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露易沙·梅·亚寇德的故事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露易沙·梅·亚寇德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查字典故事会故事:露易沙梅亚寇德的故事

世界一流的少女小说家,但却不喜欢这一类的作品。

自基督诞生的500年前,古希腊剧作家伊斯基拉斯在雅典上演他的永恒悲剧之后,安。尼可拉斯所作的喜剧埃比的爱尔兰玫瑰花,于1924年获得破纪录的成功。此纪录仅有于纽约无线电城连续演出三周,而且场场客满的小妇人,可与之媲美。

电影小妇人上演17天之后,门票依然供不应求,购票的观众大排长龙,当时正逢圣诞节期间,前往附近购买圣诞礼物的人,都对这种盛况大感惊讶,这是纽约史无前例的景象。

小妇人是由长篇小说改编而成,作者名叫露易莎。梅。亚寇德,年轻时是个顽皮少女,成年之后却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也丝毫不予关心。对于写作题材,则尽量避开与女孩有关的事情,但出版社却一再要求她写有关女孩们的小说,亚寇德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勉强答应,但心中却是十二万分的不愿意。

若非作家由衷所写的作品,绝对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作家们公认的当然道理;但是露易莎。梅。亚寇德写小妇人时,不但毫无笔兴,甚至还有厌恶的感觉,曾经数次掷笔不愿再写下去。当她把笔及稿纸扔到一旁时,就吹声长长的口哨,把心爱的小狗叫到身边,然后飞也似地奔进森林中;再不然就跑到朋友家,找个问题和他辩论。这个朋友就是有名的思想家拉弗。华尔德。爱默生。

小妇人完成之后,她自认为是部失败的作品,但出乎意料的,刚推出就成为畅销书籍,不但如此,100年后的今天,它的畅销程度依然维持不坠,仅美国就有2000万名读者。根据数年前全国图书馆馆员大会的投票结果,小妇人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少女小说。

露易莎。梅。亚寇德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肯客德镇。年轻时是个相当活泼的少女,甚至被当地人视为怪人,她经常边走路边吹着口哨这是一般少女不被允许的事;或者穿着短裙、露出脚踝和男孩子赛跑这也是一般女孩不可能做的事;有时候还会爬上苹果树,坐在树干上看书。这种种行径都非镇人所能接受,他们认为这个女孩的将来实在大有问题。

露易莎。梅。亚寇德之所以从事写作,是因为母亲体弱多病,家里还有好几个年幼的妹妹,为了帮助生计,只好以写作赚取稿费。她的父亲是个好好先生,但也是个毫无现实观念的空想家,他平常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偶尔从事布道,赚个5元、10元的,认为能过简朴的生活就该满足了。但这一家的贫穷程度,几乎已到随时都可能断炊的地步。

虽然生活这么窘迫,她父亲却是相当的慷慨,有一次竟然把所剩无几的薪柴通通送给附近的贫困人家,太太及女儿都阻止:我们自己也要用啊!

他以不在乎的口气说道:别担心,到了半夜神会赐给我们许多干柴。大家只好无可奈何地躲进被窝,咬紧牙关度过这个寒冷的漫漫长夜。

那天晚上,大风雪袭击了新英格兰一带,这家人早上起床一看,竟然有一堆木柴堆在家门口,这可能是行人正背负着木柴经过,因为风雪太大行走不便,只得丢弃这些木柴自己离开。父亲看到这堆木柴,便得意地说道:你们看,神果然赐木柴给我们。说完便把那些木柴搬进屋里。

露易莎。梅。亚寇德将完成的作品寄给出版社,但过不多久就如球般地弹了回来,尝试过好几次,都遭到同样的命运,有个好心的编辑甚至劝她道:你绝对无法写出受大众欢迎的小说,不如放弃成为作家的野心,去做裁缝等工作。

亚寇德一家所住的白色老旧木造房子,至今仍留在马萨诸塞州的肯客德镇,每年拜访这座房子的小说迷多达2.3万人之多,对其中的大部分人而言,这座房子无异于圣地一般。有一次我前往拜访时,看到有位女性读者,流着眼泪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显然地,她是因为能亲眼目睹美格、乔、贝丝等住过的房子而兴奋地流下眼泪。

有位立志成为作家的年轻人问露易莎。梅。亚寇德:请问如何才能成为作家?

她答道:算了吧!如果能够做其他的工作,我劝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即使当个清洁工人也好,千万不要想当个作家。

〔补注因为小妇人的成功而成为名作家是1868年的事,后来又陆续出版了许多作品,但一般皆认为小妇人是最佳杰作。她几乎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仅在孩童时期接受父亲的教导。一个小女孩竟会和大思想家爱默生成为好朋友,是相当令人意外的,主要是因为他是父亲的友人且住在同村。

qg13.com精选阅读

抗日英雄王德泰的故事


王德泰(19071936),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杨靖宇同志的亲密战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创始人。他为东南满抗日武装力量的联合,坚持和发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祖国的光复和人民的解放,他出生入死、英勇奋战,把满腔热血洒在了长白山的土地上。

20XX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主要事迹

王德泰,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身抗日斗争洪流。同年秋,参加当地

王德泰将军塑像

的秋收斗争,被选为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部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参加延吉抗日游击队,先后任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参谋长等职务,成为延吉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1933年参与指挥游击队作战50余次,重创敌军,延吉游击队也在战斗中发展到300余人,并开辟了五隅沟、石人沟、三道湾等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3年6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委员,任军事部长。

1934年3月,参与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任师政委。同年6月,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后,他即与特委和独立师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在延吉、安图、汪清、敦化等地开辟了新的游击区。

1935年3月下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进行整编,改任师长。

1935年5月3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升任军长,所辖4个团,总兵力达1200余人。

1936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继任军长,率部队主力向安图、敦化方向活动。

1936年6月,抗联第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长。同时,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他在指挥作战时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军事技术好,步枪、手枪、机枪都打得很准,一向身先士卒,勇猛顽强。

1936年11月初,在临江、抚松交界的大阳岔把两连伪军包围,迫使敌人投降。尔后,率领抗联第二军第四师第一团、第二团三连和第六师一部,到抚松、临江边界的小汤河村召开二军干部会议,研究确定新的战斗部署。

11月7日早7时,遭到600余敌人的袭击,他带领四师与六师的部分战士与敌激战。下午3时,在追歼逃敌时,不幸中弹牺牲。

生平经历

投身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王德泰目睹日军烧杀淫掠的种种暴行,无比愤慨,毅然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他踊跃地参加了中共东满特委组织的反日、反亲日走狗、实行减租的秋收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春,王德泰加入延吉县老头沟游击队,不久当了班长。之后组织上派他到三道湾做山林队长江好的工作,他利用各种机会对士兵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把一些士兵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年底,他利用外出执行任务的机会,拉出了20余人的武装,加入延吉抗日游击队。

重视学习

王德泰参加延吉游击队后,先后担任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和参谋长等职务,是延吉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十分重视学习军事技术,利用各种机会勤学苦练,他枪打得很准,各种枪支都会用,几乎是弹无虚发。他还特别注意学习和运用游击战术,提高指挥才能。研究怎样利用有利的地势,伏击敌人;运用灵活的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夺取必要的军事物资。此外,由于游击队的朝鲜族战士多,他学会了讲朝鲜话,密切了汉、朝干部战士之间的关系。

军事职务

1933年6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东北各级党组织发出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传到延边地区。

9月,中共东满特委召开扩大会议,全面贯彻《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改组了特委领导班子,王德泰当选为特委委员、军事部长。这是王德泰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的开始,以后无论是担任二军独立师的政委,还是二军军长,乃至抗联第一路军的副总司令,他始终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使二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支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的劲旅。

保卫延吉

1933年12月,王德泰亲自指挥保卫延吉王隅沟游击根据地的战斗,曾以60人的兵力,阻止了700余名敌

人的大讨伐,并取得了歼敌百余人的胜利。

1934年7月中旬,他指挥独立师独立团、二团,联合救国军一部,共300余人,第二次合攻安图县大甸子镇(今万宝乡)。经过十一昼夜的围困,一举攻下大甸子。随后,王德泰又率队西进,攻克了敦化大蒲柴河。

8月中旬,王德泰又指挥独立团、二团,联合其它抗日武装,围攻安图县城(今安图松江镇),经过激战,占领了部分街市,毙伤日军15名,俘虏10名,迫使伪军300人哗变反正,其中一部分加入了二军独立师。在此前后,独立师的一、三、四团各部也在延吉、汪清等地分别进行了攻打三道湾、老头沟、汪清大甸子等战斗,均获得了胜利。当年秋天,王德泰又率领独立师开辟了安图、延吉、汪清、宁安、敦化等地的新游击区。

保卫奶头山

1935年5月,二军独立师正式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全军兵力达1200余人。这一年,二军在他的指挥下,与敌交战660余次,其中在京图线(长春至图们铁路)的敦化哈尔巴岭、安图亮兵台、蛟河黄松甸三处一次颠覆国际列车,二次截车,震动全满洲国。冬天,王德泰又亲自指挥二团等部,进行了保卫奶头山抗日根据地战斗,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同时,二军还与五军配合,活跃在黑龙江的宁安、穆棱等地。

同甘共苦

王德泰身为军长,却能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和他们同甘共苦,亲如手足,一点官样子也看不出来;在战斗中则勇猛顽强,机智果敢,处处身先士卒。有时甚至亲抱机枪猛扫敌人,或亲率队伍冲锋,与敌肉搏。王德泰十分重视我军同其它义勇军、山林队的关系,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动联合他们共同对敌。到1936年初,延边一带的绝大多数救国军、义勇军、山林队都与二军建立了合作关系,作战时接受二军的统一指挥和部署。

壮烈殉国

1936年是王德泰生命和军事生涯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他指挥的抗联二军给日伪以最沉重打击的一年。这年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王德泰担任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二军军长。在他的指挥下,二军先后取得了寒葱岭、大蒲柴河、进攻抚松县城、穆棱颠覆军用列车等战斗的胜利。冬季,日伪在南满地区发动了所谓东边道独立大讨伐,对二军进行撒网式的围追、堵截,发现踪迹,咬住不放。王德泰则率领部队在抚松、临江之间与敌周旋,寻机歼敌。

11月7日黎明,率领300余名战士宿营在抚松县小汤河村的王德泰,突遭600余名伪军的攻击。他沉着镇定,指挥部队抢占该村南山东西两个小山头,战斗从早7时一直进行到下午3时,敌人死伤惨重,惭惭不支,向南逃去,王德泰亲自率部队发起追击。就在这时,他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年仅29岁。

人物评价

修建墓碑

1982年10月23日,白山市人民政府(时为浑江市人民政府)在王德泰同志的殉国地为烈士修建了墓碑,烈士墓前纪念碑上镌刻着抗联第二军军长王德泰将军之墓。

王德泰墓

王德泰将军墓,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时为吉林省浑江市三岔子县)松树镇大安村西北羊脸山上。时期为1936年。1981年4月20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德泰(1908年1936年)祖籍山东,少时迁居延边。

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任延吉县反帝同盟部部长,1933年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二军独立师政委、军长、中共东南满省委委员,抗联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等职。

1936年八月在与日伪军战斗中牺牲于大安村小汤河,当时掩埋于此。

1959年修葺、立碑,1982年重修。现占地600平方米,周有铁栏,正中为石砌水泥面的墓丘,直径,高均3米。前有高3.3米,厚0.23米,宽0.8米墓碑一座,正面镌刻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将军之墓背面书烈士生平。

20XX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王德泰宅

王德泰为清末民国经营布业、绸缎、呢绒的商贾店号在大街开设商号王德泰布店,寺后巷开大当

抗日英雄张诚德的故事


张诚德(1880-1937),男,号善卿,1880年出生,察哈尔独石口(今河北赤城)人。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2军3师师长。

20XX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历任晋绥军骑兵旅旅长、张家口警备司令、东北军骑兵第2师师长、骑兵第6师师长。

1932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1师师长。

1935年4月,授少将军衔。

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2军3师师长。

1937年8月初,平津失陷后,日军继续往张家口进犯,意图夺取山西大同。张诚德奉命率部抵抗,在日军机械化部队优势火力攻击下陷入苦战,僵持数日后,所部官兵损失殆尽。张诚德在指挥战斗中牺牲。

人物评价

20XX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b(?25?????陆军大学第8期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时,姚中英任陆军第156师团长,淞沪会战奉命率部由广东韶关奔赴上海抗日前线参加会战,并屡立战功,出色完成任务,被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83军156师少将参谋长。会战失利后,移防镇江。1937年11月初,日军分三路进犯南京,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他所在的156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扼守汤山一带。他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后为掩护友军,率部冲锋,身先士卒,壮烈牺牲,时年41岁。

主要事迹

投身军旅

姚中英,字若珠,平远县人,1896年生。生于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十余岁

姚中英与黄埔军校

便沦为孤儿,由叔伯抚养成人。自幼饱受贫寒之苦,在校聪颖好学,勤奋努力,在家热爱劳动。中学毕业后,他目睹袁世凯窃国,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势力横行,于是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以打倒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

1924年,姚中英参加了孙中山的革命军,到汕头在同乡姚雨平部下服役,不久考入黄埔军校学习。

北伐战争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逆军。在校学习的姚中英毅然参加黄埔军校学生军东征,讨伐陈军的林虎、李易标残部。他作战勇敢,深受上峰的赏识。东征结束后,姚中英复进黄埔军校深造,后考入北平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转回广东,在陈济棠部下任独立第一师第二旅第六团任中校团副,后调任广东燕塘军校任上校教官。陈济棠下野后,在余汉谋部下任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

抗日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时,姚中英任陆军第156师团长。他听到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愤怒万分,当即上书军事当局,表达自己及部下誓死救国、杀敌立功的决心。为了排除后顾之忧,专心

杀敌,他把妻子儿女送回平远乡下居住。送回乡后,只在家居住两日,便急着要返回部队,亲人们都挽留在家多住些日子。他慷慨陈言,劝说家人:如今国难当头,我作为军人,不能躲在家里,只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国家才能和平安定,亲人才能团圆。

淞沪会战爆发后,姚中英率部由广东韶关开拔,奔赴上海抗日前线,参加淞沪会战。姚中英凭借简陋的工事和落后的武器,冒着日军陆、海、空猛烈炮火的轰击,率部顽强地阻击敌人。他以作战有功晋升为邓龙光的陆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

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杭州湾登陆,淞沪局势急转直下,我方守军陆续撤离上海。中国守军被迫向吴福线和锡澄线既设阵地转移。日军在攻占上海、无锡后,分三路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进犯。南京告急。

上海沦陷后,姚将军又奉令率部移防镇江。当日军分数路进攻南京时,他所在的156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扼守汤山一带,阻止日军沿宁杭路北犯。姚将军与师长亲临前线视察工事,指挥部队调整部署,用保家卫国为军人之天职的道理教育士兵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首都。

1937年11月初,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

12月4日,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及坦克的掩护下,发起了对南京的猛攻,我抗日将士顽强抵抗,终因实力悬殊,连失要地。12月6日,日军攻破我既设阵地后开始进攻汤山。姚中英等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然而由于力量悬殊,势不能支。8日,汤山一带失守,率部退守紫金山东北一带,日军衔尾而来,攻势凶猛,他指挥官兵连日与日军激战。9日起,姚中英等部在紫金山连日与日军鏖战,由于伤亡惨重,只得退人南京城内,据守太平门。翌日,日军进攻太平门,姚中英率部与112师协同作战。激战多时,部队伤亡过重,阵地动摇,姚中英等将领奋不顾身,亲临前沿督战,终于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保住了阵地。

1937年12月12日,拂晓,日军用一个师团兵力攻入紫金山东的青龙山。日军攻破中国守城部队阵地,大量涌入城内。南京危急,南京卫戌司令唐生智决定放弃南京,命令各路守军自行突围。当姚中英望着战火中的南京城,听着震耳的炮声,看着节节败退的中国守军,心里感到莫大的痛苦和愤慨,他决计与日军决一死战。他机智地率部往日军兵力薄弱地带突围,不断与日军遭遇,率整师在紫金山东冲锋,杀出一条血路。激战中,姚中英身先士卒,辗转冲杀,连砍数敌,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在抗战第一线。时年41岁。

人物评价

姚中英将军英勇抗敌、壮烈殉国的事迹在他的家乡平远大地上广泛传扬。1940年,他的名字人祀平远忠烈祠;1957年9月,被追认为抗战烈士,名字又镌刻在平远县人民政府修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他的名字和事迹流芳千古,浩气长存,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37653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