委军事部长,负责冀热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动工作。1937年12月初,特委主持召开滦县多余屯会议,具体研究确定发动游击战争问题。会后,他坚决执行特委决定,速返迁西,并立即行动起来,把姚依林称之为8支大枪、13个先驱者的游击队扩充到30多人,在迁西地区的黑洼村正式组建了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任支队司令员。1937年12月参加在多余屯召开的冀东10县人民抗日代表会议后,以原游击小组为基础创建了华北抗日联军冀东第一支队,任支队司令员。

1938年1月7日夜,王平陆带领一支队绕过清河沿村,突袭清河沿国境警防所,在战斗中负伤,因失血过多捐躯殉国,年仅36岁。

人物影响

打响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第一枪的人

王平陆

1938年1月7日,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冀东第一游击支队司令员王平陆,率队夜袭伪满清河沿警防所,不幸身负重伤,英勇献身。在冀东革命史上,他被赞誉为打响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第一枪的人。冀东《子弟兵报》曾载文纪念王平陆,高度评价他打响了冀东人民向日寇汉奸开火的第一枪,这一枪,形成了当年7月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的序幕,而王平陆是当时的揭幕人。

人物纪念

烈士安息地冀东烈士陵园

冀东,又称京东,它北据长城、南临渤海、东扼辽沈、西屏京津,是华北连接东北的要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冀东,是中国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的故乡,是中国北方早期工人运动基地。抗日战争时期,冀热辽根据地是全国19块根据地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冀东是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重要支撑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间,在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艰难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血洒这片热土。为了纪念牺牲的先烈,1955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唐山市兴建冀东烈士陵园,1958年清明节竣工,并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冀东烈士陵园是全国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先后被国家民政部,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中共唐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堂陈列着全国238名烈士的英名录和遗像。他们中有早期工人运动著名领袖邓培、早期革命家于方舟、华北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王平陆、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国际主义战士周文彬、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和民族女英雄王册等著名烈士。

抗日英雄郁达夫的故事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名文,字达夫,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人物生平

1896年12月7日,郁达夫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满州弄(现更名达夫弄)的知识分子家庭。

郁达夫

1899年,郁达夫的父亲去世,家庭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1903年,郁达夫进入私塾读书。1908年,就读富阳县立高等小学。

1910年,郁达夫与徐志摩、厉麟似一同考入杭州府中学堂,后又到嘉兴府中学和美国教会学堂等校学习。

1911年,郁达夫进入蕙兰中学读书;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12年,考入浙江大学预科,却因参与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3年,郁达夫随长兄郁华(郁曼陀)赴日本留学。1914年7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并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1917年7月毕业;11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留学期间,郁达夫阅读了大量外国小说,尤以俄、德小说居多。

1921年,郁达夫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开始小说创作;10月15日,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轰动国内文坛。

1922年3月,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同年郁达夫回国,在安庆法政专校教授英语(一说为安庆一中),与当时同为该校教员的陶希圣颇有交往。1923年辞职,出任北京大学讲师,讲授统计学。1924年,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任教,为期亦仅一年。

1926年,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年底辞职;返回上海后,郁达夫开始主持创造社出版工作,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着。

1928年,郁达夫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郁达夫为发起人之一,但不久即退出;同年任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仅四个月。

1932年12月1日,郁达夫在《现代》(2卷2期)上发表短篇小说《迟桂花》。

1933年,郁达夫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4月,由上海移居杭州,创作大量的山水游记和诗词。

1934年,郁达夫任浙江省政府参议。

1935年,担任《中国新文学大系》内的《散文二集》之主编。

1936年,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兼公报室主任;10月24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写了《怀鲁迅》一文。11月,郁达夫访问日本;12月17日,郁达夫在离日归国途中访问台湾,会见杨云萍、黄得时等文化界人士;抗日战争初期,郁达夫任《福建民报》副刊主编。

1938年,郁达夫赴武汉担任政治部设计委员,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期间曾赴徐州劳军,在各前线参访;年底,郁达夫携眷抵新加坡,出任《星洲日报》、《晨星》、《星洲晚报》文艺副刊,《繁星》、《星光画报》文艺版的主编。

1940年,郁达夫与关楚璞、姚楠、许云樵等文人创建新加坡南洋学会。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星华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团长和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行委员,组织星洲华侨义勇军抗日。星洲(现新加坡)沦陷后,郁达夫至苏门答腊避难。

1942年6月初,郁达夫流亡至苏门答腊西部市镇巴爷公务,化名赵廉,在当地华人协助下开设酒厂谋生。因其早年留学日本,精通日语,被附近地区的日本宪兵队得悉,望其充当翻译。郁达夫自愿充当日军翻译一事,引起当地人的诸多误解和不满。但事实上,郁达夫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暗中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

1945年,郁达夫的真实身份被日军识破。日本投降后不久,郁达夫突然神秘失踪,其失踪原因至今仍然还是未解之谜。日本学者铃木正夫经过研究得出了郁达夫是被日本宪兵下令杀害的结论,写下了《苏门答腊的郁达夫》一书。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

1983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20XX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郁达夫为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之列。

个人生活

妻子和子女郁达夫结过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别是:孙荃、王映霞、何丽有。此外,在新加坡时,还有一位同居情人李筱英。郁达夫共有子女11人,其中孙氏生育4人:郁龙儿、郁天民、郁黎民、郁正民;王氏生育5人:郁飞、郁静子、郁云、郁亮、郁荀;何氏生育2人:郁大亚、郁美兰。原配孙荃

原配孙荃

郁达夫的原配孙荃在当时是乡间少有的才女,读过一些诗词,在郁达夫指导下,曾写了不少好的古体诗。

郁达夫自从大革命时期去广州以后就和孙荃分居,并于1928年2月到上海和王映霞结婚。孙荃与郁达夫分居后就吃素,念佛诵经,没有再嫁,1978年3年29日逝世,享年82岁。

长女郁黎民,1925年生,曾任湖南省桂阳一中教师,还是湖南省政协委员。丈夫名邹笙,已退休。

郁天民,生于1926年,幼名阿熊。他本住在杭州,后来携妻儿回富阳县乡下与母亲同住。他本人在县文化馆工作。天民和他父亲一样,爱喝酒,最喜边喝酒边谈天。他曾是富阳县政协主席,1987年底病逝。妻子陆贞(陆费澄),现是富阳教师进修学校会计。

小女儿郁正民,1927年生,幼名胖妞。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已退休。

第二任妻子王映霞

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情事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黄浦江边一见倾心,西子湖畔红袖添香,两人之间那段以激情始却以悲剧终的情爱纠葛曾轰动一时。为赢得王映霞的欢心,郁达夫写了无数的情书和情诗,其中一首被时人传诵一时: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并没有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由于年龄、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郁、王之间渐生罅隙。郁达夫推出《毁家诗纪》,详细叙说王映霞与许绍棣的热恋情事,而王映霞也以《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相回应,在报纸的推波助澜下,这对当年的神仙侣最终以协议离婚而分道扬镳。

郁达夫是1928年与王映霞结婚的,因为动乱,产生了种种误解。1938年郁达夫任新加坡《星洲日报》副刊主编,王映霞和儿子郁飞与他一起到新加坡,但维持了12年的婚姻还是破裂了。痛苦之余,当时32岁的王映霞于1940年8月独自乘轮船返国,在国民党外交部工作。

郁达夫为此写了《南天酒楼饯别映霞两首》以抒心志,其中一首云:自剔银灯照酒卮,旗亭风月惹相思;忍抛白首盟山约,来谱黄衫小玉词。南国固多红豆子,沈园差似习家池;山公大醉高阳夜,可是伤春为柳枝?这首凄婉的离别诗令人为之动容。王映霞是郁达夫一生中的重要女人,这从《寄王映霞》可以看出来:大堤杨柳记依依,此去离多会自稀。秋雨茂陵人独宿,凯风棘野雉双飞。纵无七子为哀杜,犹有三春各恋晖。愁听灯前谈笑语,阿娘真个几时归。解放后,王映霞的生活旅程不平坦。1986年11月,上海市长江泽民聘王映霞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并发了聘书。她参加了馆内的春潮诗社。她一直忙于撰写回忆录,整理郁达夫书信。她平生有一大愿望,就是要把和郁达夫在一起的第一手资料留下来供文学史家研究参考。已出版的有《半生自述》和《郁达夫书简》。

王映霞和郁达夫所生的儿子,现还健在的有郁飞、郁云、郁荀三人。

郁飞1938年随郁达夫和王映霞去新加坡,时年11岁。尔后郁王离婚,王映霞一人返国,郁飞跟郁达夫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因战乱,郁达夫决定把郁飞送回国。本来是想托付当时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的沈从文教授,但那时后方公教人员极清贫,怕以后接济中断,给沈从文造成困雄,最后请返回重庆原籍的尤夫人卢蕴伯(四川航运界卢德敷之妹)带郁飞回去,交给已在重庆任行政院秘书长的陈仪。陈仪不负故友的托孤,在音讯始终不通的情况下,将郁飞抚养成人。

1992年,郁飞到新加坡访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郁飞诚恳地描述了自己眼中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位拥有明显优点,也有明显缺点的人,他很爱国家,对朋友也很热心,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以至家庭与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他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名文人,不要美化他,也不要把他丑化。

1949年,郁飞在浙江大学外文系毕业,最初分配去新疆,因不说谎话而开罪于人。1957年反右,郁飞被划为右派,下放改造,被关押长达20年之久。由于政治原因,他原在广播电台任播音员的妻子也跟他离婚。生二子,皆成家立业。郁飞经王映霞介绍,续娶浙江杭州第四医院医生王永庆为妻,两人十分恩爱,对王映霞也很尊重,常有来往。

郁云,1931年出生。王映霞和郁飞去新加坡时,郁云和郁荀使寄居在福建的外婆金氏家中。嗣后又寄居在父亲的朋友家中,再三转居。郁云先在东吴大学读法律,后又读企业管理。较长时间在上海红星轴承厂工作,现已退休。他的夫人娇憨可爱,在盘尼西林厂当技本人员。生二子,大子郁伟,次子郁刚。

郁荀,1936年生,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在昆明大学任教。妻子余绮华在昆明大学工会工作。

情人李筱英

郁达夫于1940年和王映霞离婚后,李筱英突然出现,使他本来已一潭死水的心池,又再掀起波澜。李筱英是福建人,毕业于上海暨南中学,能说流利的英语、上海话。1941年,李筱英刚满26岁,因和丈夫意见不合而离婚。当时她是新加坡情报部的华籍职员,后来又担任新加坡电台的华语播音员。李筱英十分崇拜郁达夫的文学才华,并主动向他示爱。46岁的郁达夫在政治失意和家庭破裂之余,遇上这位花容月貌的佳人,一拍即合,两人感情迅速发展,不久李小姐搬入郁家同居。但是,郁达夫和李筱英的结合遭到当时仅13岁的郁飞反对。郁达夫碍于儿子不接受李筱英,也不便正式结婚。1941年12月,李筱英痛苦地搬出郁家。

第三任妻子何丽有

郁达夫的第三任妻子何丽有是印尼华侨,广东籍。日本侵略军侵占东南亚后,1943年郁达夫在印尼化名赵义,在李爷公务(PajakoemBceh)和朋友合开赵家记酒厂。9月经朋友介绍,和华侨姑娘何有结婚。何有本名陈莲有,因其貌平庸,郁达夫跟她开玩笑,改名何丽有,即何丽之有。因她没有受过教育,不懂华文,欣然接受这个名字。她一直以为郁达夫是普通酒厂老板,直至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人家才告诉她郁达夫是中国文化名人。

何有和郁达夫生了二子一女。儿子取名郁大亚,郁达夫的用意是含有讽刺日本军国主义推行的大东亚大学共荣圈之意;次女美玉在郁达夫被日本人杀害翌日诞生。

郁大亚,1944年生,已婚,现住九龙牛头角东华南村。他初到香港是在烧腊店做工,当司机。

郁美玉,1945年生,1970年毕业于北京中学,以后分配去南京市南开小学教书,现专职在南京搞侨联工作。丈夫胡序建是胡愈之的侄儿,1984年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十多年中先后分管宣传、文教、统战、政法等方面工作。1993年3月南京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副书记;1998年2月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其间:2001年3月2001年6月中央党校部省级进修班学习);2003年1月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郁达夫恋情

文学与恋爱,在郁达夫是互为表里的。恋爱的激情,本来就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观其一生,无时不在飞扬着由恋爱所激发的才情,然后表现到文学的创作之上,写就了一章章不朽的名篇。同样,他的恋爱经历也如同他的文学名篇一样,焕发着迷人的光彩,怅惘也罢,迷离也罢,悲歌也罢,总之都成了传世的名作。

(1909.十三岁)富阳高等小学堂读书期间,与比邻的赵家少女,有过一段水样的春愁的初恋之情,大约在同一时期,他还与倩儿等两位姑娘有过类似的恋情。

(1914~1920.十八岁~二十四岁)与后藤隆子、田梅野、玉儿等产生过恋情。后藤隆子被郁达夫昵称为隆儿,是郁达夫下宿处附近的小家女。田梅野是名古屋旅馆的侍者,玉儿也是侍女。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期间多次嫖妓,并写下成名作《沉沦》

(1917二十一岁)当郁达夫从日本回国省亲时,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结合下,奉母命与同乡富阳宵井女子孙荃订婚。

(1921~1927二十五岁~三十一岁)在安庆时与妓女海棠的荒唐恋情,在北京与妓女银娣的交往。

(1927三十一岁)邂逅了王映霞,郁达夫一见倾心,遂求再见、三见,于是上演了现代文坛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传奇。1928年4月,郁达夫、王映霞在上海举行了婚礼。郁达夫曾作诗《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一首:凤去台空夜渐长,挑灯时展嫁衣裳;愁教晓日穿金缕,故锈重帏护玉堂。碧落有星烂昂宿,残宵无梦到横塘;武昌旧是伤心地,望阻侯门更断肠。

(1938四十二岁)王映霞离开星洲之后,郁达夫的心境极其孤寂和颓唐,这时,一位国色天香的女播音员李小锳(筱锳、晓锳、晓音)出现在他的面前,使他已是一潭秋水的心池,又波动起一片涟漪。

(1941四十五岁)当时郁达夫为躲避日本人迫害,化名赵廉,在印尼与朋友经营一家酒厂,碰到年仅20岁的何丽有。这位新夫人原籍广东,年仅20岁,生父姓何,幼时为一陈姓人家收养,所以原名叫陈莲有。她相貌平常,没有什么文化,而且不懂中国话。郁达夫取何丽之有之意给她取名为何丽有。

(1945四十九岁)郁达夫在苏门答腊失踪,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

轶事趣闻

做官恋爱

郁达夫《闽游日记》中,在1936年3月23日有这样的记载:晚上在中洲家吃饭,作霞信一,十时上床这里的作霞信一,即指写给远在杭州风雨茅庐的夫人王映霞的一通私人家信。原本身在异乡给自己老婆写封家信,也没什么可冏的啊。只是这封信和1936年4月2日南京《新民报》各地通讯栏目的一则《做官不忘恋爱,郁达夫两头忙》对照着一看,就知道当年大才子还真是被冏了一把。

信的最后一段提到:这一封私信,你阅后以为可以发表,请拿去交给报社,头上加一个闽海双鱼的题目就对。杭州的友人,大约要想知道我的消息的总也不少;借花献佛,可以省去我许多作信之劳更可以省下我的几张五分邮票。

原来,大才子的家信在当时也是可以换稿费的硬通货,郁达夫不但节省了几张五分邮票,还要挣稿费贴补家用,也算是精明到家了。只是报社为了做噱头,并未按照他的意思,没有给这封信加上一个闽海双鱼的文雅题目,而是做了一个让他够冏的题目来娱人娱己。这一次,在福州一边冏,一边幸福的文学青年郁达夫再一次冏到极致无怨尤,毕竟还是拿到了稿费,冏一把也不在话下了。

名人的好处在于万众瞩目,触处皆有名利双收;但坏处也在于此,私生活被窥探曝光,名人也会窘态百出。但既做了名人,就应有做公众人物的心理素质,郁达夫的雅量可谓榜样。

秘密失踪

1945年的8月29日,也就是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两周,郁达夫没有迎来凯旋的欢呼,却迎来了他的噩耗。那晚8时许,郁达夫正在家中与几位朋友聊天,忽然有一个土著青年把郁达夫叫出去讲了几句话,郁达夫随即回到客厅,与朋友打个招呼就出去了,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

1985年9月27日,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之事已从日本学者铃木正夫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得到证实。铃木正夫早在1968年就开始了对郁达夫南洋流亡生活的研究。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又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作实地调查,先后寻访了上百名了解情况的日本人士。

生死迷局

由于郁达夫的失踪太过诡秘,关于他的生死至今仍像谜一般没有解开。

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缘于1946年8月8日,邵宗汉先生从棉兰苏门答腊联军总部情报处所获取的消息。该消息证实,联军当局在日本战犯口中得知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枪杀,同时被害者尚有欧洲人数名,遗骸埋在武吉丁宜附近的丹戎革岱。然而,这一说法却有个重大的疑点难以解释,即有研究者曾翻阅棉兰法庭的审讯记录,却完全寻觅不到有关郁达夫(赵廉)的蛛丝马迹。如果此说成立,那么郁达夫和同时遇害的几位欧洲人的被埋地点也应该很清楚,可是,郁达夫的遗骸在整个东南亚都找不到,所以这种说法的可靠性未能得到证实。

另外,关于郁达夫的失踪还有几种说法:

其一、可能死于几个开小差的日本宪兵之手。这几个宪兵平日里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而郁达夫对他们的行径很了解。当他们奉命绑架了郁达夫之后,害怕郁说出什么对自己以后不利的话,便扼死了他。之后,直接参与杀害郁达夫的两个宪兵便开了小差,从此下落不明。此说缘于日本研究郁达夫的专家铃木正夫,由于铃木正夫始终不愿公开证据来源者的姓名,其说成为孤证,因而颇受质疑。

其二、可能死于印尼独立军之手。日军投降以后,印尼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很多印尼共产党人开始捕杀日军和亲日分子。由于郁达夫曾是日军的翻译,加上印尼独立军与华侨联系较少,并不知道郁的真实身份。所以,那天晚上将郁叫出去的印尼人可能是独立分子,郁很可能被他们杀害。

其三、可能由华侨朋友秘密掩护转移。郁达夫在印尼华侨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可能在武吉丁宜、巴爷公务的华侨组织帮助下秘密转移,脱离了日军所控制的范围。鉴于当时复杂的社会形势和闭塞的交通环境,郁完全有可能在途中出现意外。

其四、可能死于国民党特务机关之手。这一说法缘于郁达夫本人对国民党一直心存忌讳,他害怕国民党某要员公报私仇,以他为日军做通译为借口杀害他。

文学作品

著作

名称

备注

初版信息

沉沦

短篇小说集

1921,泰东图书局

茑萝集

小说、散文合集

1923,泰东图书局

小说论

理论著作

1926,光华书局

戏剧论

理论著作

1926,商务印书馆

文学概说

理论著作

1927,商务印书馆

日记九种

日记集

1927,北新书局

孤独者的愁哀

戏剧集

1927,创造社

达夫代表作

小说、散文合集

1928,上海春业书店

在寒风里

小说、散文合集

1929,厦门世界文艺书社

忏余集

小说、散文合集

1933,香港天马出版社

达夫自选集

小说、散文合集

1933,香港天马出版社

浙东景物纪略

散文集

1933,浙江铁路局

屐痕处处

散文集

1934,现代书局

达夫日记集

日记集

1935,北新书局

达夫短篇小说集

小说集(上下册)

1935,北新书局

达夫游记

散文集

1936,上海文学创造社

达夫散文集

散文集

1936,北新书局

闲书

散文集

1936,良友图书公司

我的忏悔

散文集

1936,良友图书公司

藤十郎的恋

剧本

1937,上海文化书局

译作

名称

备注

初版信息

小家之伍

小说集([德国]F盖斯戴客等人着)

1930,北新书局

几个伟大的作家

文艺论文集([苏联]高尔基等人着)

1934,中华书局

达夫所译短篇集

短篇小说集([德国]F盖斯戴客等人着)

1935,生活书店

文学思想

文学主张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是《沉沦》,郁达夫在《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同时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郁达夫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郁达夫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已出版日记的作家。

创作经历

早期的散文创作

早期:(1920年1933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一共写了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首先,强烈地表现作家个性,他在散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

第二,忧郁感伤的情凋。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一样与众不伺,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

第三,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

第四,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另外,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中期的散文创作

中期:(1933年1938年)。这个时期,是他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忘返于山林江湖。

晚期的散文创作

晚期:(1938年1945年)。1938年春,他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郁达夫早期散文创作的风格于此有所体现。

作品分析

摧折的女性之美

郁达夫虽然在散文中伤感得无以复加,但他也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的心中总有一个诱惑着他的理想。这个理想谈不上崇高,也不具备多么深刻的内涵,但对郁达夫来说,却具有巨大的人生魅力,是推动他奋斗、创造的动力,这就是女人的爱。郁达夫对女性的这神圣、痴想的情感,一方面当然是自我理想的表现,另一方面有分明映射着五四时代人的发现的光芒。郁达夫将女性作为自己的理想来追求,这种行为和艺术倾向,虽然在力度、深度上都不具备崇高的属性,但反封建的民主意识却是鲜明可见的。

感伤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在郁达夫散文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郁达夫主要是以这种病态来发泄一个从封建礼教羁绊中觉醒了而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苦闷。这种不健康的色彩下面仍有着五四人的发现所寄寓的积极的意味。与之相比,郁达夫由感伤所发生的憎恨情绪其积极意义就更为鲜明了。郁达夫以愤世嫉俗的笔调,在几分玩世不恭,几分无奈,几分感慨中将社会的黑暗,下层人的不幸,来了个痛快的揭露,将自己对社会的憎恨作了十二分的强烈的表现。郁达夫将他的所有不幸,所有烦恼,所悲苦,一齐倾向这个黑暗的时代,向一个不人道的制度发出了一个哀鸣着的青年的控诉,表现了显而易见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倾向,这种倾向虽不能说很深刻,但鲜明的态度、强烈的情绪却也给这种倾向涂上了积极战斗的色彩。

感伤情调的积极意味

这种积极的意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郁达夫的颓废以及这种颓废的具体表现性苦闷,不仅是一己的感受,而且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提出来的。这种颓废和性苦闷,是当时青年的普遍心态,郁达夫则以自己的感受,集中地表现了这种时代病,从而将一个尖锐的问题提到了历史与社会面前,所以,具有积极性。

第二,郁达夫的感伤、颓废包含着对封建旧道德的自觉的挑战。

人物轶事

郁达夫爱吃荔枝曾因吃太多腹泻不止

1936年2月4日,大才子郁达夫应当时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陈仪之邀,到福州游览。福州自古盛产荔枝,西禅寺的十八娘荔枝更是闻名天下。按照西禅寺老规矩:每逢旧历四月荔红蕉绿时节,荔枝可以任由游客随意大吃,每人只收银角6枚,但吃完了事,不能打包带走,有点自助餐的意思。

郁达夫非常爱吃荔枝,自然更不会放过这十八娘自助餐。据郁达夫《闽游日记》记载,1936年赴任福建省政府参议之后不久,大才子就邀约着八九个浙江籍同乡一起去西禅寺大吃荔枝。据当年自助餐友回忆,他吃的荔枝最多,还一边吃一边吟诗,一副大才子派头。当家和尚访知有郁达夫在座,马上叫小和尚捧出文房四宝,请他题诗。他推辞说:面对这么好的荔枝,尽量吃还来不及,哪有心情吟诗写字?说罢,又埋头大吃起来。但经不住当家僧人的热诚,只见他略思片刻,就在一张宣纸上写了四句:鹓雏腐鼠漫相猜?世事困人百念灰。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

可是就在这一天大吃荔枝之后,大才子腹痛难忍,腹泻不止。回家急请医生,偏偏是星期日,医院停诊,真是要多冏有多冏。还好,在关键时刻,邻居问了一句:是不是吃荔枝了?急忙拿来一小碟酱油让大才子喝下,奇怪,不久肚子就不痛也不泻了。

唐弢心折郁达夫

唐弢初睹郁达夫、王映霞夫妇风采,是在1934年1月6日第一次会见鲁迅先生的宴会上,那次《自由谈》编辑黎烈文请客,一来约请经常写稿的人岁首欢聚,随意闲谈,二则就为郁达夫夫妇饯行,我最后一次见到他,就是鲁迅先生举行丧仪的那天,他远远地从福建赶来,对遗容作最后一次的瞻仰。

1983年3月30日,唐弢写散文《记郁达夫》,他说和许多青年一样,读过名震一时的《沉沦》,不过说实在话,自己并不十分爱读这部书,我爱读的是达夫先生的散文,特别是游记,稍后一九三四年六月出版的《屐痕处处》,一见书名便使我喜欢。再就是他的旧诗,《钓台题壁》不必说了,九一八后,报刊上陆续发表他的一些感时诗,情意真切,使我十分心折。

唐弢爱读郁达夫的散文,特别是游记,他自己也在1946年6月10日写有游记体散文《在富阳访郁达夫故居》。当时太平洋旅行社招游富春江,道出富阳,于是唐弢和柯灵、太平洋旅行社的社长张邦铎一行三人拜访了郁达夫的二哥养吾先生,他是一个矮矮的老人,蓄须,挂眼睛;清臞的面貌加上轻快的脚步,和达夫先生一模一样,达夫先生的旧宅是在山腰上,正好面着大江,面着两岸的翠峦晴岚,以及远处的淡到欲无的云山。现在,这旧宅只剩下半堵赭壁,一个破碎的亭子,诗人游憩的往迹不可追寻。立断壁下,我们恋恋地向四周探索,看见的只是从瓦砾中生长起来的野草。唐弢说,我们希望郁先生没有成为古人,早早归来,让朋友们卸下这一肩道义的责任,可惜当时郁达夫已经遇难,但国内尚不知确切的消息。

郁达夫与钱的故事

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他。他的朋友很诧异地问: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

郁达夫笑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快短命

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

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那三个字到说完话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2分钟,正合乎他所说的三原则快短命。

后世纪念

郁达夫故居建于30年代,属中式花园别墅,位于杭州余杭区路场官弄63号,是1933年4月郁达夫为暂避国民党的政治迫害,从上海举家移居杭州时购置的寓所。故居由当时学人马君武题为风雨茅庐,由郁达夫自己设计。[5]

另一处郁达夫故居,在富阳市区郁达夫公园内、低矮围墙,一方庭院,楼房的客堂里陈列着郁氏故交互赠的字画,其中有鲁迅先生《自嘲》七律诗轴。

在郁达夫《钓台题壁》一诗中,有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表现出一种浪子情怀。而这种情怀正和现代武侠小说巨匠古龙先生完美应和。此句也被古龙先生定为自己的座右铭。

人物评价

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夏衍

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胡愈之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巨匠。可是说实在的,他那支自由脱俗且富有情韵的笔更适于写散文和诗。他的小说也是散文的、诗的,宛如一首首抑扬顿挫的独奏曲或回肠荡气的咏叹调。五四时代是短篇小说的世界,郁达夫以其真率和才情,足以风靡一时,成为受众多文学青年师法的名家,鲁迅之外无出于郁达夫之右者。他推进小说散文化和诗化,对于革新以故事情节作为主干的古典小说而言,是功垂竹帛的。

从文学史来看,郁达夫挖掘内心世界一直进入到私密领域,由此出发来表现自我与世界的分裂和对立,并追究其中的纠缠,在中国新文学中可谓开启了一种新的思路,由此以往被视为无意义的或理当压制的黑暗领域进入文学领域,并与一些宏大或高尚的话题发生种种纠葛,其后在文学史上产生的种种变化,则更是超出了最初《沉沦》式的朴陋尝试。不过,倘限在中国文学领域追根溯源,郁达夫的率先实践,可说是功不可没的。

刘志荣

达夫感情饱满细腻,观察深切,才思敏捷,古典文学、西洋文学根基都雄厚。从气质上来讲,他是个杰出的抒情诗人,散文和小说不过是诗歌的扩散。他的一生是一首风云变幻而又荡气回肠的长诗。这样的诗人,近代诗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在新文艺作家的队伍中,鲁迅、田汉而外,抗衡者寥寥。沫若兄才高气壮,新诗是一代巨匠,但说到旧体诗词,就深情和熟练而言,应当退避达夫三舍。这话我当着沫若兄的面也讲过,他只是点头而笑,心悦诚服。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37240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