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夫妻谈心不谈性?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夫妻谈心不谈性?,欢迎阅读与收藏。

坦白说,我们今天有夫妻懂得谈心的,已经是“高级关系”了,若论到还能直面谈性,那真是绝版没几个人啦!偏偏我们的婚姻盲区又大多卡在这一块,也正因为不说,闷着火烧或风骚,都对双方情感关系稳定毫无助益,反而脆弱到一个辣妹或者情圣就能搞得全盘皆墨,现在婚外性可不是男人的专利喽!

男女在恋爱期间,谈兴和做爱让彼此深深相互吸引着,生命力勃发到不行,心里再也放不下多余的事务和对象了。大多数人都在这种状况下决定厮守在一起,尽管“围城理论”人尽皆知,但总认定那是别人,决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没几个有远见的人,能够明白日后小日子会是什么真实景象。标题用《夫妻谈心不谈性?》,还稍微乐观地期待夫妻至少要谈谈心呵!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个体魅力都太薄弱了,原先的吸引顶不住岁月消磨,理由不外乎:一是天天绕着柴米油盐打转,只顾忙着捣拾基本民生问题,和西方人吃饭讲究餐具与氛围大不同,前者重在感官满足,后者则更加注意精神品质;二则我们少有个人的情趣可以专注,总是盯着对方一言一行,加大冲突机会;三嘛!自然因此缺乏个人成长绩效,导致语言乏味、见识浅薄、修养不足。

这种种实像都使得对方索然无味,激情过后,很快就要寻找新的刺激得到满足,现在普遍包括狂吃喝(不择手段寻找稀有食材及饮酒无度)、血拼(shopping,购物狂)、疯玩(泡吧、K房、麻将等),各个花样里都隐含着不健康的男女关系,此时能有几个人定静地经营自己的婚姻?

要不就滚进世俗洪流,忙着事业、追逐财富,或者焦虑地安排孩子学这学那,还有老想靠整容、装扮强化皮相,但形于外地尽是焦躁跟忙乱,动辄口气粗暴、眉头紧锁、表现不耐,无论男女再帅再美,看在对方眼里都变丑了,倒不如姿色平庸却心平气和的还耐人寻味呢!因此,这要说谈心,真不知道该从哪里切入呀?

至于谈性,那就难度更高啦!我一般比较赞成成人聚会中,讲讲黄段子无妨,一方面可锻炼我们对性的想象空间,谈笑里不会那么严肃看待性事,容易放轻松;另方面也成为可以上台面的话题,没什么好隐讳的,渐渐就习惯表达感受,不会闷在心里。而有水平的性笑话,其实是健康反应人类的基本需要,何须压抑到各种病态丛生?可我们就滞后到要把黄段子纳入性骚扰类,还作为妇女维权条款之一,你说大开倒车不?Qg13.CoM

讲真的,一对有谈心情趣的夫妻,默契必然会越来越好,也越加尊重对方的感受,如此性生活品质大致不会差到哪里。反之,不谈心却能谈性,那就如天方夜谭了,今天什么资讯靠一指神功(网络)就能随叫随到,不必正经八百的学什么,但若不在我们的社会教育中,落实各种人文素质学习,仍是白搭。

例如,社区里放一些寓教于乐的情感电影,每片看完后,由素养到位的专家与大家交流,马上民众就可以拿回家运用。这种手把手的开心学习,很快达到潜移默化效果,最后谈心或谈性不都一回事了嘛!

精选阅读

谈恋爱不谈KPI


不敢谈恋爱这种情况,在我这里是不存在的。

因为谈恋爱对我来说,不累——岂止不累,就和去旅游一样,也算是体会某种日常下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有趣。

这种心态是建立在我对亲密关系的期待完全是当下随机享受型,不需要亲密关系中的男人对我承诺未来有什么荣华富贵——人和人本质都是孤独的——我们只要现在轻松开心就好了。

为了轻松,我懒得在恋爱里隐藏或者撒谎,想说什么就告诉你,有什么建议就提给你,能凑的到一起算我们有缘,不能凑到一起那么无份就无份吧。

有和男人谈着谈着就淡了的情况,但也是彼此没啥需要检讨或者丢人的花开花落,好聚好散——在我看来,亲密关系最后是不是在一起,随机性太大,所以只需要期待交往过程中当下的坦诚和互助就够了,这样的话哪怕最后无疾而终,对双方也没啥坏处。

谈恋爱觉得辛苦的人,往往和我相反,太执着于在一起这个形式,为了这个形式封闭和世界的交流,只琢磨对方想法,不断地检讨和自我检讨,抬头不见低头见地互相计较和攻击,这就很累,甚至很苦了。

有时候真觉得“在一起”,真是个被扭曲了概念的邪教。

啥叫做在一起?是所有的事情都一起做吗?这显然不可能,但是这部分人总觉得,除了吃饭睡觉工作这些实在不能强求的“正事”,其他时候应该尽量在一起,哪怕物理上不在一起,精神上也要互相问候。

他们的在一起就是一场考核,今天我陪你看了场球赛,于是明天你最好能陪我逛街。

两天时间,总有一个人在干自己不喜欢的的事情。那为什么不一天时间里一个去看球赛,一个逛街,还有一天开开心心滚个床单说几句笑话呢?

然后还衍生了另一个说法,就是亲密关系里,需要不需要牺牲。

谈恋爱辛苦的人,会觉得真爱就是彼此牺牲,牺牲程度,变成了另一个考核。

有时候她们认为男人和自己在一起,是对方的一种牺牲,所以自己就要牺牲一些成长的机会(比如更有挑战但是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其他人的交流,拓展圈子等)来自以为回报了男人。

有时候她们又认为,和男人在一起,是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所以需要男人无时无刻汇报行踪,来回报自己。

难道就没有两情相悦正好需要彼此陪伴,谁都不算牺牲,反而是满足了双方精神需求的情况吗?

肯定有,但是她们嫌弃那样的话太随机,不上心,不可控,“在一起”作为一种KPI,考核的就是一方哪怕不愿意也会陪对方的时间,不到某个值就等于不达标。

最后KPI失败了,就是果然他没有那么喜欢我。

知道好几个在感情生活里屡战屡败的朋友,她们在小技巧上没有什么问题,容貌和身材都不错,有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暧昧期的时候对男人该撒娇撒娇,该冷战冷战,很平等活泼——但一旦开始考虑长期关系,就变成了狠抓KPI的老板。

需要掌控男人的行踪以便计算和自己的时间。

需要时时刻刻体会到男人以自己为重的安排。

需要男人不断地通过物质或者精神输送证明彼此精神上在一起的默契。

这种考核当然就非常分裂了。因为一方面,她们自我洗脑愿意牺牲自己来配合男人。另一方面,她们又无时无刻考验男人愿意不愿意牺牲自我。

暧昧期她们漂亮又独立的样子,很容易吸引到不错的男人。可是一旦进入需要“在一起”的真爱期,往往撑不到几个月,男人就冷淡了下来,似乎随时可以抽身而去。

于是她们又加大了为了在一起需要彼此牺牲的力度,压榨自己或者男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她们根本无法在享受约会,而是反复表示想和男人好好沟通,好好计算,我们应该怎么才能算“在一起”达标。

所以,到底为了什么一定要在一起?

想不明白这个,跟着KPI走,就好像不知道怎么获取利润只会严格考核上下班时间的公司一样,留下的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走不掉的,没有人开心。

在一起在我这里的权重,要大大低于坦诚和轻松。

我可以几天没想法和你说话,但是我对你说的每一句,都是我想表达的真实想法。

真实想法告诉你,只是为了让你了解我,而不是为了让你改变你自己。因为轻松需要的是彼此正好想法一致,而不是谁来改变谁。

我们在没认识对方之前,都好好地活了十几甚至几十年;我们离开对方也会继续好好生活十几或者几十年——大家都是独立平等的,所以为什么要分出谁对谁错,谁需要牺牲,谁需要改变?

你正好在我喜欢的状态,我也正好在你喜欢的状态时,我们就在一起。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就各忙各的,等有心情再重新相聚。

在一起的时候固然开心,各忙各的时候,我也很充实。彼此不要打扰对方的充实,才能在一起更开心轻松啊。

你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硬在不喜欢对方某种状态的时候还粘在一起,自己委屈,对方也紧张,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只是徒增了对彼此不满,又因为不满的时间增加,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这种倒霉经历,当然会让你害怕谈恋爱。

不强求一直在一起,恋爱就会豁然开朗。不为了某种仪式,而是真的因为互相思念,有默契而相聚——每一次相聚都会让生活更丰富一点,大大高于在一起不开心又不甘心分开的状态。

不要害怕留出彼此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因为我们需要时间与自我对话,想明白有没有真正需要和对方说的重要的话,有的话又怎么表达。

吃东西,我们知道要吃好点,别吃撑。

谈恋爱,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情绪稳定,想法成熟不多变的话,真诚的交流并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说过就好,不应该流于形式让彼此为了打卡疲于奔命。

好好过日子,得闲了找个男人交流交流,吃点好吃的,顺便谈恋爱,有可能暧昧暧昧,有可能无疾而终……很轻松的。

亲密关系这场考试,不是考男人对我的态度,而是我对自己的态度。在有所诱惑的时候我是否仍保持着一颗平常的快乐心,这才是亲密关系能带给自己最大的乐趣和自豪。

人与人之间轻松、平等、坦诚的感情交流,就像我写鸡汤文一样,不是每天都能打卡写得出来,但只要我写,哪怕只占用了很少的时间,也是我让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的基石之一。

肉体终将衰老丑陋,但我们的精神基石,就让它闪闪发光、自信到死吧。

出轨的人是无法谈心的


回归,比出轨更难!

一个修复期的同学问我:

“老师,怎么给出轨的人谈心?你拿出的是真心,他拿出的是背叛的心。是不是这个阶段就无法沟通。他的沉默其实就是因为这一段经历无法说出口,说出来要么是欺骗,要么是伤害。”

我回复说:

“是的!出轨的人无法谈心,沉默是正常状态。不要强行和出轨的人谈心,只会让他更沉默,更无法面对,更退缩,更想逃。”

很多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对于出轨的人,与其说不愿意谈心,逃避谈心,不如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谈心!

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我们是这样看出轨回归这件事情的:停留在道德评价或情绪宣泄,只会让关系修复越搞越砸,越重建越无力。努力的目标是让两个人都越来越好,或者至少让自己从出轨的漩涡中走出来,重新活出自己,这才是对的方向。设置对的目标,比一切方法技巧都重要。方向错了,越努力越错。在出轨修复中,最关键的不是承认谁对谁错,而是解决问题,活出各自喜欢的样子!

出轨后,自我修复三阶段:

01

爆发期

爆发期通常指出轨事件刚刚曝光,“东窗事发”的阶段。出轨、婚外情、约炮、密友等原本暗地里偷偷进行的事情,突然间被发现了。这个时候引发了事件所有相关人的情绪剧烈反应!包括:妻子、丈夫、出轨对象、父母等所有与出轨事件有关的“主角”:突然间“一切都不好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不知道怎么办,天啊,怎么会这样?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焦躁、烦躁、不安、愤怒、羞愧、恼羞成怒、不知所措、惴惴不安、不得安宁、静不下来、无法正常思考、恐惧害怕……这些都是爆发期想甩也甩不掉的情绪体验。

此时几乎是情绪最剧烈撞击的时候,被猛烈冲击的感受,每个人不一样,却都是如此的强烈!事件中所有人,包括妻子、丈夫、出轨对象等都“不好了”!每个人都处于“应激状态”中,都不是自己的常态。应激状态下做出任何极端的反应,都是有可能的,都是可以理解的。

爆发期真无法“谈心”,无论心平气和还是激烈交战,大部分交流的落脚点都是谁受伤了,谁该负责,谁做了什么,谁没做什么……怨恨、指责、受伤、失望、痛苦、愤怒等消极情绪,充满了整个爆发期。

爆发期情绪宣泄越彻底,此后的修复之路越清晰。爆发期知情人越少,越保密处理,自我修复和关系重建越容易。为了保护孩子,尽量不要让孩子卷入其中。

爆发期通常建议“隔离处理”原则:尽量在妻子、丈夫、出轨对象三个主角之间解决问题。知情人扩散到父母、孩子、亲戚、朋友、公司层面,会让局面越来越失控,越无法收拾。

02

冷静期

一般出轨曝光后2-6个月进入冷静期。此时事件中的所有相关人都开始逐渐适应出轨带来的影响,情绪该宣泄的也宣泄了,该隐忍的也隐忍了。出轨的客观事实逐渐被接受,然而关于未来还不太清晰。这个时候,通常会渴望得到一个肯定而明确的答案:以后到底怎么办?是回归,还是彻底分了?谁和谁在一起?到底选择谁?能够彻底回归吗?

这些问题,不仅困扰“被出轨”的人,同样也困扰着出轨的人,和出轨对象。事件中的主角(妻子、丈夫、出轨对象)都希望明确答案,然而,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恰恰是冷静期最重要的特征!是的,冷静期的核心感受就是无法做出绝对的选择。让人感觉崩溃、难以忍受,特别希望痛快一点,要么分,要么合,别藕断丝连!可分析利弊,又各有好坏,无法痛下决心。左右摇摆,困扰不已,有时连自己都会受不了。

冷静期所有纠结都是有意义的!

“无法做出决定”的本质是进入对自我的反思与重新评估,包括人生目标、意义、价值的全新思考,也包括对过往经验和人生信念的否定和质疑。冷静期很难敞开谈心。这一阶段强行“谈心”常常会以沉默收场,或者欺骗或者敷衍或者逃离。“无言以对”是冷静期最经常出现的画面。

事实上,冷静期属于自己反思自己的时间。一般建议不要和伴侣或出轨对象过度链接(如积极地关系建设、频繁地确定关系、找出轨对象谈等)。更重要的是自己一个人安静地想清楚: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可以舍弃的?你的底线是什么?综合考虑孩子、家庭、社会的影响,你将为自己做出怎样的选择?首先把你自己照顾好,才能照顾他人,这是冷静期自我修复的重要原则。

03

修复期

修复期是对自己内心的决定,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谁是谁非,今后选择与谁在一起,未来如何过日子,已有初步选择。然而如何达到理想中的生活模式,怎样才能在选定的状态下,如何活出自己和对方都舒服的样子还不确定。是一个彼此互相依赖、互相不信任、又互相试探的过程。

出轨事件中每个人都受伤了,经过冷静期的反思,开始重新调整相处模式,彼此都开始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能感觉到自我“元气”逐渐恢复,开始回归到一个新的生活和工作规律,同时也感受到关系的微妙变化。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自己和对方,是修复期最主要的特征。

修复期的关键不仅在于两人关系的处理,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信心的恢复和对自我的重新肯定。先梳理自己,再谈关系,是修复期的关键原则。谈心的前提是:你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脆弱与强大,你能把自己照顾好,有信心面对彼此关系的任何可能性。而这一切,必须经过你自己内心深层次的思考、智慧的沉淀。

当你能允许对方回避谈心时,是你给了对方独自冷静反思的机会空间。等对方自己好了,想明白了,自然会从躲避的洞穴里走出来,继续你们的关系双人舞:进进退退,亲疏远近,分分合合。取决于两个人,更取决于你的自我修复与信心重建!

看到你自己,也看到对方。尊重自己的决定,也尊重对方的回避。每个人都先把自己照顾好,关系自然好。

和你的爱人谈谈心


和你的爱人谈谈心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整天整夜和朋友谈心,和闺蜜谈心,和哥们儿谈心,而夫妻之间反而不谈心呢。

麦兜说:“对待老公,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的结果只是失望,尤其是感情。”

女人:你怎么能这样?你怎么可以这样呢?

男人:你到底想要我怎么样,我到底要怎么样你才能满意?

……

很多家庭感情有问题,是因为沟通有问题。

如果沟通不顺畅,就会壅堵,会积累,会坍塌和崩溃。

沟通,不是指责对方:你要改正些什么,你要做到些什么。

不能带有强烈的情绪化,那样的话,对方对你的反应首先是抵触,继尔是反击,于是沟通变成了争吵。

沟通的关键在于谈心,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出你的希望,你的不安,让对方知道。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整天整夜地去和朋友谈心,和闺蜜谈心,和哥们儿谈心,而夫妻之间反而不谈心呢?

谈心,是一种交心的谈话,是把你的真实内心告诉他,由他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一味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对方,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对方。

谈心是让对方解你,你也了解对方的过程。之前你只会觉得他哪件事情没做好,而这时你才会知道他为什么没有做好。

谈心的过程,是换位思考的过程。很多事情,如果你仅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会怎么也想不通,而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能很快能够释然。如果双方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问题,找找自己的不足,便会少了很多争吵和伤害。

换位思考,在婚姻中非常重要,当你要求对方要做到什么,那么你首先应该先问自己,自己能做到吗?自己如果做不到的话,为什么一定要对方必须做到呢?

所谓的爱情,很多时候是从自我出发的,并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婚姻要更多地设身处地替对方多考虑,才能长久,美满。

特别是当面临生活中的某个具体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时,最好不要揪住这个问题不放,非争出个是非对错。这时不妨暂且放下这个问题,谈谈彼此内心的想法,回忆一下当初你们对

婚姻的共同期望,这时,你们便可能会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因为你们不是在争高低,不是在较劲,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在为婚姻共同的未来而努力。

麦兜说:“请珍惜身边的人,因为前世扭断脖子的回眸,我们才换来了今生的姻缘。”

麦兜还说:“对待老公,有事情要说出来的,不要等待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失望,尤其是感情。”

刚刚看到这样一段话,很喜欢,特意记下——

如果有一天,当你跟爱的人发生争执,你就让他赢,他又能赢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掉了什么?这个赢跟输,只是口头上罢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命都浪费在语言的纠葛中。其实,争执,在很多时候,并没有留下任何输赢,却失去了很多本应珍惜的感情!

其实奢侈的事,是和你谈心


我们最想要的关系是什么?

有很多人内心会有这样的抱怨,我所拥有的关系并不能真的满足我。

无论是父母和自己的关系,还是男(女)朋友和自己的关系,或者伴侣和自己的关系。

有时候,抱怨的那个人会被对方愤怒地顶回来:

“你到底不满意什么?!”

这样的话语,我们总是听到:

“妈妈为你操碎了心,你看每天起早贪黑地照顾你,不让你做一点家务……”

“爸爸给你解决了那个面试单位的事情,你还有不好好干的理由吗?!”

“我挣的钱都交给你了,又不赌又不嫖,你还想要什么?”

“不是陪你吃饭逛街了吗?你生病了我也第一时间放下工作来了,你怎么还是这样?”

在关系里,总是表达不满足的人,常常会被认为是很作,或者很麻烦,再严重一点,叫做不懂得珍惜,不知好歹。

可是,也许很多人都没把这句话说明白——我要的关系是满足我什么,你知道吗?

我们最想要的关系,其实是这样的一种愿望能被满足——“我想找一个人,处理我的感受,而不是,处理我的事情。”

但大家的现实往往是,每个人都在处理着与你有关的事情,却找不到一个人,处理你的感受。

于是很孤独。

有不少来访者跟我说,自己的另外一半从来不和自己谈感受,只能谈事情。

结果就是“除了讨论孩子的事情、老人的安排和买房子还房贷的事情,我们什么都不说”。

也有来访者说,自己从不在另一半面前谈感受。“我只能谈事情,谈感受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话了。”

很多读到中学出现了心理问题,因而不上学必须进行心理治疗的孩子,都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和自己最亲爱的父母聊过任何一句感受性的话语。

父母在很长的时间以来,开口说话的方式只有一种:你应该,你必须。

在一些人的世界里,是真的没有人温柔关注地问一句——你觉得怎么样?你在想什么?烦恼什么?害怕什么?

如果关系里连关于感受的对话都没有,这样的关系能满足什么人?

嗯,也许就只能满足,“被物化”“去心灵”的人。

说得残酷点,就是这个人作为人的思想灵魂性的一面,在关系里的另一个人面前是死的。

剩下的,被对方看到的,这是这个人成为目标的一部分的功能性的一面。

工具而已。没有生命的物体。

生活里不谈感受,父母和孩子只谈学习以及学习的目标,夫妻之间只谈财务安排以及孩子,男女朋友之间或许好些,恋爱时我们会比较多的谈感受——但是生活中的长期亲密关系里,感受则越来越多地被扔到了一边。

在这样的关系里,内心持久处在很不满足,很匮乏的状态。

但在这样的关系里,人们还是携手完成了很多困难的目标的。

比如升上最好的高中、钢琴八级、常春藤学府、买了三套房、升职加薪、维持着婚姻、每年度假、生二胎……

你和你关系亲密的人,已经多久不聊感受了?

如果关怀心灵,让自己不要在“被物化”的社会里,渐渐“去心灵”地活着,那么你可以常常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来重新评估你的亲密关系,调整。

或者,如果真的没有人让你可以谈感受,你也要好像鲁滨逊漂流到荒岛一样,自己和自己谈谈感受。

在保护你的身体健康、让财富增值、养育后代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灵魂,关注自己的感受,别让心灵枯竭。

现代人的焦虑、社会的压力、和周围人的比较,让很多人不得不步伐越来越快的生活。

于是,大家都成为了解决各种问题的小能手,我们解决自己和他人的问题,生活就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出现再解决,我们没有时间,谈感受。

有人会说,残酷的现实面前,谈感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是啊。

但是,这也是一种选择。

不管现实推动你走得多快,不代表你完全没有选择稍微放慢一些自己的步伐,留一点时间来感受自己,或者去感受自己身边那个亲爱的人,伴侣,孩子。

不要总是把事情,放在你和另一个人之间。而是可以让感受、情绪、体验,在 你和另一个人之间流动起来。

给感受一个可以流动的时间空间。这个是你可以觉察和选择的。

在做作业的催促、练钢琴的催促、洗澡的催促之后,用一点点时间,将事情放在一边,摸摸孩子的背说,“今天你好像有点烦躁,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和伴侣聊完了紧锣密鼓焦头烂额的生活之后,有这样一刻,静静待着,感受对方的心跳和气息,然后对她(他)说:

“好久没聊天了,最近你累吗?”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感受到鸡皮疙瘩起来了。

嗯,你之所以觉得很不适,那可能是因为你太久没有好好的在关系里,处理过感受。

可能是因为你的关系里只有事情,没有自己。

还可能你试过表达,但被对方筑起的围墙挡了回来;也可能是你其实根本不会表达感受,你只会借助事情去责备发泄。

很多人,根本没有在关系里处理感受、表达感受、接纳感受的技能,是因为,在原生家庭里,在他成长的最初,他的感受,就没有被人好好地处理过。

一个说起来有点悲哀的认知误区就是:

小孩子懂啥?

实际上,小孩子什么都懂,他的潜意识就像海绵在捕捉所在环境里细枝末节秘而不宣的一切,融刻进自己的潜意识里,形成了人格,形成了模式。

的确,在小孩子意识上还不懂,不会表达,脑袋里没有什么语言概念甚至还不会清楚说话的时候,有的东西就被固定了。

比如感受模式。这种固定,不是经过意识固定的,所以后期,也不是经过意识就能改变。(所以心理咨询,更多的是在对潜意识进行工作。)

比如一个小男孩,被人打哭了,父母不是过去问你为什么哭,或者接纳他表达的这种委屈的感受,而是直接羞辱他说:都多大人了,给人打几下还哭,羞不羞?

在这种养育下长大,以后,这个男孩潜意识可能就觉得,我不能软弱,我软弱是羞耻的——失败是羞耻的,悲伤是羞耻的,害怕是羞耻的等等。

再比如,一个姐姐拿着自己的娃娃在玩过家家,弟弟看见了就要抢(孩子之前抢东西其实很寻常),姐姐死死抓着,弟弟抢不过来要打姐姐,姐姐也扬手也打弟弟……

这个时候妈妈登场说,“你是姐姐,怎么连个破娃娃也不能让弟弟玩一下,这么小气!”说着把娃娃一把抓过来给了弟弟,姐姐眼眶泛泪,妈妈完全看不到。

在这种养育下长大,以后,这个姐姐潜意识可能就觉得,我的感受表达出来也不会有人认同我,我的悲伤是不被看见和接纳的,我不重要,别人比我更重要。

当然,还有很多的原生家庭,父母、祖辈也从来没有什么表达感受的对话和氛围,所以孩子在其中成长,也没有什么表达感受的语境。

长大了,表达感受,也就成为了一种障碍。

所以,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习惯把感受包装在事情里面。

总是谈事情,不谈感受。

牺牲、付出,然后站在道德高地,要求别人服从,赞赏,认同,或者不断为对方解决事情,以此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或者满足感,掌控感。

这就是我们隐晦地处理感受的方式,隐含在事情和道德之中,扭曲而沉重。

咱们说点有希望的。

朋友圈的点赞其实蛮好的,点赞就是表达。

表达对一个人的看见,或鼓励,或认同。当然,更多的点赞,也许只是一种社交礼仪而已。

发朋友圈,其实就是很多人表达感受的一种方式。有的人会在朋友圈里,表达一下感受,收到的评论和点赞,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反馈,这就是对感受的处理。

既然关系里,那个人总是处理事情而不处理感受,假如你还想继续要这段关系的话,那么你需要去带动对方。

鼓起勇气,去表达你的感受。

儿时创伤会让你很畏惧,你害怕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得到的是无视和羞辱,嗯,但是你可以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你可以找咨询师,你可以学习,你可以的,你不是小时候那个无力的孩子了。

你需要试试。

跟对方说,我其实,不大开心,我其实,有点累,我其实,希望你抱抱我,听我说,五分钟的话。

有人会说,很遗憾,我没法对我的另外一半说出这样的话了,以后也不会说。

必须承认,很多人的关系的功能,只是为了满足安全感。

在这个焦虑的社会里,搭着一个人一起过日子,就会没那么焦虑。

关系的存在,

假如只是为了满足你的安全感,

那么在需求层次理论上,

你的心灵可能难以在关系中被更多地满足了,

在只能处理事情的关系里活,

那叫生存。

但,如果你比较强大,

如果你比较勇敢,

如果你能够给自己安全感,

如果你即使遭遇拒绝和冷漠之后

还是试着打开自己试着表达感受,

那么你就可以去寻找和创造,

能够处理你的感受的关系,

并给自己时间关注自己的感受,

那叫生活。

无话不谈的氛围


无话不谈的氛围

我的表达能力一直挺强的,大学时代还参加过学校辩论队,所以经常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嘴巴上有些不饶人——有时会倾向于在语言上说服对方,通过理论让对方接受我的观点和要求。

这样的习惯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被彻底地改变。刚开始做咨询时,我经常会自以为是地认为我知道来访者应该怎么做,也很想要去说服对方接受我的建议。可是我发现每当我去尝试反驳和辩论的时候,对方就会退缩、疏远,一些本来提起的很重要或者私人的话题,也不再愿意继续探讨。

咨询的过程中,来访者的自我披露越多,对于咨询工作越有利。但在披露很多信息的时候,来访者会感到不安、羞耻或者焦虑。为了支持来访者克服这些情绪,愿意敞开心扉,有经验的咨询师,会非常注重为来访者营造安全的、非批判性的对话氛围。

我在咨询中的体会是,心扉的敞开是逐步的,是一个「我说一点,看看你的反应,我再决定要不要再多说一点」的试探过程。可是在亲密关系里,很多人的误区是只要你要求对方诚实,只要对方向你保证对你袒露一切,心扉就算完全敞开了。因为这种误区,很多伴侣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即明明以为对对方知根知底了,可有一天却突然发现对方还有秘密。

尤其是如果你的性格相对强势,比较急性子,嘴巴比较厉害的话,即便你要求对方说实话,在对方尝试坦露了之后,如果你的反应是立刻给予反驳、批判,或者表达自己的不满,那么只会破坏安全的对话氛围,让对方觉得无论说什么,最后都会反过来成为你用来攻击对方的弹药。

在需要深入了解一个人想法的时候,例如聊到和前任的关系或者异性朋友这类比较敏感的话题时,我会强烈建议你一定要沉住气,平和而又诚恳地邀请对方表达,让对方感到安全:「我知道这个话题对你来说可能比较敏感,或许你可以试着说说看,我很想了解你,也向你保证,我不会在没有完全理解你的时候给你贴标签或者批判你。」

如果能谈心,谁会想抱怨?


曾有读者给我来信,

她因为无法控制体重增长而感觉很崩溃,

但她长胖的理由非常特别。

她说:

我观察自己,发现我一旦肚子饿的时候,脾气就特别差。

即使很快就吃到东西,在吃的时候,我的心里也是一直在责怪母亲的。

怪她这没做好,那没做到,却又不是跟吃有关的。

每次吃饭都在抱怨,总是不知不觉吃了很多,体重一路上涨。即使每天都锻炼,但体重却不断增加。

吃饭曾经是她的“童年阴影”,

相信也是很多人经历过的痛苦:

一边吃饭,一边被指责。

“都是一个老师教的,怎么隔壁xx比你强那么多?”

“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没见过你这么挑食的孩子”

“今天老师说你在学校又惹事了,你这孩子怎么回事?”

很多父母都容易焦虑,

目光时刻落在孩子身上,

关注孩子各种显现和潜在问题,

然后急切地进行教育、纠正、甚至指责。

一家人一起吃饭时,就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而这个时间变成了孩子被集中“攻击”的高压时刻。

哪哪都不对,怎么做都不好,

不被认同,不被喜欢,总是我的错。

吃饭总和不愉快在一起,

吃饭也总和“我不好”连在一起。

可想而知,这样的感受有多糟糕。

原本吃饭是让人满足的时间,

却伴随着没完没了的抱怨,

无力承受,又无法反抗,

就只能靠吞咽,靠不停地咀嚼,

来对抗这难受的感觉。

这种无声的反抗,似乎在说:

我把这些指责吃下去了,就消灭它了。

又似乎在说,我不能说什么,

但可以用吃这个动作来反抗你。

2

甚至很多时候,

我们都是吃着妈妈的“抱怨”长大的。

于是长大后,我们又不断重演这样情境,

只是换成了我们去抱怨他人。

尤其在亲密关系里,

我们从来都不缺理由去抱怨别人,

对方身上的问题总是很多,

但抱怨其实只是一种表象,

只有借着抱怨,你才可以和她亲密连接。

抱怨妈妈这个没做好,其实是说,

我投出了期望,而你让我伤心了。

抱怨妈妈这个没做到,其实是说,

我付出了信任,而你让我失望了。

这种投入、付出,

其实就是一种亲密连接的需求。

抱怨是爱,抱怨也是恨。

那是你小时候体会到的爱和恨,

恨让你积压愤怒、委屈、伤心,爱又让你无力反抗,

所以只有一起吞下,现在变成你自己的爱和恨,

无法表达的爱,和不可言传的恨。

如果爱可以直接表达,恨可以直接言说,

那也许就不需要“抱怨”来做载体。

可以对妈妈说:

我爱你的什么,我恨你什么,

我需要你什么,我讨厌你什么……

可以抱抱我吗?

当两人真实相对,说出内心真正想说的话,

爱终究可以化解恨,

你也可以重新回到母亲爱的怀抱。

抱怨有其形成的原因,

也有其持续存在的意义,

当你能深刻理解这些,

就能看到空间,也就能自由选择。

3

不仅对孩子,跟伴侣的相处中,

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抱怨模式。

妻子不停地抱怨,

抱怨自己承担了孩子的教育责任,

又要操心家里的方方面面;

对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

可丈夫连句好听的话也没有,也不关心人,

总是沉着脸,甚至还经常发脾气。

丈夫以沉默应对,

妻子的抱怨就像打在了棉花上,没有反应,

于是抱怨就没完没了。

丈夫忍不住大吼一声,这回抱怨停住了,

因为妻子的抱怨像打在了墙上,

硬生生地被弹回来,很疼。

但是丈夫如果仔细听妻子的抱怨,

就会发现:这些抱怨其实在说,我需要你,

想得到你的认同,想得到你的爱。

你不回应我,让我觉得你不爱我。

你可以好好爱我吗?

爱和恨其实都可以直接表达。

可能直接表达爱,

就像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

容易显得自己不堪一击。

而直接表达恨,

又担心对方不接受,关系会失控、恶化。

借着对具体琐事理直气壮的抱怨,

可以让对方无以否认,无以抗拒,

让自己处于绝对优势的位置,

又不让人看到自己脆弱无助的一面,

还有理由释放自己情绪。

但其实抱怨赢了情绪,输了感情,

让彼此距离更遥远。

因为这种亲密连接总是带着条件的:

我需要你足够好的,我才有理由来完全爱你。

4

在亲密关系中,

抱怨总是伴随着过度关注和过度付出,

抱怨也总是伴随着期望和失望,

抱怨也总是因不能被理解而不断重复。

我们真正理解抱怨的原因和意义,

就不会想像铲除恶习地要绝对清除它。

其实你也难以真正清除它,

它已经成为你的一部分,

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都身不由己被过去深深地刻上烙印,

你就是这样复杂、独特、好坏并存的你。

但你可以选择的是,和抱怨保持怎样的关系。

可以和它说:我暂时不需要你了。

你可以把它放在一个角落,然后说,你先呆在这里吧。

你也可以重新建构“抱怨”,

翻译出你抱怨的话真正想说的是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期待着什么,又对什么失望。

让自己,也让别人看到,被包裹着的隐藏情绪。

面对总是抱怨的亲人,你不妨可以对她说,

我听懂了你的话,你想说的是,你多么需要我,你多么在乎我,你多么爱我,我真的听懂了。

抱怨一旦被真正理解,

那就不再需要不断重复了。

不谈恋爱的婚姻,处处是惊喜?


1

人真的会日久生情吗?

在一次讲座上,有个女孩问台上的演讲嘉宾。

女孩说:如果两个单身男女并不是一见钟情,但他们在一起相处久了,会不会产生真爱呢?

演讲嘉宾斩钉截铁地说:会。

“中国古代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有一本书叫《选择》,是一个印度人写的。

她的爸妈都是锡克教族,他们全部都是在结婚之前见不到新娘的,然后父母安排结婚,结婚当天晚上才看到新娘长什么样子,他们整个宗派的人全这样。

后来有科学家去统计,发现没有谈恋爱,就这样直接结婚的幸福水平要比很多年爱情长跑后结婚的人,幸福水平高很多。”

演讲嘉宾问那个女孩,你猜这是为什么?

女孩摇摇头笑着说,不明白。

嘉宾回复两个字说:惊喜。

你想想看,我们和一个伴侣谈了七年恋爱以后,你就会觉得说,我们真的要结婚吗?

你们都七年了,彼此都熟得不能再熟悉了,这个时候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或者说只是觉得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并不是自己本能地想要结婚,因为前面已经没有惊喜了。

好多谈了很多年恋爱的人就是这样进入的婚姻殿堂,可是过得并不幸福。

曾经有人问小编,为什么那些谈了很多年恋爱的,很难有一个好的结局?

除了没有惊喜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男生和女生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男生在喜欢一个女生并且追求她的时候,他付出的爱是百分之百的。

女孩发消息给他,他会秒回,女孩有什么要求,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女孩说过的话,她的喜好,男孩通通都会记得,于是女孩心动了,她会回馈给男孩20%的爱,并且慢慢开始憧憬有他的未来。

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很多东西是会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的。

我之前说的,男孩刚刚爱一个女孩的时候是100%,但是当他想着自己已经确定了情侣关系,拥有了这个女孩,这个时候他就会抽出20%的精力去做别的事情。

比如忙工作,忙交际,兴趣爱好等等,只会留80%在这个女孩身上。

而女人是越爱越深的,刚刚开始是20%慢慢就会变成50%甚至到80%。

女人一旦爱上一个人,就很容易失去自我。

逛街的时候看到好看的衣服就会想到要给男朋友买,甚至会幻想他穿上是什么样子,谈论一些话题的时候,就很自然的提到他。

这个时候很多东西就开始发生变化了,男生对女生是80%,女生对男生也是80%,看起来是很对等是吧?但是一开始可是100%对20%的啊。

女孩的心里会有落差感,会开始失望,但是这样的失望还会继续。

男生对女生的80%会慢慢减少到40%甚至是30%,而女生会从80%上升到90%甚至接近100%。

女生越爱一个人就会变得越没有安全感,尤其是当她看到男孩用到自己身上的精力越来越少了。

她会觉得这个男孩对自己不上心了,不爱自己,甚至觉得他已经变了心。

她会发现,以前自己说一遍的事情,男孩会记得分外清楚,但现在自己即使说了很多遍,男孩依然记不住。

以前会对自己呵护备至,但现在关心和关注都变少了很多。

这个时候矛盾就来了,两人吵架越来越多,彼此失去了耐心,最后只能分手。

这就是人性,得到了就不再付出了,也失去了对爱的敬畏感,“已经上钩的鱼儿何必再喂鱼饵?”

很多感情说白了,就是这么变淡的。

所以你看,即使是自由恋爱,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也会变得难以善终。

这个时候,我们前面说的父辈们传统婚姻模式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第一,有惊喜

能够接受他人介绍或者父母安排相亲结婚的人,他们对婚姻的期望是比较低的,结婚之后有更多的惊喜,他们的婚姻就是一个探知未知可能的过程。

●第二,门当户对

不可否认,古代宣扬门当户对的婚姻,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父母介绍的婚姻一般都是门当户对,因为相近的经济基础就决定了他们的三观会比较接近,这样的婚姻一般都比较稳定。

而且因为是父母支持的,婆媳矛盾也会变少。

●第三,避开了感情变淡的过程

传统婚姻是一个从磨合到慢慢适应的过程,细水长流,不会像自由恋爱那样大起大落。

而且这样的婚姻目的性很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会在婚姻里得到。

2

重要的不是形式

而是结婚之后对婚姻的态度

写的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这是在鼓吹传统婚姻,贬低自由恋爱。

然而,传统婚姻就没有幸福的?自由恋爱就没有幸福的?

都有吧,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结婚之后对婚姻的态度。

我见过自由恋爱的夫妻,当初为了爱情都要私奔了,不顾家里人反对在一起了,可是结婚之后天天吵架,把离婚当做家常便饭。

我也见过传统婚姻中,相亲认识,没多久就结婚了,结婚到现在,二十多年没吵过架,相敬如宾,儿女双全,什么时候看到他们都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传统婚姻,当你不再敬畏婚姻,不懂得克制人性,再好的婚姻也会土崩瓦解。

我们以前总是说减肥是反人性的,健身是反人性的,学习是反人性的,自律是反人性的,但其实婚姻也是反人性的。

人性是喜新厌旧,贪得无厌,你必须把两个人熟得像自己器官一样的人捆绑在一起。

你此生只准喜欢我一个,只准和我一个人生活在一起,哪怕已经没有惊喜,哪怕已经无限厌烦。

这哪里会受得了?

我们前面说的锡克教族传统婚姻,经过统计之后发现普遍比自由恋爱的婚姻要幸福,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婚姻就是完全克制人性的。

这就是印度的锡克教族:

他们头上缠着长长的头巾,是禁止摘下来的,只有沐浴的时候,或者死亡,否则就是违反自己的信仰。

这个教族对于婚姻非常重视,都是在锡克教庙里举行非常庄重的宗教性婚礼。

《古鲁.格兰特.萨哈卜》相当于他们的“圣经”,新人结婚的时候,就是要对着“圣经”起誓。

他们认为婚姻是非常神圣的,与食物、水、空气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新郎和新娘在一生中都应始终不变,甘苦与共,共同履行家庭的责任。

所以,违反了婚姻就是违反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用宗教信仰去克制人性,反而会过得幸福。

3

真正的爱,一定是克制的

到了这里,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现代人的婚姻,还有谁会把婚姻当做信仰?还有谁会觉得婚姻是神圣的?

越释放人性的地方,离婚率越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离婚率越高,收入越高的人群,离婚率越高。

忽然想起我父母的婚姻,相亲认识,我奶奶带着母亲吃了一碗面就算是订婚了,我父母骨子里面都是比较传统的人,重视婚姻家庭。

他们都遇到过很多诱惑,但即便日子再苦,都坚持下来了,在他们的信念中就是夫妻还是原配的好。

母亲总是教育我,“结发夫妻”这四个字,对他们有着无限的敬畏。

那个年代,生活很艰苦,东西坏了舍不得丢,会先想着去修补,那个年代的感情也很珍贵,人们对婚姻有着敬畏感,坏了舍不得扔,修修就好。

多年之后,再看周星驰的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有一个细节非常打动我。

有妇之夫的阿发在妓院遇到了美若天仙的琴操姑娘,顾盼生姿,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阿发一下子看得目瞪口呆。

毫无疑问,他爱上了她,而对方也不避讳自己的好感。

按道理,两个人就应该在妓院迅速滚了床单吧,但是最后一刻,阿发克制住了自己。

当甜蜜过去,新鲜感不再,我们很容易爱上那些年轻又美好的新面孔,如果说此刻是真爱,那之前和自己老婆遇到的那一刻又是什么?

所以真正的爱一定是克制的,人性会让我们遇到无数次真爱,但婚姻就是反人性的,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忠诚于对方。

胡渐彪在《奇葩说》中有句话说的好,幸福的婚姻都有彼此的克制,不幸福的婚姻都充满了无情的放肆。

放纵人性是一种本能,而克制人性是一种选择。

一段好的婚姻,一定是建立在这两点上:

对内:相互尊重、信任、坦诚。

对外:经营好双方的亲戚与朋友等等。

这些当然重要,但影响婚姻的质量和决定婚姻是否长久的决定性因素,还需要4个因素来决定:

1、情感的相互满足:

2、行为的相互支持与满足:

3、经济上的相互满足:

4、夫妻生活相互满足:

做到了这些,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令人羡慕的完美婚姻。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36534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