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亲的面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恰好赶上那个温饱不能自给的岁月,对人生没有什么理想和抱负,最大的愿望就是每顿有米饭吃,逢年过节有新衣裳穿。

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我是个男孩子,排行老二,大姐差不多比我大六岁。每次轮到我与母亲去走亲戚时,母亲就要我穿大姐她平时都舍不得穿的那件碎花布超襟上衣,不管夏天还是冬天,再把她那双用团花布做的布鞋拿来,把后跟绑子用麻线缝一小截后,让我穿着。衣裳长长的,直把我的膝盖都遮了,袖子也是挽了又挽;那双鞋穿在脚上,前面还剩老大一截,空空的,感觉就像蹬的两张滑雪板。整个人看起来很滑稽,母亲就像是在为我演古装戏上妆一样。

遇到客人较多的时候,母亲便把我安置在亲戚家的厨房里,或后堂那些不显眼的地方,并一再吩咐说,不要到外面去乱窜,主人家的狗很凶,小心被狗咬。即使是这样,我还是免不了要被许多进进出出的人看到,他们像看稀奇一样总要多看我几眼,使我很不自在。母亲凡遇到认识的人,总是这样说:他呀,做啥事都是慌里慌张的,连走路都把那丝瓜脑壳东车西车的。来时刚出门就摔倒在屋边上的水田里,把才穿的一身新衣服给弄脏了。叫他不来呢他闹死闹活的要来,就只好穿他大姐的衣裳了。这不,让人家看了笑话。唉,真是羞死人!

经母亲这么一说,人家都说没关系,小孩子家没啥讲究的,穿了好的还不是几天就脏了,破了?

当时,我明明知道母亲在撒谎,但又不知母亲为啥要这么对人家说。我只知道,我之所以喜欢跟着母亲走亲戚,就是为了蹭几顿好吃的。就为这,我们小孩子家都爱走亲戚,同时也都希望自家有客来。有客人的时候,总比平常要吃得好些。

然而,我们家每次来了客人,母亲在厨房里都急得搓着双手,不停地走来走去。每遇到这种情况,母亲都叫我悄悄地从后门出去,到邻居家借米借盐。有次来了客人,而家里早就缺油了,母亲又叫我去借,我去借了几家人都没借到。最后,我看见母亲把一块萝卜放到已烧红的锅里,用铲子摁着,满锅磨擦。饱含水分的萝卜在烧红的锅里发出嗞嗞的声音,好像就是在煎油一样。我不理解母亲的用意,正张嘴想问母亲时,就被母亲慌忙地一把捂住我的嘴,并小声说道:

弄不到油,有啥办法?这还不是让客人听见我们有油吃吗?

原来是为了这个。

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成立文艺宣传队时,老师又偏偏看中了我这个穷小子。我们这些演员平时排练节目是不讲究衣着的,而到了正式登台演出时,就必须统一服装了。

我要穿的服装都是母亲向人家借的。每次正式演出前,母亲就得想法给我借好,包括脚上穿的鞋子也得借。因为,夏天的时候,我几乎没穿过鞋。而那一次,正是五月农忙季节。母亲只为我借到了白衬衣,蓝裤子和鞋子却都没有借到。

那天,母亲正和队里许多社员在田间栽秧。我冲母亲大声叫了起来,您就要我穿这一身去演出吗?让我穿着破裤子和光着脚在台上跳舞?母亲声音很低,几乎是在哀求着给我说好话。她说,实在借不到,就将就一下吧,况且是在晚上演出,人家在台子下面,也不一定就能看清你没有穿鞋。我哭着闹着不干,并大声嚷嚷起来:人家那些孩子都有,为啥我就没有?人家的父母都有能耐,你们是咋当父母的嘛!叫我们没吃没穿的

整个田间的人经我这一大哭大叫,便都直起腰来,看着我和母亲,不住地叹息和摇头。

母亲那张憔悴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她没有再说话,也不再向我和田间的人解释什么,像是无意做错了事后被挨了罚的小学生,带着忏悔、无助、羞愧和委屈等极其复杂的表情看着我。当我说出最后那句话时,母亲浑身一颤,差一点倒在了水田里,好一阵才镇定下来,重新弯下腰去,继续干着手中的活儿。然而,她的手像是不听使唤地抖动着。此时,我看见两颗晶莹的泪滴,从母亲眼眶里滚落下来,滴在浑浊的水里。

看到这里,我的心软了,早已止住了哭闹,便不声不响地走了。

从那件事过后,我便开始懂事了。

三十多年来,这件事一直使我耿耿于怀,想起就感到心酸。

相关知识

中国人讲究的是 面子


得饶人处且饶人

直话:转个弯说

冷冰冰的话:加热了说

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

要顾及别人的自尊

赞美别人

学会鼓掌

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

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

一赞值千金

自己也不吃亏

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

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

任何时候

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看破别说破

面子上好过

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

有多少信任

就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疑人不交

交人不疑

与人方便

自己方便

请主动坐里座

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扶一把

为对方着想

随喜一切

有“礼”走遍天下

彬彬有礼

方能魅力四射

礼多人不怪

母亲的——献给逝去了母亲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这双手记载了一生的过往。母亲的手与众不同,那是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她用手双手为我们的成长,为了我们的快乐,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的未来,付出了全部。每当我回忆起母亲,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手。

母亲的那双手,看起来不像是女人的手。手指很粗很大而且粗糙,那是常年做各种家务活所致,上面的布满了青筋,每一条青筋都是一个故事。

小时候总是看见母亲不停地做家务,从不休息,也不说累。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由于孩子多,就父亲一个人上班,身体不好为了家里人能吃的包穿得暖,就是用她这双手,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母亲用这双勤劳的手养猪、养羊、喂鸡、喂鸭、种菜,洗衣、织毛衣,做棉衣、做鞋子、编筐、打柴

记得小时候家里编筐的事儿。编筐是一种靠手工,用一种少条植物变成,不能戴手套,全靠手上的劲儿才能完成。每天不亮母亲就起床做家务。全家人吃过饭,家开始了天的工作,每天都要边二三十个筐,我经常看着母亲手在不停地上下翻动,手在不停地摆弄着条子,一天下来,二十多个筐见母亲手里诞生了。一个冬天下来,三百多个筐编成了,可是母亲的手却伤痕累累,裂成一道道口子,是那个面也粘满了胶布。

父亲身体不好,每年的秋天都是母亲在做这本应该是父亲的活,抹墙、掏炕、打烟囱,这些活也要母亲来做,那双手又灰会有沾泥,有为手添上一层茧子。

每天晚上母亲在我们睡下后,都会坐在灯下,开始她女人的家务活。我也经常陪在母亲身边,看着她一针一线的纳着鞋底,手拽麻绳发出的吱吱声,那声音优美的摇篮曲,我会不知不觉的在吱吱声中入睡。那麻绳发吱吱声至今还记忆犹新。

母亲那时才像个女人,一会儿用头皮蹭蹭针,一会儿用锥子纳一下鞋底,在灯光中,母亲是那样的安详,是幸福的,是满足的,一个晚上一双鞋底完成了。鞋底上一行行的线,那是母亲用那双手纳出了对子女的爱。

我家的后园子,有三分多地,每年的开春就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也是用她那双手,亲自翻地、被垄、播种。等菜都长出来了,还要铲草,豆角、黄瓜架架,母亲都会变着法的,把菜侍弄好,夏天的菜园充满了母亲的希望,母亲的爱。

母亲的手是天下最美得手,她用那双手养育了八个儿女,想起母亲生前说的话,她说女人手大抓草,我去说母亲的手是一双抓宝的手。那双手抓出了家人的幸福,子女们的未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母亲的那双布满青筋长满老茧的手。

母亲,我勤劳慈祥的母亲


母亲,我勤劳慈祥的母亲

母亲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她的生活都与大山息息相关。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她就几乎天天上山,不是打柴,就是刨药材,要么就是采野菜和采蘑菇。母亲好像是山神,一年四季中,什么季节长什么,哪山出蕨菜、哪山长蘑菇,哪山有山梨,哪山有核桃,哪山长啥药材,她都知道。每当母亲挎筐上山采山货,她在前边走,后边总会跟着一帮人,因为跟着母亲,就会采到更多更好的山货。可我母亲腿脚快,等你在山这边刚刚追上她时,她就跑到山的那边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愿意跟她上山,否则你单独上山,十有八九就会空手而归,跟着母亲走总会多采一些。正因对大山的熟悉,所以,同样是上山,别人只采半筐,而我的母亲却总是满载而归。

我记得每年的清明刚过,下过两场毛毛细雨,母亲便到山坡上或沟塘野地去挖野菜,有猫耳朵、荠荠菜、柳蒿芽、大脑瓜,婆婆丁等山菜,回到家里,母亲就用这些山菜改善伙食,炒柳蒿芽,凉拌婆婆丁,水煮蕨菜,蕨菜炖粉条,刺老芽摊鸡蛋,最好吃的是母亲把大脑瓜剁碎烙成盒子,再有把荠菜熬成汤,味道很是鲜美,那种野菜的清香,再加上母亲的手艺,这野菜做出来的菜堪称美味菜肴,真的让我至今难忘。

等这些山野菜老掉,紧接着就是山上的槐花、刺玫花盛开,母亲便上山把花蕊摘下,用糖把鲜花拌匀,给我们烙成槐花饼、刺玫饼,那饼中有花的芳香好吃极了。立秋过后,母亲又去上山采来榛蘑、白蘑、松树蘑,把这些蘑菇晾干一些,也腌制一些,除掉卖钱,剩下的就是我家一冬天的珍馐美味。秋后,母亲还到野地用网兜捉蚂蚱,回到家之后用油炸,油炸的蚂蚱又酥又脆。为了让我们全家人吃的更好一些,冬天一到,母亲还拿着洋镐和网去河湾破冰捞鱼。对于捞鱼母亲很有经验,她先看看冰下面哪里有鱼在游,便在鱼多的冰面上打一个洞,久困河底的小鱼就来洞口这儿透气,母亲再在冰上咚咚的来回跑步跺脚,把河湾的小鱼都聚到一起。于是,母亲便放下网兜把鱼捞上来,鲜活跳动的小鱼挤挤插插地在网兜里乱蹦,但怎也挣脱不出去。那时我只有六七岁,每当母亲捞鱼时,我也跟着去。因为我还小,不知道母亲的艰辛,只觉得好玩,母亲跺脚我也跟着跺脚,母亲往上拽网我也跟着拽网绳,常常淋了一身的水,为此还常挨母亲的训斥。那时河套里没有污染,小鱼很多,一兜捞不净,但被惊的四下逃散,于是,母亲在冰上再来回跑步跺脚,把惊散的小鱼重新聚扰到一起,然后再下网兜捕捞,如此循环,不多时就捞一水筲。完后我就和母亲抬着回去,除掉送给邻居,剩下的还够我们家吃半个月。

那个年代,我们这里几乎没有细粮,为了给全家改善伙食,母亲还把粗粮细做,娘把玉米面、高粱面、豆面和在一块发酵,蒸成发糕,发糕里有豆子的醇香、高粱米的筋性、玉米面的香甜。每当饽饽蒸熟后,屋里的每个角落都有发糕的香气。母亲烙的煎饼、烙的锅出溜、攥的馇条,不但我们家人爱吃,邻居们也都赞赏,因为母亲心善,做了好东西都要送给邻居们尝鲜。

最使我感动的一件事,是我这辈子都不能忘记的。那是1979年那年的冬天,天冷得特别早,我们班的同学很早就穿上了棉袄,有的女同学还穿上漂亮的花袄罩。可我家穷,我不敢向家长要新衣服,我们姐几个穿的棉袄大都是母亲把穿小的接一圈变大,因此,穿到学校常常遭到同学们嘲笑。这年不光天冷,风还大雪也大,动不动就下起冒烟大雪,但母亲知道这件事后,不顾狂风怒号,顶着冒烟雪,天天上山,早出晚归,采回来很多刺玫果。几天后,母亲的手裂的跟小孩的嘴差不多,手上被刺玫果扎的都是刺。母亲把这些刺玫果放在炕头上,炕干后,就拿到供销社的收购组卖掉,半个月后,终于攒够了钱,给我买了一件浅粉碎花的新袄罩。当时,我扑到母亲怀里放声大哭,妈妈难为你了,我宁可不穿新衣,我也不让你去上山去摘刺玫果了!母亲也哭了,她说,我这身子骨是铁打的,妈没事儿,看到我的孩子穿上新衣裳,妈高兴。

如今,我已步入中年,母亲也快到了古稀之年,头发全白了,但身体还很硬朗,现在还经常上山,只不过脚步的的确确是慢了,但她还是坚持上山,采山菜、采蘑菇、有时她还打柴捡干枝。我们做儿女的怕累坏母亲,不让她上山,可她说,山上空气好,树上的绿叶养眼,我喜欢听鸟儿叫。还说大山对她有恩,是大山养育了我们全家,只要我能走,就让我上山吧。我们当儿女的也理解她对大山的情怀,面对母亲的执着,只好嘱咐她,上山可以,但要加小心,也不要太累了。母亲知道是为她好,对于儿女的嘱告,很听话,虽然照样还是上山,但回来很早。

现在,晚上母亲无事可干,也经常去大街上的秧歌队里去扭秧歌。母亲个子高,腰软,一扭秧歌就乱晃,逗得别人哈哈大笑。虽然母亲扭秧歌的姿势不好,但我支持母亲,只要母亲开心就好,让她把一生的苦辣酸甜都扭进秧歌里面。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08776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