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吃平伙”的往事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有哪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吃平伙”的往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许多想我一样,地地道道从农村出来的人,大概对吃平伙这一习俗不会是很陌生的,因为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吃平伙的形式,可以说是在农村地区颇为盛行。每个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农村人,记忆里肯定有它的影子存在。而对我来说,吃平伙,不仅留有刻苦铭心的记忆,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头。

记得,第一次感受吃平伙的滋味,那时我正在读小学三年级,那年我九岁,这事就是在那年冬天放寒假期间发生的。那天早上,到了吃早饭的时候,父亲、哥哥、我和弟弟正躺在堂屋炕桌的两边,等待着母亲和姐姐做的早饭。不过,那天让我颇感意外的是,母亲既然从灶房里端来了一盘子冒着热气的羊肉和一小盘羊发子(土族语,指羊血肠),接着还给我们大家盛来了一小半碗羊肉汤。

看见了肥囊囊的羊肉,又闻见了香喷喷的肉味,我和弟弟顿时就来了精神,蜷缩在被窝里的人,立刻掀掉身上盖着的被子,坐起身来,扑向了炕桌,小手径直向羊肉盘子伸去。可我们的小手还没有碰上羊肉,就被父亲的大手给挡住了,于是我们的小手只得乖乖地缩了回来。正在这时,母亲和姐姐也上炕了。

于是,父亲亲自动手,把那盘羊肉均等地分配给了除自己以外的每一个人,父亲只是喝了那一小半碗肉汤。虽然我们每个人分得的羊肉都不多,但足可以解个馋了。因为平时家里难得吃一回肉,所以我们个个都吃得很过瘾,也很满足。几十年来,这一顿不寻常的早餐,却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等吃过早饭以后,我便问母亲:家里的羊肉和肉汤是从哪来的?母亲这才告诉我说:昨天晚上,你父亲到本庄的长命叔叔家里去吃平伙拿来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吃平伙这个词,于是便又好奇地问母亲:阿纳(土族语,母亲之意)什么是吃平伙呢?母亲又给我解释道:就是几个人平分着吃一只羊,每个人出得钱一样多。对于母亲这样的解释,我当时是似懂非懂。

不过,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时对吃平伙的理解便是,只要父亲去吃平伙了,我们就可以有肉吃了,有肉汤喝了。所以,当时不懂事的我,还对母亲说:我以后长大了也要去吃平伙。母亲看着我笑了笑,然后又意味深长的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等你以后长大成人了,就可以去吃平伙了。就这样,在我幼小的心里,就埋下了一个吃平伙的种子。那时的我,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我就天天盼着自己快快长大成人,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间,就已经长大成人了。

记忆中,父亲一到冬闲时节,因本庄叔叔们的邀请,晚上便偶尔去他们家里吃吃平伙,但吃平伙的次数,毕竟是少之又少。再者,父亲去吃平伙的时候,一般也不让我和弟弟知道。因为曾经有一次,父亲告诉我们今晚要去吃平伙了,我和弟弟竟苦苦地等待了一晚上,母亲让我们到自己的屋里去睡觉,而我们非要吵闹着等父亲回来吃了肉才去睡觉。

自此之后,父亲去吃平伙,都是悄悄地出发,从来不让我和弟弟知道。而每次父亲去吃平伙后,带来的肉和汤,便是我们家第二天的一顿丰盛的早餐。为了这一顿丰盛的早餐,那时我老盼着父亲去多吃几次平伙,但父亲总让我的这一美好的愿望落空。当时不知道原因的我,幼小的心里还悄悄藏有对父亲的不少的怨恨。同时,也是在这种美好愿望的期盼下,我便渐渐地长大了。

长大以后,确切地说,是在参加工作以后,我第一次亲身参与了吃平伙。

那是我参加工作第一年的冬天,当时我在离家不远的邻乡一个山头上的村小当老师。学校里本地老师比较多,只有我和一位姓李的老师是外地人。这里的人,也跟我们庄子上的人一样,一到冬闲季节,便张罗着要吃平伙。那一次,住在学校附近的几个村民要吃平伙,可那只羊实在是太大了,他们凑了几个人,但还是感觉有点吃不动,负担挺大,所以就晚上贸然来学校邀请我和李老师去吃平伙。虽然我和李老师对这个庄子上的村民不太熟悉,但两个人商量了一下,还是不忍心破坏他们的兴致,所以就答应参加吃平伙了。此外,因为我的心里还老是惦记着那时母亲给我说得一句话我长大了就可以去吃平伙了,所以也想去体验一下吃平伙的乐趣。

因为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参加吃平伙,因此,留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我不仅亲眼见识了吃平伙的场面,而且也深深理解了当初父亲为什么不经常去吃平伙的真正原因。那种场面,实在是太热闹了,也太有意思了。当时,我和李老师被村民们很热情地请到东家的炕上,然后,我们一边品尝东家在火炉上熬制的滚烫的熬茶,耐心等待者吃平伙时刻的到来,一边聆听着村民们讲述自己外出打工时的一些奇闻轶事,感受着村民们的的喜怒哀乐。

等羊宰好了,东家便向大家来汇报羊的斤数。按照当地吃平伙的惯例,整只羊的斤数是前来参加吃平伙人要平分的,但煮熟的羊肉平分的时候,可要多分一份的,因为东家也是要算一份的。可东家的这一份却不掏钱,因为东家不仅给大家提供了吃平伙的场地了,而且还免费提供了煮肉的调料、烧柴和熬茶,还有免费的人力。我清楚地记得,当时那只羊的总斤数是28斤,我们一共吃平伙的是六个人,人均约是4.7斤肉。按照当时羊肉的价格,我们每个人要付33元钱,这相当于当时我月工资的五分之一。吃一顿平伙就吃掉了月工资的五分之一,过后,我还真有点心疼。

当东家把属于每个人的那一份端上桌来的时候,大家便迫不及待地就开吃了,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吃相,一手是抓着大块的手抓羊肉,一手端着一大碗羊肉汤,吃一口羊肉,便喝一口肉汤,一时间,满房子只听见大家吧唧吧唧地用上下牙齿咀嚼羊肉的声响和咕嘟咕嘟的一大口一大口喝下肉汤时喉咙里发出的声响,不一会儿,满桌子都是啃得干干净净的骨头。等吃饱喝足了,大家才有了喘息的机会,嘴里才蹦出了味道真不错,太香了等几句简单的评语来,然后就有人开始打包剩下的肉和汤了。出东家门的时候,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一个小钢筋锅,里面就是吃平伙剩下的羊肉和肉汤。我和李老师没有拿盛肉汤的家什了,只能在东家家里找了一张旧报纸,把自己吃剩下的羊肉包在旧报纸里,双手捧着就回学校了。

第一次参加吃平伙,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便是一个贵字。虽然羊肉好吃,但价格确实有点贵。那天晚上,在回学校的路上,当我手里捧着自己在东家家里没有吃完的份子羊肉,脑海里便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父亲去吃平伙的事来。当初我心里老是盼着父亲能多去吃几次平伙,可怎么能理解父亲当时不去吃平伙的那份苦衷呢?那时我心里还老埋怨父亲,甚至对父亲不去吃平伙还产生了一些怨恨,如今自己长大了,上班了,有工资了,亲身参加了吃平伙,我才深切感受到了当初父亲吃平伙的那份无奈和艰辛的心理。

那天夜里,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因为我的心里满是不安和愧疚,还有父亲那瘦小的身影,老是在我脑海里闪现,使我对父亲二字的理解一下子就得到了升华,我在心底里,一遍遍地对自己说,我的父亲真的是一个对全家人负责任的好父亲,我应该有这样的负责任的好父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这样的吃平伙,我一定要少参加。

自此之后,我虽然也陆陆续续参加过几次吃平伙,但那些都是实在是无法推脱的,更多的时候,我便坚持自己的原则,从不轻易参加吃平伙,因为我也要对全家人负责。

如今回忆起这段往事,我的感觉是,吃平伙这种形式的出现,是和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因为一方面是当时的肉价实在是太贵了,吃一顿肉简直就是在办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仅靠某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另一方面是大家的口袋里没有几个钱,所以一只羊也只能是凑几个人去吃,要不谁也承受不了经济上的负担。因此,正是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吃平伙这种形式就应用而生了,所以说它只能是个时代的产物,也是当时村民们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已。现在的农村,通过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的政策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实施和不断深化,农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之吃平伙的人越来越少,吃平伙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永远地留在了我们这些人的记忆中。

文/草川

情感编辑推荐

建东和志平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东和志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东知道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志平,志平知道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建东,但是他们之间却并不认识。

建 东

大约是1991年的时候,在石苍中学读书,知道隔壁班有一个游洋的老乡,名叫林建东。并不熟识,在路上见到了,点点头,不带微笑的。觉得他是一个骄傲的人,走路昂首挺胸、四平八稳。

1992年,因为一学期旷课三百多节,破了学校纪录,随即被开除,回游洋中学读初二。台阶上来,转回廊,进教室,抬头便看见建东,有点意外的,说: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一直到初三的下学期,和建东才真正来往,起因是他来请我写情书。根据他的描述是:爱一个女生,很痛苦,不想活了。出于人道考虑,我决定救他。

他是个大马金刀的豪爽人,而我觉得情书应该是温婉尔雅的。于是发现帮他写情书才是真正痛苦的事,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比如他想约女生周末晚自修后山见。我便套用长恨歌的诗句写道:九月九日后山苑,夜半无人私语时。他想这样写:周日月圆夜,后山茶树下,你来或不来,我就在这里!我觉得这样不是情书,是下战书。

1993年夏,毕业了。一大班年轻的心猝不及防的迎来分离。

建东后来就读仙游师范学校,我经常去找他,住在原来的仙谿旅馆。照例买五瓶啤酒五瓶可乐,他喝啤酒,我喝可乐。两个人谈天说地,评古论今。累了便睡,醒来即走,不说再见的。

师范毕业后,建东申请来我们村教书,常常不住校舍,半夜来投宿。他来是不敲门的,直接攀柱子上二楼。两个年轻的人抵足夜谈,谈得多的是女孩。他的烦恼是:这么多要挑哪一个。我的烦恼是:都没有要去哪里找。一年后,他终于选择了自己的真爱。于是,更多的话题是他们之间。

别看他不拘小节的豪迈性格,其实是心存善良的人,看到马路中间有石头,他会下车去挪开;当老师的时候,班上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会给买学习用品;有一回坐班车,看到一个人被撞倒,他下车抱着往附近的医院,血染红了他的衬衫。然而他从不说自己做过的好事,只觉得那是应该做的。

他突然说道:阿伟,我们去喝酒吧。

我笑道:你知道我不喝酒的,我陪你喝可乐。

他有点失望:哦,那算了。

我送他到海关大楼门口,叫了摩的,眼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凤凰山路口。谁曾想到,那竟是永别!2012年2月8日,建东在仙游一跃而下,人琴俱寂,从此解脱。

志 平

就这样认识了。两个全镇最年轻的村级文书很快成了好朋友。记得和志平第一次合作的恶作剧是这样的:镇计生办有个新来的女科员,叫蔡友蓉,脾气很坏,我们经常被凶。她在二楼上班,我们便站在楼下,大声念道:海纳百川,有(友)容(蓉)乃(奶)大。我念前面一句,志平念后面一句。接着就会有茶水从楼上泼下,两个人嘻嘻哈哈地跑走了。

志平有一辆摩托车,有一个传呼机,很时髦的装备。两个一无所有的人骑着车四处游荡,山上河边,城里远方。累了就在路边草地睡一觉,热了就跳河里游一圈。我们带上干粮和扑克牌,从游洋出发,经五星,过梧桐,到嵩口,穿过赤岭原始森林,达尤溪县中仙镇,买一斤红茹,住一夜,次日返程,一路走走停停,但凡风景宜人处,皆停留歇息。

有一回在嵩口,路见佳人,猜拳决定志平去搭讪,他在女孩身边走来走去,满头大汗的。直到女孩问道:有什么事吗?志平头也不回:没事啊、事啊、啊、、、

有一回在庄边,炎炎夏日,又饥又渴,我在大榕树下等着,志平去不远处镇上买吃的。我勒个去,这是怎样呆的一个人啊,居然买回来一个大面包,连水都没有,两个人嚼着干咽,一边怒目相视。

有一段时间,志平喜欢游洋街上一个卖调味料的女孩。决心把她追到手。很快他家里便堆了很多酱油啊醋啊之类的,客人来了就送一瓶,有时去我家,也会带两瓶生抽。半年后,那个女孩出嫁了,新郎不是志平。那个悲伤的人整日对着一堆酱油醋唉声叹气。

别看志平文文弱弱的,和建东一样酒量惊人。每次应酬,很低调地坐着,看别人杯斛交错。时间长烦了,我便叫他:该出手了。他把所有的酒摆到桌上,一个个敬过去,三下五除二全放倒了。

电话里, 我们心情沉重,约好要互相保重,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等老了一起好吃懒做,钓鱼赏花。不料,那次通话竟是决别,志平再也没有回来!难以相信却又不得不信的事实是:几天后身携巨款的他在缅甸遭遇不策,连同他的姐夫。

如今想来,我和建东,和志平,不曾有生死相托,不曾有气壮山河,有的只是琐琐碎碎的生活经历,有的是一种异姓手足祸福同当的默契。我们有时也会为未来担忧,但我们更乐于当时。

算来,在人间,和建东来往相识20年,和志平结识12年。他们都是天性善良,孝顺忠诚之人。人生中玩得最单纯的年代,陪我走过。然后,天人两分,死生契阔,匆匆忙忙不辞而别。

此后的日子,偶尔梦里相见,无论怎样努力的挽留,你们笑着来,笑着去。醒来,辗转无眠,呆坐窗前。望窗外夜色寂寥,任凭心里一望无际白茫茫的孤单,无可救药地涌上来。

多维空间理论相信:我们生活的时空有无数的平行可能,来来去去,也许可以回到最初的选择。幻觉也罢,真实也罢,庄周梦蝶,谁能说清。

所以,还是说一声再见吧。

也许有一天,转过街角,抬头碰见你,轻轻地说道: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然后,我们从头来过。

周恩来的故事:周恩来三平淮安祖坟


周恩来的故事:周恩来三平淮安祖坟

1952、1958、1965年,三平淮安祖坟

周恩来未满周岁就过继给了嗣母陈氏。陈氏才学出众,是周恩来的文化启蒙老师。安葬嗣母是10岁的周恩来当家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1907年,生母去世后不久,周恩来的嗣母陈氏也在清江浦去世。一年中连续失去两位母亲,这个打击对于幼小的周恩来来说是巨大的。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做工,周恩来兄弟3人一下子失去了依靠,直接面临着生存的威胁。周恩来领着两个弟弟(一个9岁,一个4岁),扶着陈氏的灵柩,乘船返回淮安,借债将陈氏安葬在周家的祖茔地。祖茔地位于淮安城东郊的闸口村夏庄组,是周恩来的曾祖父周樵水当年迁居淮安时买下的。周家在淮安没有田地,除了驸马巷的房屋(也就是周恩来的诞生地)外,只有这不足一亩的坟地。这里安葬着周恩来的祖父母、嗣父母、生母等13位亲属的遗骨。

周恩来对嗣母陈氏的感情很深,在日本留学时,他于1918年1月2日写过这样一篇日记:“我把带来的母亲(指嗣母陈氏)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几篇,焚好了香,静坐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的要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离现在整整26年,那时候母亲才15岁,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易逝,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10年了,不知还想着我这儿子没有。”2月12日,当周恩来从家乡的来信中得知爹爹(嗣父周贻淦)和娘(嗣母陈氏)的坟还露出棺材在外边时,心里“越想越难受,恨不得即时回国,为家里处置这些事情才好”。

1941年周恩来曾表示,希望抗战胜利后能到母亲的坟前扫墓。他曾对记者说:“38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恩情未报。”这也是有资料考证的周恩来对祖茔地的唯一印象。1950年他又深情地回忆:“1946年,我在南京。南京离淮安只有300余华里,我很想回淮安老家看看,因为淮安还有我两个母亲的坟……”

周恩来最早从1952年开始就计划平掉淮安的祖坟,历时13年。期间虽然遇到八婶母杨氏等亲属的强烈反对以及地方政府的冷处理,但他平坟的态度却一次比一次坚决,直至最后将祖坟平掉。

第一个阶段是1952年,周恩来安排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其意见转告淮安县委。

1952年底,周恩来让警卫干事王雨波将八婶母杨氏护送回淮安。王雨波向周总理写了报告,关于祖坟地的内容有:“把老太太送到家后,第二天(元月一日)上午见了县长赵荣洲、秘书长张文高,向他们传达了总理的指示。家里的坟地如果能种,而群众要求要分,可让群众分去耕种。”这是有文字考证的周恩来第一次向淮安县委表示要平坟还耕。

第二个阶段是1958年,周恩来亲自写信给淮安县委商讨平坟事宜。

1958年6月29日,周恩来写信给当时的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转淮安县委,有关祖坟的内容是:“还有,我家有一点坟地,落在何方,我已经记不得了。如淮安提倡平坟,有人认出,请即采用深葬法了之,不必再征求我的意见。我先函告为证。”

第三个阶段是1965年,周恩来安排适合的亲属专程回淮安,敦促淮安县委和家乡的亲属平坟。

1965年,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同弟弟周恩寿商议平坟一事。因为担心乡亲们想不通不肯平坟,于是决定派一位亲属前去做工作并督办此事。周恩寿自告奋勇,极愿前往。但是周恩来没有同意,他说:“你的身份不同,是周恩来的弟弟……你回去后,省里、县里都要接待你,既影响人家工作,又造成浪费。”见弟弟没有异议,周恩来便说:“还是等在西安的尔萃回去办吧,他母亲在淮安,是探家,不会惊动地方领导。”1965年春节前,周尔萃回乡探亲,周恩来将这个任务郑重地交给他,并明确交代:棺木要就地下沉一米以下,做到不影响机耕。

周尔萃回到淮安后,首先将周恩来的意见转告给了哥哥周尔辉和嫂嫂孙桂云,然后又向淮安县委作了汇报。农历除夕,周尔萃、孙桂云以及30多位当地生产队的农民,来到周恩来祖茔地,平掉了坟头,深埋了棺木。

周恩来得知后非常满意,从工资中拿出70元钱给生产队寄去,汇款人一栏里端端正正地写上“周恩来”3个字,在附言一栏内还有几行清晰的小字:“此款支付生产队平坟工资和赔偿青苗损失费。”此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平坟还田”运动。

1958年火化平坟,不留痕迹

1912年,父亲周贻能带周恩来到东北投奔四伯父周贻赓。1927年,周恩来在上海领导第3次工人武装起义,周贻能去上海看望儿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恩来遭悬赏通缉,父亲一直留在上海陪伴他,并帮他做些秘密通信联络工作。直至5月下旬,周恩来奉党中央之命离开上海前往武汉,周贻能才返回东北谋生。1940年秋,周贻能随周恩来到重庆,为革命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以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重庆红岩村,也未曾续弦。

1942年7月10日,周贻能去世时,周恩来小肠疝气发炎,正在中央医院治疗。董必武和红岩村的同志经研究后,决定暂不将噩耗告诉他,等其出院后再说。周贻能的灵柩暂放在红岩沟内,待周恩来回来后再出殡。据童小鹏回忆:“当7月13日周恩来出院回红岩二楼办公室,得知父亲去世已三日时,悲痛欲绝,恸哭不已。随后大声责问办事处处长钱之光,为什么不通知他,钱之光不敢回答。周恩来特别责问邓大姐说:‘别人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你为什么也瞒我?’邓大姐只得流着眼泪认错。一些同志闻声到二楼走廊,听到这些话,都为之感动得流泪。我更是泪流满面。这天晚上,周恩来为父亲守灵至拂晓。”7月18日,周贻能被安葬在沙坪坝小龙坎伏园寺墓地。周恩来头戴孝帽,身穿白衣,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列。伏园寺墓地里又一座新冢立起,墓碑中间竖刻着:父亲周懋臣大人之墓。落款是:

男周恩来媳邓颖超

民国卅一年

七月十八日敬立

周恩来在墓前向父亲默哀,并深深地叩首、叩首、再叩首。

1952年2月,周恩来出访亚非11国后途经重庆,时任市委书记任白戈向他汇报了拟把小龙坎墓地扩建成一处革命公墓的想法。周恩来当即明确表态:“两位老人(周恩来的岳母、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也安葬在这里)的墓地是我的私人墓地,不能称为公墓。如建公墓,我的父亲和岳母应该从墓地移出火化,平坟还耕。”1958年11月,周恩来委派童小鹏等前去重庆,并交代说:“老人的坟是私坟,不能放在革命公墓。而且现在都提倡死后火化,不占地,坟墓也没有再保留的必要,应平掉深埋,让出这块地。”童小鹏来到小龙坎伏园寺公墓后,让工人把离该墓地约30米远的一块水田里的水放干,挖出一口5米深的墓坑,然后一一挖开坟墓,从墓穴中挖出13具棺材,再用卡车送到火葬场开棺火化,将骨灰装入13个罐子中,并写上死者的姓名,最后运回墓地放入坑中,盖上石板,填土夯实,放水还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1960年平掉周家祖坟

1939年3月末,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副部长的身份,自皖南到达浙江。在绍兴期间,周恩来拜访了姑父王子余,瞻仰了姑妈周桂珍的半身遗像,并向她三鞠躬。周恩来为定扫墓之事,还派秘书邱南章赴百岁堂周希农太公处,送去现金100元和一张便条,上面写道:“希农太公公赐鉴:兹派人呈上国币百元,请代办明晨祭席四桌,并于午间代请宝桥本家各长幼午餐,烦渎之请,容明晨面谢。专禀,敬请晚安。曾侄孙周恩来叩,即晚。”第二天,周恩来从县商会回宝桥百岁堂老家,与周氏曾祖希农等10余人同往扫墓祭祖,包括涂山鸭嘴桥、石旗唐家岱、外王狮子山等周家的祖坟。周恩来曾祖周樵水就葬在外王狮子山公墓。每到一处墓地,周恩来都亲自上香,行三鞠躬礼,给管坟人一些钱作酬谢。希农太公捧出《老八房祭簿》给周恩来看,当他看到樵水公之子云门,云门公之子懋臣(贻能)时,欣然举笔在懋臣公之下写上:“恩来……生于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卯时。妻邓颖超。”周恩来的孝行在绍兴一时被传为佳话。

1964年8月2日,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召来在京亲属,专门向他们讲述家史:“曾祖樵水公的坟,人家来信问,已经破烂不堪了,准备重修,人家不肯深埋。我告诉他们不准修坟,要平坟,起码不准修。”同时,他也指出“平坟的问题,也不能由我一个人决定,以后如有机会到绍兴,我要找本家开个会,把坟平了”。后来,绍兴的周家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将周家在绍兴的几处祖坟都平了,棺木全部就地深埋。

童年的往事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往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的往事很多,但给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有关哥哥的一些童年趣事。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哥哥经常做出一些令人惊心动魄的事情,吓得我们不是做恶梦,就是睡不着觉。

哥哥虽然只大我一岁,但他的胆子却大得出奇,也非常的顽皮淘气,这与生性怯懦的我有着鲜明的对比。所以他做的那些令人匪夷所思、胆战心惊的事情,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至今想起还会令我心惊肉跳,心有余悸。

童年的往事父亲在和母亲结婚之前有过一次婚姻,生过两个女孩后来都夭折了。或许是不堪承受这种沉痛的打击,父亲的前妻也相继去世。父亲和母亲婚后又一连生了四个女孩二姐身下是一对双胞胎(后来也不幸夭折)。等哥哥出生后,已经见到六个女儿,才盼来一个儿子的爸爸,就理所当然地把他视如掌中宝了。加上哥哥长得漂亮可爱,全家人都把他当成了命根子。正是因为这种得天独厚宠爱,才铸就了他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哥哥小时候经常打架、惹祸这都无需细说。

单说五岁那年。有一天,我和姐姐们突然听到后院传来几声尖叫,便急忙跑去观看,只见哥哥和邻居的一个小哑巴,手里抬着一个小死孩。那个小死孩已经被野狗吃得鲜血淋漓、面目全非就连男孩女孩都看不出来了。见此情景,吓得我和大姐、二姐都嗷嗷直叫,哇哇大哭。但见我们被吓得如此狼狈,哥哥却不以为然,还把那个死孩子继续往家里搬。当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也没人阻止他,幸好这时有一个拉沙子的马车从我家门前路过。那个车老板见我们被吓得狼哭鬼叫的,便用大板锹把死孩子给搓走,扔进了我家后面的大河里。

我家的后面有一座沙子山。人们经常把那些不幸夭折的小孩,扔到山上,任野狗豺狼饕食殆尽。哥哥弄回家里的那个小死孩就是从这座山上捡来的。尽管爸爸、妈妈和我们一再阻止他到山上胡闹,但他还是经常趁我们不注意,就往山上跑。

有一天,趁父母不在家,他又偷偷地跑到山上,捡回来一枚日本鬼子扔下的香瓜形手榴弹。等到了家里,他就把手榴弹放在门口,坐在门槛上拼命地砸。任大姐怎么叫喊阻止,他也不听。大姐那时虽然还不到十岁,但也知道那东西是容易爆炸的,所以不但吓得脸色煞白,而且连叫声也变得凄厉无比。尽管我和二姐当时还小,还意识不到事态的严重,可看到大姐被下成那样子,也知道害怕,就躲在大姐的身后哭。大姐想带着我们跑,但哥哥却堵在门口。无奈,她只好搂着我们挤在墙角、捂着耳朵拼命地叫。就在这时,恰巧许叔叔来我家串门,赶上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得他急忙厉声吼道,住手!不要命啦?!哥哥见有大人阻止,才不敢继续砸了。于是我家也避免了一场家破人亡的惨剧。

除了这些,哥哥上学的时候还经常逃课、旷课,到山上疯跑、到野外放火尽管我知道,这些震撼人心的往事也只是哥哥生命长河里几朵跳跃的浪花而已,但它却成了我童年旧梦中刻骨铭心的记忆。

俗话说,淘丫头出巧、淘小子出好,一点也不假,哥哥这个淘小子后来果然出息了。哥哥长大参军后,不但表现突出、有工作能力,而且为人也热诚正直。因此很快就入了党提了干。后来在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扑火战斗中,又荣立了一等功。专业以后又被任命为我家乡那个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大队长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栋梁。

此时,窗外正春风浩荡,我的情思早已伴着这徐徐的春风飞回了以往。往事历历在目,如此的鲜活生动;往事如梦如烟,已然永不复返。我久久地坐在屏前,在温寻和追忆那些童年往事的同时,也倍加地思念哥哥,感谢哥哥。是的,我感谢他让我有关童年的往事,有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难以忘怀的主题。哥哥,你还好吗?但愿今夜此时,你也能在遥远的故乡把我深深地想起。为此,我也会由衷地祝福你!谢谢你!

吃鬼人


小张和小赵是山里人,他们两个都是孤儿,从小相依为命,每天弄些山货到集市去卖,由于离集市比较远,所以他们两个平常都是早出晚归。

这天他们刚卖完山货在集市上溜达,这时有个穿着破烂衣服的道士走到他们面前说,两位可否借一步说话,他们两个也没多想,就跟着道士来到了人少的地方。

小赵说,道长什么事,道长开口说道,两位是不是经常早出晚归,而且常走些树林和有坟墓对方,小赵说,是啊,道长怎么知道,道士叹气说道,这就对了,树林和坟墓都是阴盛之地,看两位脸色焦黄,身体虚尽,走路无力,定是被阴气所伤,如在不制止,肯定有生命危险,小张听了不以为然,哈哈哈大笑说,你不会是看我们兄弟刚卖完山货,想要钱蹭饭吃吧,像你这样的骗子见多了,道士听了也不生气,笑着说,如果你们贫道所说不实,现在可以自行离去,贫道绝不多说半句,小赵听了却听了半信半疑,问道士,还请先生指条明路,道士也不说话,从怀里拿从一个红盖头,一个纸铃铛,在纸铃铛里面塞了一张符,然后对小赵说,晚上只要看到带红项圈的人,一定要把红盖头盖在头上,然后要不停的摇这个纸铃铛,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要掀开红盖头,一直往前走不要回头,等着铃铛自燃时,你们就安全了,切记切记!然后又看了一下小张,从怀里拿出一跟红绳,交个小赵说,如果你同伴发生了什么意外,把这头绑在他的手上,另一头绑在你的手上,希望你们平安无事,说着头也不回的走了,小张说,都是骗人的你也信,小赵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说着话他们两个吃过饭就往家赶。

由于家离的比较远,他们走到半路已经天黑了,路过一个树林小赵说我方便一下,小张说好,我在前面等你,小张慢慢走着,突然他听见有小孩的声音,现在好像这旁边没有人家,哪来的小孩,他走了过去想看看,不一会儿他看到了一颗大树下居然站满了一群没穿衣服小孩,嘻嘻哈哈好不热闹。

突然有个小孩,指着小张说,那边有个叔叔,那群小孩向小张看了去,看见小张脸上诡异的一笑,笑的小张心里一慌,其中有个带红项圈的小孩向小张跑来,嘴里喊着,叔叔,叔叔背背我,小张看着小孩样子煞是可爱,他把为什么荒无人烟的地方,,为什么突然出现那么多小孩这个问题忘的一干二静。

这时其他的小孩也都跑了过来,用手紧紧抓住小张,生怕他跑了似的,当小张背起那个小孩的时候,总感觉哪里不对,可又说不出来,刚走了两步,小张背后带红项圈的小孩说,叔叔你看看我,小张不自觉往后一看,啊!啊!小张吓的大叫起来,只见那小孩脸色煞白,两眼血红,嘴里流着血一样的口水,舌头一下一下的舔着小张的脖子,小张拼命的挣扎,而小张旁边的小孩不知什么时候变的和自己背上的小孩一模一样,小张崩溃的摇摆着身体,无论小张挣扎都无济于事。

这时的小赵听见小张叫声迅速跑了过来他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惊恐的叫了起来,小张背的小孩看到了小赵,迅速的从小张背上下了下来,嘴里阴阴的笑着,朝小赵走来,小赵这时也吓的两腿发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他看见小孩脖子上的红项圈,这时他想起了道士说的话,他连忙拿出了红盖头盖在了头上,纸铃铛不停的在手里摇晃着,说也奇怪,纸铃铛这时竟然像铁铃铛一样叮当!叮当!的响了起来,带红项圈的小孩也停止了脚步,眼睛里漏出了恐惧,怨恨和不甘,同时抓住小张的那些小孩也送开了手,双手捂着耳朵,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叫着,那声音如同被宰割的猪样一样疼痛的叫声,小赵听了心里也是毛骨悚然的感觉,随着小赵向小张的逼近,玲声越来越大,小张旁边的小孩,迅速的爬了起来,消失在了黑暗中,而那个带红项圈的小孩好像不干罢休,在小赵周围大声的怒吼着,小赵来到小张旁边,叫小张快走,这时的小张已经是目光呆歇,直立立站在那里,根本就听不见说话。

正在小赵着急的时候,他想起道士还给他一根红绳,他拿出红绳一头绑在小张手上,另一头绑在自己手上,他试着走了两步,说也奇怪,小张居然也跟着走了两步,小赵来不及多想,继续往前走着,也知道走了多长时间,他只感觉后面的小孩的声音渐渐远去。

这时他手里的纸铃铛一下子着了起来,小赵松了一口气,这下安全了,他掀开红盖头,在看看小张,他现在是头发凌乱,目光呆泄,嘴流口水,小赵叹了一口气,不管怎么样,先回家在说,他把小张背回了村里,请来了周边好多医术好的医生,就是看不好小张的病,小赵这时想起了道士,他也许有办法,想到这里他把小张交给邻居帮忙照看一下。

第二天与周边村的人结伴来到了集市,刚到集市,小赵就看见道士向他招手,小赵跑到道士面前,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说,还请道长救救我哪位兄弟,道士扶起小赵说,想要救你兄弟必须在七天之内铲除那鬼樱,如过杀不死他,你兄弟的命就算大罗神仙也无能为力,小赵一听小张有生命危险,又跪在了地上,还请道长指条明路,救我兄弟一条性命,道长说,你现在要找一只黑狗,,两只白色公鸡,在这里等我,小赵来不及多想,到市场花钱买了一只黑狗和两只公鸡叫给了道士,道士说晚上咱们就去会会那鬼婴,到了晚上,道士交给小赵一根粘满狗血的红绳说,等到鬼婴爬上你背上的时候,你要这根红绳嘞住那鬼婴,千万不要松手,小赵点了点头,小赵来到了昨天的地方,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大树下面站着一群小孩,而那个带红项圈的小孩,看到了小赵,飞快的跑到小赵面前,非要小赵背着他,小赵也不说话,背起那小孩就往前走,刚走没多远,小赵迅速的把红绳嘞在了小孩身上,那小孩突然嘴里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叫声,嘴里喊着,放开我,放开我,而他周边的小孩也向小赵扑了过来,这时道士出现在小赵的后面,把准备好的黑狗血撒向了对面扑来的鬼婴们,哪些鬼婴刚碰到黑狗血就躺在了地上,不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道士掏出两个纸符,塞在了公鸡的嘴里,嘴里念着咒语,刚念完咒语,道士大声喊道,金鸡开鸣,两只公鸡好像被下了咒一样,对着小赵背上的鬼婴叫了起来,那鬼婴听见了鸡叫声,挣扎的更加厉害,而小赵死死抓住红绳就是不松手,过了半小时鬼婴停止了挣扎,小赵往后一看,吓了一跳,自己现在背的竟然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棺材,道士让小赵放下棺材后,自己走到棺材面前用手一推,小赵往里看,竟然是一个红色的小药丸,道士拿出红药丸,用手捏碎,分一半放在碗里,倒了点水,让小赵喝下,小赵也没多问,拿过碗就和了下去,道士把另一半包了起来,放到小赵手里说,这一半让你那兄弟喝下就没事了,说完道士头也不会的走了。

小赵回到家把药丸让小张喝了下去,果然如道士所说的一样,小张刚喝完,就跟以前一样,小赵把事情的经过跟小张说了一边,小张听了也是心惊胆战,自从出了这个事情以后,两个人在走夜路,每当路过最阴森的地方时候,两个人总是听见远处喊道,吃鬼的人来了,快跑!!!!!

不忘的往事


前言

我想,我是个会选择性失忆的人,那些不太愉快的记忆,我都已经忘却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丝一毫。对于那些美好的事物和美妙的感觉,我总是能一一记住,并不是刻意去忘掉忧伤,也没有强迫自己一定要抓住幸福的瞬间,只是,对我而言,这是一种本能,是再也自然不过的事。

那些幸福的记忆,总是在我偶然失落的时候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领着我向前去。

【一】

上一次归家,是今年过年的时候。

家里习惯早早地吃晚饭,那天也不例外。随父母到房间吃吃零食话话家常,我也回房睡了。说睡了,也只不过是在床上舒服地躺着罢了,翻来覆去,毫无睡意,起身翻看以前的书和老相片,看着看着感觉肚子有些饿,一看,近零点了。正想着找些吃的来。此时,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女儿,吃宵夜了。我快步走去开门,看见爸爸站在门口,穿着秋裤,上身披了一件大衣,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爸,怎么这么晚?我心疼极了,也感动极了。我刚煮的鸡蛋面,快趁热吃了。爸爸说。我接过来爸,你赶紧回房间,这儿冷。

送爸爸回到房去,妈妈在被窝里,精神得很,见我进来就说赶紧吃面吧。我知道,爸妈的被窝装满了许许多多的惦念,又怎能熟熟地睡去?妈妈一定在半睡半醒之间,多次问爸爸,时间到了吗?女儿肚子饿呢!

只是因为,今天闲聊的时候,跟父母提到平时的习惯:晚饭吃得早,就想吃夜宵。

一碗鸡蛋面,胜过多少玉盘珍馐、饕餮大餐,每一根面条里都揉进了爸妈的关心和牵挂,每一滴汤水都灌进父母爱的滋润与源泉。

被强大的幸福感笼罩了过后,我的心微微疼痛。今日的父母已经银丝满首,无数个分离的日子,我不能承欢漆下,而这短短的十几天,消纵即逝,我要怎么做才能够补偿不在你们身边的疏远与隔离?

【二】

那只大黄猫是在我离开家乡求学之后,良善的邻居送给母亲的,娇嗔又妩媚的样子,实在惹人怜爱。

母亲爱它,它总是在母亲做饭的时候轻轻地跃上窗台,天晴的时候趴着睡觉,眯着迷糊的双眼,胖胖的身子缩成一团,闻到香味,就睁开眼睛,企盼地看着母亲。下雨的时候,猫儿倍有精神,乖巧地坐着,出神地望着窗外,聆听雨水滴落在屋檐上,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母亲外出回来,猫儿总是毫不偏差地从窗台上跳到母亲跟前,有时候明明知道是她的猫儿,可不留神的时候还是会吓一跳,然后想到这个小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在等待,在窗台上引颈地盼着、侯着,母亲心里就对它又疼又爱了,摸摸它的头,抱起它,它便满足地在怀里撒娇了。

过年的时候,我见到了那只可爱的猫儿。猫儿是认得声音的,我叫它的时候,它会回应。母亲这么告诉我的时候,我将信将疑。母亲说:不信,你试试。于是我叫了叫小猫,小猫,喵喵小猫依然眯着眼睡觉,无动于衷。母亲见它不搭理我,就叫起它来:猫,小猫。猫儿忽地睁开朦胧的双眼,喵了一声,尾音怡人,然后坐起来,装作很威武的样子。我和母亲哈哈大笑。猫儿感觉我们在抓弄它,瞟了一眼,又继续呼呼地睡去了。

【三】

从小到大,我们家一直离不开狗。

我还特别小的时候,家里还没有养黄猫,只有一条憨厚忠实的狗。

小狗刚到我们家时,还是小小的一只,怯怯的不敢靠近我们,眼里有恐慌、无助,也有好奇。在我们加意的照料下,三个月左右,黄狗也长大了。

我总是喜欢拿作废的毛巾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地挥舞,让它左一会右一会地跳着扑上来咬住,玩得忘形了,觉得客厅也变得窄了,于是就跑到门前的那片柔软的草坪上玩。夏天的时候,还会碰到几株盛开着的蒲公英。我俯下身来,轻轻地将蒲公英吹散,任它浪迹天涯。黄狗觉得新奇,调皮地追逐着飞舞的白色小花。

这些嬉闹的情景,我记得,我还记得,它的泪。那天放学回来,情绪低落,至于什么事情,我已经记不清了,要么是少女时代的情窦初开,要么是考试考砸了,我也从来就没有考好过,不然,我又怎会觉得陷进无望又无告窘境里,不敢跟父母诉说。

跑去楼顶,吹着风,狗儿蹦蹦跳跳,不一会儿,也跟着安静下来,坐到我旁边,疑惑地看着我,我摸着它的头它的背,告诉它,我委屈了,心里难过。它听懂了吧,应该听懂了吧,不然,为何它神情忧伤?说着说着我就哭了。

然后,然后,我看见它眼里流下一滴泪,它真的流泪了。我怎么能让它流泪?怎么能把自己的烦恼传染给它?怎么能让我的坏情绪影响了它?多少次在我放学回家的时候准时给我送钥匙,多少次在夜里守在门前等着我回家。我忍不住抱着它,不想再让它哭了!不会再让它哭了!

【四】

每天放学回来,母亲说的第一句话是:女儿回来啦!之后说的几句,其中有一句无非就是女儿写作业去吧!

于是,我拿着书包,到房间写作业去了。桌子正好对着窗户,柔风扑面。窗户外边是一颗柚子树,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把它种下的,我个子小小开始背着大大的书包去上学那年,它已经长成好高好大一棵了。我写一段作业,就会抬头看看柚子树。夏天,青小的果实结在枝头,秋天成熟。冬天,叶子也不会凋落,依然昂然挺立在我的窗外,饱经风霜。来年春天,枝头开出一簇簇洁白的花朵,香气袭人。

这样的日子,几年如一日:放学,写作业,偶尔抬头看看柚子树。开它开花、结果,看四季的变换,轮回的更替。作业也就在我写一段,又抬头看一看之间写好了。大约一小时,母亲就在厨房里温柔地叫唤:女儿,该吃饭了!听到声音,我就小跑到厨房盛饭,甜蜜的一家,开始了晚餐。

我们吃饭的位置是不变的,四四方方的饭桌贴着墙,父亲在左边,母亲在右边,我在中间,我的凳子换过好几把,小小的时候,在父母怀里,再长大一些,坐高高的凳子,然后越来越矮,最后,跟爸妈的就没有分别了。

【五】

我喜欢在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上矮矮的楼顶看日落,火红的暮霭,夕阳渐渐西下,落到山的另一边。我安静地坐着,抑或,站着。看着邻居的大人们忙着烧饭,忙着给孩子冲凉,觉得这样的生活真是惬意极了。吃过晚饭,小憩一会,就跑到邻居家玩儿了。首先就是去找阿花,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她见面,聊聊学校的、家里的事。等伙伴们都到齐了,就开始你追我赶,跳绳,抓迷藏,不亦乐乎!玩抓迷藏的时候,总是少不了爬树,或者躲进竹林里,紧张地在暗中观察、窃听,看着寻找我们的伙伴慢慢走进,从身旁过去,居然没发现,心中窃喜,真是过瘾极了。来来回回几趟,累了,就跟着大人们安静地看电视剧,看不懂故事,道不明原委,可也随着剧情欢喜、担忧、愤愤不平:

这人真坏,想杀这个,又想害那个;

这人轻功真好,会飞檐走壁,还能在陆地这边从水上飘到另一边去;

小心小心,剑就要刺过来了,哎呀!他受伤了,他死了,他快死了;

这个谁谁谁是不是跟那个谁谁谁在一起啊

看完电视,一窝人就到楼顶看月亮,数星星,偶尔有飞机飞过,就有小朋友大叫:看,飞机。我们就顺着他指的地方仰望。除了观星赏月,还喜欢唱歌,唱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唱小小的一片云啊慢慢地走过来,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后记

思绪飘飞得越来越远,我一路回望过去。至爱的父母,跟随在父母身边的胖猫,陪伴我成长的黄狗,窗前的柚子树和儿时童年的玩伴,都在我成长的痕迹里镌刻着烙印,这些美好的时光,是我单薄的二十三年里,宝贵的财富。无论时光如何氤氲,幸福、快乐的记忆,始终都不会褪色。

因为,有你们的日子,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也舍不得忘记的啊!

吃洋芋


离休后,老G唯一的爱好是串门聊天。

吃过晚饭,老G衔着烟斗,迈着悠闲的步子,又去老马家海侃神聊:“现在洋芋上市了,真是价廉物美。它能治酸性胃炎和肠胃消化不良,解食物中毒,还可治皮肤烫伤和烧伤,连顽固的湿疹都可用鲜洋芋汁治疗,孕妇吃了也很有益。只是,洋芋皮是致癌物质……”

老马曰:“还没听说过洋芋皮可治癌呢!”

“这是我前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

“什么杂志?”

“叫什么来着?看我这记性。咳,老兄,我何时与你开过玩笑?”老G一脸的虔诚和认真。

老G又去老谭头家串门,话题仍是洋芋的好处和洋芋皮可致癌。

老马和老谭头都喜欢去茶馆。他俩的话题仍然是向众茶客说洋芋的好处以及洋芋皮可治癌。

没过几天,向来相敬如宾的老G夫妇拌嘴了,吵得很凶,听说是为了吃洋芋。以往他老伴都是把洋芋皮剥得片甲不留再烧,可这几天老伴竟特意把洋芋皮放在一起烧。老G怕致癌,老伴想治癌。她挺委屈:“你去邻居家瞧瞧,谁家没有吃洋芋皮,谁人不知道洋芋皮能治癌症?你只会瞎指挥……”

老G草草吃过晚餐,又去串门。到老马家,餐桌上是连皮的炒洋芋片。去老谭头家,汤钵里是带皮的洋芋块烧汤。逛到老H家,舀上桌的是连皮的洋芋丁炖猪肉。老G纳闷了:“曾经他们是不吃洋芋皮的呀!”

老G沿街散步,见小孩们碗里都盛有连皮的洋芋片。回到家,老G翻箱倒柜寻那本杂志,没见影儿。听老伴讲,被孙子折成飞机飞了。

老G烦躁不安。

往事·回忆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往事·回忆",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不管怎样,往事总是兜兜转转形成了回忆,在我的心扉上总要留下一笔回忆,我相信这笔回忆将会使我更好的成长,如同流星一样,划过美丽的星空,寻找自己最终的归宿。

往事,像一颗颗流星划过我的心扉,形成了回忆。往事的回忆,有时美好,有时伤痛,当然,绝大多数是美好的,是值得留恋的。但是,有一件事,至今令我伤痛,令我难以忘怀。

我是一名高考的失败者,这得从那年的高考说起。那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高考结束了,铃声响过,我放下手中的黑色碳素笔,等待监考老师指示。监考老师收完卷子后,我随从考生们走出教室,教室外有好多种声音,有考生的欢笑声,有考生的哀叹声,当然更多的是家长的问候声。我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地走出了校门,尽管我脸上洋溢着笑容,熟不知我的内心是多么的伤心,因为这次的高考比去年高考的题难,这是对我而言的。我抬起头缓缓地看了母校一眼,心里想;再见了,我生活在这四年的母校.当我回过来头的时候,我看见我的父亲正看着我,当我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似乎已经知道答案了,对我笑了笑,说:今年考的应该比去年强吧我强颜欢笑,说那是肯定的。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24号,我想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对于我的高考,死神也该宣判我的结果了吧,这天对于我来说过的异常的慢,心情是不断变化着的,夜幕逐渐的暗了下来,我趁父母熟睡之后,偷偷的打开电脑,输入了我的考生号,然后点击确定,光标在转了几圈之后,鲜红的成绩出现在我眼前,是的,结果在意料之中。我沉思了一会,然而没发现我父亲早已走到我的身后,对我说:儿,早点休息吧,明天再说吧。然后转过身后,叹了一口气,缓缓的离去。我知道,父亲和母亲今晚又该失眠了,我心里默默地说了声,对不起。

第二天我早早的就醒了,当然我一晚上也睡不着。我缓缓地走到父母的卧室,不敢直视父母的双眼,然而,父母的一句话使我至今萦绕耳畔,他们说:只要自己觉得这年复习的尽力了,不后悔,也值,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天才那时,我在想,这年复习我真的尽力了吗?我真的不后悔吗?心中的问号一直在反问着我。是的,我没有尽力,我也真的后悔,学习上的确是知难而退,遇见难题不想去思考,也不想问老师,时间一直在走,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后悔的是自己又浪费了一年大好青春,早知这样,我也不会再去复读的。

时间匆匆过去,像一位正在比赛田径的选手,丝毫不留给对手一点时间。我眼前的问题来了,分数低,志愿难选,这几天苦恼在报志愿上,在最后一天志愿填报,我和父母商量过后,决定填报法学,虽然我个人很讨厌文科知识,但是相比起其他专业必修的是高数,我断然选择法学。一星期过后,录取通知下来了,我被法学专业录取了,我心里不知是怎得,微微颤抖了一下

一年之后,当我回想起这件往事时,我既伤痛,又难以忘怀,伤痛的是我没能如愿以偿地圆了我的空军梦,难忘的是我接触法律这门学科使我的思想又一次的升华。有时候,我很痛恨我的命运,有时候我也很感谢我的命运。我相信高考事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人生难免会犯错误,难免会走错路,只要自己善于总结错误,及时改正,一切将会变得美好。不管怎样,往事总是兜兜转转形成了回忆,在我的心扉上总要留下一笔回忆,我相信这笔回忆将会使我更好的成长,如同流星一样,划过美丽的星空,寻找自己最终的归宿。

小村往事


或许是人到老年了吧,近来总爱回忆起童年的往事,其中有一座小村记忆尤清,我曾在那里度过大部童年时光,那就是三姨家居住的小村,一座北方农村普通的小村。村子的前面有条小河,村旁有片松树林。村子自然形成两条街,三姨家住在后街,人家较少,因此显得更为清静。

三姨家孩子较多,四男四女,只有一个大我两岁的姐姐,一个和我同岁的妹妹,姨父有很重的胃病,不能干重活,家里家外全靠三姨一个人,生活的清苦可想而知。但在我,这里却是一片乐土,从小学到中学,每年的寒暑假 我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遍地都是好吃的:架上有嫩嫩的黄瓜,园子里有红红的西红柿、黄黄的菇娘,树上有甜樱桃,大李子,还有面面的大沙果。这里有我众多的小伙伴,我们一起上地里掰苞米,摘豆角,到野外挖野菜,去松树林采蘑菇。最有趣的要数去河边了,但这就得讲点策略才能去成的,要不然三姨是不会让我们去的。每次我们都假说去洗衣服,由姐姐领着几个大点的弟弟妹妹一溜小跑来到河边,他们都会水,敢下去撒欢,我不敢,只在边上蹚水,看他们一会儿潜入水底,一会儿又脸朝上在水上漂着,很是有趣。但用不了多久,几个小点的弟、妹也一个一个的溜来了,紧跟着三姨也就追来了,大家就谁也玩不成了。但也不是就没有地方去了,还有一个好地方就是瓜园。因为姨父身体不好,队里就让他种瓜,看瓜园。年复一年的种下来,竟成了有名的瓜把式。我们常常提着篮子到瓜园去,先吃个肚子溜圆,再称上一篮子,嘻嘻哈哈的抬回去。

到了冬天,厚厚的白雪把小村打扮成了一个童话世界。我们除了打雪仗,还有一项是在城里玩不到的,那就是到河边滑爬犁,从河床的陡坡上猛地往下一滑,只觉得两耳生风,旁边是一片助威呐喊声,再一看已滑出去好远。有时玩得高兴,甚至连过年也不回家,一直等到要开学了才怏怏的回去了。

在这片乐土上,粗拉拉的窝头吃着也分外香甜,成瓢喝生水也不闹肚子。白天疯跑了一天,晚上,矮趴趴的小土房里,南北两铺土炕上,睡满了跑乏了的孩子们。冬天,尽管墙角都是霜花我也不会感冒;盛夏,任蚊子怎么叮咬也会一觉睡到天亮。那时,在我稚嫩的童心里,世界仿佛就是蜜糖做的。

然而,当我四年级放暑假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大姐每每一个人在房后落泪,一问才知道大姐小学已毕业了,尽管成绩一直很好,家里却没钱继续供她读初中了。紧接着,和我同龄的妹妹也辍学了。随着这两件事的发生,我猛然间像长大了许多,我好像突然发现生活并不都是甜的:三姨家的孩子冬天很少有袜子穿;三姨家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白米饭我端详着三姨家矮矮的土房,这所房子还是我六七岁的时候盖的。记得盖这所房子的时候,我还跟着瞎参谋,告诉姨父一定要盖个带棚的房子,用报纸一糊,亮亮堂堂的,别像原来的旧房子那样,房架子都露着,黑乎乎的秫秸棚顶破破烂烂的。还告诉他把窗户都安上玻璃,不要用纸糊。记得当时姨父苦笑了一下说:那得多少钱哪。可后来还真按我说的那样盖了,直住到今天。现在想起来,为了这两条,姨父该犯了多大的难哪。我这时才领悟到,为什么妈妈总是把家里的旧衣服送给三姨家;逢年过节,又捎去点大米、白面。从那以后,我也像妈妈一样,张罗着把家里一些旧衣服鞋袜之类的东西攒起来给三姨家拿去,这个规矩一直延续了好多年,直到我都结了婚,做了妈妈。

可后来,也说不清具体从哪一年开始,三姨家就不用我们给旧衣服了。自参加工作后,自己也有了家,也就很少有时间串门了,那里的情况也很少知道了,只是有时回母亲那里间或知道点那里的情况:如今已把那条小河充分利用起来,旱田都改成了水田。水稻的产量高,有了白米,大家吃穿都不愁了。大姐因为从小就有组织能力,后来一直是大队妇联干部。其余的有的买了推土机,有的开了米碾,有的开了裁缝店,也有的成了养猪专业户,有的成了种粮大户。更令人欣慰的是参军的三弟,后来考上了军校,现在已是一名团长了。难怪这些年连久病的姨父也越活越硬朗了,三姨更不用说,八十多岁的人,每天还能喂鸡喂猪,照看房前屋后的菜园呢,人逢喜事精神爽嘛。

啊,小村,你有多少喜事要向当年的小伙伴诉说啊。

一九八七年于阿城

吃土豆的故事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有哪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吃土豆的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吃土豆的故事

魏世君

凡是到我家做客的好朋友都知道,我做土豆不去皮,每次他们都要唠叨几句,嫌我懒还不会待客,我从来都不解释什么,只是还之以微笑。可是有谁知道土豆不去皮吃还有一段故事呢。

那是孩提时代,当时祖母健在,家里无论做什么菜都要征求祖母的意见。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做菜时就把土豆皮统统剥去了。祖母看见了就唠叨上了:吃土豆不用去皮,用水多洗几遍就行了,客人还感到实诚。我对祖母的话还是似懂非懂的,不过母亲可明白祖母的意思,就辩道:妈,这不是来了客人吗!祖母也没再说什么。

客人走后,我就去问母亲:为什么奶奶不让你把土豆皮去了呀?

母亲说:去皮浪费,咱们家粮食不够吃,一年得吃半年菜,土豆都成了咱们家的主粮了。

我有些疑惑不解地问:那我和妹妹不是天天都吃饭吗?哪有尽吃菜的时候呀?

母亲的眼睛湿润了,她把我拉到一边告诉我:孩子,你长大了,妈妈告诉你,以前没见吃饭时少了两个人吗?就是爸爸和妈妈呀!母亲哽咽着不再继续说下去。

我觉得母亲的话里有故事,于是再吃饭的时候,我就把能看到灶间的一小块窗玻璃的盖布撩起来,偷偷地窥视父母吃饭的情景。那一次,我惊呆了,父母吃的都是菜,土豆成了他们碗里的主食。那时我差点大哭起来,但怕惊动妹妹,于是就偷偷地端着饭碗来到灶间。我把碗里的饭全都折到母亲的碗里,母亲搂着我哭着说:儿子真懂事,将来一定有出息,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我听懂了母亲的话,但是眼泪却止不住流下来。因为我明白父母为了让我和妹妹健康地成长,为了能让祖母快快乐乐地安度晚年,他们宁肯吃糠咽菜,受苦受累也不让我们受一点委屈。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秋天,正是土豆成熟的季节,我和父母去自家的园田地里扒土豆。父亲在前面用钯子刨,我和母亲在后面捡。那年的土豆格外大,又非常光滑,路过的人都称赞土豆真好,母亲应和着继续扒土豆。后来我听祖母说,我们家的土豆丢了两垄,可是母亲却从来没有提起过。我打心眼里敬佩母亲,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还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那一年扒剩下的土豆时,我们格外细心,生怕落下一个可以充饥的土豆。于是我也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吃不去皮的土豆,也学会了该怎样面对困难,面对生活。吃不去皮的土豆,已然成了我们家的传统,只有我们才能品出那土豆之中的滋味

往事幽幽


江边公园。两年前去过,步行欢歌而去。两年后再次骑车绕远而来,为的是多观光望景,寻找那份丢失的情愫。

两年前,公园树下一对新人拍婚纱照,美丽的新娘新郎的影子留给了我,永远沉淀在我的记忆里。绿树轻掩石凳,liang风习习,老人还在打牌,是否还是当年那波人?那年初来公园,正是碧水花红柳树荫,人声鼎沸歌舞升。如今时光流转新的娱乐场所取代这里。昔日繁华消失在这越来越水瘦的江畔。闲步信游,拍照留影。一对洁白锦衣玉体的白桦树相拥而立,让我震撼驻足,摄影留念。也许是错过花期,这次来花少了原有的生机与灵艳,唯有树木依然苍翠挺拔。公园里人稀清寂,偶有孤鸟略过,残荷摇摇秋风凄。

岁月更迭,物是人非,再好的缘分,不常联系也会生疏渐远,消失淡忘,景物依旧,却变了心情。天上乌云厚重压顶,风急云涌,是雨欲来吗?忽有一辆大卡车飞过,心有余悸。熟悉的车,同等驾速,红尘中的路人。你,曾经路过我的城,却不肯停留。

一番游走,长椅歇脚。公路上大小车辆匆匆驶过,没有一辆是你的,却又都像似你的。还是当年那个长椅,还是当年坐长椅的我。每当想你时我就来这里,看川流不息的车辆,呼啸而过,仿佛你就在身边,激动不已,心要跳出心房。好想有一辆车突然停下来,跳下来一个俊朗的你,笑着对我说:你也在这里?

都说有缘人心是相通的,你想的人正好也在那里想你。可断了线的风筝,任你望断双眼,也无回天之力,任它飘摇。长椅上根根木条刻着千般思绪,万般情结。遥望天涯,你是否还是当初模样?

我知道,我早已不是你心城里的那盏灯。而我依旧执念守候着,用誓言和承诺筑成的梦,用今生无法释怀的深情,念念不忘。还是想着远方那个令人魂不守舍的欲望,想你能成我筐里的菜。想在某一天的相思路口,回首一望,你还是当年郎,你和诺言同在。无缘的相遇,还是败在利益的脚下,你要去更远的地方,谋生发展,你走的决然、轻盈。而我空留原地,秋风吹薄衫,泪水悄然滑落,双双对对,流淌在嘴角,无声咽下,再生出苦涩与心碎。

天气无常,人有聚散。轻轻拭去泪水,仰天长叹。不是我的何必总缠绵。放下放不下的,有些人注定是人生的过客,有些人就是让你来成长的。经历过一场碎心浊骨的痛,看淡红尘聚散常情不过。原来那些悸动不安,面如桃花的羞涩,隐隐的幸福感,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冷却远去,犹如云烟散尽。唯有留存在心灵深处那一丝柔情,不肯离去,那是风浪过后,沉于海底的一颗玉石。

往事幽幽不可追,惟愿今后的日子,写满诗情,养花养心,听曲写意,窗前饮茶望远,远方有梦,一个不愿醒的梦。愿梦中的人,安好无恙,不去打扰。独处的时光里,写尽岁月静好,拂去贪婪的欲望,将往事芬芳留念!活在清风朗月里,简单、随意、快乐。

正如释迦牟尼所说:无论你遇到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教会你一些什么。

是的,你教会了我:不属于我的莫动筷。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25225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