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处于低潮期,三天两头拖着发小去撸串喝酒。我俩酒量都不太好,所以说其实主要还是喝可乐。
看完暖男作家张皓宸的长篇处女作《回忆是眼睛里的海》,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那段难捱的时光。那个时期的我,几乎每天都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要恋爱,但一直到高考结束我也没有喜欢的男生。身边的好朋友们恋爱一段又一段,让我由衷地羡慕。
几年前的我,几乎每天都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要恋爱,但一直没有喜欢的男生。身边的好朋友们恋爱一段又一段,让我由衷地羡慕。
男朋友多好呀,给写小纸条,陪走夜路,可以拥抱,还可以撒娇卖萌。
尽管每天都想谈恋爱,但我又明白,在我的人生追求里,爱情可能是可有可无的一项,最在乎的还是学业或事业。我觉得爱情里碰运气的成分太大了,也可能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过特别好的爱人吧。
真想谈一场非常健康的恋爱啊!不然好像很多好吃的东西都食之无味,好看的风景都黯淡无光。
所以到高中结束时,我不仅没有喜欢的人,连要好的朋友也没几个。认识的人太多了,也不想费心思去维护。以前没觉得自己是个自私的人,写到这里时才惊恐地发现,原来都是自己活该。反而很享受这样的活该,高中时,吃饭上厕所都尽量一个人,因为不想等,完全不想和同学们边说笑边感叹天气怎么那么好。这个时间我宁可趴在桌子上小睡一会儿,也不愿意和他们接触,可能就是骨子里带来的清高吧。同学们对我还算好,做什么都会叫着我,当然我大部分还是会拒绝。有时候我也在想,他们怎么就这么可爱了,对我的热情好像一直都用不完呢。
临近毕业时同学录上,对我的印象他们都写了内敛,脾气不好等等之类的话。
十八岁的我和现在最大的不同,是那时候觉得加诸我身上的一切善意都是理所当然,因为全世界就独独一个如此不平凡的我,所以很容易做出一些恃宠而骄令人伤心的事。穷且没斗志,偏偏每天都能活的趾高气昂。长到现在明白这世界上没有谁是生来平凡的,所以善意是慷慨,是值得好好回馈的东西。
我一度以为这是因为我本质偏向于兴风作浪无事生非,黄灿灿明晃晃的安稳日子我肯定心不甘情不愿,所以我很容易羡慕别人,尤其是那种经历丰富,甚至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的人,后来我发现其实也不尽然。
于是,我一边羡慕蓝海镜的人生,一边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足。
尹安东大概是最能温暖我的角色。他即使不像易擎宇那样子温润,却独具自己的情感。在感情里尹安东是自私的——他爱她他就是爱她。替自己的哥哥从尹海翔变成尹安东,他还要带着另一份爱去爱蓝海镜。而蓝海镜是自私的,像我一样自私,她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假的,就连尹安东的爱也是假的。世界这么大,好像只有她才是真实的。我讨厌蓝海镜就像讨厌以前的自己,用自己的理所当然伤害了这么多的人。
当我们回想起这一切的时候,不会是记忆犹新,而是从未想要忘记的念念不忘。
不知道怎么看待最后的结局,只是了解了结局却仍然很平静,似乎有点像暴风雨前的宁静,平静之后就提笔写下了所有的感触,这只是一篇为一些人不值以及羡慕另一些人的杂文。
没有人打心底里想要真实粗糙的爱情,每个人在爱里都是投影仪,美好期待想要成真,不过是缺张白屏。这个故事里发生了太多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我想到这之中存在的关于青春的反思。
读小说的意义大概在于借别人的故事超越自己的生活局限。个体生活都是乏味的,于是花三四十元买另一种经历,翻页的过程就是体验各种沮丧心碎欢快高亢的过程。身子窝在书房角落一张沙发里,情感思维已在千里之外。
感受到青春的残酷都是在小说里,爱情,友情,亲情,知道真相的我们和活在故事里的他们。这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你能在雪中踩出咯吱咯吱声的脚印,却存在于无人之境当中。
但是,那个年纪,必然无法确定究竟是爱对还是爱错。茫茫人海中,只那一句,便足够——“因为喜欢你,所以没关系。”
- END -
耳朵
90后神秘少女一枚,
那天,老闺蜜很认真的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如果你没有嫁给他,如果你嫁的不是这个男人,你会成为不一样的人吗,追求不一样的生活吗。
我想了30秒回答她说:不会。
她笑了,说到:你看,我就知道是这样。
有时候我们常常以为答案会有很多。当下突然被问到的那一刻,你才知道,原来,答案早就在那里,并且答案只有一个。
不管我遇到谁,我还是在写字,还是会继续写字,还是会在这里写字。不管我嫁给谁,都改变不了这件事。
昨天晚上,和古琴老师有约。推开门,水声潺潺,满室烛光。我笑道:这感觉不像来上课,却是来约会的。她说,难道不就是约会吗。
在很多人眼里,她都是女神一样的存在。能穿的了仙风道骨般的中式袍子,也能在西藏穿成朋克女郎。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足够美丽自由的生活。可是,对她来说,大概还远不是最好的自己。
但是不管她当初嫁给谁,她成为谁,她还是会喜欢古琴,她还是会在坚持继续弹琴,她还是会找到古琴。
如果同样的问题,问我的出版合伙人。我想,她的答案大概也会差不多。她说,当年算命的对她妈妈说,这姑娘会从事你们想不到的行业。当年她腿长貌美,家里人都以为她会去做模特或者时尚光鲜的行业。没想到,她却碰到了出版,然后,一直做到现在,从编辑到独立创业成立出版公司。
什么是更好的自己?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也以为,更好的生活是,有一天,逛超市再也不用关心价格标签,可以随意去买当年买不起的东西,可以不问机票价格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一间房子。但当我拥有这样的生活以后,我并没有觉得比过去开心许多。
我也看到很多貌似过得不错长得不错的姑娘,她们的内心并不开心。浓眉大眼的俏姑娘,偏偏嫌自己的牙不好,忍痛去箍牙。天生胸大细腰的,却偏偏嫌自己脸大,用尽各种办法,想要攒钱去日本做磨腮削骨。清秀佳人,嫌弃自己不够性感。过于性感的,又埋怨男人总是娶了别人。
每个人总是都能很轻易的看到别人的优点,更能轻易的看到自己的缺点。我们总以为,成为更好更完美的自己,就是削掉自己的缺点,然后把他人的优点安插在自己身上。更好的生活就是让家人满意放心,得到那些别人不能得到的。
然后,我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和自己的缺点作战当中。然后,我们把所有的期望和价值都放到和别人攀比中,让家人和他人满意当中。这当然是一种痛苦。
这条路,每个人都在经历,每个人都会经历。谁也不会更高尚,或者更低俗。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
在追求更好的生活之外,我们认为的最有价值的事不同。
我们抵达终点,愿意借用的途径不同。
我们改变自己,使用的方法和方式不同。
这世上有许许多多可以做的事,但那对我来说,不是成全。这世上有很多活法,就像《琅琊榜》里的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一种活法。林殊有林殊的活法,靖王有靖王的活法,霓凰有霓凰的活法,他们会有弱点,会有软肋,会有痛苦,可是,在他们心里,那一切弱点、软肋、痛苦就是价值。他们只想像一个大写的人那样,去活。
所以,这才能成为一个有情怀的故事,这才能成为一个伤而不悲的故事。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不是只会写字、弹琴、做书,但只有这件事,让我们会在里面找到:再不好的我,那也是我。是这件事让我变得不同,是我让这件事变得不同。每当我投身这件事的时候,我就不怕时光流逝。当我做这件事的时候,是我最喜欢自己的时刻。
成为这样的我,令我欢喜。这就是我的安全感,这就是我的情怀。
所以,如果你要问我,是不是我不管嫁给谁,都会做同样的自己,追求同样的东西呢?
当然是。
是什么让我们开始对自己更加热爱了,不是因为我们变得更美了,也不是因为我们终于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而是,有一件事可以承载住我们的内心。这不是一个男人,不是一颗钻石,不是任何物质可以承载的。
做更好的自己,不如让自己更喜欢自己。
过更好的人生,不如去坚持那些真正让你欢喜的事。
只有这样,人生才会真正好起来。不是因为你拥有了什么,也不因为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知道,你成为了谁。
就像我的合伙人所说:我不会因为今天穿了MAXMARA,就会觉得今天自己与众不同,更高贵了。也不会以为今天穿的是ZARA,就觉得自己今天不够高贵,不够霸气了。不管穿的是什么,这都是我的品味,我的style。
不只是一件衣服令我更喜欢自己,也不是一趟旅行令我更喜欢自己了,更不是找到了一个灵魂伴侣令我更爱自己。只是关于我和我自己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桥梁。
所以,每当有人问我,你觉得你这十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我的回答都是:
我真的比以前,更喜欢我自己了。
婚嫁——莫待有花乱折枝
现代适婚标准
电影《非诚勿扰》
秦奋是一个到了适婚年龄的男人,他靠贩卖“分歧终端机”赚了一笔钱,决定开始考虑结婚的事情。他写了一份征婚启事反映他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对于结婚对象的要求。这份直白又诚恳的征婚启事出乎意料地得到了许多女人的欣赏,先后有好几个女人来和秦奋相亲。而这群同样到了适婚期的女人,不同的个性让她们对婚姻有些不同的需求:有的把对方的忠诚摆在第一位,有的要求对方善待自己的子女,有的要求性事不能太频繁,还有的则要求允许自己心里有别人⋯⋯她们对于结婚对象的要求各不相同,却都体现出自己对婚姻的看法。秦奋爱上了空姐梁笑笑,也认同她的交往条件,最后两人终成眷属。
误区指明灯
如今大多数女性都有着自己的事业。二十几岁是恋爱的最佳时机,却往往忙于工作;接近三十岁想谈恋爱了,却发现总也遇不到合适的。一旦抓不住机会,往往拖到三十岁后,慌不择路反而挑不到理想人选。
很多人在挑选结婚对象的过程中都会想:到底是早一点结婚好,还是晚一点结婚好?挑选适婚对象的标准是高一点好,还是低一点好?实际上,现代适婚标准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来决定。
虽然现代人的适婚标准都不同,但通常还是有一些共同答案的。比如工作稳定、性格良好,经济情况稳定,最好有车有房,不必还贷,本身知识丰富有涵养,父母为人错……大概女人在潜意识里都以为自己是奥黛丽赫本或戴安娜转世投胎,往往在挑选结婚对象时“走马观花”,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不知不觉沦为了“剩女”,或是恋爱谈了不短的时间,却总也结不了婚,甚至每每私下纳闷:我的适婚标准高吗?大家不都这样吗?
乔虹和男友恋爱谈了不短的时间,转眼快三十,最近男友的求婚却又被她拒绝了。双方家长都已经“迫不及待”,可是乔虹却有着她自己的理由。
乔虹和男友在大学时候开始恋爱,选择他的时候就是觉得他虽然现在没权没势,但好在踏实努力,应该是一支“潜力股”。可几年过去了,“潜力股”到现在还潜着,一点浮上来的迹象都没有。大家都说如果男人27岁的时候还没有所成就,那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大成就了。相反,乔虹自己通过努力已经坐上公司高管的位置,看到男友离自己结婚的标准越来越远,乔虹实在不放心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的身上。而男友则对婚姻的要求没有那么高,觉得两个人只要钱够用就可以,让每一天的生活都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他也不明白乔虹为什么非要等到自己变成一个“人物”的时候才肯结婚。两人在这件事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婚姻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对于什么时候嫁、嫁什么人,即所谓的适婚标准定得普遍比较高,甚至有专门的“适婚公式”帮助女性计算适婚时间。传统观念的女性适婚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那么被剩下的概率就非常高了。而男人的适婚年龄多在26~35岁之间:三十岁之前会选择比自己小5岁以内的女性,三十岁之后反而会选择比自己岁数小很多的年轻女子。
这么计算下来,那些在二十几岁有能力有姿色拒绝男人的时候却没有适婚对象的人,会在之后的寻找过程中不断降低自己的适婚标准,才比较容易摆脱单身。
寻找适合自己的适婚阶段
尽管普遍认为的适婚年龄在25岁左右,但是每个人的心智成熟年龄是不一样的,如果在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走进婚姻,是非常不理智的。女人的适婚阶段一般在事业趋于稳定之后,这个时候的女人思想已经比较成熟,对婚姻有渴望,但不会抱有小女生似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男人的要求比较适中,婚姻的质量也会比较高。
经济实力最多排第二
现在的女人开出的适婚标准,动不动就是有车有房有钞票。当然,不排除一些人的结合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就像那些偶像剧中拼命要把女儿嫁给大财团的儿子一样。但金钱恰恰是爱情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再多的财富都可能消失。婚姻最重要的是能够从对方身上感受到幸福,而幸福多半都来自于“给予”和“奉献”,这是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你可以把对方的经济实力纳入你的适婚标准里,它确实能让你的婚后生活少一些顾虑,但是不要将它排在第一位。真心对你好、愿意把哪怕是仅有的一分钱都给你花的男人,才是你要把握的。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24597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