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追忆张国荣上海的足迹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忆张国荣上海的足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国荣(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生于香港,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会和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著名歌手、演员和音乐人;大中华区乐坛和影坛巨星;演艺圈多栖发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他通晓词曲创作,曾担任过MTV导演、唱片监制、电影编剧、电影监制。张国荣是香港乐坛的殿堂级歌手之一,曾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他是第一位享誉韩国乐坛的华人歌手,亦是华语唱片在韩国销量纪录保持者。他于1991年当选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1993年主演的影片《霸王别姬》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他亦凭此片蜚声国际影坛,获得日本影评人大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贡献奖。他曾受邀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和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2005年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20XX年当选美国CNN评出的史上最伟大的二十五位亚洲演员。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从24层高楼纵身一跃,留给世人一片震惊与哀痛。10年生死两茫茫,人们对他的思念从未停止。从1993年7月25日傍晚的第一次抵达虹桥机场,到2001年3月12日下午2点35分离沪,荣少与上海结下不解的情缘。在大光明影院的《霸王别姬》首映;在八万人体育馆的热情演唱会;在汉源书屋消磨的一个悠长午后。上海的优雅神秘一如哥哥身上的气质,如此契合。难怪,荣少热爱梧桐掩映下的书屋,还有和平饭店看出去的风景。

汉源书店

临窗的位子,他真会挑

2000年8月的一个午后,张国荣来到了绍兴路上的汉源书店。本就言语不多的他,一壶清茶,独自酌饮。他坐在那里,时而翻翻店内藏书,时而透过落地玻璃,看着街景,陷入幽思。几小时后,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有一场盛大的个人演唱会在等着张国荣。但此刻,他只想深深地埋在自己的世界里。

13年前的这番场景,汉源书店里的店员小姐也是从现存的资料中看到的。张国荣真会挑位子。她对记者说,张国荣当时坐在临窗的位子,正是整间汉源书店里视野最好的所在。可以想见,在那个夏末的午后,张国荣坐在那里,看到幽静的马路对面那一排树影婆娑的老房子,偶尔有一两个行人撑着遮阳伞走过,伞上的图案分外可爱。

张国荣一定是很喜欢这里的。否则那天临走时他怎么会幽幽叹道,要不是晚上要举行演唱会,他还可以在这里待更长时间?店员小姐说。QG13.cOM

一个临近愚人节的初春的午后,记者走进汉源书店。13年过去了,这里什么都没有变。张国荣品茶的那张玻璃咖啡桌还在,椅子是换了一把,但张国荣当时所坐的沙发还在,只是被放到了店内更为幽静的角落。花式窗帘却不曾换过。

一切似乎都有意无意地保留着张国荣生前的样子。这位20岁出头的店员小姐,是5年前来到汉源书店的。13年前张国荣坐在这里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小姑娘。她没有见过张国荣。但是这5年之间,对张国荣的沙发慕名而来的读者络绎不绝,每年临近张国荣祭日,还会有四五成群的拥趸相聚于此,谈论张国荣在每个人生命中留下的印记。

他们就坐在那张张国荣坐过的沙发上,面露欢喜的神色,似乎张国荣并没有离开,就坐在那里。店员小姐总远远地看着他们,心里想着的却是张国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让人忘不掉的人呢?

店员小姐也试着听起了张国荣的歌。他好像特别孤独,特别渴望被理解。但他的心好像又特别的软,伤害别人的事他肯定做不来。店员小姐对记者说,此后张国荣又到过汉源书店多次,这里俨然成了他每次来上海的必到之处。他甚至还在这里拍过自己的写真。

喜欢待在汉源书店的人,应该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吧。张国荣应该就是。这或许也是他怎么也让人忘不掉的原因吧。店员小姐说着,从抽屉里抽出一张张国荣的唱片,这是预备今年愚人节前后作为书店的背景音乐来播放的。里面就是那首现在她最喜欢的《当爱已成往事》。

车墩、和平饭店

他曾在这些地方拍戏、喝茶、吃饭

他的电影,《风月》、《新上海滩》、《红色恋人》、《流星语》,都在上海拍摄,于是从车墩影视基地到和平饭店,再到外白渡桥,都有其演戏的身影。他说:我喜欢上海,因为这里有很多漂亮的地方,而我也是很漂亮的人,所以我们很配。然后,从毛豆阿姨酒家、到梅龙镇酒家、再到海上明月酒楼,都曾是其饭堂。

毛豆阿姨酒家

红烧肉,有传闻这是张国荣最爱的上海菜,而他爱去吃的几家餐馆也大多以红烧肉为招牌。记者走进这家毛豆阿姨酒家。不过,传闻中墙上挂着的张国荣与餐厅老板的合影,已不见踪影。餐厅的负责人透露,饭店换过好几次老板,也经过装修,照片也已经拿掉了。当然也就更不可能知道哪个位子是哥哥坐过的。

车墩影视基地

要说上海有最多明星足迹的地方,绝对不是任何一个饭店或者酒店,而是车墩影视基地。位于松江的车墩影视基地,有不少老上海的实景场地,是许多年代戏剧组的最爱。而影视基地刚建成,张国荣便和刘德华、宁静一起,到此拍摄《新上海滩》。

不过,张国荣最爱默默地拍戏,并不喜欢被很多媒体围观。记者日前致电车墩影视基地的负责人,但因为经理已经换掉,所以现在的负责人并不清楚当时的情况,车墩也并没有保留一块属于哥哥足迹的清静之地。

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是很多明星喜欢的地方,王菲在这里举办生日派对,刘嘉玲在这里喝过下午茶,张国荣则在这里拍摄电影《风月》。

有曾与张国荣近距离接触过的服务员称,张国荣喜欢这里的顶层花园,在这里入住时会穿着房间的拖鞋就走出来到大堂吧喝威士忌和白水。据另一位服务员说,自己也没见过张国荣,但听老员工讲过,说他人很好,和我们现在的明星很不一样。

记得在《风月》拍摄期间,张国荣在和平饭店接受采访,被问到最喜欢的地方时表示:最喜欢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现在常常去找这种旧痕遗梦。每回去上海,总喜欢到和平饭店去坐坐,在幽雅宁静的大堂里,喝喝英国红茶,听人弹钢琴。从窗口遥望外滩古老的建筑,听身边男女的上海闲话,远处传来嘈杂声,感受一个大都市的呼吸和脉搏。

qg13.com精选阅读

寻找春天的足迹


英国诗人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呀!还没来得及脱下冬装的我,不经意间环顾四周时,才猛然发现,冬天的印记已开始慢慢地隐去,且渐渐地变得模糊起来,而春天却毫无声息地悄悄地来了,到处都留下了它那多情的种子和轻盈的脚步。

在一个无风的清晨,为了寻找春天的足迹,领略春姑娘的风采,我独自一人悄悄地跑到了湟水河岸边。当我悠闲地信步走在岸边的观景路上,抚摸着一根根白色的汉白玉栏杆,放眼向河面上望去时,突然惊奇地发现,河里的浮冰早已不见了踪影。而此刻的湟水河,正在一缕缕晨阳的斜射下,闪着点点金光,翻着细小的波纹,形成一圈圈的涟漪,急匆匆地迎头向晨阳奔去。

看到此景此情,我在心里开始反问自己,它是在迎接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吗?还是也像我一样,去找寻春天的足迹呢?宋朝诗人苏轼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的,最早感知春天气息的应该是河里嬉戏的暖鸭,可是没有暖鸭的湟水河,我想消失的浮冰应该是春回人间的最有力的证据之一,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事实。

放眼凝望,远处的田野里,隐约看见几个农民兄弟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在一铁锹一铁锹地扬着农家肥,那扬肥的动作是那样的轻巧娴熟,又是那样的自由洒脱。看着眼前自己如此熟悉的场面,我的思绪开始向远方飘去,记忆的大门瞬间被打开了,儿时自己跟着父亲母亲扬肥的情景又一下子在脑海里浮现,我一时便又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

记忆中,每当春节过后,父亲和母亲开始操心起春耕的事情来。父亲和母亲深深懂得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道理,所以对春耕的事没有丝毫松懈,没有丝毫耽误,早早地准备好了一切。当选定好要开播的日期和田地时,第二天清早,父亲便领着哥哥和我去扬地里的农家肥。刚开始,哥哥和我都不得扬肥的要领,往往是将农家肥东一铁锹西一铁锹到处点撒,其结果是洒在地里的农家肥厚薄不一,覆盖不全。

后来,在父亲的多次示范和指导下,我们一点点地掌握了要领,洒出来的农家肥就均匀的多了。父亲看着也很高兴,此后每年春耕的时候,父亲将扬农家肥的事交给了哥哥和我,自己去操心别的农事了。这件事,就这样持续了好几年,直到哥哥结婚后另起炉灶为止。再后来,扬农家肥的重任落在了我和弟弟的身上,这样也持续了好几年,也终于在我参加工作后就停止了。

我一边回忆着往事,回味着自己童年的快乐,一边搜寻着春天的足迹,轻轻地向远处走去。儿时的很多往事,就这样在历史与现实的快速变换和不断交替中,从我的脑海中一一滑过,又轻轻地折回到了原处。

此刻,河岸的一侧,也就是我的左手边,在一条新修建的宽敞的滨河路的两旁,我看到一群农民工正在几个管事的指挥下,熟练而又麻利地相互配合着栽种着一棵棵高大粗壮的景观树,也许是你在只喝一盏茶的功夫,就会看见公路两旁已经栽种好了一排排整齐的迎春树。

那些景观树,是那样的挺拔着伟岸的身躯,或许它们也是先知,所以也是排着这样整齐的队伍来迎接春天的到来。当我路过一个建筑工地时,看见一个个戴着五颜六色的安全帽的工人在进进出出地忙碌着,各人有各人的活干,各人有各人的分工,他们的脚步是那样的匆匆,也许几天之后,你就会发现旁边的施工楼倏地又拔高了一层。

我不由得想象,这是建筑工人迎接春天的独有的一种方式吧!突然一声声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的熟悉的歌声传入了我的耳中,循声望去,原来是不远处的小广场上,十几个大爷大妈正在那小苹果的动感节奏中,翩翩起舞,轻轻扭动着肢体,似乎在挑战着人生的春天。还有筷子兄弟那带有磁性的声音,尽情地演绎着小苹果的韵味,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的歌声一遍又一遍地回荡在广场的上空。

听着这红遍大江南北的小苹果的熟悉的旋律,我想老人们迎接春天应该是从这小苹果开始的吧!正在这时,从远处的校园里,又传来了孩子们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的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那稚嫩的且铿锵有力的读书声穿透了厚厚的教室墙壁,穿过了高高的学校围墙,惊起了停在路边大树上的几只早起赏春的小鸟,它们个个扑棱棱地振翅向远处的大树飞去。于是我又想,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大家的希望,是未来我们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正处在花一样的年龄,他们是我们大家的春天,但他们本身也正处在春天时期。

我没有停下寻春的脚步,继续沿着自己事先规划的路线在慢慢地行进。在经过一个设在路边的军营时,看着训练场上一排排、一列列武装整齐的人民子弟兵,喊着一二三四的响亮的口号,迈着矫健整齐的步伐,正在紧张地为保家卫国苦练着杀敌的本领时,一瞬间,我似乎受到了这些人民子弟兵的高涨情绪的影响,也甩开双手,昂首挺胸地踏着整齐的步伐,沿着那条自己熟悉的小道,径直向自己上班的单位走去。

当我轻轻拉开办公楼的玻璃门时,耳边传来的是,我的那些同事们噼里啪啦的快速敲打电脑键盘的声音,我悄悄地推开了一间间办公室的门,发现我的同事们正聚精会神地坐在办公桌前,个个都在忙碌地制订着20xx年的工作计划。于是,我也悄悄地打开自己办公室的门,轻轻地压下办公电脑的启动开关,加入到了制订20xx年工作计划的行列里。

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又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的,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万事万物都要从春天起步,都要在春天打下基础,所以也有人说春天是播撒希望的季节,但愿这个春天,我们大家都能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20xx年3月24日

寻鲁迅足迹


厦门大学有着最美大学校园之说,不过至于厦大有多美,搜索我所有关于美的描写都无法表述。我只好寻着我的思路撒泼在我的文字里。

我是六月的盛夏来到厦门大学的,初识厦大,好奇多于赏景,站在厦门大学的拱门前,看着厦门大学四个醒目的文字,脑洞顿时陷浸于中国文坛颇俱盛名的鲁迅,因为厦门大学这四个遒劲的大字就是先生当年的手迹。

来到厦大,我最先想到的便是鲁迅纪念馆。厦大鲁迅纪念馆是全国高校中绝无仅有的存在。

那天午休时刻,我独自漫步在美丽的校园,流连于她的秀美与清雅。没有人认识我,但我对这里的一切却没有一丝的陌生。

观赏完鲁迅先生的雕塑,穿过高大的颂恩楼,来到鲁迅纪念馆。此行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追寻先生的足迹,九十年前,先生曾执教于厦大。

纪念馆并不高大,十分的简朴。展厅主要在二楼,共有五个展室。第一展室简要回顾了先生的人生轨迹及思想历程;第二展室陈列了先生在厦大时的历史文物资料;第三展室是鲁迅与许广平专题展览;第四展室辟作纪念室;第五展室为鲁迅故居,室内停放着鲁迅当年居住时的原貌复制。

榈夏风清,我久久地站在鲁迅与许广平专题前盯着:我们的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偕行。默默地诵读,这是许广平写给鲁迅的文字。就是秉承这样的信念,先生与许广平走过了人生中最烂漫的十年。展室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我可以爱、向着爱的方向奔驰、十年携手共艰危、我要把一切还给鲁迅。据说当年鲁迅在厦大执教之日,正是鲁迅与许广平热恋之时。

两地的鸿雁飞书鉴证了他们真挚的爱。在展示出的两地书中,鲁迅写道:我在海上时,看见后面有一只轮船,总是不远不近地走着,我疑心就是广大。不知你在船中,可看见前面有一只船否?而身在广州的许广平也在无时无刻地思念着鲁迅,许广平写到:船经过厦门,我注意看看,不过茫茫的水天一色,厦门在哪里?

风子是我的爱,它,我不知降生在什么时候,这是因为在有我的历史以前,它老早就来到这个宇宙和人们结识了吧。风子是什么一个模样的呢?我可说不出,因为自始我就没法子整个的看清楚它1925年10月,许广平以平林为笔名,写了散文《风子是我的爱》,风子即风,寓快迅之意,指鲁迅。许广平后来说,这是她与鲁迅的定情之作。这细腻的描述、大胆的倾诉,隐藏于字里行间的爱情之仞,仿佛穿越时空,让我们瞧见一个着青衣布裙的青涩女学生,有些急切,有些犹豫,有些不知所措。

这隐藏在文字里的爱情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它教她在与爱人相隔两地的时候能够忍受相思之苦,更让她在爱人逝去的时候坚定了人生的信念:坚强地走下去,将先生的精神传播下去。

说起相思,还有一段佳话。厦门大学种有相思树,一天,鲁迅坐在相思树下思念许广平。一头猪跑来吃相思树的叶子,正在热恋中的鲁迅看到代表爱情的相思树叶被猪吃,顿时火冒三丈,挽起袖子赶猪。这时有教员路过,问起赶猪的原因,鲁迅对那位教员说他赶猪的理由是不能告人的。

现实中无论是痛的、伤的、苦的、还有悲的都离不开爱,缺少爱的人生如同植物没有了光合作用,无法呼吸一样!

走到展室的拐角处,一只普通的樟木箱静静地守在那里,在它的右侧,是一件棕色的毛衣、剩的毛线团以及几根毛线针。毛衣是许广平当年亲手为鲁迅先生编织的,毛线团和毛线针也都是许广平当年曾使用过的。它们的存在闪烁着爱情的光芒。

纪念馆里的人很少,大部分的时间只有我一个人。眼前的一切在弥散着先生内心的孤苦和忧患,弥散着他们那份笃定的爱情和精神。

先生在厦大只呆了一百三十四天,任国文系教授与国学研究院教授。在这短短的日子里,他为学生讲授了《小说选与小说史》和《汉文学史纲》课程,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奔月》等17万多字的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还有凝聚着鲁迅与许广平伟大平凡爱情的《两地书》。

厦大是他们爱情的驿站,也是点燃崇高爱情的火把。最终冲破世俗的藩篱,结为相濡以沫的人生伴侣。

先生向来给人一副横眉冷对的斗士面孔。但我站在这里,面对先生的情之所至,分明感受到他温婉的情怀。

厦大关于鲁迅先生的雕塑特别多,有鲁迅先生与同学们的交流;还有鲁迅先生的个人雕塑。我认为这便是厦大极致的美!纪念馆与雕塑区别于其它美景之所在。这也正是厦大让人向往之所在。

上海散记


之一--------无锡路上

曾经多次路过无锡,并试图在空中俯瞰心中那个美丽的城市,然而始终无法得到,亲历亲见的感觉,也许是期待在潜意识中存留,清晨五点多,在一个不知道是否美丽的梦境中醒来,因为忘记了内容,吹面的晓风,让我在记忆中努力地搜寻,搜寻什么,我也不知道,莫名地有一种憧憬在心中,也有一种渴望,也有一点担心,脚步没有停留,

匆忙中上了地铁,地铁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时间的象征,因为它经常会给我们明确的时间概念,可以以分钟计算。一边看着车门上部地示意图,一边在努力的想着终点站,即旅程的拐点,默默地计算着时间,今天的地铁不知道为什么每一站都停了好长时间,比记忆中的要长很多很多个刹那,变长的时间,变慢的速度,对终点的渴望,在现实面前,我发现自己除了等待没有什么可以做的,这多像我们生命历程中的一个中点,转折点,生命的轨迹已经在出发时,做了一定的规范,我们能改变的只有等待的心境,无法改变等待本身,而且不能中途下车,也许有很多期待,也许有很多无奈,如果积极一点的想,会少了很多怅然。

时代的变迁,时刻提醒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用自助售票机买车票确实很方便,但学习使用的过程,多少让人感觉有点不知所措,其实,用过一次之后,你会觉得很简单,可见第一次的不知所措完全来自我们的内心,不自信。

上了车,才知道买到的是无座的车票,不过不要紧,本来我就不喜欢与陌生人挤来挤去,与陌生人的这种无奈之下的身体接触,是我不能容忍的,正好可以在车厢的连接处,透过大大的玻璃窗欣赏窗外的美景。

铁轨旁的一排排树木在试图拉近现代与自然的距离,小树也在努力地证明建设者的良苦用心和美好愿望,但那幼小而且稍显单薄的树木,无一不雕刻着人工的痕迹,稍远的地里稀疏的种着些蔬菜,干涸的池塘诉说着曾经的付出,以及付出后板结的痛楚,像老者脸上的沧桑,正在拆除的厂房在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内容,让人想起曾经的辉煌,有点舍身取义的味道。偶尔的一小块一小块的油菜地,清新的感觉吸引着你去注视,去互动,黄色的油菜花,嫩黄嫩黄的,像鲜活的生命在召唤,而且是新生的,虽然被人们规范在一个个小方块里,随着列车的前行,她在向后移动,似乎在让你想起漫山的黄花,自然的一簇簇堆放,生命的成长和过程的展示,在流动的列车中,永恒在如云思绪中,渐渐清晰,渐渐模糊,渐渐的飘远,留下一缕淡淡的清烟似的记忆片断。

中华泱泱五千年,无数仁人志士在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的时刻,心中期待的还是那种自然的亲近,春秋,战国,汉,魏,两晋,之后,陶潜描述了文人心中的温柔,不是渴望是向往,我有时也有这种感觉,但不知道是否可以真的可在那种境界里活出心中的惬意,不过我知道自然中也有鱼虫虎豹,风沙泥石,若果没有人工的雕琢,我们真的搞个野外生存,恐怕没有经过特战队的训练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学者,只能瑟瑟,无法啾啾。可见,我们欣赏的是经过人类琢磨过的自然,是有条件的自然,是去其糟粕的自然,阴阳两极相生相克,互为退进,和谐共生,方能开万世之太平。

列车由于速度很高,左右的晃动在考验站立者的平衡能力,放眼远望,一排排高楼,时而连成一片,时而突兀鹤立,有朴素的一片规矩的窗子,有奢华的玻璃幕墙,折射出深色的凝重与深厚,结合着现在几万的房价,即使亿万富翁也会觉得自己渺小,几个窗子就可以掏空你的口袋,我们升斗小民就不要奢望做个山庄的庄主,是要有蜗居可以避风雨,有片纸可以记心绪,足以。

疼痛的追忆


我的母爱享受被定格在一九六四年的五月十二日,那天我妈抛开她牵肠挂肚、万般不舍的两个女儿奔向了天国,那年妈年仅三十二岁,而我刚过十岁生日,妹七岁。

在那缺医少药的三年自然灾害年代,是万恶的糖尿病并发症夺走我妈年轻的生命,让我成了没娘儿!

我十岁生日时妈已病重,她还亲自支撑着病体,去布店为我扯了一块蜡烛红灯芯绒布让我三叔从东台带给在刘庄生活的我做夹衣。这件饱含母爱的衣服我穿了足足三年,实在太小才作罢,至今这份暖意还深埋在心底!

妈在弥留之际,我在刘庄,她一直用拳击叩xiong部,低微的呻呤:我要大儿

可是那时的七十华里的路程是多么遥远,三叔含泪连夜骑车赶到刘庄,第二天早我奶奶带着我乘坐头班汽车赶到东台人民医院,已是七点四十,而我可怜的妈妈却在凌晨四时就抱憾撤手人寰!

不能原谅的是我太年幼无知,丝毫不解妈的愁和忧,丝毫不觉没妈的痛和苦!待长大后经历了多个人生阶段,这感触才愈加强烈、追悔莫及!

妈妈,我亲爱而苦命的妈妈!假如你还活着,今年也不过是八十五岁啊!一位桃李满天下的退休老师,一位重孙辈绕膝的幸福老太,享不够的清福,可是命运对您太不公啦!痛只痛女欲孝而母不在!

人间的母亲节,让每一个做儿女的都在这一天忘不了给妈一声问候,我也向在天国里的妈妈用心呼喚一声:妈妈,我想您!妈妈,我爱您!

荣华绝代,写给张国荣


深情怀念哥哥,写此篇,以寄哀思。

题记

你是风流倜傥脉脉含情的十二少,你是玉树临风翩翩而来的宁采臣;你是惊才艳艳颠倒众生的程蝶衣,你是折翼的天使游走在凡尘俗世;羽化成蝶却痴心难改。

又是人间四月天,又是香港不眠夜。那些深情的旋律回荡耳畔,那个熟悉的身影从未走远,那一抹忧伤的眼神,让我们恍若隔世。一张张画面切过,时光流转,光影交替,唯有你的面孔始终如一的精致、纯洁、纤尘不染。

你曾说过:世界上有一种鸟没有翅膀,它只能一辈子不停地飞啊飞。累了就在风里睡,它一生只落地一次,那就是死亡的时候。也许你就是台词里所说的那一种鸟,虽然没有翅膀,却乘着风不停歇地高飞,飞啊飞飞啊飞

终于,那一年的今天你飞得累了,你选择了落地。你走了,用一种绝望的姿势。从很高的地方一跃而下,像那只没有翅膀的鸟儿一样俯瞰着纷繁尘世,然后飞掠过纭纭众生,飞掠过一生的光环和哀伤,飞掠过那些世人的罪恶和歧形的爱恋。一飞而过,再不作任何停留。那些弯曲的栏杆和凝固的血块,是你留给世界的最后一点纪念和我无尽的哀思。

不愿相信你真切的走了,披着一件永不褪色的霓裳悬疑地永远的走了。就那样远离尘世,万劫不复。在这一段很久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人再想起眼里的这整个世界。人们忘记了柔软又坚韧的你,即使想起来也是把他歧型的爱恋作为资谈。

你终于厌倦了,从那阴冷孤独的高处一跳而下时,人们又重新想起了,一时众声喧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你,重新审视自己及整个世界。而我不想为这些说些什么,我只是想知道你在决定离去的那一瞬间,你的眼中的这整个世界。

第一次看到你是在《夜半歌声》的电影里,你演了一个为爱情(也许是艺术)而躲藏在废墟很多年的男人。你用歌声在吸引了你爱的女人的同时也带来了灾祸。从此你自己封闭在那个被烧毁的剧院中,与世隔绝。最后隐居生活终于被打破,你又重新见到了你的爱人。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你忧伤的身影。你的眼神、你的歌声甚至你的整个身体都被一种柔软的气质包围着,像是一个初生的动物渴望着别人的呵护,你靠你自身的气质把剧本中忧郁的男子演绎的绝美动人。那部电影真的就像半夜里响起的歌声,幽怨缠绵。那样的一个男人是值得我们喜欢的。纵然他是个男人,可我们依然可以爱上他身上那些流露出来的柔软,那些挥之不去的低沉和流动的气息。

然后便是《倩女幽魂》,然后便是《霸王别姬》《胭脂扣》,然后便是名气和荣誉,然后便是喧哗和吹捧人们接纳了别致的你,也接纳了演绎的为爱为自己始终坚持的你。人们对这些人物和你的演技作出很高的评价,然而没有人可以看到那些人物忧伤的眼神,没有人看到那个柔弱的灵魂后面的执着和坚强,没有人看到那些光环,那些褒奖,那些吹捧,那些喧哗后面的孤独和寂寞。

也许没有人愿意看,也许他们根本就看不到。而你也和每个被炒作的明星一样在摄影头下光前笑着。你本不是个尖锐的人,只是想给自己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放纵;不与庸俗的尘世直接反抗,但也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告别歌坛;承认自己是双性恋在如水般气质的包裹下,在清澈忧郁眼神的掩盖下的,是坚强地维护和等待自己的感觉与想法的灵魂。我不知道这是何等的气魄,我被感动了,深深的

1995年你开始向媒体坦白了自己的性取向。就和《霸王别姬》里的蝶衣一样,你终于混淆了戏剧与生活。敏感的,一定也知道这样的选择有时侯对艺人事业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可你还是勇敢的说了出来,服从了自己的感觉,你柔韧细腻的性格再次让你放纵了自己,并做好了接受一切的准备。

幸运的是你的事业并没有受到影响,本身已是经典,票房,销量,收入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也许这个经历沧桑,少年丧父然后就独闯世界人只是难以忍受寂寞的生活。你只愿意夜半歌声,不愿接受那么多的歧视和不理解。后来的复出也是自己的选择,只想拥有自己的一小片天空,只想和正常人一样拥有自己的事业和幸福。在幸福上我无法判断,也许在事业上,你满足了。

然而你还是改变了,从原来那个声音飞扬跋扈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歌声低沉婉转的男子,声音凄怨而苍凉。演唱会成了你肆意展示自己妩媚的舞台。也许只是在那些时候你才能领略到人生的甜蜜和成功,也许只有站在舞台上才能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看见自己健康明亮的生活。你又再次放纵了自己,在舞台上穿相妖艳怪异,把自己内心潜藏的女性欲望完全展示给了台下的众人。而众人却在这样的变化中有些无所适从。人们渐渐开始远离这个分不清现实和虚构,分不清人生和戏剧的人。

更多的苦涩和压力没有人看得见,最后几年你几乎销声匿迹。也许在某一次的晚会或者典礼上还能看见,但这样的机会已经很少。而每次你只是孤独的坐着,或者面对着别人善意的取笑与潜意识的排斥,你都微笑着接受了,接受了。你的眼中还是有挥之不去的细腻和忧伤,你的动作还是有柔弱和妩媚,你的身段还是如水般婉转,唯一可以看到的改变是你的微笑中少了少年的稚气而多了一抹沧桑。我痛心了,人世的浮华烟尘硬生生地将你摧残,一如纤尘不染的涓涓溪流疲惫了、枯涸了。

我在理解你时曾调动过几乎所有你的资料。我记得的那一幕始终印象深刻。在香港的电影颁奖典礼的视频上,你作为嘉宾把奖颁给梁朝伟。两个一样拥有落寞眼神并曾在一起扮演过情人的人在见面时禁不止相视而笑,然后梁朝伟主动张开怀抱,两个人微笑着抱在一起。

就在那一刻,我脑子里突然蹦出《霸王别姬》中蝶衣从背后抱住他爱的男人的那个镜头。我想啊,你抱住的不仅是某个被你爱着的男人,你还想抱住背对着你的正常人才能拥有的幸福而平凡的生活吧。

沉默是金,你终究还是走了,带着忧伤和孤独,带着所有的不理解和惊诧,像蝶一样飞跃尘世,永远的走了,走了

淡淡地留给尘世一段传奇,让我缅怀,缅怀在似水流年的那些岁月里你坚定走过的路。像走在夜雨下的星空,风再起时,散落了已是一地的哀思

去上海看海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北临汹涌的长江口,南接壮阔的杭州湾,而东面则是浩瀚的东海。对我们没有亲身到海边看过海的人,无边无际的大海真是令人神往。而去上海看海,应该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儿了。

儿子在上海安了家,邀请我们春节赴沪团聚。每逢春运,一票难求,可我们的往返正与人们节前返乡、节后上班的洪流相反,票源充足。

宽敞笔直的上海的大道上,最让我们北方人赏心悦目的是隆冬时节大路两旁常绿的树木:有青翠的枇杷树,有绿得发亮的广玉兰,有散发着淡淡幽香的桂花,有绿中透着淡黄的香樟树下,是碧绿的草坪、成畦的色彩斑澜的花圃。仰望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欣赏造型奇特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聆听外滩悠扬的钟声,沐浴浦江舒适的清风园林般美丽的大上海令人流连忘返。

可是我最想看的,却还是海。

离返程的时间不多了,儿子约我们11点半去吃日本料理,我们必须赶在此之前返回位于张杨路、浦东南路的鄂尔多斯大厦。我选择的看海路线是乘坐地铁6号线,到外高桥保税区北站下车,然后步行去看海。下地铁后,打开百度地图,用手机导航,我沿着杨高北路、海徐路、港电路一路狂走,直奔大海。我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一看,是老伴打来的,我这才意识到我落老伴很远了。老伴说,别往前走了,她打听一位清洁工,说前面看不到海。我不信,百度地图上标注得很清楚,这条港电路的尽头,距海边仅有150米,怎么能看不到海?我继续快速向前走,走到路的尽头,看到的是海关检查站的牌子和一堵围墙,仅有的一道两米宽的铁栅栏也拦住了我的去路。我扒着栅栏向海的方向望去,是满眼的集装箱,根本看不到海。

去上海看海,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我赶紧拨通了老伴的电话,别往前走了,真的看不到海!我们怅然而返。老伴埋怨我,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我无言以对。

在返回的地铁上,窗外的风景令我感慨万千。地铁,在人口稠密的市中心,是在地下运行的,而在人口密度小的市郊,是在地面高架上行驶的。市郊与市中心,市容市貌迥然不同。灰灰的楼房与我们擦肩而过,高耸的烟囱冒着白气。我想,一座现代化的城,其实也不是完美的,更何况我们小小的个人了?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看不到海,也就罢了。就比如,我生于祖国边陲之一穷乡僻壤,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我的儿子却用读书改变了命运,他工作、他购房、他娶妻、他生子,在上海安居,没让我操多少心。这,不是很让我欣慰么?

不知何时,地铁运行在地下了。一丝倦意袭来,猛然间海面上升起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下,是波光粼粼的大海,大海时而平静得象熟睡的婴儿,静谧而安祥;大海时而汹涌得象狂躁的怪兽,躁动而不羁。神秘莫测的大海啊,真的令人神往!

老伴碰了我一下:世纪大道到了,是不是该换乘地铁啊?是啊,是啊,我们要从6号线换乘9号线,到商城路下车,到鄂尔多斯大厦去赴儿子的邀约。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36348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