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才容易恋爱
我曾在黑龙江卫视一档相亲节目做情感嘉宾,有一段时间节目组来了一批外国女孩儿想找中国女婿,这里边就有后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参加《非诚勿扰》的非洲公主德布佳达。
每当她们灭了某个男生的灯后,主持人李彬总会问她们为什么灭灯,女孩儿们说得较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心不动。”
很明显,她们是用心跳速度来判断自己有没有喜欢上一个男生的。
意识到自己喜欢一个异性时,人们也是需要依据的。如同有人发现自己浑身发热、鼻塞、咳嗽、流鼻涕,感觉自己像感冒了一样。正是看见那个人时心跳加速等生理反应,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喜欢上对方了,对于第一次恋爱的人来说,同时伴随的反应可能还有脸发烫,甚至手心出汗。
以前的小说家在描述人们遇见意中人场景时,喜欢用的字眼有这些:“就像鹿儿撞心头”“胸口好像有一只小兔子”“姑娘的脸儿像桃花开了一样”,这都是在描述爱情来时,人们心跳加速、血压上升这一状态的。
人体出现心跳加速等生理唤起反应,是交感神经开始工作的原因。交感神经好像是心脏的加速器,当其开始工作时,人们会出现心跳加速、血液流动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
但并不是只有爱情来时交感神经才开始工作的,运动、恐惧、喝咖啡、注射肾上腺素等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速、血液流动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
当眼前出现一个有魅力的异性,同时自己又处于运动、恐惧、喝咖啡、注射肾上腺素等情况中,交感神经兴奋时,人们是不是会把这些因素导致的生理唤起,认知为是爱情来了呢?
为了验证这一点,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一组男士原地奔跑两分钟,这会让他们心跳加快;而让另一组男士只在原地奔跑几秒钟,这基本不会心跳加速太多。
然后给他们放了一段录像,录像中一位美女正在介绍自己的爱好。让男士们给这位美女打分,评出这位美女的性感程度,以及他们自己想要亲吻她的欲望程度。结果是原地奔跑两分钟、心跳水平高的男士打分更高、更想亲吻这位美女。
得克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们在人们乘坐过山车之前或之后的几分钟,给他们看一位美女的照片,让他们对美女的魅力程度打分。结果发现比起那些没有乘坐过山车的人,乘坐了过山车的人认为这位美女更有魅力。
在美国电影《爱是妥协》中,杰克·尼科尔森饰演的老花花公子,两次把爱情引起的内心感觉理解为心脏病发作。这从相反的角度,解释了爱情引起的生理唤起有时可能会被人们和其他情况混淆在一起,比如心脏病。
不管是爱情真的来了,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生理唤起被认知为爱情来了,人们认为自己爱上他人时,是一定处于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生理唤起状态的。这就是说,同样是遇到有魅力的异性,生理唤起程度不一样的人,爱上对方的可能性并不一样。而这种程度不仅取决于当时受到的刺激,还与人本身对刺激的敏感度,即生理唤起水平有关。
这也许就是有的人容易恋爱,有的人不容易恋爱的原因。既然爱情来时人们会有生理唤起,那么容易引起生理唤起的人就容易恋爱,而不容易引起生理唤起的人就不容易恋爱。什么人容易唤起,什么人又不容易唤起呢?
年轻人容易生理唤起,而年龄越大越不容易动心,这是肯定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体内激素水平本身就不一样。
如果是同样的年龄,什么人容易生理唤起呢?这就与人们内心的积极程度相关了。积极的人平时心境就处于平静或喜悦的状态,交感神经容易兴奋,生理容易唤起;而消极的人平常心境可能就低,生理不容易唤起。
打一个比方,如果内心的积极程度像温度,积极的人内心经常处于0℃以上,比如是20℃,而消极的人内心经常处于0℃以下,比如是-20℃。如果异性带来的生理唤起代表加热行为的话,积极的人内心加热较短时间就可以沸腾起来,因此更容易体验到爱上他人的感觉。
内心积极的人 内心消极的人
假设内心同样被异性的魅力“加热”了90℃,积极的人原来是20℃,现在变成110℃;消极的人原来是-20℃,现在变成70℃。如果100℃是心动的阈值,积极的人心动了,而消极的人还没有。
当然,对于一些人而言,心中的理想爱人过于完美,他们的爱情沸点早已不是100℃了,而可能是120℃,甚至更高。遇到可以“加热”90℃的魅力异性也可能不会沸腾了,能让他们沸腾的异性人间难觅。
这么一看,也许同样年龄的人中,容易恋爱的人和不容易恋爱的人最大的区别,不是长相,不是学历,不是钱多少,也不是认识异性多少,而是心态积极的程度。积极才容易恋爱。
爱是喜悦,积极的人内心本来就有喜悦,也容易从别人身上感受到喜悦,积极才容易恋爱。
从吸引对方的角度来看,人们喜欢跟整天唉声叹气的人在一起,还是喜欢跟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在一起?毫无疑问是后者,积极才容易恋爱。
去年夏天,在一次情感沙龙结束后,一个常来听课的男同学告诉我,他忽然对经常来听沙龙的一个女孩有感觉了。我问他这个女孩儿在过去半年几乎周周都会来听沙龙,他们经常见面,为什么以前没有注意到她呢?他说今天才忽然发现看着这个女孩儿很舒服,有种想跟她亲近的感觉。
我知道,这是因为这个女孩儿最近状态调整好了,整个人从以前那种低沉的状态里走出来了,变得积极了,也就更吸引人了。我没有告诉这个男同学的是,另一个男同学也在那时对她有了感觉。
而当时我感觉到,这个女孩儿离爱情不远了。果然,在这本书完稿之前,我已经吃到了她的喜糖。
人们结婚是为了幸福,而本来就幸福的人,也更容易吸引别人,更容易结婚,结了婚也更容易幸福。
本来就不幸福的人,不容易吸引别人,不容易结婚,结婚之后也不容易幸福。
积极的人更愿意主动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在遇到喜欢的人时,有人主动,有人被动。如果让不主动的人自己来说原因,他们常说“我不喜欢主动”。
这是事实,在内在意愿上,不主动的人,就是缺少主动的动力。
我太太有一个表弟,28岁了,5年前来北京发展,到现在还没有对象,家人很着急,他自己有时候也着急。我曾经问过他:“北京这么多女孩儿,就没遇见过你喜欢的吗?”
他说:“有啊!”
“那你为什么不主动追呢?”我问他。
“我也不知道,就感觉没有动力去追!”他有气无力地回答。
但为什么别人就有动力,而他没有呢?
当然,遇到喜欢的异性人们愿不愿主动首先是跟自己喜欢的程度有关系,越是喜欢越有动力,没那么喜欢当然也没那么多动力。
我太太的表弟在北京那么久,也遇到过很喜欢的女孩儿,他都不愿意主动,这就不只是喜欢程度的问题了。
实际上,他不只是在找对象这件事情上不主动,跟人在一起时他说话也不是很主动,基本上都是别人说了他才会说。事业上同样是这个模式,他很少自己主动去寻求发展的机会,几次换工作都是别人推动着他进行的。
当然,换成是我,也有不太愿意与人说话的时候,也有不会主动去做事情的时候。但这不会是常态,而是有两种时候会这样:
一种是我很累的时候,比如连续讲了几天课,回到家里谁都不想理,就是想一个人静静。
另一种时候,就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是想一个人静静,独自消化一下内在的负面情绪,不希望被打扰,也不会主动说话、做事。
想想这些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心情不好的时候越来越少,所以,说话做事还是相对主动的。二十几岁的时候,不顺利的事情相对多些,不主动的时候相对多些。
实际上,谁都会有这种时候,这本身就是人内心的一种调节平衡机制。心情不好了,心理资源就会主要用来应对内在的情绪,当然没有更多资源去主动说话做事,就算遇到心仪的对象,也没有心思去主动追。
或者说,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负面情绪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驱动人们去做或想一些相关的事情,当然也就没有资源去应对别的事情。
比如失落这种情绪,就是驱动着人们进入对之前的事情进行反思的状态。所以,人在失落时什么事情也没有动力做,而是常常进入看起来总是心事重重的状态——一个人想事情。其实,这是有利于人们总结经验教训的,这个时候人们的思考、总结的能力最强。
研究也发现,人在伤心的时候,思维变得更具体、更系统、更可靠,人们在这个时候,也容易去质疑事物,这本身就是会让人把问题思考得更全面的心理机制。这也就是老话说的痛定思痛。
再比如,担心这种情绪,就是驱动人们去为未来做一些准备的,所以,对未来有担心的人,吃不好,睡不好,总是想着再做些什么让未来更好。
但区别是,有时候,人们很快完成了负面情绪驱动的事情。比如,做好了准备就不担心了;想清楚上次失败在哪里,下次注意,就不失落了。这本身也是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
而有时候,人们一直完不成这些事情,或者说一直完不成这个心理建设过程,就会一直待在某种情绪之中。即便在表面上有时感觉是快乐的、积极的,但在心底深处、潜意识里,那些负面情绪却还一直在。
如果压在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太多了,人们去感受、去面对时会很痛苦,那么为了不让自己那么痛苦,人们就会选择不去感受。但不去感受、不去面对,就无法让情绪完成任务,那些负面情绪也就一直存在。
这是一个必经过程,不去面对,情绪就完不成任务,情绪完不成任务,人们就从无法从负面情绪中彻底走出来。
负面情绪的宣泄,其原理也就是人们重新回到事情发生时的场景,去感受那时心里的感受,让情绪得到释放。而之后人们也往往会发现,自己看待原来那些事情的角度会发生变化。比如失恋的内心留下的伤痛消失后,常常会有人从之前恨对方的状态转变为感谢对方。
前段时间跟我太太的表弟聊天,了解到他在上高中之前性格并不是这样的。但高中时一次成绩考得好,被误认为考试作弊,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他觉得很委屈,也很丢人,从此以后就不太愿意与人主动说话了,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太多动力了。
一个人如果只是短期心情不好,很容易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有所觉察,过了这个阶段就又会开始主动与人说话,主动做事。
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人,反而往往没有了这份觉察,慢慢会习惯这种状态,并一直待在这种状态里,以至于遇到很喜欢的人也不会积极主动。这就是一些人在感情上不主动的原因之一。
处于消极情绪中的人,容易想起以前发生的一些有类似情绪的事情,比如以往失败、被拒绝、被否定的事情等。反之,当人们经常处于积极情绪之中时,容易想起之前发生的有积极情绪的事情,比如成功、被认可、表白被接受等。这在心理学上叫情绪一致性。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消极的人更抑郁,积极的人更开心,形成一种循环。
消极的情绪还会让人对自己的评价降低,自信心下降,遇到喜欢的人,也自然没有意愿主动。而积极的情绪,会让人对自己的评价变高,自信心增加,遇到喜欢的人就更愿意积极主动。
在我的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原来不愿意主动的人,仅仅参加了几天的课程,做一些情绪宣泄或使情绪更积极的环节,心情变得更好,就有很多人更愿意主动了,这也的确使他们更快地恋爱了。
本质上,愿意主动的人,有着这样的内在逻辑:“我相信自己是受欢迎的,我对于我自己是有信心的。你当下还没有接受我,是因为你不了解我,我要主动让你了解我,我相信你了解了我之后会喜欢上我的。”而一个人能有这样的逻辑,需要的是自信和内心的积极。
不愿意主动的人的内在逻辑可能是这样的:“我不确定你会不会喜欢我,我对我自己没有信心。我很担心我主动了你会拒绝我,这会让我很痛苦,为了不让自己这么痛苦,如果我不能够确定你是喜欢我的,我是不会主动的。”这样的逻辑背后,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导致的内心消极。
积极的人在遇到拒绝时还会想很多方法来继续努力,促使对方接受自己。比如送礼物,找借口让对方帮忙,制造机会偶遇,等等。
而内心积极程度不够的人,会马上失去再去努力的动力,不再积极主动去想办法获得对方的认可。
【小练习】
1.遇到喜欢的人,你会主动吗?
2.无论你会主动或不会,仔细觉察一下,你内心的逻辑是什么?
积极聆听
一旦进入一段对话,光听是不够的。你要证明你是在认真的听。这里有一些方法:
1) 纯听,但是要看着她:不要有任何反应,直到她说完。根据整体信息来作评价。她说话的时候,你不要一直干点头,说“恩,额,对的”。你盲目的同意只是在证明你根本没在认真听。
2) 放大她的反应:无论她对某些事有什么反应,你再对着她以一种体现你理解的方式重复一遍。如果是负面反应,试着用给它加点正面因素。
3) 回音:如果她说“对,这个考试很难,我熬了好几个夜,不过最终过还是坚强地挺过来了。”你说“对,你挺过来了。现在已经结束了。”你用自己的话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重复一遍。
3. 表示同感
同感是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不过这么说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你可能完全不知道在酒吧里被变态揩油的感觉,或者在出校车的时候裙子卡在门上的感觉,或者其他的一些只有她才能感受到的事。一个更保险更微妙的方法就是说一些这样的话:
“那一定很痛苦。”
“我敢打赌你当时肯定特别开心。”
“你当时肯定特别兴奋。”
“你很烦,我知道。”
“你当时一定巨尴尬!”
另外一个表现出同感的方法就是标明她的感受。这是用一种感觉来标明她目前的状态。
“你听起来很激动”
“你听起来很痛苦”
“你好像对这件事感觉挺伤心的”
“挖哦,你对XX很有激情啊”
“我从来没见过有人对这件事表现这么强烈”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32179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