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乡愁是什么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愁是什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我还在故乡生活的时候,我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乡愁。

当我第一次远离故土,离开家乡的亲人,离开家乡的伙伴,离开家乡的田野,我的内心开始有了失落,有了牵挂,有了忧愁。

当我久别故土回到家乡,那种久违的亲切感,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喜悦,温暖,踏实和安宁,使我渐渐品尝到了乡愁的滋味。

我在美丽的人间四月天想念故乡的槐花,在火热的夏天忆起故乡的蛙声蝉鸣,在秋风瑟瑟的季节怀念故乡的田野,在寒冷的日子回想童年故乡的冬天,那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

当我孤单寂寞时,我有故乡可想,当我情感失意时,我用回忆医治我的心伤,用乡愁拂去我的烦忧。

乡愁是什么?乡愁有时候也许仅仅是对某种植物的想念。

当我在这个城市苦苦挣扎和打拼,终于梦寐以求地定居在这里,已然融入了城市的生活时,有一天忽然发现小区门口的草坪上长了一大片似曾相识的植物,噢!我有多少年没见过它了?

当我意识到这就是在故乡麦地里生长的野草野丸子藤时,乡愁就在一瞬间击中了我,我心底忽然涌出的温暖湿润了我的眼睛

我激动得蹲下了身子,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它细嫩的茎叶,仿佛见到失散多年的老朋友那般感动和惊喜。

是风将它的种子从遥远的故乡吹到了这里吗?我天真地想。

我看着它们一天天地长大,长高,开出紫红色的小花,然后结出了一个个细长饱满的小豆荚,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小豆荚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美食。

我摘了几颗上面的小豆荚,晚上回家煮熟了,放到嘴里刚尝到味道,一股略微冲鼻的青味熏得我脑壳一热,几十年了,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原来,从我离开故乡的那一刻起,乡愁就长在了我的身体里,流淌在了我的血液里,无论时间过去多少年,总会在某个特殊的时刻被无端地勾起,与我来一场缠绵的邂逅。

在喧嚣的快节奏的城市,这样不期而遇的乡愁让我疲累的心变得宁静,祥和,愉悦。

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生命的底色。一个人如果不离开故乡,就不知道什么是乡愁,也不会品尝到乡愁的滋味。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当我走在城市某条幽静的街道,看着道路两旁静默的树木,会突发其想将它想像成故乡的槐树,我抬起头来,看着它伸展的枝枝丫丫上浓密的树叶,仿佛真的看见了一串串洁白的槐花,那淡雅的清香穿越时空扑鼻而来,我的眼睛渐渐地,渐渐地湿润

乡愁,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忽然听到一声鸡叫,一声蛙鸣时,心里无端泛起的涟漪,会有很多画面在脑海千回百转。

乡愁,是老屋门口那棵粗壮的槐树,是村子里那口废弃的老井,是曾经响彻着清脆捣衣声的水塘,是村旁渠道上那棵高大的桑树,是依傍着故乡蜿蜒而行的铁路,是那片演绎着四季精彩的菜园

乡愁,是母亲夏天蒸的粉南瓜,面粉做的面叶子,面疙瘩,灶膛里烤出来的火石粑。乡愁,是母亲冬天腌渍的金黄酸脆的长白菜,柔韧耐嚼的萝卜丁,还有那余香悠长的臭豆腐

乡愁,是那一栋栋老房子,一条条老巷子,是村子上空袅袅的炊烟,是母亲站在巷口叫我们回家吃饭的那一声长长的呼唤

乡愁,是对父母亲人的思念,是对儿时伙伴的想念,是当我想起从前的故乡时,眼里突然泛起的潮湿。

乡愁,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带着爱,带着温暖,永远散发着温情。

乡愁,是我们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愁绪和情结,它犹如西边天空即将坠落的霞光晚照,在淡淡的伤感中流淌着温暖的色彩

情感编辑推荐

乡愁悠悠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愁悠悠",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正如一些上有老下有小过来人经常发过的感悟,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今早偶然抖音里刷到一个叫纳兰的资深媒体人的一段话:今年端午你回家了吗?当你从家乡到外面求生存,你的家乡就只有冬夏没有春秋。

每一次回家就代表着一次见面的欣喜,也意味着一次小小的离别,白岩松说过,每一次离别更是一种小小的死亡。

正如我看到儿子要走时候跟奶奶的恋恋不舍,本来我没觉得什么,但是小孩的那种最纯始的那种离别的伤感,在那一瞬间击中了我,可能我们的表达已经含蓄内敛了许多, 他特地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拥抱了奶奶,但是这一刹那,我眼里居然热泪涌出,替我完成了这一次离别的仪式,也替我留下了对家人的眷恋。

年龄的成长,要求我们要成熟,我们要逐渐的学会忍住泪水,但是内心的最原始的那种对家乡,对家人的那种留恋和热爱可能只有我们这种在外面时间长的人才会深深的感受到。每一次相逢就意味着一次痛苦的离别。我们跟我们父母比,他们比我们踏实,因为他们坚守着那份土地,每天脚踏着滋养他们的家乡的土地。除了偶尔来我们这住一阵子,他们根本舍不得,也不会轻易的离开。他们认为终老在他们一生用脚步丈量过的土地上是一种最踏实的归宿。而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去理解家乡,体味那份土地的味道的时候,就已经匆匆的外出求学,在只有冬夏的探望,在陌生的环境中买下一座钢筋水泥的空间,就变成了所谓的家了。

其实是孤独的,即便我们很努力,得到的可能只有物质,没有归属的那种情感。 就像无根的浮萍,就算长出来枝繁叶茂,内心的那种根的概念却无法在心中形成。时代让我们变成了漂浮的一代。回家,听说我们的户口不能迁回家了,说农村户口值钱了,听了倒是有些伤感,我们或者我们上一代,基本不要再往前追索,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市场经济大潮催生出来的城市化,突然连家乡的户口都入不上了,这种感觉就像是异乡的浮萍本来知道根在哪,现在突然告诉你即便你在你生长的地方再枝繁叶茂,可能你也没法维系传承上的感觉。年龄的成长的确可以概括荡涤很多,也让你不禁去体味很多,如我自己,过了30,有了孩子,家乡的概念就逐渐的明朗清晰起来。

正如一些上有老下有小过来人经常发过的感悟,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其实当你有了小孩,你觉得你完成了最传统意义上的传承以后,当你忙忙碌碌,不管为了生活还是工作的时候,思路闲暇的那一瞬间,褪去浮华以后,你可能就要在去处和归途中的思考中寻味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

浓浓乡情 淡淡乡愁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浓浓乡情 淡淡乡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远离故乡,惜别故土,屈指一算,已将三十余载,而家乡的一草一木,田间小路,天蓝云淡,淳朴民风,夜晚满天的繁星,麦场里层层叠叠的麦草垛,深秋收获后路边留下的包谷杆,田埂上的野花,田间地头悠闲吃草的牛羊,路边参天的白杨树和夏季崖边的槐花,果园的果子,却是我永远不能割舍的美好回忆。

我的老家位于关中西府,属于宝鸡辖区的扶风县召公镇,南北东西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哪里有生我养我的的故土,有西北汉子的淳朴、厚道、善良和浓浓乡音和记忆中的童年往事,有周原遗址的宏伟遗迹和商周文化的遗俗民风,有大唐盛世法门寺晨钟暮鼓的回音缭绕。

虽远离家乡几十年,却仍然是乡音未改,习俗依旧,因为那是一方水土养育了我,哪里有祖辈的足迹,有我血脉相承的父老乡亲、亲戚朋友、儿时一起玩大的发小,还有村里父母亲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而今却残垣断壁,杂草丛生的院落和庄基地,这份浓浓乡情,淳朴的乡音永远不会让我改变。

离别家乡,是因为父亲在外工作,我们还年少,家中无劳力,无奈之下,父亲按政策解决了户口,我们有了城市户口。临走时,与村里街坊邻居告别,乡亲们依依不舍,双眼饱含热泪,握着母亲的手,千叮嘱万嘱咐送我们到村口,看到乡亲们渐渐远去的身影,当时40多岁母亲哭得最伤心动情,毕竟这是母亲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土,这里有着母亲逝去的青春时光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也有她恋恋不舍的老人和兄弟姐妹,母亲好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适应过来,真是故土难舍呀!

记忆中的老家,过去由于娱乐活动少了又少,人们整天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复着繁琐而又辛劳的农活,整天忙碌在地里,到年底却只是分得仅有的一点口粮,生活可以说是艰辛而平淡,却总是快乐着一如既往。

对我来说,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就是盼着礼拜六早点放学,相好的几个玩伴一起去村头的麦场麦垛里打闹,等着去看露天电影或者跟着母亲去村西头,村西头有一个不知那个年代的石磨,母亲每次都提前把自产的辣椒用火焙干,把辣椒放在石碾子上边,蒙布的毛驴有节奏的转圈,经过一段时间的碾扎,辣椒的香味四处飘香,玩伴们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烤锅盔,撒上盐,抹上碾好的辣子酱,那味道天然醇香,对过去的我们来说,虽然吃的满身冒汗,四肢乱晃,可那就是我们解馋的最好的美味佳肴。

夏忙秋收,是老家最忙的季节,也是乡亲们最高兴和盼望的日子,忙活了大半年,该是收获,颗粒归仓的美好季节,农家小院,处处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院中房檐下,树叉上满是堆满的包谷和红火的柿子,屋里粮仓里满满的麦子,这也是乡亲们辛苦一年的收成和结果,虽然累了,心里却全是喜悦和激动。

眼看天气转冷,冬季的脚步慢慢临近,过去似乎下雪的机会很多,一望平川,漫山遍野,白茫茫,雪皑皑,特别寒冷。乡村之间的路似乎也少的可怜,有路,也是羊肠土路。雪地中,人们仅凭借印象踏着别人走过的脚印,赶往各自记忆中的家。这一季节,对乡亲们来说,是相对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家家户户房顶冒起白烟,升起了火,烧起了热乎乎的炕,农田地里的活,天寒地冻,该好好休息,歇歇脚了。

记得小时候,这个季节,奶奶都要去姑姑家住上十天半个月的,奶奶是小脚,我就成了奶奶的拐杖,过去交通不便,十几里的地方。我和奶奶走走停停,几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姑姑所在的羊吉岭乡。在姑姑家,记忆最深的就是,村里的豆腐坊,姑姑每天早早起来舀一碗黄豆去换豆腐,领着我,去豆腐坊,刚出锅的卤水点豆腐,师傅用勺挖一碗刚出锅未成形的豆腐,就是豆花,回家放上调好的蒜汁,油泼辣子,当时,唇齿间淡淡的苦味,浓浓的老豆腐的余香,感觉那味道真是纯正呀!

冬季来临,就盼镇上赶集、过会,到了这个时期,附近周边做生意的都提前支起帐篷,占好摊位,搭起锅灶,最让我难以忘记的就是家乡集市上的羊肉泡馍。过去虽然家里不富裕,可母亲,每逢赶集过会,都要早早起来,烙好锅盔馍,去集市上端一盆热乎乎的羊肉汤,给我们姊妹们改善生活,还得悄悄吃,生怕街坊邻居说三道四,毕竟过去生活条件还是不好,还好父亲在外工作,家里还算可以接济上,那个时候,我感觉姊妹们是最幸福的,母亲是最温馨的,现在不时还想起妈妈的味道。

母亲干活是一把好手,虽是农闲寒冬,母亲却一点也闲不住,每年冬季,母亲总要点上煤油灯,不是纺线,就是织布、纳鞋底,夜深人静,老屋里总能听到纺车咯吱咯吱和母亲脚踩织布机和梭子穿梭的咯噔咯噔的声音,白布织好,每到赶集时间,几个姨都来了,谁也闲不住,都搭把手,在院子里搭锅染布,一年四季,姊妹们的内衣,布鞋、鞋底和炕上的床单都是母亲一手操劳缝好做成的,母亲也不吝啬,临走,还给她的姊妹们每人都给一些,想起来,多让人心酸呀,可惜,母亲却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只能把这美好的回忆永远埋藏在深深的记忆中,寄托对母亲不能忘记的切切哀思。

到了腊月,过了腊八,乡村四野,农家小院,处处有了新年的味道。乡村四野,邻家小院,条件较好的开始挂粉条、挂面、杀猪、炸油锅,卯足了劲,来犒劳辛苦一年的家人和自己,准备着招待亲戚朋友的年货。

终于熬到年三十晚上,年味更足了,贴窗花,贴对联,贴门神,放鞭炮,给灶王爷添供品,到了该团员的时刻,不管一年来兄弟关系好坏,到该吃年夜饭的点上,弟兄们都要各自在自己家做好一盘菜,领着媳妇、子女,哪怕是简单的猪肉冻粉条,一瓶高脖西凤酒,都要去老人那里拜年、团聚、守岁。老人发完压岁钱,兄弟们都盘腿坐上热炕,围着小炕桌,说说家里的家务事,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好年景,好收成,儿孙满堂,其乐融融,一起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村里村外祥和喜庆,街坊邻居相互祝福,拜年问好,预示着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人们开始要走亲串友去拜年,路上多了走亲访友的人流,妇女们头上的各色头巾和手中的各种灯笼格外显眼,在白雪之中显得格外喜庆。

走完亲戚,又该忙活闹十五了,家家户门挂上了大红灯笼,院子照壁也不例外,点上里边装满菜油,放上灯芯,用胡萝卜刻成的各种蜡烛,摆上各种属相造型的馒头,四处通亮,红火喜庆。十五这天,镇上组织,乡亲自发,耍社火,踩高跷,搭台唱大戏,以各种方式洗涮一年的辛劳,辛苦劳作的一年总算结束,临近开春,田间地头,乡间小路上又多了许多忙忙碌碌,日复一日与庄家为伴的乡亲们,辛勤耕作,盼望期待的新一年又开始了。

记忆中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就像旧挂历偶尔还想去翻翻,去寻找一下逝去岁月的记忆和对经过往事的回忆。而家乡的记忆更是一壶陈年的老酒,醇香可口,总是有品不完的味道。家乡记忆也是一幅永远不能描述完的心灵画卷,因为那里有我血脉相承的根,有生我养我的源,更有浓浓的乡情和记忆中的淡淡乡愁。

当乡愁涌起


乡愁的那头总是故乡。

感觉城里的年味越来越淡,妻子提议回我的老家去看看。我很感动。妻子在城里出生、长大,八年前跟我回过一次我在鄂西一个小山村的老家。就是那一倥偬,她却也有了跟我一样的乡愁,她也想念那里的亲人。

车行崎岖,早听说老家的公路已经修好,如果没有小侄女一家在前面带路,在漫漫大雾中我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山川地貌改颜不少,都快到家门口了,我还没有认出回家的路。

堂兄一家早在家门口的小路迎接,回老家过年的小侄女一家按习俗在家门口燃放一挂长长的鞭炮,在老家安家的大侄女也按习俗点燃一挂鞭炮相迎。炮竹的欢闹立即让我们一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她依然是那样崇礼,那样热烈,那样质朴,还那样芳香。

故乡变了。老屋已经基本不存在了,被大侄女一家新建的二层楼房取代。儿时的石磨、耙犁、火坑、土灶都不见了,被电动粉碎机、机械化农具、新式节能炉具取代了。公路已经通到每户人家,儿时记忆深刻的弯弯小路已经湮没在野草中,少有人踏足。山村里各家原来黝黑的瓦屋基本都不见了,白色的楼房诉说着新时代的故事。

故乡变了。原屋场周围的大片竹林只剩屋后一小块,还在风中摇曳,似乎在欢迎我们。细思量,其实它们也认不得我们,我已离开家乡30多年了。门口巨大的枣树也已经死了,只剩下一截粗大的树桩。摸着它粗糙的树皮,心绪半天才恢复平静,我想起了爱我抚养我长大的慈祥的奶奶。门上的两颗大紫薇树没有了我是知道的,在宜昌的父亲听说后感概万千,还写了篇短文寄情。我还是在树的原址站了许久,这树也是我的记忆,镌刻在我心里。尽管是隆冬,我依然能看见她姹紫满树,让这个屋场覆满香气与希望。

故乡变了。许多年轻的面孔我已不相识,儿童笑问间,岁月蹉跎之感浮上心头。与亲人火炉围坐,忽然觉得家长里短是那么的亲切,我打听着儿时的玩伴近况,打听我熟悉的每一个人,有的已经不在了,物是人非,不免有些伤感。

故乡变了。保留的一间火塘屋的梁上挂满腊肉,火炉上的铁锅里腊肉香气扑鼻,馋的从不爱吃腊肉的儿子都动了食欲,大快朵颐。而大侄女还在歉意地说山里只有土菜招待,有些亏待我们。我的记忆中,肉在老家是奢侈品,记得还是生产队时,为分一块1斤左右的猪肉,10岁多的我在生产队的那间仓屋里整整守到半夜而毫无睡意。

老家,也是年过七旬的父亲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和妻子按他的要求不停地拍摄老家的一切分享到微信群中。看着父亲对每一处景致的感叹,我理解,这就是乡愁情怀。

过年为故去的亲人上坟是老家人特别看重的习俗。我们在堂兄一家的陪伴下,趟开茅草路,到爷爷奶奶、大伯的坟前烧香叩拜。妻子与儿子主动跪下磕头的时候,我眼眶有些湿润,这就是根,这就是源,这就是家风,这就是传承与绵延,谢谢妻子!谢谢儿子!

我在生前喜欢抽烟的奶奶和大伯的坟头都燃了一支烟,我想念天堂的他们,我爱他们。

还有许多亲戚家应该去拜访的,但因时间紧,又下雨结冰,我只去了姑爹家。姑爹80多岁了,依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还是那样慈爱可亲,他一眼就认出了我,亲切地拉着我的手叫我乳名。几十年了,这一声乳名让我瞬间温暖的心颤。姑妈(我一直叫大爹)已经不在了,在她的坟前,我燃上三炷香,往事历历在目。儿时,只要我来了,大爹总是把她舍不得吃的白米饭和腊肉做给我吃,当我离开的时候,她总是送出老远,默默地站在山岗上看着我,直到我的身影消失到她看不见。

我这一生啊,要记住的人很多,要感恩的人很多!

转瞬间,我又得离开老家了。堂兄堂嫂在车上放了好多的家乡土豆、红薯,带给我父母的,带给我弟弟的,还有姑爹家表哥送的腊肉。这装的都是乡情、亲情啊,吃的时候,满嘴咀嚼的都是爱的味道。

堂嫂一句这是你的衣胞屋场呢,多回来看看,让我鼻头发酸。30多年的离别,故乡似乎淡了,但这一回来,却更浓烈了。妻子安慰我说,现在路好了,我们可以随时回来的。

外面在变,老家在变。我在变,亲人在变。历经沧海桑田也不会变的,就是乡愁了。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26860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