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了一条评论,说80后通过努力让离婚不再是羞耻的事,90后也要通过努力让不婚变得正常。
感觉现在打开好多帖子、小视频,都会讲到女生独立可以过的非常舒服,根本不用考虑结婚。
其实我对很明确自己想要怎样生活的人是非常认同的,本来现在的社会是多元的,幸福也不是靠一纸结婚证能决定的。
但在咨询中遇到更多的情况,并不是学员想好了要过一个怎样的生活,而是心里对亲密关系很渴望,可真要走进关系时又表现的非常惧怕。
其实,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人对亲密的需求,是由人的生物性决定的。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亲密依恋的需求,不管是大型的狮子老虎,还是家养的小猫小狗,对抚摸拥抱,互相蹭,闻同伴的味道等等都有很强的需求,人也一样。
但有时候人对亲密的回避行为,是由人独有的心理层面决定的,比如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学员,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走入良好的亲密关系,可一旦真的有人表白了,或者在相处中对方越来越喜欢她了,她的反应反而不是开心幸福,而是想回避。
结果在矛盾和冲突中痛苦纠结着,表面独立自主,内心非常迷茫。
还比如我们一些学员,在关系中总想把对方推开,比如当两个人关系越来越近时,总是故意找茬吵架,等到把关系推开到一定程度,然后再去求和好。
表面是这个女生不懂维护亲密关系,但作为咨询师,能看到她似乎是想把关系维持在一个不太近的范围里,似乎她受不了这个近,这个远近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心理距离。
今天就跟大家分析一下,这样回避亲密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不会相处关系所以害怕走进关系
我们去探究这些对亲密感觉既渴望又害怕的学员的早年成长环境,会发现他们家庭里父母的关系是比较糟糕的,还有很多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对亲密关系有很多不信任,潜意识会觉得关系总会变糟总会分开,不如不去建立关系。
从行为上也并没有从父母学习到相处良好关系的方式,所以内心对自己也没有维护一段关系的信心。
就会有推开这种 为了避免分离焦虑带来的痛苦,不如早早回避关系的无意识行为。
还有一些父母和另一半的关系也不能算不好,但就是对生活中的种种有太多不满,教育孩子时也总会说,别像我跟你爸这样。孩子小时候是不能理解的,怎么叫别像他两一样呢,那是不是说明他两不好。
那怎么做是好的呢,怎样避免不正确呢,父母并没有给到这方面的指导,因为他们也不会。
而只是将抱怨和焦虑带给了孩子。孩子就会误以为,关系就是很可怕的事,处理一段亲密关系和婚姻关系是非常难的事,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一生。
但其实亲密关系的相处也并没有那么难,比如了解两性心理,理解自己的防御,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灵活不单一,学习更好的沟通方式,磨合方式,都可以让亲密关系变得更加简单。
所以每次当遇到这类的学员,我都会觉得她们来学习亲密关系的知识是非常聪明的,因为既然成长过程中没有人交给过自己怎样才能相处和获得好的关系,那么正确的做法不是回避关系,而是学习如何去做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
第二、不敢走进关系是怕真实的自己
我们通常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在暗恋阶段时,对方就是男神女神,但一旦进入亲密关系,彻底了解这个人,就会发现她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也会有很多的缺点和毛病。
就像李敖娶了胡因梦这样内外兼修的大美女,也还是会因为胡因梦便秘而提出离婚。
这段故事也有人说是李敖为了诋毁胡因梦编造的,但胡因梦也说了,同一屋檐下,没有真正的美人,也没有才子和英雄。也就是只要了解了,生活在一起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男神女神。
很多人深知这一点,也更明白自己也许并不是对方眼里那个完美的人,所以对方追自己时也很开心,也会在感受上觉得自己 是被像女神一样对待的。
但真正说到走进关系,就会觉得惧怕,怕被发现真实的自己其实也就那样,怕对方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不再喜欢。
其实对方看到真实的她能不能接受暂且不知,但从她的担心里能看出来,她自己是非常不能接受自己本身的,她享受着自己某方面的人设,或者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对自己的全部是接受不了的。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家长和老师会因为她的某些特质喜欢她,爱她,但很少体验过被人无条件爱着的感觉。我们常说爱的能力,被完整的爱过才会更有爱的能力。
但其实良好的亲密关系,就是两个真实的人的互动,而不是男神和女神的梦幻,在真实的互动中,学习如何接受别人,也就学习到了如何接受自己,在接受自己的过程中,就会体验到被全然的爱着的感受,并且增加了自己爱的能力。
当一个人有爱的能力,不管她选择怎样的生活,都会感到幸福。
相爱容易,相处难,爱不是只凭本能,还需要有爱的能力。
好的感情在于双方的长久“经营”,感情中最怕的不是暴露缺点,而是因为生活“琐事”,将感情消耗殆尽。
最终影响感情浓度和质量的因素还需要这几点来决定:
第一:两个人情感的相互满足
第二:行为上的相互包容
第三:生活中的相互体谅
做到这些,你们就一定能拥有令人羡慕的亲密关系。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想要和一个人关系好起来,却不知道怎么开口;和异性发展关系,总是很慢热,聊着聊着就没有下文了;看到那种能和别人迅速熟起来的人,偶尔会很羡慕,可是自己却总是“被高冷”……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有距离感。当你的一些动作,语言,语气,都在无形之中让人感觉到有距离感的时候,其他人会发现你不好接触,也就自然而然的对你敬而远之了。
比如,当你总是很客气的时候,就会让人觉得很远。
小荔枝是新分配到公司的实习生,为了给新同事留个好印象,她走到哪都是一副非常客气礼貌的模样。有热心的同事说带她去食堂吃饭,她客气摆摆手说不用不用,我自己去就行。
同批的实习生带小零食分给她,她也只是矜持的笑着摇摇头。就连,对她有好感的师哥好心帮她介绍工作流程,她也委婉拒绝道“没事师哥,不用麻烦你,我自己看看工作手册就行了。”
结果,到公司一个多月了,在别的实习生都开始和同事打成一片约饭聚餐了,她还是独来独往,接杯水都要再三道谢,也在无形中让人渐渐远离了她。
后来,再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荔枝向我倾诉了内心的委屈,她说“我其实也很羡慕那些能和师哥师姐们打成一片的实习生,我其实很想亲近大家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被大家觉得高冷了”。
其实很简单,人际关系这四个字,最重要的就是有来有往。小荔枝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和人之间太过于客气,当她拒绝了其他人的帮忙示好,也就等于在无形中拒绝了其他人亲近自己的机会。
不论是朋友还是恋爱都是如此,在刚开始认识建立关系的时候,示弱求助往往是最容易打破陌生隔阂的捷径。
我之前的一个舍友小巷,在这一点上就做的特别好。那时候她刚搬来,有很多快递要收,但因为工作的关系,家里经常没人收。于是,她便总是麻烦隔壁的小哥帮忙。
我还问过她“你和人家又不熟,怎么好意思总是麻烦别人?”她却笑嘻嘻的说“没事没事,互相帮助啊,以后我也帮他的”。然后,我就发现,小巷虽然麻烦别人,却也一点都不让人反感,因为她不仅嘴很甜,而且也经常很自然的带着家乡的特产或者自己做的小零食上门感谢对方。
一来二去的, 小巷就和那个小哥越来越熟悉起来。而更让我惊讶的是,也因为这一段友谊,那个小哥很巧合的成了小巷的媒人,成就了她的一段好姻缘。
所以说,“麻烦别人”虽然和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教育不符,但的确是拉近社交距离的好方法,可是,很多人都走不出这第一步。
没有人会跟自己真正亲密的人客气,不是吗?客气就是疏远的表现,当你经常跟别人客气,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你的人际关系总是很难更近一步了吧。
当然,除了不好意思,也有很多表现出高冷的姑娘,内心是因为害怕受伤。
我遇到过很多无法走进亲密关系的姑娘,都是因为害怕麻烦别人。而这个不麻烦别人的意思就是,害怕对人产生依赖,这意味着自己是脆弱的,无力的,而如果要暴露这种脆弱感麻烦对方,则是承受不了的,甚至会产生羞耻感。
小茉莉遇到我的时候,就是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独立的人,遇到任何困难也是习惯了自己扛,从不麻烦别人,哪怕是男朋友。遭遇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她不想自己的事情影响到男友的心情,就选择隐瞒,本来是好意。
可是她的行为落在男朋友眼里,就变成了强颜欢笑,不耐烦和无尽的沉默。后来,两个人因为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吵了多少次,男友总是说她不愿意和自己交心,可她也觉得自己很委屈。
没错,表面上看起来,小茉莉没有做错什么事,但正是因为她忽略了麻烦对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爱的体现。所以她的独立,不仅将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也让她的亲密关系走到了疏离的边缘。
而更重要的是,小茉莉也忽略了,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那种被人需要的感觉。在我们产生“麻烦对方”的想法时,很可能习惯性的将对方想成了挑剔,易烦躁,不近人情的形象,预设了最坏的结果,而害怕迈出那一步。
但事实上,当你麻烦对方的时候,也恰恰满足了对方“被需要”的需求,能从中体验到价值感带来的幸福。
所以,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讲,最好的恋爱方式是“借书”。因为有借就有还,这样就有了“来往”,一来二去,两个人就互生暧昧了。换句话说,就是一段和谐长久的关系都是在“你麻烦我,我麻烦你”的互动中建立和成长的。
比如,找邻居帮忙,和朋友抱怨,和爱人倾诉,都在传递出一种:我需要你,你对我很重要,甚至是没你不行的信号。有了这个信号,才有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别担心,一个会适当麻烦别人的人不是索取和贪婪,而是敢于示弱。示弱不代表无能,而是勇敢,勇敢地深入关系,勇敢的去爱。而一个愿意让他人麻烦自己的人,更是豁达的,是一种开放的接纳和包容的体现,这不仅仅是热心,更是成熟的表现。
动态黑色音符
在相处中,善于在一些小事或者生活细节上示弱、包容、忍让、替对方着想,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爱和体谅,自然愿意回馈你更多的爱和善意,关系就会正向循环起来。
能不能够向另一半示弱,决定了你们二人之间的幸福程度,文中的小茉莉一样因为不会示弱,让男友觉得不愿意和自己交心,同时也让亲密关系走到了疏离的边缘。
只有学会正确示弱,满足对方“被需要”的需求才能收获幸福。向对方示弱可以增进感情,但并不是一味的示弱,如果掌握不对方法,可能会让男生觉得你很没有原则,对你好感降低。
1
什么是高期待?
在亲密关系中,你觉得会有痛苦,原因之一,就是你对他有过高的期待了,你希望他做某件事、成为某个样子,而他没有,你就痛苦了。
有的人觉得,凭什么说是我的问题?难道真的是我的期待太高吗?我的要求很过分吗?
不,你的要求的确不过分,你无非是希望他像个正常人一点、做点正常事而已,并不高,你的要求是合理的。
这就要从什么是高期待开始说起。
从你的视角来看,这些期待是不高的,是正常的,应该的,我不必去问你的期待是什么,我大致就可以知道了两件事:
●你对他的这个期待,首先是你自己能做到的。
一个你自己做不到的事,你要求起对方来就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你自己要求起来就会心虚。
●你对他的这个期待,是符合公众认识的。
你不会期待对方去摘月亮,买别墅,你会期待能拖拖地,陪陪娃,这些都是大家都会做的、人之常情的事。
从这两个角度来说,你的期待不高,但从对方的角度来说呢?他没有去实现你这个期待,为什么呢?
因为这件事对他来说,可能是他做不到的、不擅长的、不喜欢的、不舒服的事,他做起来有难度、有压力、有阻力、有难受,所以无法自动地去完成,那这个期待对他来说,就是高的了。
所以什么是高期待?
从输出结果来看,一个人没有去满足你的期待,那你的这个期待对他来说,就是高期待了。
伤害关系的,从来不是你觉得你的期待太高,而是你觉得你的期待正常,而他觉得你的期待太高了。
2
高期待是怎么破坏关系的?
高期待,是对对方的一种控制。
当你对一个人释放高期待的信号的时候,无论你是使用指责怒骂的方式,还是在好好说话的方式,他都会体验到压力。
而一个在体验到了控制的压力的时候,他要么就想拒绝、反抗,要么就会想沉默、逃避。
这就是你很讨厌的两种应对方式,虽然你不希望他这么反应,可是他除了用这两种方式之外,实在不会用别的了。
然后你就会体验到被拒绝,被忽视,你就会加大这个期待的表达力度,会使用更指责、更讲道理的方式,甚至转变为离婚威胁、冷战威胁等方式,期待他能实现你的期待。
然后他体验到更大的压力,从而更想反抗,更想逃,你们也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了。
最后,你就会失望、绝望,不想去期待了,也不想留下来了,你就想逃,想结束这段关系。
所以,高期待对关系的破坏来自于两个:
●第一,让对方体验到控制和压力,想要逃离你。
●第二,你在没被满足后,想要用放弃的方式去应对。
3
什么是合理的期待?
有人又会觉得,那怎么办,不去期待他吗?当然不是。
没有期待的亲密关系,就没有意义了。什么都不需要他,不期待他,不指望他,还谈恋爱结婚干嘛?找个人来气自己的吗?嫌自己命太长了,还是生活太自在了?
过低的期待,你会感受不到亲密关系的好处,过高的期待,你会总是把自己弄到失望和愤怒的情绪里。
健康的期待,不是放弃期待,也不是保持期待,而是合理期待。
怎么叫合理呢?就是根据现实调整自己的期待。
●第一,他能做到的事,你可以去期待。
比如说,他日常做的很多事,过年陪你回家啊,偶尔照料下孩子啊,修个灯泡马桶,给点钱啊,之类的,每个家庭不一样。
●第二,你能改变他的地方,你可以去期待。
你可以采用一些指责、讨好、沟通、讲道理、威胁、提要求等种种方式去改变他,当你有这个能力的时候,你可以去期待。
那么,你无法改变他的地方,那就放下期待,即使你非常需要,你依然要放下,因为——当这个期待让你很痛苦,放下期待,就是放过自己,就是爱自己的表现。
但这很难,因为,保持高期待的好处,就是一根筋就行了,像婴儿一样,只是嗷嗷叫就可以,简单,省事。
而灵活调整期待,则需要根据现实来判断,调整自己,这是成年人的基本自我功能,麻烦、头疼。
4
为什么放不下期待?
话是这么说,但谈何容易。
“放下期待”这个灵丹妙药,只需要4个字就可以说完,但做起来,却比蜀道还要难,比上青天就更难了。
人好不容易发展出来的高期待,怎么能说放就放呢?
高期待,其实是人发展出来的自救的策略,是不能随便放下的。如果轻易放下了,我们拿什么来自救?
一个同学曾经跟我说:我不知道如何处理婚姻关系,我对他很失望,他好像不知道在这个家庭里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不愿意负起相关的责任。
那这个同学的期待就是:老公能主动认清楚自己的定位,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然而老公没有。
这个期待高吗?对这个同学来说不高,但对老公来说高了,所以即使这个期待再合理,当她没有办法让老公实现的时候,她就要学会放下。
但这很,因为对她来说,她自己一个人操心这个家,操心孩子、亲戚、家务、工作,真的很累。
她一个人消化不了自己的辛苦,所以期待要老公懂事点,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负起责任来,主动参与到家庭里来,以此来解决自己的辛苦。
把感情搞很糟糕的人,其实都是不会照顾自己的人,因为不会照顾自己,就发展出高期待,希望有个人来照顾好我。
但现实却是:你把自己搞得累,然后报复性地希望一个人来全部承担这部分,另外一个人又承担不了。
你就会陷入一个有趣的循环:看吧,我果然是不被爱的。
5
你不会照顾自己
是因为你喜欢自虐
别人即使再有义务,有时候就是照顾不了你,所以,比起他为什么不满足我的期待来说,更重要的问题其实是——
我是怎么把自己弄得这么辛苦的,以至于想要期待对方来替我解决,我是怎么把自己变得他不满足我,我就这么崩溃的。
因为你喜欢自虐。
所有对对方过高期待的人,都是喜欢自我虐待的人。
对于上面那个同学来说,她放不下好人包袱。
其实很多时候,她自己根本不想去操心,不想去干那些家里的事,自己累的时候,也想少管点,甚至什么都不管。
但是出于“责任心”、“好妈妈”的使命感,推着她不得不去做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于是她就把自己弄得很累了。
所以她之所以累,不是因为家里事多,而是因为“我一定要做”,因为我怕我一旦没做好,没做到位,我就不是个好妈妈,就不是个好妻子,就不是个好员工,就不是个好人了。
然而老公不这么想。
老公能坦然接受自己不是个好丈夫、不是个有责任心的人,甚至他可能觉得,我不用做到你要求的那个地步,自己就已经是个好丈夫、好爸爸了。
于是老公就可以不那么去委屈自己了。
有趣的是:固然在你眼里,这个老公有百般不好,但你发现这不影响他过得比你快活比你好。
所以对于这个同学来说,她没想过的是:
为什么一定要做好呢?为什么一定要负责呢?没那么负责任,就不是个好妈妈了吗?为什么爸爸就没有那样的担心呢?
她对自己“做不好”太恐惧了,所以才总是会强迫自己、委屈自己努力做好,而努力的过程中,很快就累了。
多恐惧呢?像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指责她这里那里不够好一样。
6
怎么破?
而要破这个局,你要学会的是不让自己那么累。
如果你总是让自己的心很累,你习惯把所有该做的事都要做好,那给你100个老公也不够用的,你会把他们都弄得跟你一样,很忙很累。
你需要放下的,是对自己的高期待。
对于这个同学来说,你不必非要期待自己把这里那里做好,不必非要期待自己负责任,不必非要期待自己认清楚“母亲”和“妻子”的位置。你可以像老公一样,间歇性地走到婴儿、无赖、流氓、自私的位置上去。
当你不再强迫自己,自然就不会再去强迫伴侣,而不再强迫自己的方式,则是跟糟糕的自己和解。
你不够好又怎样呢?你不必非要做个负责任的人啊,甚至,你可以尝试跟另外一半学习:他是如何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够好和不和谐的?为什么他能这么不要脸,你却不会呢?
回归,比出轨更难!
一个修复期的同学问我:
“老师,怎么给出轨的人谈心?你拿出的是真心,他拿出的是背叛的心。是不是这个阶段就无法沟通。他的沉默其实就是因为这一段经历无法说出口,说出来要么是欺骗,要么是伤害。”
我回复说:
“是的!出轨的人无法谈心,沉默是正常状态。不要强行和出轨的人谈心,只会让他更沉默,更无法面对,更退缩,更想逃。”
很多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对于出轨的人,与其说不愿意谈心,逃避谈心,不如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谈心!
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我们是这样看出轨回归这件事情的:停留在道德评价或情绪宣泄,只会让关系修复越搞越砸,越重建越无力。努力的目标是让两个人都越来越好,或者至少让自己从出轨的漩涡中走出来,重新活出自己,这才是对的方向。设置对的目标,比一切方法技巧都重要。方向错了,越努力越错。在出轨修复中,最关键的不是承认谁对谁错,而是解决问题,活出各自喜欢的样子!
出轨后,自我修复三阶段:
01
爆发期
爆发期通常指出轨事件刚刚曝光,“东窗事发”的阶段。出轨、婚外情、约炮、密友等原本暗地里偷偷进行的事情,突然间被发现了。这个时候引发了事件所有相关人的情绪剧烈反应!包括:妻子、丈夫、出轨对象、父母等所有与出轨事件有关的“主角”:突然间“一切都不好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不知道怎么办,天啊,怎么会这样?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焦躁、烦躁、不安、愤怒、羞愧、恼羞成怒、不知所措、惴惴不安、不得安宁、静不下来、无法正常思考、恐惧害怕……这些都是爆发期想甩也甩不掉的情绪体验。
此时几乎是情绪最剧烈撞击的时候,被猛烈冲击的感受,每个人不一样,却都是如此的强烈!事件中所有人,包括妻子、丈夫、出轨对象等都“不好了”!每个人都处于“应激状态”中,都不是自己的常态。应激状态下做出任何极端的反应,都是有可能的,都是可以理解的。
爆发期真无法“谈心”,无论心平气和还是激烈交战,大部分交流的落脚点都是谁受伤了,谁该负责,谁做了什么,谁没做什么……怨恨、指责、受伤、失望、痛苦、愤怒等消极情绪,充满了整个爆发期。
爆发期情绪宣泄越彻底,此后的修复之路越清晰。爆发期知情人越少,越保密处理,自我修复和关系重建越容易。为了保护孩子,尽量不要让孩子卷入其中。
爆发期通常建议“隔离处理”原则:尽量在妻子、丈夫、出轨对象三个主角之间解决问题。知情人扩散到父母、孩子、亲戚、朋友、公司层面,会让局面越来越失控,越无法收拾。
02
冷静期
一般出轨曝光后2-6个月进入冷静期。此时事件中的所有相关人都开始逐渐适应出轨带来的影响,情绪该宣泄的也宣泄了,该隐忍的也隐忍了。出轨的客观事实逐渐被接受,然而关于未来还不太清晰。这个时候,通常会渴望得到一个肯定而明确的答案:以后到底怎么办?是回归,还是彻底分了?谁和谁在一起?到底选择谁?能够彻底回归吗?
这些问题,不仅困扰“被出轨”的人,同样也困扰着出轨的人,和出轨对象。事件中的主角(妻子、丈夫、出轨对象)都希望明确答案,然而,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恰恰是冷静期最重要的特征!是的,冷静期的核心感受就是无法做出绝对的选择。让人感觉崩溃、难以忍受,特别希望痛快一点,要么分,要么合,别藕断丝连!可分析利弊,又各有好坏,无法痛下决心。左右摇摆,困扰不已,有时连自己都会受不了。
冷静期所有纠结都是有意义的!
“无法做出决定”的本质是进入对自我的反思与重新评估,包括人生目标、意义、价值的全新思考,也包括对过往经验和人生信念的否定和质疑。冷静期很难敞开谈心。这一阶段强行“谈心”常常会以沉默收场,或者欺骗或者敷衍或者逃离。“无言以对”是冷静期最经常出现的画面。
事实上,冷静期属于自己反思自己的时间。一般建议不要和伴侣或出轨对象过度链接(如积极地关系建设、频繁地确定关系、找出轨对象谈等)。更重要的是自己一个人安静地想清楚: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可以舍弃的?你的底线是什么?综合考虑孩子、家庭、社会的影响,你将为自己做出怎样的选择?首先把你自己照顾好,才能照顾他人,这是冷静期自我修复的重要原则。
03
修复期
修复期是对自己内心的决定,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谁是谁非,今后选择与谁在一起,未来如何过日子,已有初步选择。然而如何达到理想中的生活模式,怎样才能在选定的状态下,如何活出自己和对方都舒服的样子还不确定。是一个彼此互相依赖、互相不信任、又互相试探的过程。
出轨事件中每个人都受伤了,经过冷静期的反思,开始重新调整相处模式,彼此都开始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能感觉到自我“元气”逐渐恢复,开始回归到一个新的生活和工作规律,同时也感受到关系的微妙变化。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自己和对方,是修复期最主要的特征。
修复期的关键不仅在于两人关系的处理,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信心的恢复和对自我的重新肯定。先梳理自己,再谈关系,是修复期的关键原则。谈心的前提是:你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脆弱与强大,你能把自己照顾好,有信心面对彼此关系的任何可能性。而这一切,必须经过你自己内心深层次的思考、智慧的沉淀。
当你能允许对方回避谈心时,是你给了对方独自冷静反思的机会空间。等对方自己好了,想明白了,自然会从躲避的洞穴里走出来,继续你们的关系双人舞:进进退退,亲疏远近,分分合合。取决于两个人,更取决于你的自我修复与信心重建!
看到你自己,也看到对方。尊重自己的决定,也尊重对方的回避。每个人都先把自己照顾好,关系自然好。
前天夜里,网上遇到一位咨询者——相比“咨询者”这个称呼,其实我更愿意叫其“倾诉者”,这位姑娘向我倾诉了一段关于自己出轨的故事:
临近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实习的她,和大部分学生的轨迹类似,努力工作学习,从对一名懵懂的学生,迅速转变角色,变成一名合格的职场人。可在这段清晰可见,像是载人飞船一样在既定轨迹中滑行的她,偏偏被击中,脱离了原来的轨迹。
她爱上了部门主管。他年纪并不大,单身三年有余,人品好,口碑好,待人接物一流,在她初入职场时给予不少帮助。两人走到一起的过程不再多提,可事情的关键不在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这位姑娘在校期间,有一名相恋三年之久的男朋友。
主管知道她有男友,很难过,但未曾离开,就像明明知道她最后不会留在实习公司一样,还是选择在一起,并说这是他的一段记忆,是他生命中的一篇珍贵的日记。
姑娘很困惑,对于自己的出轨,她对我说“很内疚,很对不起正牌男友”,但自己真的意识不到错误,并认为“只要实习结束,把一切都抛开,还可以回到男友身边,假装一切都没发生过。”
我很想说:出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态度。
姑娘,这样说好了,你马上大学毕业,职场初体验,在这个年纪,你最大的资本就是光鲜亮眼的年华,这一点都不夸张。职场中难免会把同事情感错误的判断成恋情,更何况你的上司还是单身,看起来,他所做的一切,和“插足”、“不忠”“搞小三”这些词,根本挂不上钩。
而对你来说,看起来只是寂寞少女,初入职场压力太大,按捺不住寂寞,劈了个腿,一切结束,回归正常,互道告别,相忘于江湖。
仅此而已吧!
可——真的是仅此而已吗?
其实,我更担心的是你的态度。
你是典型的逃避型人格,倾诉过程中,你一直很冷静的在强调客观事实,但正是你这么冷静,反而让我觉得:你有点把一切都看的理所应当了。
逃避,强调客观事实,不断地给自己找借口,于是对于男友只是一笔带过,可却花笔墨强调上司的优秀,试图美化这段感情,只是当做自己的一段经历,甚至都不愿意自己出轨的事实。
这样吧,说说你的上司吧,他真的那么完美?
也不过是你看起来那么美好而已。职场中有“不搞下属”的金玉良言,因为看起来很容易上手事,其实是一件性价比非常低,甚至只会被人当做双商都很低的行为举动。
真睿智的男性,都躲着女下属,别说主动勾搭,甚至面对女下属的撩拨,都只会装傻!
很简单啊,容易公私不分,阴沟里翻船啊!
你业绩好吧,同事怎么说?
你工作不行可混的很滋润,周围人怎么看?
再说句可能会不中听的话吧:在你看起来那么好的条件,他怎么偏偏招惹你呢?还不是在他那个岁数领域的姑娘,都理性成熟,根本不会愿意理这样一个滥用权力的男人?!
明知道你有男友,还跟你在一起勾搭,玩暧昧,这样的男人脑子里又是什么想法呢?难道你没有想过吗?
至少也是缺乏道德水准的。
你把他看的全身都是光环,将其形容的无比高大上,其实还不是因为你见识和阅历不足,刚出校园,遇到优秀的男性,瞬间把校园中呆头呆脑的男友忘得一干二净。
可是啊,但凡在社会上闯荡两三年的男性,稍微混的还不错的,都远比校园里的男生强太多啊!
去有活力的大公司看看吧,刚入职不到三个月,呆头呆脑,什么事都干不好的男生,只要愿意付出,往往都会在两三年时成为部门内的骨干员工,这源自于社会的历练,以及能力的快速提升。
你没有给男友成长的机会,根本不在乎过程,只想要结果,于是遇到一个历练几年的男性,给你指点,带你逛个街,吃个饭,买个奢侈品,接下来就是么么哒和啪啪啪,实在不公平!
出轨不可怕,因为我更在乎你的态度。你说,“只要实习结束,把一切都抛开,还可以回到男友身边,假装一切都没发生过。”
这一切都是基于自己的想法,换句话说,这一切都太自私。不愿意抛开校园恋情,又习惯于沉醉于成熟男性的关怀,一段“绿巨人”的故事正在上演,可他一点都不知道,也许你的男友,还在忙着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的空暇时间里,痴痴地想着你。
太不值得了!
出轨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态度,面对这件事,你自始至终都没意识到你的问题,可一直考虑的呢?全部都是自己。
爱情里的亲密朋友
接到朋友电话,邀约一起喝酒,席间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问起:听说你是心理咨询师,那么,告诉我,如何才能抓住一个人男人的心?
我笑着回答,你是少有没有问及我能否一眼看穿你的心的朋友。
她穷追不舍:说说呗,怎么才能抓住一个男人的心,让他爱我。
我反问她:为什么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
她答:这样才能不孤独啊,才能不再受伤啊,付出也不会怕失去啊。
她眼神明亮,皮肤姣好,一副想要人爱,却又害怕没有人爱,想要倚仗爱情,摆脱孤独,抚慰寂寞,却又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想得一人心,相伴到白首,却又觉得那样太不可能的模样,所以,如此迫切,想要找到法门,可以抓住一个人的心,永远陪在她的身边。
我不知晓有多少像她一样的女孩。
年轻,漂亮,工作稳定,积极向上,可是就是曾经在爱情里边受过一些伤,或许是初恋,或许是另一段投入很多,原本以为可以一直下去的爱情,总之,失去爱情和爱人之后,心里好像缺了一块,然而却又无法自处,害怕孤独,一个人的时候难以自持,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常常暗夜独自哭泣,心里期待爱情,期待有一个人可以爱她且值得她爱,可以相互携手,共赴白头,却又害怕爱情,再有人表达爱意的时候,心生退却,不是自卑,便是怀疑,总是不敢再去相信会有人真的如此爱她。
不敢付出,不愿接纳。所以,想得而不可得。
她问我,如何才能抓住一个男人的心?
就如同也有男孩问我,如何才能不让女孩变心一样。
我想回答,不能。
是的,不能。
没有人能够抓住一个人的心,也没有人可以令另一个人不变心。
我说的是永远。
想要抓住一个人的心,或不愿另一个人变心,丢掉的不只是安全感,还有自己。
把对于爱的需要完全交由外界,祈愿另一个人来给,这不是爱,这是无从止息的占有欲和索取。
失望是注定的。
没有什么,便想要什么,内心贫瘠,不爱自己的人便无法真正地爱人。
一个担心深爱的女人变心,感觉到她的心似乎不在自己身边的异地恋男人向我哭诉,我那么爱她,对她投入了那么多的感情,可是,电话之中,我问她,是不是不要继续,是不是不再爱我,能否给我一个答案,她沉默不语。
我们坚持了那么久,她说过会等我,可就是这几个月,不再来信,电话里也开始变得冷冷淡淡和闪烁其词,我感受到她的变化,我真的好害怕,好害怕会失去她,我也好怕自己会做出傻事,会想要作贱自己,会想要报复她,会害怕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可是,我真的好难过,每天失眠,每天难受。
我们以为美好的爱情,怎会变成这样,爱情究竟是甜还是苦?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之中说过: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一般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说法来表达,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我们做了情绪疏导之后,我问他,你确信你真的爱她?
他点头,是,我很爱她,不能没有她,我投入了那么多的感情,真的无法忍受失去。
我答:因为给了,所以你要?因为付出了那么多,所以要有恰当的回报?你很爱一个人,所以另一个人必须要爱你?对吗?
他有些疑惑。
我问:这是一笔生意,你不是爱她,而是害怕赔本。
他沉默。
如若你懂爱自己,就应该尝试从她的方面去理解她,她可以等你,也可以离开,她是她,你是你,她不是你的,你也不是她的,三年多了,她一直守护着这份感情,现在她累了,想要离开,也是常情,毕竟,感情是在变化的,你还记得你遗忘的上一个爱过的人么?
你好,你才能好,你才能让她好,仇恨和毁灭无论是指向你,还是指向她,还是指向其他人,都会带来无可挽回的不安与痛苦,这种结局,可能此生也会无法弥补。
他哭了。
诚然,我们都需要爱,需要被爱,但是,爱的根源来自于自己。
这才是爱源源不断的源泉,也是自身得以倚靠,不至于再患得患失的根本所在。
那么,是不是有自己就够了,到底什么才是爱情?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爱情三元理论”,他将爱情的基础分为“亲密、激情、承诺。”三个元素。
亲密指的是沟通无碍,相处融洽,彼此扶持,互相理解。
激情指的是强烈的情感,以来自于身体的欲望作为特征,表现形式往往为性的渴望。
承诺来源于认知,指的是理性地将自己投入一份感情,并且努力予以维系。
三者自由组合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一段感情开始,激情容易走在前方,容易让人误以为那就是爱情的全部,然而,浪漫迷醉,夜色撩人的激情总是容易在彼此蓬头垢面的早晨,柴米油盐的每一天逐渐消逝。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坦然面对彼此,这是因为彼此的信任与亲密无间,承诺成了彼此坚守此生的诺言。
或许,这种亲密的陪伴,认真的生活,更加符合爱情的真谛呢?
记得电影《心灵捕手》之中有几句台词,那是关于Sean与Will谈起爱情的几段对话。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当自己在女人身旁醒来的那刻,那份涌自内心的真正的喜悦,我想说的是,你认识的那个女孩,也不是完美的,但是关键是你们能否完美的适应彼此,亲密关系就是这么回事,你可以了解世间万物,但是追根溯源的唯一途径就是亲自尝试,我不后悔和Nancy结婚的十八年,不后悔照顾她的重病而放弃事业,不后悔最后那几年陪在她的身边默默坚守,更不会当初错过的精彩球赛而后得以与她相遇。只是遗憾,仅此而已。”
咨询师Sean与妻子Nancy的爱情让我泪流满面。
这就是爱情,也是只有内心富足,充满情怀的人才能给予的感情。至少,他是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温柔,宽容,满怀善意却又深情款款。她也一样,所以哪怕她已经去世多年,Sean在怀念她的时候哪怕依然忧伤,却是情深意切,温柔似水,让人动容。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那么着急,想要抓住一个人的心,而不愿意修行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人,然后对另一个温暖的人满怀期待。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如此患得患失,面对爱人的离去如此痛苦而甘愿走向毁灭,而不是彼此祝福,明了只有爱自己,让自己过得越来越好才是对于爱人,爱过的人,爱自己的人,自己爱的人最好的回报与祝愿,这样才是真正的爱人。
所以,当一件事情不能让人感到快乐,满足,幸福,自身得以成长,心灵得到滋养,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走得时候,即使身边很多人在做,你觉得你也应该,甚至必须做这件事的时候,更要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迫于现实仓促地决断。
譬如,见不想见的人,干不想干的事,谈不该谈的恋爱,结不到时候的婚。
毕竟,让你如此患得患失,悲伤难过的,那一定不是爱情。
为什么不能再等等?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从而得以遇见另一个好的人。
爱情里的错我们都曾经犯过,但是,我们总能让自己得到成长。
我想,对于爱情,对于爱人。
并不一定此生此世要做你永远的情人,但是至少我是你最好的朋友。
你来,我满怀期待,你走,我温柔离开。
或许,不经意间,已携手白头。
1
出轨就是试金石,检验的是你的三观。
被出轨重创的人们,她们的安全感往往是建立在伴侣不出轨的基础上的:没有出轨的世界是美好的伊甸园——举案齐眉,鱼水和谐;出了轨的世界,就是人间地狱,就是把你扔到火星上,你完全没法拥有任何的确定感,没有任何的安全感。
一个婴儿,可以坦然地走上高速路,面对时速100迈的汽车,因为她的头脑中没有B方案,她只有A方案:我的世界,我做主,一切对我都是友好的,我不知道什么是危险。可是一个成人,是如何做到对人生、对婚姻毫无不良预期的呢?
很多人在咨询室里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是:他出轨了,回归了,可未来呢?
有人说,出轨就是毒瘾,有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有了第二次就会有第三次,乃至无穷次……
闺蜜说,出轨的男人就别要了。
可当初这个男人就是按照最不可能出轨的类型找的啊,周围的朋友们都说,这个世界上如果全体男人都出轨了,我们家老王会是最后一个。连他都出轨了,我现在还找什么样的男人才安全啊?
真是没活路了。除非你找个笼子把男人圈起来,或者干脆就不找男人了,鳏寡孤独一辈子,这样才能让你一直都生活在A计划中。
因为对你来说,B计划是无法想象的,就像是一个婴儿在被车碾过以后,如果还活着,她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走过如此凶险的道路。
她只能穷尽一生在这个世界收集各种婴儿床,就像是过去的皇帝所到之处都铺上红地毯一样,他所到之处,到处都是绝对干净,绝对温暖,绝对纯粹的世界,她努力过的,就是这样一个排除了所有伤害的生活。
可是这样的世界并不真实。所有的塑料大棚都是有期限的,期限一到,肥皂泡就破了。
我们就会看到人间最惨的场面:想象一下活生生被剥皮的可怕,你没有任何可以保护你的外壳了,只能活生生地被人碾压。于是她就只能用最快的速度找一个皮肤换上。
2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一个有洁癖的医生,从小就让孩子喝蒸馏水,尽量不和外面的世界接触,结果孩子在5岁的时候夭折了,医生发现这孩子几乎没有免疫力,不是她得了白血病,而是因为她生活的环境太无菌。
一个纯粹地排斥了所有病菌和危险的人,其实就是生活在最大的危险之中:她必须依赖温室,没有温室,她就无法存活。
很多问“这个男人还可以相信吗?”的女人,往往选择了绝望的相信,或者自欺的相信,或者不相信的相信。
她们会不断催眠自己,自己也许可以成为那个小概率事件的幸运儿,甚至会努力说服自己不要介意:男人都是那德性,等他那玩意儿不能用了,就会老实回归了。
这是一个没有自己保护膜的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如果不能让疼痛停止,就让自己的感觉停止。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女人或者男人,哪怕这个婚姻已经残破不堪,惨不忍睹了,两个人可以一年都不说话,一年都不见面,依然还需要婚姻的那层壳。
因为哪怕是这层徒有虚表的壳,也好过彻底地进入到B计划的世界呢?
B计划的世界就是解决问题的成人世界,而不是假装问题不存在童话世界。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最大的区别就是:落棋不悔。
没有如果,没有但是,没有奇迹,没有回头路,只有单行线。儿童的世界是充满了对错的世界;成人的世界,只有输赢。
用儿童的眼光看:你出轨了,你犯错了,所以你要赎罪,你要改悔;用成人的眼光看:为什么会出轨?哪里有问题?怎么解决?难度是什么?我们的能力足够解决吗?哪里是资源?如果解决不了,我该如何应对?
看到了没?儿童的世界多简单,多省事,成人的世界多麻烦。谁都愿意省事,可是前期省事的代价就是售后服务非常辛苦,豆腐渣工程你要负责擦屁股。
成人世界前期很辛苦,后期很省事。两相对比,能量守恒,这个世界谁都没有便宜占,你想有这个福利,就要付出那个代价。
3
那么问题出来了,为什么她无法接受温室以外的世界,为什么她无法解除真实的空气,为什么她在一个充满了危险的世界里无法生存?那是因为她缺少培训。
曾经看过“狼孩”的新闻,说有个孩子被狼抚养大,回归到人类社会,智商偏低,会说的语言也很少,花了很长时间才能适应人类社会,最后还早夭。这就是缺少人性的训练,而得到太多的,是动物性的训练。
什么是人性的训练?这又是老生常谈了:前有导,后有靠。
前有导:你不知道路在何方,有导游带着你走;后有靠:你累了,可以有地方休息,可以有你所爱的人拥抱你,理解你,安慰你。
你说这人生的路怎么会累呢?有人缺乏导游,有人缺乏拥抱。
缺乏拥抱的人,容易恐惧。
缺乏拥抱的人,会在伴侣试图回归的时候,把种种无法加工的情绪统统发泄出来,于是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两个人永远都赶不上对方的步点,总是彼此错过。
丈夫想要回归了,试图弥补一下自己对妻子的伤害,之前苦苦渴望丈夫回归的妻子此时却勃然大怒,一改之前的苦苦哀求的姿态,能有多作就有多作。丈夫恼羞成怒,负气出走后,妻子又恢复了之前的可怜巴巴的样子。
丈夫心软后,妻子故态复萌;如此再三,妻子再试图挽回的时候,丈夫此时已经冷若冰霜了,妻子心冷如灰了,丈夫又旧情难忘,想要回来试试,此时妻子却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丈夫又挫败,灰头土脸而归……
两个人总是默契地演出这样的剧目:你挽回,我排斥;你排斥,我挽回。
为什么要这么拧巴呢?
因为妻子试图把自己无法加工的恐慌、愤怒、伤心和迷茫发泄在丈夫身上,让他来帮助自己承担;而丈夫也试图把自己无法加工的羞耻、内疚和迷茫硬塞给妻子,试图让她来接纳自己。
一句话:就是互相希望对方当妈,自己当孩子。两个孩子拼命地冲着对方的乳房啃去,结果嘬了半天,什么都没嘬到,彼此的胸口都是一片血迹。
缺乏导游的人,容易迷茫。
有看官会说,你老说B计划,啥是B计划,我怎么面对伴侣出轨这件事啊!来点儿实在的。
A计划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应该是无菌的,细菌都是要杀人的。B计划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应该是有菌的,细菌都是可以利用的,就像是我们的大肠里有很多细菌,但没有它们做消化酶,我们就会便秘而死。
A计划的人是缺陷取向的,前提是自己毫无办法应对这个世界。B计划的人是资源取向的,前提是自己可以从这个世界的交锋中,学到一些东西。
4
能学到什么呢?
首先是观察力:比如男人出轨是不是会上瘾呢?导游会回答你:有上瘾体质的人,一定会上瘾。
那么,什么是有上瘾体质的人呢?无法用言语消化情绪,只能用身体和行动来消化的人,就是有这种出轨的上瘾体质的。
出轨往往会在一些特殊的时期发生:比如父母去世;或者当孩子离家;遭遇重大疾病危机;或者戒断一些成瘾习惯,比如吸烟;或者在工作事业上遭遇了始料未及的成功或者失败;或者当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
任何的巨大的转变,都需要他们更多的面对现实和成长才能面对的时候。
他们是用言语的方式代谢内在的危机,还是用身体和行动来代谢?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情商能力,用言语的方式,比如倾诉,表达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情绪有更多的觉察,通过情感的交流和合作来解决内在和外在的危机,而习惯求助于用身体代谢——喝酒,或者行动代谢——和别人冲突或者出轨。这样的人,就是出轨的高危人群。
但是,并不是说一个人没有这种“出轨成瘾”体质的人,就会让你一辈子安全了。因为未来是无法预料的,生命就是不确定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拥有“诱发伴侣出轨”体质?什么样的人会有这样的体质呢?
其实和“出轨成瘾体质”是一样的人,都是言语化功能不强的人。
有人说,我超级能说,每次都能把我伴侣说得痛哭流涕,我的言语功能还不强吗?
我们说的言语功能不是你的推销功能。而是说,你是否能发展出超越用身体和用行动来拥抱的能力。
当你必须有伴侣的拥抱,才能踏实;必须伴侣天天回你电话你才能踏实的时候;你就缺乏通过交流,通过更省力的方式获得对方安抚的可能性了。
婴儿是需要时刻的拥抱的,是需要时刻的回应的,如果你身陷这样的需要之中,说明你这部分需要好好的补足,这样当你可以超越这样的需要的时候,你就可以有足够的自我安抚的能力了。
当你可以不用做“巨婴”的时候,你才会和更高层次的伴侣生活在一起,你们的生活才会远离各种奇葩的故事。
而且你们也会用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非总是用奇葩的方法来解决冲突的问题:比如俩孩子都要对方当妈的游戏,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你们都喂饱自己,也就可以玩一些更高级的游戏了。
这样你才能进入到“不确定感”的世界里,而且喜欢这样的世界。
你无法让生命充满确定感,你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你拥有面对不确定感的能力。
简而言之:
1.足够多的拥抱感:当你可以在危机之中拥有自我安抚和寻求他人安抚的能力(很多人在危机中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朋友,虽然电话簿里有几千人的联系方式,但都是hellofriend。)
2.足够多的力量感:可以看清楚形势,找到问题的症结,比如判断我的伴侣有没有出轨的成瘾体质,我自己有没有“诱发出轨体质”?如果有,我们需要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努力,如果对方不配合,我要做出什么选择。
这个世界没有安全的男人,因为所有的安全感,是来自你。
没有B计划的人,注定一生都不会有安全感。没有足够的训练,一个婴儿是不会过马路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只有A计划的世界里,也不用担心。就像一个婴儿在爬的时候,他无法想象自己会跑一样,如果你愿意,心之助可以给你一个这样的成长的空间,你可以得到拥抱,安抚自己;你可以得到导游,探索人生。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38292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