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炸弹
有一天,我的儿子接受访问。
“你觉得你母亲跟你父亲,在对你的管教上有什么不同?”记者问。
“我老爸和我老妈都是炸弹。”刘轩劈头就来了这么一句,“但是我老爸炸弹的引信很短,一下子就爆炸;我老妈的引信很长,摸不清什么时候会爆。”
听完访问,我偷偷问他,你觉得那个“短引信”的炸弹容易对付,还是“长引信”的好对付?
他想都没想,就说:“当然是短的!因为可以猜到什么时候会炸。有时候说错话,心里数一、二、三,你就炸了!”
我一怔,发现“严父”可能还不如“慈母”的威力大。严父“严”的常常是“法”,也就是他定下来的规矩和目标,你如果无法达到,他就要发威。
慈母“慈”的常常是“情”,当你有负于她的情、当你伤了她的心,她就要发作。
“法”比较有形,容易摸得到。“情”则是无形的,让你常在她发作了半天之后,还陷于五里雾中,不知怎么回事。比较起来,当然“严父”比“慈母”容易“控制”。
举个例子,有一回我叮嘱儿子放学之后帮我送一样东西到某处,他一时忙,忘了。我大发雷霆,认为他没把我的事放在心上。又有一回,我太太对儿子大冒火。原因是儿子拿筷子时,只拿了自己的,没拿我太太那一双。她认为儿子没把她放在心上。
乍看,我们生气的原因差不多。细想,差异可就大了!“没把事放在心上”和“没把她放在心上”,一个是“事”、一个是“人”。事没办好,是未履行约定。没把人放在心上,可就伤了“人心”。
妙的是,当我发脾气时,我太太觉得小题大做,说:“当然儿子自己的事重要,你难道要叫他赶死?今天没送,明天可以送!”而当我太太冒火时,我也觉得莫名其妙,说:“少拿双筷子,是小事,何必发那么大火?”
这是因为做母亲的总从“情”的角度看事,做父亲的又总由“事”的角度看情。
身上的一块肉
父爱与母爱天生就有差异。道理很简单!孩子是由“她”的肚子里出来,不是从“他”的肚子里出来。
从怀孕,做母亲的要害喜、要“带球走步”地腆着肚子行动,甚至因为胎儿压到肾脏而双脚浮肿;弄不好,那捣蛋鬼还会在里面练功夫,左一拳、右一腿地搞“内斗”。最后则是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身体几乎被撕裂的阵痛与生产。
做母亲的从一开始,就是亲身经验。在她的感觉上,那孩子根本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也正是俗话所说“孩子是妈身上一块肉”的道理。
相对地,父亲没有妊娠,不曾胎动,更不曾阵痛,他顶多只是“冷眼旁观”地见到事情发生。他再有心,也不是“亲身在经验”这孩子的发生。所以,我们顶多能说:
父爱是认知的!
“因为你的妈妈是我太太,因为我和她同房,使你受精,使她成孕,我看她大肚子,看她把你生下来。而且你愈长愈像我,所以我知道你是我的孩子。”
跟你拼命和把你踢出去
就在这“亲身经验”与“认知”之间,造成母爱与父爱的差异。
就母亲而言,她会说:“你是我身上的一块肉,我拿半条命换来的,你是我的命根子。你好、你坏,都是我的,我都爱你,我甚至可以为你舍命。但是你别负了我,你要是负了我,我就跟你拼命!”
就父亲而言,他会说:“我养你不容易,辛苦赚钱给你吃穿、读书。你要好好努力,别辜负我的期望。我看你长得挺像我,希望我的优点你都能保有,我的缺点,你都能没有。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踢出去!”
惑与苛
这就是母爱与父爱最大的差异。他们一个重“情”、一个重“法”。只是当重“情”的太“泥于情”,重“法”的又太“泥于法”的时候就产生了问题。
“泥于情”的易“惑”;“泥于法”的易“苛”。
“惑”的表现会让子女不能捉摸,搞不清妈妈的情绪。太溺爱子女的母亲,把孩子看成私有财产,造成孩子不能独立,或是把自己的情绪压力放在子女身上,让孩子喘不过气来。
“苛”的表现则太无情。好像在军队里,一个命令一个动作,亲子间甜蜜的感觉全失去了。甚至有些“严父”在子女的眼中,简直有点可怕。他成了“执法者”,不再是“施恩者”。
每个人心中同时具有的两种爱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父母双全,都应该同时学习这两种爱的特质。
我们要有母爱的牺牲和父爱的责任,也要有母爱的“情”与父爱的“法”。我们更要知道,在人生中有许多情,如同对待母亲的爱,需要小心维护。也有许多情,如同对待父亲的爱,需要小心培养和赢得。
我们要把这两种特质,很平衡地放在心中,才能造就“完整的人格”。
此外,做母亲的人应该尽量让自己的丈夫参与带孩子的工作,因为“他”愈去做愈会关怀,就愈能培养出对孩子的爱。千万别有旧时代观念,认为换尿布、给孩子洗澡是男人碰不得的事,而拒绝他的帮助。
要知道:愈不管,愈无关;愈疏离,愈冷漠。而父亲对孩子的爱,却是维系整个家庭,甚至婚姻的重要条件。
有一天,我和妈在电话里聊我小时候频频遭到“毒打”的经历:数学考到95分要被扇耳光;语文生字写得马虎要被掐大腿内侧;有时候放学后贪玩耽误了写作业,屁股被打得又红又肿,第二天都没办法坐在教室里的座椅上。
往昔凄惨的画面全堆在眼前,我咄咄逼人地讲:“妈,还记得那年就因为我写字慢,你拿着椅子毫不含糊地冲我砸过来吗?”
妈沉默了许久,说:“孩子,妈记得。”
几天后接到妈的电话,妈说:“就给我两分钟,我刚从报纸上读到一段话,说得挺好。我记性不好,要赶快念给你听。‘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人说得有道理,妈嘴笨说不出这样的话,但是孩子啊,你原谅妈妈吧,当年打你的时候,我心里认的也是这个理,妈只不过不想让你成为我这样的人。”
从我5岁开始,妈就对我进行棍棒教育,坚信“毒打出才子”,因此我的童年结束得特别早,没看过太多的《大风车》和《小龙人》,放学后吃过晚饭就规规矩矩坐在小方桌前做妈买的练习册。
那个时候,妈是多么苛刻,戒尺就放在身旁,眼睛紧盯着我的答案,那嘴角一牵一扯、手掌抬起放下之间,都是我的恐惧。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不是因为争气,而是因为害怕,害怕拿着月考的试卷回到家里,妈的怒气鞭炮一般炸响,一手擒住我,一手拿鸡毛掸子打过来。爸在鬼哭狼嚎的气氛中叹气,什么都做不了。
可是妈并不满意,她觉得女孩子除了成绩好,还要会说英文,要懂音乐,言谈举止中要有点气质和才情。
于是我的周六开始被字母装满,十几岁的我背着重重的书包,独自走4公里的路,稀里糊涂地坐在教室里听一个半小时的英文课。
我的周日从此被音符占据,妈骑自行车送我去学琴,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我,幽怨地背着琵琶,双手牢牢把住车座的两端,却连妈的后背都不愿亲近一下。
于是我的青春期里,又多了这样的景象:英文书被撕烂,琵琶被扔在一旁,气急败坏的妈,抡圆了胳膊,一下又一下地打在我自觉撅起的屁股上。我因身上太痛,眼泪太多,常常看不清窗外的晚霞。
除此之外,妈也限制我的交友自由,她只许我和天天向上的“四眼”小孩做朋友,又完全掐灭了我情窦初开的小火苗。在唯一一次有男孩子向我告白的夏天,那张被我藏在书包深处的小字条,被妈粗暴地搜出来,摊在桌面上,她不分青红皂白地痛骂我,完全不顾把头埋在胸口的我那16岁薄薄的脸皮和自尊……我想很多时候,我都是恨妈的。我恨她逼我成为第一名,恨她强迫我学不喜欢的东西,恨她践踏我的自尊,恨她粗暴的脾气,也恨她的鸡毛掸子和扫把,恨她没收我全部的自由,给我一个苛刻的人生,却从未对自己有过任何的要求。
在我的记忆里,妈从未有过一份长久的工作,是典型的家庭妇女。一张脸灰扑扑的,从不用化妆品;衣服是夜市里淘来的大妈款,任腰间赘肉暴露得坦荡荡,也不肯费心藏一下。她没有爱好,没有朋友,没有文化,也没有梦想,每天伴随她的,只有电视、记账本和安眠药。
在整个青春期里,我一边害怕妈,一边嫌弃妈,像是一株不甘被埋没的植物,很叛逆也很用力地向着妈的反面拼命地生长,我才不要成为她那样的人。
后来,我果真没有成为妈那样的人。
我每天早上在健身房度过,晚上看新闻、写博客。有一票喝咖啡谈人生的朋友,也有独处的好时光。我读得懂卡勒德·胡赛尼和米兰·昆德拉,看得懂希区柯克和伍迪·艾伦,分得清《欢乐颂》和《蓝色多瑙河》,游走过尼亚加拉瀑布和纽约博物馆,知道霍金只有三个手指头能动,赫本和派克最后没有在一起,当年刺杀肯尼迪的也许不是李·哈维·奥斯瓦尔德……
妈收起鸡毛掸子和扫把,不再逼我成为第一名,也不再把我的优秀满世界地炫耀,她变得温柔慈祥,竟然有些不像她。当我把第一本书的著作权炫耀着拿给她看时,她甚至只是淡淡地说:“你喜欢的事,就去坚持吧。”
可是这并不能让我忘掉童年和青春期时的不愉快。我仍然习惯把自己时不时的敏感和自卑归罪给妈,我会残忍地拿“孩子遭毒打跳楼”“青春期少女离家出走”“花季少女自残”的新闻给妈看,妈总是一副歉疚的表情,拿着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自责、叹气、沉默。每当这时,我的心里会有一丝邪恶的快感。可我还是不懂,当年的妈,为什么会忍心对我那么苛刻呢?
我最终在心底原谅了妈,不是因为时间,而是因为搬家时从一堆旧相册里发现一本陈年日记。这本纸张发黄的日记本上,零零碎碎地记满了妈三十几岁时每天所要面对的家庭琐事:“今天家里买到了便宜的菜,明天孩子又要交补习班的钱;晚上打了孩子,心里很难过;听说三楼的婷婷不念高中去深圳了;最近睡眠不好,安眠药剂量又加了一倍……”。
日记本的最后一页,仿佛被泪渍浸润过的凹凸不平的纸张,矮胖松垮的字迹,在我眼前一一展现:“夜深了,他还没有回家,作为一个女人,我的心在滴血……”就在那一刻,妈十几年前的生活,和我现今的世界,仿佛产生了一种共鸣,我开始能够体会也能够看到,从23岁开始,这个在贫穷中支撑起一个家庭的女人,沉溺在一种多么沉重的艰辛里。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亲情无价,母爱无边,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中,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霜,更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用她的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母亲永远是你的灿烂阳光!
有人说: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显然,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是亲情。许多人自出生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情的醇厚。亲情的深,亲情的醇,亲情的浓,亲情的久,令其他任何一种感情都逊色三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前主持人崔永元出版了一本名为《不过如此》的书,出版后仅一个月竟销售了70万册,使崔永元再度成为新闻焦点。在崔永元的成长中对他最具影响力的是他父母的爱。他把这爱打了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父爱就像日出那样光明磊落,真挚深情;母爱就像月亮那样温柔无私,慈爱无边。
亲情是支持,亲情是信任,亲情是鞭策。它比阳光更炽热,比泉水更甘甜,比火炉更温暖,比春风更和煦。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感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故事的主题;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有一位母亲,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了形,看上去有些诡异。在她的身体下面掩护着一个三四个月的婴孩,并且用红色带小黄花的小被子裹着当搜救队员救出婴孩时小宝宝还熟睡呢!医生发现这位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伟大的母爱在生死之间得到了真情的演绎!
兄弟之情,姊妹之情,叔侄之情,而其中最真挚、最圣洁的亲情莫过于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了。一个婴儿在父母激动的泪光中呱呱坠地,一对年轻的父母在草坪上和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玩耍,一位父亲咽下苦涩的泪目送儿子奔赴远方求学,一位母亲在朝阳还未照进的厨房里为孩子煮鸡蛋这其中涌动着多少热烈而又含蓄的亲情!
父母与子女之情确实为天下第一情。
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生前烙煎饼的骨癌妈妈在得知自己患上绝症后,在生前的15个月内与死神赛跑,硬撑着为9岁的儿子织完了他25岁之前所需的所有毛裤。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2006年9月24日,9岁的张宇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泪流满面。小张宇的妈妈因患骨癌医治无效已经离开他7天了。记者采访过程中,张宇一直抚摸着妈妈留下的按照不同年龄段织的大小长短不等的毛裤流泪,喃喃自语:妈妈,我想你
张宇一家没有房子,多年来一直借住在白山的亲戚家,妈妈烙煎饼,爸爸在外打工。2004年7月,张宇的妈妈被医院确诊得了骨癌,手术后丧失劳动能力。得骨癌一事,家里人一直都瞒着张宇的妈妈。2005年5月,妈妈突然对家人说她要趁着自己还未完全倒下,为家人多准备一些毛裤御寒。家里人顾及她虚弱的身体,才不得不告诉她实情,可得知这一切后,张宇是妈妈更加坚定了为家人织毛裤的想法。
此后的每一天,她支撑着编织,直到2006年8月,骨癌已经发展到末期,妈妈一动也动不了时,已经为小儿子张宇织完了他25岁之前所有的毛裤。
孩子在父母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为子女所做的也许是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事,而那颗炽热的跳动的爱心是我们能感觉得到的。
有一位青年爱上了一位女子,青年不知这女子是魔鬼所变。为讨女子欢心,青年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一日,魔鬼要青年去挖他母亲的心给她吃,青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黑夜里,他捧着妈妈的心,匆匆赶回魔鬼身边。经过一片树林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心被扔出去老远,青年费力地从地上爬起时,听见那颗心在问:跌疼了吗,我的儿?
也许她的肉体已经慢慢地死去,然而永远不肯死去的,是那一颗母亲的心。
母爱是世上最纯洁最无私的爱,为了追求爱情而伤害母亲是悲哀可耻的,需要以伤害亲情为代价的爱情也不是真正的爱情。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也不可任性,需要和父母好好沟通,尽可能地争取父母的认可、支持、帮助。
亲情没有历史、地域的界限,是人类的共同情感,是难知源头,没有尽头的纽带,它连系着一颗颗炽热的心。母亲的一切言行都赋予孩子以事实上的精神与灵性,在无形中定格了孩子一定的品质与价值。母亲的微笑和亲吻是抚慰孩子心灵的最好的良药;母亲的拥抱和鼓励是激励孩子前进最恒久的动力;母亲的取舍和好恶是孩子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标尺。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黑暗中的一颗明珠,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会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情。我们呼唤亲情,我们呼唤子女对父母的感激与报答。柏杨曾说:一个人爱自己的母亲,不论他的母亲是好或不好,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在父母有生之年,无论工作怎样忙,我们都要抽空常回家看看父母,尽些孝道。父母哪怕看一眼子女,一起吃一顿饭或闲聊几句,都是一种满足的幸福。这样我们就不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了!愿天下父母一生平安、健美、快乐、幸福!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26597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