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年轮,欢迎阅读与收藏。

爆竹声声除旧岁,喜气洋洋迎新春。那会儿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年的滋味儿却浓郁的像刚出锅的饺子 致那片黄土上不甘平凡的人们

开工第一天,看着办公桌上翻开的日历、台历,日子正好停留在1月31日。至于那颗小小的玉树是怎么蔫的?什么时候蔫的?便无从知晓,无法考证。今天来看见它的时候,已干涩枯萎,拦腰掐断,脱水了的叶子,形若绿豆芽般模样,干巴巴的可怜。第一眼瞥见,心头一紧,虽是草木,可对生命本来的样子,同样心怀敬畏。期待已久的年假,像一缕尘埃载着小玉树的生命,已到了尽头,再怎么惋惜与不舍,终竟也是徒劳。

春节假期就像朱自清的《春》,早早就盼望着,盼望着,要过年?过年啦!规划好了假期的林林总总,可到头来一、一落空。说好的读一本书,结果连书的扉页也未曾翻看,说好写篇走心的文,心是走了,剩下的可都全泡在酒里了,终未落字成文。小城的春味尚好,路旁的电线杆子被迫挂上了红色中国结,城中的树木均披上了色彩斑斓的霓虹,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就是静谧了点儿。烟花、爆竹皆不准燃放,春联变成了商品,变成了盈利、赚钱的工具,什么植绒烫金,溜边镶绣,林林总总。少了叠红纸,出对子,写春联的妙趣;少了泼墨挥毫的意蕴;少了对春节那温润的酝酿与忙碌。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什么工业4.0,人工智能,真是日新月异,琳琅满目。若有一天,连贴春联也是机器人出去帮忙给办了,那么我们的春节将还会剩下点啥?

已十年有余未在故乡过春节,确实挺怀念那里的乡音、乡情。也不知那片醇厚的黄土地上,年味的气息是否还是那样浓烈。父亲偶尔会给我提起村里的谁、谁、谁又谢世了。每逢此刻,恍惚间惊觉,那毛孩子般的自己已三十过半,也有些许皱纹悄悄爬上眉梢。这些年,我们这些人何尝不是一路奔跑,一路追梦!

小城的年味儿,是超市里人山人海的拥堵;是车站人口回转大迁移的波澜壮阔;是守着一桌子的鱼虾海味,为吃点啥而踌躇万分,直勾勾地攥紧、盯住手机屏幕,一刻也不放松。挂满衣柜的衣服,早已无先来后到之分,为难的是,出门不知道该穿那件是好。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可总觉着放下手机匮乏之余,被填满的是更多的空虚、惆怅。

看着儿子那可爱模样,记忆里还是小小仔的他,竟然已学会了撒娇。第一次看见他对着他妈妈说:妈妈,我好想你哦。我都感觉有点麻酥酥的矫情。小家伙到了喜欢模仿的年龄段,别人干啥,他就干啥,有时候看着他的背影,心中那份感动让人泪眼婆娑。在我和妻子心中,他就是我们的希望,就是我们家最大的中国梦。他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对他疼爱有加,可遗憾的是,永远没有办法让他体会他的爸爸、妈妈像他那么大的时候,对过年那神圣的期盼和向往。那浓烈的年味儿;那放了半挂,留下半挂的小鞭;那紧攥在手里,舍不地花的几毛压岁钱。这一切、景象,就像展开了的年画,慢慢的,舒缓的在记忆中荡漾。

我小的时候,那片黄土上家家户户入了腊月,便停下农活开始干盘年。腊八早上的腊八粥:豇豆、绿豆、黄豆、红小豆、大米、小米、苞谷茬,大铁锅,麦秆、玉米芯,细煮、慢熬。盛到碗里红稠油粘(ran),喷香诱人。下午的腊八面同样那也真叫一个:撩咋咧!大案板,长长的擀面杖,将面揉光、醒到,擀薄,叠起来落成一沓儿,纯手工刀切,均匀、细长;灶膛里搭上硬柴火,前灶撑锅里开水滚烫,将面条下入,用长筷子拨动 沸水游龙尽收眼底。后锅里调汤:油泼辣子,洋芋疙瘩,切成丁块的豆腐。俗称:呛汤面。端起海碗圪蹴在门上,歪着头使劲吃,额头上细汗微渗,胃里温暖舒适。

腊月二十三:送灶神,提前将饼烙好,要求外酥里嫩,干黄香脆。到了晚上,给灶神爷焚香吊表,磕头作揖,乞求祷告神仙爷爷 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然后出门在院子里一挂鞭炮,噼里啪啦,这才算是灶神老爷顺利启程,驾祥云归去天宫而去。接下来的日子便是,扫窑、掏,炕、灶灰;拾掇院子:拉粪、挑水;碾米、磨面、蒸馍,得蒸:白面馍、贡儿(有的是四个角,有的像挽了个8字)、油饱饱(超级大花卷走亲戚是带一个,和现在的大花勃勃差不多)软馍(红豆和白砂糖做成豆沙,然后再包起来,有点像大一号的黄色汤圆被蒸熟了,吃起来软软甜甜)。赶集、上会,买新衣,零碎,置办年货,接着来便是煮肉,炸果子,一直忙活到大年三十儿。m.Qg13.CoM

三十儿下午,我们一群娃们,穿上新布鞋(夹的脚生疼),换上裤角挽了好几乍的新裤子,拿几枚零散鞭炮和半根香,穿巷子跑,满村子放。三十儿晚上,母亲会用面捏点小兔子、小鸡、小狗什么的放在煤球炉子上烤,烧熟后,等我们睡着了悄悄地装进我们的衣服口袋,还有几粒糖和几毛钱。村子里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是不可以喊人名的,睡觉时还要把小孩子的鞋子放在炕沿上或者椅子上,睡觉前用铡刀,烧火棍等挡门,一直挡到正月底。

大年初一: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儿,打醋谭。先敬姜太公神位,将犁地的铁铧烧红了,往上面浇用醋调和的水,用铁叉挑着,绕着屋子、院子,一边走一边浇,嘴里还要低声唱念:姜太公在此,什么、什么 ,大吉大利! 打完醋谭,炕上的娃娃便可起床,按照母亲的意思是打完醋谭,新的一年便开始活泛!起床后洗漱完毕,母亲炒菜、煮饺子,我便随着父亲敬神位:财神、门神、日月神位、灶神、等等都是要敬的,焚香、磕头、吊表、作揖。等煮好了饺子,各神位供奉完毕方可吃饭。吃饭前先给自己家的长辈们拜年。早饭结束后随着父亲,去本家,挨家挨户拜年:嘴里念着五爷给您拜年啦,然后磕头作揖,受拜者面露温润笑色,客气地说:拜啥(这里念sa三声)哩么,么拜咧、么拜咧,看把我娃的裤都动奴咧!(弄脏了),唉!看我爷胡说哩木,要拜哩,要拜哩么。大人们每到一家几乎都会喝上一、二盅烧酒,小孩子们则会被硬塞着抓把糖果,瓜子什么的。本家拜完每年父亲回到家都是微醉,我则掏出口袋里的零食。一溜烟跑出去与小伙伴们一起去村子里其他叔叔、婶婶家,挨家挨户磕头拜年,村子大,人口多,其实也弄不清叫啥,反正嘴里含含糊糊咕哝着,磕头作揖便是,每到一家都会发给我们一支香烟,拜完一队、拜二队(村里分一队、二队就像上、下村)等拜年捡拾来的三、两个空烟盒早已塞满,一群小男孩掐掉烟屁股,三根接起来抽,其实谈不上抽,只是把香烟点着了,吸到嘴里不过喉,学着大人的样子再通过鼻子和嘴巴喷出来,剩余的呢?回家后如数交给父亲。

大年初二:走亲戚,先去外爷家(姥爷),大火碗:白菜、粉条、煎豆腐,上面盖着切成薄片的五花肉,咕噜噜,冒着热气,想想就流口水。初三、四是上姑家去姨家。初五:俗称破五,迎财神,吃搅团,晚上再吃饺子,说是能把穷窟窿补上。俗话讲,过了初四、五,少酒无豆腐。剩下的日子吃吃剩菜、旧馍,初十,集市开集,眼下便是十五。正月十五晚上娃们提着用酒盒做的灯笼,里面点根小蜡烛,拿着母亲蒸的馒头鸭子、还有像小猪模样叫简儿的配一根小红蜡烛,去送灯儿。

过完十五,便开始忙着恶补寒假作业,正月十九开学上课,老师是会检查。那会儿,作业没做完,错的太多或者敷衍了事,那老师可不会惯着,是真会挨板子!

一直到正月最后一天晚上,叫炼干。家家户户门前放一大堆黄蒿草,然后把对联呀,灶神呀什么的全撕下来,放在里面,然后将草堆点着,再往里面仍挂鞭炮,噼里啪啦炸响,火光冲天,火势燎人。男女老少嘻嘻哈哈跑起来从火堆上跨过去,尽情玩闹,待火苗减缓,烧尽成灰,然后缓缓散去。收起挡门用的烧火棍,铡刀等物件。年,到这,才算过完。

每回忆起童年过年的事情,总有写不完的滋味。唉!岁月呀,您饶过谁!很想找个机会带儿子回乡过个年,也真不知那些习俗,那浓浓的年味儿,还会在那遥远而熟悉的地方,等着我们归来么?从孤身漂泊,到在小城有了自己的家。无数次回忆,无数次难掩泪目。乡愁,十年青葱岁月,真是少小离家,而老大了,也从未归过。那片黄土地曾养育了我,那弯弯的河,那葱郁的山,那浓浓的乡音,那真真的乡情。

我们都在路上,我们都在奋力奔跑,可回头的那一瞬间,总让人唏嘘感慨。年已经过完可留在心里那些年的味道,却越发浓烈。儿子可爱调皮,让我无限欢喜,陪伴着他慢慢长大,祝福他,鼓励他。看着妻子柔情似水的双眸,听着父母唠叨中的期望、鼓励,望望来时的路,早已百转、千回。至于青春的模样,惶的只剩下那泛黄的照片,愿岁月不老,愿故乡长情。

情感一生延伸阅读

寂寞年轮,尘埃心事随风舞


年轮悄悄地转动,让日夜周而复始的轮替。文字,也已将心事装订成了厚厚的诗薄。尽管文字是那样的危险和望而生畏,亦或是苍白无力,还是能被岁月珍藏。那尘封都是满满的辛酸和回忆。

寒月清冷佳人愁,杏叶辞树泪悄流,红枫似火爱无讯,雁阵匆匆别殇秋是我对今秋深深地领悟。可能是我读懂了木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缘故吧?又或许是我在今秋存在了本不该有的想法,才会让自己凄凉伤悲。我不怨、不恨、亦无悔因为爱的值得。

新的一页刚刚开始,对我来说是新的一天又是个秋去冬来的季节。我会用心整理着自己的思绪更好的去善待自己而不是去逃避。也无需逃避,因为爱不只有一种方式,才能成就彼此的不离不弃 就像写作一样,不一定非得用那一种表达才能让人采纳和认同。愿意尝试,会表达更好。你们说是不是呢?

时已午后,秋阳又暖照在窗棱,没有太大地风,却很舒适,一只秋蝶停落在枫叶上,转身 飞去,我的心也跟着蝶儿自由飞舞。此时,那本手抄的诗薄,正好被风轻吹到了《春雨》 和《真正的知己》那一页。刹那间,我已明白,不论回到最初的称呼,还是停留在现在你都希望的是我以后能快乐、幸福!

童年,埋藏在年轮里的笑颜


家的斜对面不远处就是一所小学,孩子们的欢笑声会时不时的传进耳边,看见孩子们那灿烂的笑脸,童年,那种悠远的感觉,总会时不时的蹦跳出来。童年,充满童稚,天真可爱,又活泼捣蛋,它清纯洁白,美好而简单。每每回忆起它,心中便会有种畅畅然释怀之感,有种说不出的温馨,点不透的悦心,道不明的说白。时光悠悠,载着思念的歌声,穿越着那烟雨流年,犹如喝着那一杯浓浓的咖啡,慢慢地暖到心间;又像品着一杯浓浓的香茶,能细细品味到快乐的清香在里面。已逝去的童年,岁月早已伴着光阴,将一层缅怀的轻纱轻轻地披上自己的脸面,惆然也蜕变成了回忆,深深地埋藏在记忆的年轮间。好像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地去品味童年的快乐,好好地去珍惜童年的时光,童年就从身边轻轻流远,如今是那么的叫人怀念。

我经常会独自站在学校门口看着孩子们上下学,看着他们互相追逐着,笑着,打闹,见到此景,我的心总会微微的颤动,总会涌出一种无以名状的感动。当见到孩子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摔倒时,我会下意识地连忙将他们扶起,而他们却轻轻拍打下衣服上的尘土,抖了抖身子,调皮地说声:谢谢。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那充满童真而微红的小脸,我也会跟着微笑,心中不免会说道:真调皮,真可爱。可能是老了的缘故吧,可能是羡慕这已远离的纯真童年,我总喜欢看孩子们追逐的身影,总喜欢去听孩子们的吵闹和欢笑。

童年的印记慢慢在消逝,脑海中剩下的只有最美的回忆。这段回忆,犹如心上的一块烙印,深深的烙刻在我的心里。许多时候,它会悄悄的从尘封的记忆中浮现,重新拨动着我的心弦,勾勒出许多动人有趣的故事而让人怀念。记得每天清晨,被闹钟唤醒后,匆匆洗漱完毕,背上书包就往附近的食堂跑去,买上两个大包子,一边啃着一边蹦跳着向学校匆匆的跑。那时好像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走在路上好像从没有安静过,总喜欢疯狂地追逐一路的打闹,不知道惹来了多少的责骂声,但是心中却偷偷地乐着,身后丢下一路地欢笑。放学后,喜欢结伙在田野上奔跑,尽情地放飞着童年的欢笑,还喜欢看那风筝在天空中轻盈的身姿,也许风筝在空中那份安然的自由,就是那时我们内心热烈的渴求;喜欢在房前屋后穿梭,滚铁圈,跳房格,滚玻璃球,更喜欢在弄堂里架起块木板打乒乓球。如果说人生是一本朴实无华的书,那么童年就像这本书前面那么一段精炼而活跃的简说。

经历了六年的春秋,时光匆匆,童年匆匆,它随着红领巾的卸下悄然而走。当我们仰着稚嫩的面庞将那最纯真、最简单、最无暇的欢笑洒向天空时,稚气开始退去,准备换上了成熟的面孔。初中刚刚毕业,我们都成了知青去上山下乡了,这也意味着我们已开始长大成人,虽然脸上还带着深深的稚嫩,但是双脚已开始踏上了社会,肩上必须要承担着生活的重任。在农村一呆就是好几年,一路走来,感到人生有太多的艰辛,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遗憾,太多的眷恋和至深的感怀!慢慢地跨过而立之年,步入不惑的岁月,不经意间就闯入了颤颤巍巍的老年。很多时候倚窗而立,将往事回忆,说不出是苦还是甜,真的是五味俱全。望着窗外蒙蒙细雨,听着罗大佑那首《童年》,感觉这些年不过是转眼之间。那一段无穷而又梦幻一般的岁月,已乘着远航的轮船,载着童年的记忆,渐行渐远,消失在了那一缕深蓝的天边,驶入了我心灵的最深处年代已经久远。

童年似水,恍惚而过;童年似树,茁壮成长;童年似光,白驹过隙;童年似梦,眼前一晃。 逝去的童年,它依旧不时地会向我微笑,脑海中记忆的花朵依旧还会在不停的绽放着。童年,这一张深埋在年轮里的笑颜,不时的要出来显现,眨着一双机警水灵的眼睛,一撅浅合微笑的笑嘴,一张红润饱满的小脸,简简单单,十分的让人怀念。童年的生活更像一首轻奏的圆舞曲,唱出来,总是显得那么的婉馨、生力、朴真、清新,而已经步入老年的我们的思绪,总像那一串串不安的音符,会在上面不停的顽皮跳动,填写着天真美妙得词,将一路走来的经历,谱写成一支动人的流年之歌。记忆里什么事最让人怀念?大概最快乐的事情就是那短暂的童年。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27063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