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东西坏了就想着扔,而以前的人,东西坏了是想着尽力把它修好。”
以前,我对这句话听得似懂非懂,但当我也慢慢到了开始思考“哪些东西该扔,哪些东西该修好它”的年纪,我才渐渐明白背后的一些深意。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源于我曾经的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系列采访的构想。
因为我出生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家族里的每个人都腼腆而内敛,不善于表达自己和对彼此的爱,尤其是晚辈对于长辈,更是有着难以逾越的隔代交流障碍。
只是,我对于他们的人生和故事,却又异常的着迷,尤其是长辈们的夫妻之情,为何可以经历漫长的岁月,而依然坚守当初相依相伴的誓言,我很想知道关于这个秘密的答案。
就拿我的爷爷奶奶来说,他们十几岁的时候,就在家人的安排下结为夫妻。现在,他们已经经历了超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
对于他们这种媒妁之言的婚姻,我难以预想是否会有爱情的因素存在,而且我的爷爷属于那种比较大男子主义的个性,和另一半相处时的脾气也相对“粗暴”了些。
他的“粗暴性”,通常表现在一些生活的琐碎中,比如饭菜做得多了吃不完,或者是做得不合胃口,亦或是对方说了一句不怎么中听的话,这些都会惹来他的大声埋怨。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家族的男性,或多或少都遗传于他,比如我爸。
记得有一次,村里要举办每年的例行庙会,刚好那一年轮到我家牵头。我爸其实常年在外工作,只有过年的几天时间才会在家,我妈觉得他对这些事情可能不是太上手,就友善的对于程序和细节提了一些建议,结果没想到我爸居然动气了,回了一句,就你懂是吧,你不说我也知道怎么做!
当时我妈觉得自己心里无数委屈涌上来,事后她说,当时很想一句话顶回去,但还是忍住了,硬着憋着没让眼泪流出来。
但别看他们平时偶然会有类似上面这样不大不小的矛盾,他们也有很多开心甜蜜相依相伴的时候。
我爸每次回家都会给我妈买很多衣服和鞋子,在家的时候,也经常下厨烧菜做饭,家中的旧相册里,也总能翻出一些他们过往甜蜜的合影。
包括我的爷爷也是。有一阵我奶奶身体不好,不能下床,只能整天躺着静养。因为两位老人常年吃素,我们不在一起用餐,所以他就只好自己做饭,然后把做好的饭菜端到我奶奶床前给她吃,有时候还要被她嫌弃说做的不好吃。
而这些事情,以前他从来都没有沾手过。但真正到了该照顾对方的时候,他也没有怨言,默默的做他该做的事。
我其实在脾性上,也多少受到两位男性长辈的影响,但同时,我也兼具了两位女性长辈身上的那种隐忍和包容。
回想她们在面对怨言的时候,总是闭口不说,那些忍住眼泪的时刻,我想,才是他们婚姻之所以长久的原因。
试想,如果面对埋怨的时候,我的奶奶或者我的妈妈不是选择隐忍,而是选择站在所谓个人正确与否的角度上和他们对呛,那我想他们的生活估计会增添很多的争吵,而不是现在所具有的平静。
如果是那样的话,或许这个家庭也会像很多报道中的那样,早已不存在。
其实,所有的婚姻关系,多少都不会圆满,有时候完全的划分谁对谁错是没有必要的。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爱情会被生活的琐碎打破,都是因为不懂得你进我退的道理。
现在的我们都太要强,不舍得在某些时刻丢下我们的高贵和骄傲。于是,敌强我更强,再坚固的关系都被对抗得分崩离析,体无完肤,破镜难再圆。
而除了爱情和婚姻,朋友之间的距离也是如此。
我以前是个很毒舌的人,我总是能够迅速的对一个对象或是一个人的某句话产生快速的联想,得出一个自认幽默的玩笑话。
大部分时间,大家对于我的这些玩笑是开心的,但我现在回头去想,可能在某些时刻,那些被我的幽默打击到的朋友,可能也会有所不悦,只是当时的我不曾留意到。
现在的我,已经学会对此进行收敛。有时候,在聊天的过程中,这种调侃的冲动还是会涌现出来,但时常在我的话打到一半的时候,我都会选择放弃,或者改成较为正常的话语去回应。
因为我们在社交软件上的聊天太碎片化,你无法得知,对方在和你聊天的这一天,他们经历了什么,而隔着屏幕,我们也无法得知对方在看到你的玩笑话时最真实的反应是什么,那些我们在面对面时可能容易觉察得到的细节情绪都被掩藏了起来。
所以,我在发送之前,会对这些幽默的打击指数进行评估,如果无伤大雅,就不用介怀,但如果有存在伤害他人情感的因素和危险,我就会选择放弃。
我的这一转变,多少页源于一些朋友的前车之鉴。从他们无所顾忌的话语中,我甚至都能感受到一些令人不悦的气息,更何况是被呛声的对象,而事后,这种感受也常常得到了“受害人”的验证。
所以慢慢的,我也开始注意和反省自己的问题,并且改正了它。
如果说以前那个爱开玩笑,毫无节制的我,在朋友的相处关系中处于“进”的状态,那么现在那个话打到一半,却选择了删除键的我,则是在“退”。
这倒不是说你一定要一直都是选择“退”的那个,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有进退的时刻,而对于一个群体而言,这种进退的位置会处于一个守恒的状态,这样的群体就能够长久。
比如我自己有个10人小组,但它也不是说一直是其乐融融的,我们也会有争吵和矛盾。其中有个朋友就经常问我们,她是不是特别不会说话,因为她经常和人在群里因为一些小事吵架。
我时常和她聊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问题,但她好像一点都没有接收到我的讯息。她觉得好朋友就应该坦诚相待,用最真实的面具去迎接对方,所以她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和同一个人产生矛盾,事后又后悔不已。
其实,有一阵,我挺担心这样的一群人,组合在一起,是否早晚有一天要以散场收尾。但我发现,在这个群体中,有人在进,就必然有人在退。闭口放弃调侃的我是退,而争吵过程中的和事佬,也是退。
在有人吵架之后,剩下的一些人就会默默的把和事佬这份工作揽到自己身上。他们就是在其他人选择“进”的时候选择了“退”,所以整个团体达到某种进退的平衡,我们就还是会在一起。
而这个退的角色是相互转换的,今天是她,明天可能是你,或是其他人。包括吵架的双方,也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进”,他们也时常处于“退”的状态,这些就表现在平时他们对彼此生活和工作的关心和帮助。
所以,感情的陪伴,有时候说穿了确实就是这样简单的四个字,你进我退。没有一味的进,也没有一味的后退,此消彼长,诸事如是。说到底,还是你在不在意这份情感,还是你更爱你自己,更爱你的面子。
很多人在面对分手的事情,总是劝说对方要坚强,让你大步走开永远不回头,因为这样才够潇洒,这样才不会让对方看不起。但有时候,生活里的事情,没有电视剧里讲的这么诗意,生活的本身,就是需要相互包容和扶持的,这样才能走得长久。
所以,才会有人说,永远不要在吵架的时候说分手,也不要在情绪上来的时候做决定。能修好的东西就尽量修好它,不要轻易就说扔。毕竟,在一起那么久,那些填补各自生命的漫长岁月,是真实存在过的。
懂事是美德,可是我嫁给你,说到底是为了幸福
01
因为怀孕的缘故,我认识了几个同样怀孕的准妈妈,其中D留给我的印象格外深刻。
她留一头精炼的短发,一副女强人的模样,为了要孩子辞掉了自己月薪两万的总监工作,怀孕后依然每天洗衣做饭照顾老公,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是个典型的贤妻。
后来,我陆续从她的讲述中知道,她的公婆没有工作没有积蓄,当年的婚房是自己娘家买的,婆婆从认识她那会儿就百般刁难自己,旁敲侧击打探她的家底。结婚那年公公心脏病,自己带来的几十万嫁妆全部贴给了公公治病。
前几天,D告诉我们,公公又发病了,没有一文积蓄的婆婆点名要最好的西药,用几十万的进口支架。“她人缘太差,没有亲戚肯借钱给她,我已经做好了卖房子的准备。”D说,一副认命了的悲哀。老公告诉已经孕晚期的她,自己要忙着工作和照顾父亲,实在顾不上她,让她找几个要好的姐妹来陪一下。
最后一次聊天的时候,D说她刚刚站在旋转椅上一个人换完了灯泡。
每一次听D讲完自己的故事,大家总是竖起大拇指:你真是一个懂事善良的好姑娘!可是没有一个女人说:我想成为你。
02
这样一个懂事的媳妇,大概是很多中国传统男人梦寐以求的吧。
我就曾拜读过一位直男癌晚期男作者的大作,大谈特谈为什么冰雪聪明的高学历女人嫁不出去,因为她们“心眼儿太多”,不接地气儿,不贤惠。当然也不止是男人,女人们自己也在给自己洗脑,比如前一阵流传甚广的文章《好好过日子,收起少女心》,不就是教女人结婚后要学会“懂事”么。
怪不得贾宝玉深深鄙视结了婚的女人: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是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从女孩儿到女人,从无价之宝到鱼眼睛,这副催化剂就叫做“懂事”。
03
一个女人懂事的代价,就是一点一点地消磨掉自我,打造成这个男人,这个社会认同的模样。
《渴望》里的刘慧芳,堪称中国贤妻良母的典范,一路忍辱负重,结果却被老公嫌弃,大姑欺负,自己最后还成了瘫痪。
现实中,林凤娇也是这样一个特别“懂事”的媳妇,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甘愿为男人隐退,几十年来默默无闻,老公公开搞出私生女了,自己还在忍。
曾经与自己齐名的女神林青霞也嫁做人妇生儿育女,却还风风光光出书做节目,永远美美地活在镁光灯前,而林凤娇留给人们的,只剩一句“贤妻良母”的感叹。
所以我从不觉得“你真懂事”是对一个女人的赞美,对方若是爱你多一些,你原本不需要太懂事,不用看着商场的标价牌望而却步,不用苦苦发信息问他今天还回不回家,不用在姨妈期痛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一个人喝开水。
我想任何一个女人都更愿听到别人对她说,“你真美”“你保养得真好”“你真有福气,嫁给了一个好老公”,哪怕是“你真任性”。
至少,有那么一个男人,包容了你的任性。
04
一个男人想娶一个“懂事”的媳妇,绝不是为了宠她,爱她,保护她,而是为了“省事”。因为懂事的女人不会要自己花心思哄,最好只干活不多话,多晚都煲好粥点好灯等着自己回家,衣服扔一边就给默默洗干净,绝不多花一分钱,吃得是草挤得是奶。
这哪里是娶老婆,分明就是娶牛,娶马,娶牲口。
连成龙自己都说,当初在一众女友中娶回林凤娇时根本没有爱情,无非是欣赏她“不交际,不虚荣,不八卦”,还有了自己的孩子。
想起最近流行的一个段子,一个男人得意洋洋地在网上发帖炫耀:
我老婆,可自己在家睡,可自己去逛街,可自己去旅游,可自己做饭,怀孕自己去做体验,自己带小孩,你们敢在她面前自称女汉子?
有网友冷冷地回复:在我们村一般管她叫寡妇。
“懂事”有一个反义词,叫“作”。“作”的女孩以自我为中心,“懂事”的女孩,把男人变成了自己的中心。坦白讲,太作和太懂事的女孩,都不太容易幸福,一类把对方“作”烦了,另一类让自己心累了。
而爱情,原本是两个人相互成全的过程。
05
D总是很善解人意地对别人说,老公是大孝子,又努力,又肯拼肯闯,自己怎能忍心拖后腿。可是字里行间,总是能感受到失望,她说自己已经默默置办好了所有宝宝出生用到的东西,只差一张婴儿车了,“我就是想看看,他还有没有这个心思”。
她最担心的,是自己到生都是一个人去医院。
我说你公公身边毕竟还有你婆婆照顾,你老公为什么不能抽出时间陪一陪你。她说没办法,这是命。自己最依赖的人缺席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时刻,这段时光拿什么来补偿?
我很想对一些男人说,连路人都心疼你的老婆了,你却还在沾沾自喜她的懂事?
懂事并不是女人的天性,一个女人若是贤惠懂事,说到底,是因为爱你,于是心甘情愿放下了身段放下了骄傲放下了虚荣。可是爱情,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修行。若是真爱一个人,你怎么忍心她这么懂事?
如果你也爱她,就请让她做回那个任性、少女心的自己吧。
懂事是美德,可是我嫁给你,说到底是为了幸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的人都太现实了”这句话成为失败情感界的狗皮膏药。
但凡是在感情里被拒绝,被分手,每每被问及原因,大多数人都喜欢先来一声沉重叹息,随之慢悠悠的吐出这句:“唉,现在的人啊,都太现实了。”
全程一气呵成,看似痛心无奈,实则尽是无赖。
1.
辛哥又失恋了,这是他两年内谈的第三个女朋友。不出所料,还是因为没房,女方决定分手。
大半夜的,硬拉着我们几个朋友到路边陪他买醉撸串。特地点了15串羊肉串,变态辣的那种,还叫了9瓶啤酒,说是为了祭奠他刚刚死去的爱情。
本来是大家一起庆祝他重获单身,有说有笑。谁知,这哥们忽然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不是我说,现在女的都太特么现实。你们说,老子除了没房,到底哪差了?!”
呵呵,还是原来的套路,还是原来的言语。我就静静看着他撒泼,懒得搭理。要不是见他情场失意,喝得半醉,我早一句回过去:“你除了颜好,其他哪哪都差!”
把辛哥甩了的前任叫樱子,肤白貌美气质佳,在外贸公司做翻译,踏实上进的一位姑娘。她跟辛哥相亲认识,一见钟情的那种。
脱单后的辛哥不知有多高兴,左一句“媳妇儿”右一句“老婆”的,别提多幸福。见他这样,本想这事应该成了,30岁的辛哥终于有人要了。
没曾想,在一起三个月后,两人进入谈婚论嫁阶段,房子问题随之而来。辛哥的意思:房子这东西可有可无,在哪住不是住,出租房也是房,干嘛非要买个房子累死累活。
樱子则认为:买房,一是因为不想再漂泊,二是为以后孩子的教育着想。
连续好几天,双方争执不下,原来温柔体贴的辛哥瞬间翻脸:“女人没一个好东西,我以为你跟她们不一样,没想到你也这么现实!”见呆住的樱子一言不发,气急败坏的辛哥再加一句:“要房子没有,就这么一个人,愿意嫁就留下,不然就滚蛋。”然后,樱子头也不回摔门而出。
“结婚,一定要有房么?”辛哥回头问我,眼睛通红。“对的,一定,必须!”我头也不抬,回答得斩钉截铁。“你们女的就是现实,目光短浅。”他一脸鄙夷的回了我一句。
瞬间千万匹羊驼在心里奔腾。最受不了那些每次被拒绝,被分手都说是因为对方太现实,从不自我反思的人。如果先有房再结婚的观念,就是你声声厌烦的现实,那么,就让我大声告诉你:对啊,我就是这么现实!
为什么要结婚,因为爱你,因为想结束一个人漂泊的日子,想让我们的心从此有个依靠。
想让以后那看似平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因为有你变得更加精彩。迫不及待想与你一起,开启新的生命之旅。辛不辛苦不重要,只要有你的陪伴就可以。
为什么婚前必须有房,因为租的永远是租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他人手里,而我不愿再过心灵漂泊的日子。我不想要那种因为房东一句话,就得卷铺盖走人的担忧;不想今天想着搬哪里,明天想着换哪里的奔波生活。更不想孩子户口没着落,学校都成问题的未来。
再者,请别混淆概念,买房≠付全款。
真心爱你的姑娘都知道,做为同龄人,要么你是富二代,父母早帮你将婚房备好。要么你能力超群,年纪轻轻已事业有成。否则,成为“房哥”概率极低。
大多数姑娘都会与樱子持有同样想法,所谓的买房,不过是你我先借助双方家人力量,先把首付付了,剩下的靠咱俩的努力一点一点慢慢还。可怪就怪在辛哥死活不乐意,认为人生就应该是享受至上。
我去,我一姑娘家都甘当“房奴”,你一个大老爷们儿是在害怕什么?!
结婚必须有房,这不是简单的金钱衡量,也不是粗暴的占有,而是想给未来的自己一颗定心丸。让心灵就此沉淀,与你一起,全力为美好生活打拼。
2.
“没办法,现在的人都现实”纠缠了两年,紫菜跟余哥今天正式分手。问及原因,余哥在说完原委后不忘加上这一句。
可现实呢?真是这样么?
紫菜跟余哥都是今年毕业的应届生,早在大三紫菜开始备考公务员时,就多次劝余哥:“看是考研还是考公,或是想找什么工作,得开始准备了。”余哥每次都是一脸不屑:“公务员跟事业单位是想混日子的人才做的事,找工作这事不用你操心。”多次劝说无效,紫菜干脆听之任之,每天一人在图书馆专心备考。
一转眼,大四了,毕业了。
紫菜顺利考上厦门某政府机关,签了合同,成为编内公务员。余哥呢,这下着急了,各大银行考个遍都没有结果。外贸证券理财机构,几乎跟专业挂钩的大公司他都投了简历,可最后还是石沉大海。
眼见周围同学陆续收到心仪offer,余哥急了。他开始让紫菜在网上帮忙找工作。
可是然后呢?选择一般的公司,他觉得是紫菜看不起他。太好的公司,他又进不去。最后干脆将所有怒气发泄在紫菜身上:“你现在是公务员了不起了,故意选这么差的公司让我难堪么?”
被逼无奈,紫菜选择分手告终。
当大部分不明真相的外人都开始在背后议论紫菜现实功利时,余哥没有帮忙说好话反倒添油加醋:“人都是现实的,我认了,谁让我不是公务员,不是富二代呢。”
拜托,麻烦被甩时,先照照镜子看清楚自己的嘴脸再下定义,好吗?
如果我是紫菜,早在大三大四,我一边为心中梦想努力备考,一边还要苦口婆心劝你想想未来,一边还得遭受你的误会不理解甚至怨气时。我特么早跟你分手了,不会等到毕业后。
跟你分手怎么了?你要工作没工作,要能力没能力,还不知努力,不懂自我反思,整天就知道瞎BB。都快进社会的人了,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分不清好坏,任性霸道又无理。不跟你分手是怎样,留着让我养你惯你宠你吗?
对不起,我不是你妈,我没那个责任去督促你变好,也没那个耐心去等你长大。
我,就是这么现实!王尔德曾说过:“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既然你不愿给我爱与浪漫的享受,就别剥夺我爱自己的权利。
3.
我们常喜欢这样标榜自己或身边人:越长大越现实。
不管是在感情中,还是在生活里。言语间还会夹杂一股或鄙视或无奈的味道:“人要求有车有房的,还要高学历的,真现实。”呵呵,还不是因为你不能达到此类标准,如果这些条件你都具备,想必你会觉得理所当然吧。
更有甚,有些人一听到诸如“感觉你变现实了”之类的话语,还会忍不住炸毛。认为是他人在说自己不够单纯,太过功利。
好像我们只有标榜自己永葆年幼时的纯真,才能让周围世界更美好,才能与人相处更融洽一样。好像,“变得现实”它就应该是个贬义词,就应该被众人唾弃一样。
并不是。
在我眼里,“现实”它至少应该是个中性词。只要你日渐趋于现实的内心,没有伤害他人的想法,就应该被支持。
正是这个现实的社会,让我们一点一点变成现实的我们。这期间,你为了完成从年幼无知到老成持重的转变,需学习多少干货,经历多少风雨,栽过多少跟头,然后才有资格与他人一起谈笑风生。
反之,如果社会永远和谐美好,永远顺从你的意愿往下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永远呈傻白甜状态,那画面想想都害怕。
为什么越长大越现实?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因为,越长大,越明白人生这一场游戏的规则是什么,越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将“现实”与“接地气”并为同义词。
毕业两年,只身进入社会洪流,很多观念慢慢变得接地气。你不知道,我有多爱如今一点点变得现实的自己。
我终于不再轻易相信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因为明白现实中的对等性,知道只有变成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心中的他。不再迷恋甜言蜜语,不再轻信花言巧语,因为现实课堂让我深懂何为真心。不再轻信转角遇到爱,天上掉馅饼,脚踏实地,一点一点积攒自己。
这就是大多数人视为眼中钉的现实,带给我最实在的改变。因为它,为了适应它,我一点点逼着自己成长,成为百毒不侵的自己。
很多时候你在埋怨他人太过现实,愤怒于因为他人的现实举动造成你的伤痛时,不妨扪心自问:到底是自己太幼稚,还是他们真的太功利?到底是自己太脆弱,还是他们真的太无情?那为什么别人在用力守住爱情的同时能收获温情满满,而你永远在被抛弃?为什么周围的人都能勇敢承受,一往无前,只有你一腔哀怨?
想说,如果你觉得受伤的永远都是你,不论感情,还是工作,或是生活。那对不起,问题肯定在于你,怪谁不如怪自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的人都太现实了”这句话成为失败情感界的狗皮膏药。
但凡是在感情里被拒绝,被分手,每每被问及原因,大多数人都喜欢先来一声沉重叹息,随之慢悠悠的吐出这句:“唉,现在的人啊,都太现实了。”
全程一气呵成,看似痛心无奈,实则尽是无赖。
辛哥又失恋了,这是他两年内谈的第三个女朋友。不出所料,还是因为没房,女方决定分手。
大半夜的,硬拉着我们几个朋友到路边陪他买醉撸串。特地点了15串羊肉串,变态辣的那种,还叫了9瓶啤酒,说是为了祭奠他刚刚死去的爱情。
本来是大家一起庆祝他重获单身,有说有笑。谁知,这哥们忽然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不是我说,现在女的都太特么现实。你们说,老子除了没房,到底哪差了?!”
呵呵,还是原来的套路,还是原来的言语。我就静静看着他撒泼,懒得搭理。要不是见他情场失意,喝得半醉,我早一句回过去:“你除了颜好,其他哪哪都差!”
把辛哥甩了的前任叫樱子,肤白貌美气质佳,在外贸公司做翻译,踏实上进的一位姑娘。她跟辛哥相亲认识,一见钟情的那种。
脱单后的辛哥不知有多高兴,左一句“媳妇儿”右一句“老婆”的,别提多幸福。见他这样,本想这事应该成了,30岁的辛哥终于有人要了。
没曾想,在一起三个月后,两人进入谈婚论嫁阶段,房子问题随之而来。
辛哥的意思:房子这东西可有可无,在哪住不是住,出租房也是房,干嘛非要买个房子累死累活。
樱子则认为:买房,一是因为不想再漂泊,二是为以后孩子的教育着想。
连续好几天,双方争执不下,原来温柔体贴的辛哥瞬间翻脸:“女人没一个好东西,我以为你跟她们不一样,没想到你也这么现实!”
见呆住的樱子一言不发,气急败坏的辛哥再加一句:“要房子没有,就这么一个人,愿意嫁就留下,不然就滚蛋。”然后,樱子头也不回摔门而出。
“结婚,一定要有房么?”辛哥回头问我,眼睛通红。“对的,一定,必须!”我头也不抬,回答得斩钉截铁。“你们女的就是现实,目光短浅。”他一脸鄙夷的回了我一句。
瞬间千万匹羊驼在心里奔腾。最受不了那些每次被拒绝,被分手都说是因为对方太现实,从不自我反思的人。
如果先有房再结婚的观念,就是你声声厌烦的现实,那么,就让我大声告诉你:对啊,我就是这么现实!
为什么要结婚,因为爱你,因为想结束一个人漂泊的日子,想让我们的心从此有个依靠。
想让以后那看似平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因为有你变得更加精彩。迫不及待想与你一起,开启新的生命之旅。辛不辛苦不重要,只要有你的陪伴就可以。
为什么婚前必须有房,因为租的永远是租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他人手里,而我不愿再过心灵漂泊的日子。
我不想要那种因为房东一句话,就得卷铺盖走人的担忧;不想今天想着搬哪里,明天想着换哪里的奔波生活。更不想孩子户口没着落,学校都成问题的未来。
再者,请别混淆概念,买房≠付全款。
真心爱你的姑娘都知道,做为同龄人,要么你是富二代,父母早帮你将婚房备好。要么你能力超群,年纪轻轻已事业有成。否则,成为“房哥”概率极低。
大多数姑娘都会与樱子持有同样想法,所谓的买房,不过是你我先借助双方家人力量,先把首付付了,剩下的靠咱俩的努力一点一点慢慢还。可怪就怪在辛哥死活不乐意,认为人生就应该是享受至上。
我去,我一姑娘家都甘当“房奴”,你一个大老爷们儿是在害怕什么?!
结婚必须有房,这不是简单的金钱衡量,也不是粗暴的占有,而是想给未来的自己一颗定心丸。让心灵就此沉淀,与你一起,全力为美好生活打拼。
“没办法,现在的人都现实”纠缠了两年,紫菜跟余哥今天正式分手。问及原因,余哥在说完原委后不忘加上这一句。
可现实呢?真是这样么?
紫菜跟余哥都是今年毕业的应届生,早在大三紫菜开始备考公务员时,就多次劝余哥:“看是考研还是考公,或是想找什么工作,得开始准备了。”余哥每次都是一脸不屑:“公务员跟事业单位是想混日子的人才做的事,找工作这事不用你操心。”多次劝说无效,紫菜干脆听之任之,每天一人在图书馆专心备考。
一转眼,大四了,毕业了。
紫菜顺利考上厦门某政府机关,签了合同,成为编内公务员。余哥呢,这下着急了,各大银行考个遍都没有结果。外贸证券理财机构,几乎跟专业挂钩的大公司他都投了简历,可最后还是石沉大海。
眼见周围同学陆续收到心仪offer,余哥急了。他开始让紫菜在网上帮忙找工作。
可是然后呢?选择一般的公司,他觉得是紫菜看不起他。太好的公司,他又进不去。最后干脆将所有怒气发泄在紫菜身上:“你现在是公务员了不起了,故意选这么差的公司让我难堪么?”
被逼无奈,紫菜选择分手告终。
当大部分不明真相的外人都开始在背后议论紫菜现实功利时,余哥没有帮忙说好话反倒添油加醋:“人都是现实的,我认了,谁让我不是公务员,不是富二代呢。”
拜托,麻烦被甩时,先照照镜子看清楚自己的嘴脸再下定义,好吗?
如果我是紫菜,早在大三大四,我一边为心中梦想努力备考,一边还要苦口婆心劝你想想未来,一边还得遭受你的误会不理解甚至怨气时。我特么早跟你分手了,不会等到毕业后。
跟你分手怎么了?你要工作没工作,要能力没能力,还不知努力,不懂自我反思,整天就知道瞎BB。都快进社会的人了,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分不清好坏,任性霸道又无理。不跟你分手是怎样,留着让我养你惯你宠你吗?
对不起,我不是你妈,我没那个责任去督促你变好,也没那个耐心去等你长大。
我,就是这么现实!王尔德曾说过:“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既然你不愿给我爱与浪漫的享受,就别剥夺我爱自己的权利。
我们常喜欢这样标榜自己或身边人:越长大越现实。
不管是在感情中,还是在生活里。言语间还会夹杂一股或鄙视或无奈的味道:“人要求有车有房的,还要高学历的,真现实。”
呵呵,还不是因为你不能达到此类标准,如果这些条件你都具备,想必你会觉得理所当然吧。
更有甚,有些人一听到诸如“感觉你变现实了”之类的话语,还会忍不住炸毛。认为是他人在说自己不够单纯,太过功利。
好像我们只有标榜自己永葆年幼时的纯真,才能让周围世界更美好,才能与人相处更融洽一样。好像,“变得现实”它就应该是个贬义词,就应该被众人唾弃一样。
并不是。
在我眼里,“现实”它至少应该是个中性词。只要你日渐趋于现实的内心,没有伤害他人的想法,就应该被支持。
正是这个现实的社会,让我们一点一点变成现实的我们。这期间,你为了完成从年幼无知到老成持重的转变,需学习多少干货,经历多少风雨,栽过多少跟头,然后才有资格与他人一起谈笑风生。
反之,如果社会永远和谐美好,永远顺从你的意愿往下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永远呈傻白甜状态,那画面想想都害怕。
为什么越长大越现实?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因为,越长大,越明白人生这一场游戏的规则是什么,越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将“现实”与“接地气”并为同义词。
毕业两年,只身进入社会洪流,很多观念慢慢变得接地气。你不知道,我有多爱如今一点点变得现实的自己。
我终于不再轻易相信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因为明白现实中的对等性,知道只有变成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心中的他。不再迷恋甜言蜜语,不再轻信花言巧语,因为现实课堂让我深懂何为真心。不再轻信转角遇到爱,天上掉馅饼,脚踏实地,一点一点积攒自己。
这就是大多数人视为眼中钉的现实,带给我最实在的改变。因为它,为了适应它,我一点点逼着自己成长,成为百毒不侵的自己。
很多时候你在埋怨他人太过现实,愤怒于因为他人的现实举动造成你的伤痛时,不妨扪心自问:到底是自己太幼稚,还是他们真的太功利?到底是自己太脆弱,还是他们真的太无情?那为什么别人在用力守住爱情的同时能收获温情满满,而你永远在被抛弃?为什么周围的人都能勇敢承受,一往无前,只有你一腔哀怨?
想说,如果你觉得受伤的永远都是你,不论感情,还是工作,或是生活。那对不起,问题肯定在于你,怪谁不如怪自己!
结婚只是一件人生小事?
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婚姻。这是需要首先明确的事。
那些广场舞大妈摆着一张苦口婆心的脸,揣着一颗搬弄是非的心,没事就念叨,“总不能一辈子就一个人吧。”这句话像是一段过气的咒语。她不能一辈子一个人,所以她现在的人生尽头就是带着小孙子去跳广场舞。你大可不必非要和她们一样。
婚姻是一件小事。这是第二件需要明确的事。
那些声称结婚是“人生大事”的长辈们,你看到过几个过得好这一生的?所以,该呵呵的时候就尽量呵呵,和重启一样管用。
到了这个年纪,该结婚的都已经结了,想离婚的也都先行一步。剩下那些尚未婚嫁的朋友和同学,经常在群里被人讨论,那些热爱谈论这个话题的人就如同探讨一件国家大事那样,觉得别人的婚姻有一种离自己既遥远又切近的神奇感。被讨论的人浑身焦虑,发起讨论的人一脸兴奋。但是也没见谁真的搞清楚结婚到底是件怎样的事。我们仍然处于匮乏的焦虑当中,对于任何事都抱持着争抢资源而不是随遇而安的心态,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寻找结婚对象。
婚姻,其实不过就是一种人际关系。
它不是一种本能需求,和吃饭、喝水、呼吸不同,绝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只不过太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有些人爱吃辣,有些人爱吃甜,川菜成了主流,人们都逼迫那些吃甜的人找一家川菜馆,办一张终身卡。拉拢你的人觉得自己是在进行救赎的善行,而你自己才明白,在用妥协躲过了逼迫的喧嚣之后,才刚刚领略奔向悲剧的征兆。可那些表演善良的人们早已讪笑着不知踪影。
我们应该反向地想想这些问题,就能正向地看清一些道理,比如,如果离婚不意味着失败,那么,结婚就并不象征着人生的成功。那些没事就督促别人赶紧结婚的人,有一种把给人配对儿看做拨乱反正的古怪价值观。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以一种痛心疾首的表情对子女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逼婚呢?
其实,这些人逼迫的未必只是婚姻,他们惯于把一切“不同”逼迫成“相同”。对于从小被规训为必须成为大多数才能躲过劫难的人们来说,不同于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都让他们感到恐惧,这些人习惯于一种集体操般的规范,如果谁被标注为特立独行,他们就觉得自己有道德义务帮助他将生活扳回正轨。这是他们骨血里的一道难关。所以,逼婚的那些人并不是在逼迫你,他们只是过不了自己那道坎。他们需要你当做一个中介,完成自我规训的一步。
明白这些之后,就会知道,你说服不了他们,也别让他们改变你,所以,呵呵着躲开是最好的方式。不要不好意思。善良并不意味着被摆弄。记着,所有逼迫你过上你不希冀的生活的人,都是坏人,无论他们长得多么慈祥。他们不会为你的未来买单,当有一天你需要自己善后他们在你身上犯下的错误,那些人不会出现帮你,只会躲在一边,把你的痛苦当做平庸生活中最鲜嫩的谈资。客观地讲,他们也并非故意如此,只不过他们的习性决定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明白了这一步,你就会摆脱一些烦恼。然后,做做自我评估,看看自己是否适合于婚姻。无论你是否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都可以问问自己。
结婚,就是两个成年人决定在一起生活,并分享生活。别无其他。不要美化它,也无需丑化它。什么家庭是温柔的港湾,或者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之类的烂俗比喻,让它们留在1990年代的《知音》杂志上吧。
需要自问的事情包括:
第一,你是否可以允许自己的个性被有限度的减损?婚姻从来不是加法,它是一种融合,这决定了在很多事情上,认可这个人际关系的人必须做出妥协。任何一种成功相处的人际关系都是妥协的结果,婚姻也绝不例外。
第二,你想从婚姻中得到什么?有人想依仗一段婚姻关系的加持得到更体面的物质生活,有人想得到安全感和不孤单。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对婚姻的误会。无论钱财还是温暖,婚姻都无法为你永久达成。解决你财务自由的只有你自己或者和你具备血缘关系的爹妈,婚姻是很亲密,但它溃散起来,会比你想象的彻底得多。这很残忍,但是真相。而要得到不孤单,连你的爹妈都给不了,只能依靠你自己,那是一种心理调适的有效机制,需要学习面对和接纳现实,既然如此,婚姻怎么可能给你这套内在的系统呢?
第三,你能给予什么?别以为结婚是一个结局,结完万事大吉。它其实是一个开始,要处理一段崭新的人际关系。必备的技能包括,接纳所有光环破碎的可能,懂得处理琐碎的事,必须耐烦,要明白并不因为关系的亲近,在情绪上就一定同步,你高兴地时候,对方或许正好悲伤,你不想说话的时候,对方却正好兴奋不已,学会接纳和处理好常态性的情绪齿轮的错位。
好了,如果你能接受这些,婚姻这种关系还是挺适合你,如果完全无法接受,任凭他人怎样置喙,学会对自己负责。
那么,什么时候才适合结婚?
当你觉得那是一件小事的时候。
中国的文化和传统语境中“人生大事”的这个修辞实在太糟糕了,它的宏大叙述几乎把婚姻所带来的变化近乎夸张地演绎成了一场变故。让人们对于婚姻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憧憬或者恐惧。
大多数人的适婚年龄差不多正好在自己的转型期,独立和半独立之间,尚未完全褪去青涩,也未彻底变得世故,对于世界看清些轮廓,但对于它真正的样子又懵懵懂懂。这个时候,却需要进行一次被成为“人生大事”的选择,而且自己还是无可取代的主角。这种氛围又有多少人愿意被置于其中?
婚姻只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调整,而不是与过去彻底断了联系,又重新植入了崭新的系统。它没有这种颠覆性的东西。你会发现,结婚之后,自己的想法不会产生任何质变,也更不会多长出一个脑袋。所以,你得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让自己明白,婚姻真的是一件人生小事,当你不再以一种走向神圣、庄严和自我悲壮化的心态去面对它的时候,才是真正适合走入它的时刻。
而有一点很有意思,当你真的觉得那是一件人生小事的时候,才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你变成了一个成年人。
结婚,一定是两个成年人的事,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年龄的成年,而是心理层面的成年。和法律规定不同,心理成熟每个人因人而异,有人三十岁仍然是个孩子,这一点都不夸张。
成年人的意涵包括,经济独立,精神自立,知道为人处世时的平和,也懂得维护内心的个性,精神内里的边界稳固,有稳定的价值观,懂得享受自由同时明白自律,知道对他人的宽容,对于自己厌恶的人和事,会用合适和体面的方式拒绝;对于热爱的东西,知道自己努力获取而不是要求别人为自己买单。这样的人就不会太差。但仔细看看周围,真的能符合这些的又有多少?
中国的文化和教育系统,形成了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就是从少年到青春期,从父母、学校到社会都拼命压抑一个人成为成年人的一切征兆,无论精神上的规训还是身体层面的禁欲,都是如此。但达到一个大众认可的适婚年龄,他们又马上被催熟,仿若一夜之间,他们就必须成为一个精神上成熟,又具备责任感的男女,这又怎么可能呢?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婚姻关系中的很多灾难性的结局,都是这样的病灶的后遗症。他们还未能成熟,就被推进了一段需要成熟的心智才能达成的人际关系中。更深层的精神层面的训练姑且不提,说说最实际的生活,除了北上广这几个特殊的移民城市,其他大多数城市中,绝大多数年轻人都缺乏一段独自生活的经历。他们从原生家庭直接过渡到二人家庭,但独自生活,试错,寻觅,自我矫正,与真实世界独自交手的过程无比重要,几近必须,可这段生活被人为地彻底删除了。有时是因为经济原因,有时是因为中国特有的将成年人孩童化的压抑原则。原生家庭亲手造就了某些悲剧的根源。让年轻人没经历过真正拔节生长的过程,就被丢进了婚姻。某种程度上说,很多中国式婚姻的悲剧,都是两个孩子过家家,不是两个成年人过日子。
婚姻的本质需要一再强调和理解:两个成年人决定共同生活并分享生活。这意味着,懂得尊重对方,不要试图把对方改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他是怎样的,结婚后就是怎样的,不要幻想着结婚后他就会改成你想象中的样子,那是不存在的虚渺幻想,生活要建立在现实之上,不是建立在虚构之上的。以及,还要明白,宽容和信任都不再是概念,而是渗透在一件件琐事中的东西。
作为一种有捆绑义务的人际关系,都会有一条必然的、指向平淡的下落曲线。这是结婚之初就要清醒地做好心理准备的另一件事。永远对一个人保有浓烈的激情是不符合生物进化规律的。大多数时候,相处,是平缓。对于婚姻关系的戏剧化想象,只会让你断裂在热恋和憎恶之间。那不是生活的真相。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婚姻更不是。它无法把你从孤单中拯救出来,也无法把不够好的你变得更好。你要做的是先把自己变成成年人,让自己足够强大,然后和一个同样是成年人、同样内心强大的人一起生活,才会真的快乐。如果一直是一方拯救一方,一方依赖一方,那叫慈善,不叫婚姻。
婚姻不是必需品,不是生活完满的象征,不是爱情的坟墓,不是温柔的港湾,它就是一种人际关系,一件人生小事。
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决定相恋,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在没有确定关系之前,两个人彼此试探,也在慢慢地多一些了解。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想做的事都不好意思做,害怕因为自己的举动让两个人尴尬,也害怕对方质疑自己的人品,甚至害怕自己的举动不恰当让对方对自己产生嫌弃,从而错失美好的缘分。
所以说,恋爱的时候一定要慢慢来,千万不要头脑一热就来一出闪婚戏码,如果对方有让你不能接受的缺点,也好及时止损。如果相处下来,觉得对方的缺点无伤大雅,再做接下来的打算也不迟。
但是从暧昧到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两个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应该也是认同彼此,所以这个时候,有一些想做的事就不用藏着掖着了。那么就来看看过来人在恋爱之后最想做的事吧。
宋先生,29岁,最想把她圈在怀里,告诉别人这个女人是我的
我跟女朋友相识于一场朋友的饭局,因为她姣好的面貌让我对她一见钟情,要了联系方式就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相处下来,发现她不只是好看的皮囊,更是有着有趣的灵魂,朋友都劝我这么优秀的女孩子可能看不上你的,但是最后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的追到了女神。后面一段时间,我总是搂着她出入各种聚会,一次酒醉朦胧间,我一把抱起了她,超大声的告诉别人,这个女人终于属于我了,你们谁也别想欺负她。她在我怀里羞红了脸,但我能看到弥漫在她嘴角的笑意。
@杜女士,24岁,恋爱后,我特别喜欢和他穿情侣装,跟他撒娇
我跟男朋友确定关系后,他就把他的朋友都介绍给我认识了,还带我去见了他父母。然后双方早早的就订婚了,他说一定要尽快把我娶回家,下个月我们就要结婚了。我们现在最常做的事儿就是穿着情侣装去逛吃逛吃,我也特别喜欢跟他撒娇,他很包容我,我觉得我超幸福的。
@金先生,27岁,确定恋爱关系后,我每天都幻想我俩的婚后生活
我是单身家庭长大,所以特别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在遇到我的她后,更加的强化了这个想法。确定恋爱关系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带她去见我的父亲,但是她觉得太快了,所以就耽搁了一段时间。不过后来她还是跟我去见我父亲了,因为我们已经确定了彼此就是那个对的人。她已经接受了我的求婚,我梦想的婚姻生活马上就要到来了。
@耿女士,30岁,我想向全世界宣布我遇到了一个多好的人
我今年已经30岁了,我和我家那个也处了差不多两年了,马上就要结婚了。我在28岁之前一直忙着学习工作,幸好在前年遇见了他,不然我还真不好说以后咋办。他对我特别好,能迁就我,但是我们的情况除了几个亲密的朋友外,我一直没跟别人说过,第一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事儿,没必要搞得人尽皆知;其次,我也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走到最后。但是前两天我发了一张我俩的合照到朋友圈,因为我认定了这个男人,就是我以后要携手的人。所以,我特别想向全世界分享这件好事儿。
人生总会面临很多选择,有些事儿当时没做,可能会余生抱憾。把握时机,尽情去做你想做的那些事儿,说你想说的那些话,不要让人生留下遗憾。
爱情的最后一件事
最近,阿彦经常问我一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我的?每次,我都认真回答了他这个问题,起初阿彦很高兴。
当我第四次回答他的时候,他不爽了,对我说:你每次回答的时间都不一致,你到底是什么时候爱上我的?
其实我还真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爱上他的,每次回答都是即兴的,时间对不上号也正常。
于是阿彦换了个问题问我:那你爱我什么?
我回答了好几条,阿彦还是不断追问:还有呢?
彼时我正在看一本小说,对阿彦没完没了的问题很是不耐烦:没了。
阿彦意犹未尽、愤愤不平。过了一会儿,我主动哄他:刚才看到紧要关头,你对我这么好,肯定不会跟我计较的。
阿彦却认真地说:我对你好,你也要对我好,爱情是需要相互回应的。
我笑他真小气。
过了两天,一个女性朋友跟我说:我谈了两次恋爱,都被男人伤了,现在我决定找一个对我好的人结婚,我不想再对一个人好,付出爱会受伤,只要不付出爱就不会受伤。
我问她:你觉得这样会幸福吗?
她不屑地反问我: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因为爱而结婚的呢?又有多少夫妻结婚多年后还有爱情?维系婚姻的不过是亲情、孩子这些纽带而已,人家不也过得好好的吗?
我想这确实是事实,放眼身边很多夫妻似乎就是这样在过日子。可这样的婚姻生活真的能说是过得好好的吗?工作一天,要下班了,没有任何雀跃的心情,如行尸走肉一样地回到家里,两个人也没什么话题,最多说几句老人孩子。因为没什么爱,也就没什么了解对方的欲望,每天就是上班下班、一日三餐,偶尔和朋友聚会吃饭。在别人眼里,有稳定的家庭,有爱人有孩子,啥也不缺,平平淡淡才是真。可是这些人心里真的没有遗憾,觉得很好吗?
想起前不久我的男闺蜜跟我说他和女友分手了,虽然女友对他很好,好得他一度不忍心说出分手两个字,可最终他还是下了这个决心。他感慨地对我说:都说结婚和恋爱不同,找个合适、对自己好的人就行,我试着去接受她,可最终还是坚持不下去了。我不爱的人,她做很多事情我会感激,却没有那种甜蜜的感觉,所以我的回应一直客气而礼貌,虽然她没说什么,但是我想她心里也是难受的。
当时我问:很多人的婚姻都没有爱或者缺乏爱,你怎么看?
他苦笑了一下说:以前我也认为这样过没问题,可是后来才发现,和不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很痛苦的,而人偏偏是情感动物,永远需要爱人和被爱,如果婚姻里缺乏这种爱与被爱,就很容易出轨。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找到感情的归属。
我把男闺蜜的话转述给朋友,她冷笑了一声:他说得确实没错,可是很爱的男人难道就不会出轨了吗?嫁给不爱的男人,他出轨了我不会伤心;嫁给很爱的男人,他要是出轨了,我想死的心都有。你觉得哪种伤害更大呢?
朋友这种理论,我一时之间竟不知道如何反驳。
过了几天,我突然看到一段话:爱情从来就是两个人的事,当爱情变成一个人的事时,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就是负累。那个坚持的人,总有一天会累到放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谨记,爱情从来就是双向的,爱情到了最后,只是一句话的事,回应!
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需求上考虑问题,很多女人都想找一个一辈子对自己好的男人,却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感情。谁也不是傻子,会一辈子不求回报地对另一个人好,也许真的会有这种男人存在,可是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够分吗?
有的人,因为你对他好,所以觉得你好,他是你爱的人;有的人,因为懂得你的好,所以想要对你好,他是爱你的人。可是如果一个人紧紧护着自己的感情,不愿意为爱自己的人付出,却自私地希望对方永远对自己好,这种想法就太天真了。
在感情的世界里,你不爱我,我终将也不再爱你。幸福的终点就是你爱的人变成爱你的人,或者爱你的人也让你爱上了。
在相爱的世界里,对方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变得重要起来,对方一点点付出就会让你雀跃不已,而这些在不爱的世界里都无法体会,因为不爱的世界里充满着麻木和冷漠。
最后,愿我们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38507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