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旁观者“清”(12)欲壑难填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旁观者“清”(12)欲壑难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朝廷很尴尬。虽然顺治是皇帝,但是他说了不算,而且处处要看“摄政王”多尔衮的脸色行事。其实,做臣子做到多尔衮这个程度,基本上也离死不远了,我不知道多尔衮看不看历史,远的不说,仅有明一朝的多少内阁首辅或者掌印太监,就有若干因为功高震主、自我感觉良好而被杀的,有的还被鞭了尸,最典型的就是一代名臣张居正。多尔衮之后的满清大员中,更是前赴后继,之后的鳌拜、隆科多、年羹尧等等等等,大多走的是这条路,忠心护主、做出业绩、自我膨胀、自我感觉良好、因为皇帝不满、被诛杀。

历史有的时候也会穿越,多尔衮和张居正的经历很像,他们一个是“父皇摄政王”一个是“内阁首辅”,在朝廷内属于绝对意义上的权力实力派,某种程度上来说,皇帝都要看他们脸色行事,问题是,皇帝小时候,他们独断专权习惯了,但是皇帝总有一天会长大,长大之后,这些重臣当年的独断专行慢慢的留在了小皇帝的童年记忆里,而这些小皇帝长大亲政后,大多都会对这些专权的重臣有反感情绪。

对于诛杀重臣的小皇帝来说,印证了一个道理,中国的封建王朝的朝堂纲纪里,“君是君、臣是臣”,皇权至高无上,一把手容不得半点质疑和挑衅,像崇祯那样刚愎自用,认为自己永远没有错也不会错的君王,其实历史上并不少见,只不过他的性格卡在了那个时间节点上,朝堂里,你可以按照皇帝的性格,在皇帝性格允许范围内提意见,但是不能逆着皇帝的性格来,君可以跟臣开玩笑,臣却不能和君太放肆,封建王朝,权斗的焦点永远不是江山社稷,而是皇帝的性格和政治派系。所以,一旦小皇帝长大成人亲政后,那些曾经在他们童年记忆里让他们不爽过的大臣,不管有多大功劳,下场基本上都不好。历史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是会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人淡定了、有的人豁达了、有了人更加极端和狭隘了,似乎总有一颗仇恨的种子在心里。我在想,人,到底是忘掉感恩快,还是忘记仇恨快,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

话分两头说,对于那些因为功高震主、自我感觉良好而被杀的重臣呢?我曾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明朝十六帝、清朝十二帝,每朝每代都有这样的重臣,这些重臣大多科甲正途出生,而且是官场老运动员,“功高震主”的道理他们不可能不懂,但是为什么真到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位置时却把持不住自己呢?答案:欲壑难填。

封建王朝里,商人、农民等其他所有的社会角色,地位都很低下,唯独“体制”是有诱惑力的,所以封建社会中,中国人喜欢做官,总觉得只有做官才能“光宗耀祖”,即便像魏忠贤这样的混子,挤破了头,自己阉割了自己也想混进体制内。“官”字两张口,级别低的官员在上司面前没有独立人格,朝廷按照皇帝的性格来,下属按照上司的性格来,如果不按照上司的性格来,会被无情地踢出局。封建朝廷:官场很大,盘根错节,官场也很小,说白了就是和那一个或者几个能决定你荣华富贵的人相处。

对于顺治来说,多尔衮是个棘手的人。因为历史原因,多尔衮手握重权,携天子以令诸侯,年轻的顺治虽然心里很不爽,但是不敢杀,同时也没有能力杀,即便“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多尔衮根基、资历、功劳都非常人所能比,如果顺治呈一时之快“硬杀”,朝野交代不过去,而且也容易出事。

人算不如天算。看来历史注定要给顺治治理江山的机会。

1650年冬,多尔衮在打猎途中突然死亡,终年39岁。此时,顺治的羽翼并不丰硕。

被尊为“父皇摄政王”的多尔衮一死,朝廷里的各方力量蠢蠢欲动,当时,多尔衮的地位无能能及,而顺治还小,有人立即想接替多尔衮,成为新的“摄政王”,这个人也是当年皇帝宝座的有力竞争者,他就是多尔衮的胞兄阿济格。人有的时候很滑稽,总是认为有什么位置“应该”就是他的,这世间哪有什么“应该”,人在江湖走,别人没害你,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恩赐,帮不帮你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这世间有一个成语叫“轻暖及寒”,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阿济格不懂,多尔衮一死,他心里充满了幻觉,开始幻想他代替多尔衮成为把持朝政的接班人,只是他忽略了一点,还有一个人叫顺治,他还忽略了一点,政敌济尓哈朗。

清朝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发配到伊犁,非召不得入京”,这句话时有出处的,清朝的外臣或者诸王,如果没有皇帝召见擅自进京是有罪的,擅自带兵进京就就“谋反”,这位阿济格带着儿子以护送灵车为名进京时(实际是想夺权),被政敌济尓哈朗带人暗中埋伏,一举将阿济格父子擒获,并送到了顺治面前,顺治果断赐死了阿济格。14岁的顺治,在这件事情的处置上,可谓临危不惧,处理果断,代表着他已经成为朝廷的实际掌控者,1651年,顺治亲政。应该说,只到此时,这江山才真正意义上是顺治的江山。而在此之前,顺治心里苦,眼看着江山被多尔衮把持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但是当时没有办法,不代表现在没有办法,现在没有办法,不代表以后没有办法。

多尔衮一死,顺治立即列举他14条罪状,罢免其爵位、没收其家产,多尔衮还被掘墓鞭尸,不仅如此,连多尔衮同派系的王公大臣也相继被处死或者贬斥,入仕需谨慎,站队有风险。不过,不站队也有风险,关键时刻是济尓哈朗拿下了多尔衮,成就了顺治,可是就是这位“有功的”济尓哈朗,后来也被顺治解除了辅政大臣一职。这是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决策,不过也不难理解,封建社会里,你永远是领导的人,但是领导永远不会是你的人,叛徒不可信,那些主动献媚的人也不一定可信。各自角度不一样,立足点也不一样,对于顺治来说,有罪、有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来摆布接下来的事,让自己树立威望,并更好的管理朝廷。从多尔衮、阿济格、以及济尓哈朗这三个人的处置上,可以看出,青春期的顺治,在登上历史舞台之初,就学会了一项技能,这项技能新鲜也不新鲜,说它不新鲜,是因为历朝历代几乎都会这样,朝廷终究是以“人”划线的,说这项技能新鲜,是因为,朝代更迭中,很多新主大多会奖罚分明,忤逆的办之,有功的赏之,而这位顺治同志,有功无功都重新锊了一锊。

这项技能叫“洗牌”。

小编推荐

旁观者“清”(21)突出重围 鳌拜问鼎权力巅峰


如果说欲望是一个无底的大坑,那么权力就是一根充满魔法的魔杖,人的意志稍有懈怠就会被权力的法力所引诱,最终掉进坑中,葬身其中。

他曾经金戈铁马,他曾经热血沸腾,他曾经是猛将一枚,然而经历过大风大浪,身居朝堂之后,他却成为了“心魔”的奴隶,因为欲望,他权倾一时,同样因为欲望,他迷失了自我。在迷失中,他走向了权力巅峰。他是鳌拜。

顺治崩逝后,为康熙留下了四位顾命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以及鳌拜。

索尼:辈分最高,文武兼备、四朝元老,辈分、资历比鳌拜要高很多,但是年事也高,只想颐养天年,早已没有了斗争和揽权的兴趣,另外,苏克萨哈与鳌拜有矛盾,而索尼最看不惯苏克萨哈,因为苏克萨哈是多尔衮的心腹,当年索尼和多尔衮矛盾不是一般的深,所以,德高望重的索尼自然就站到了鳌拜一边。

苏克萨哈:辅政大臣,排名第一,多尔衮的手下,因为曾经做过满清的叛徒,所以朝野都看不起这样的人,他自己也比较自卑,对鳌拜和索尼都没有牵制作用。

遏必隆:此人钮祜禄氏,家族显赫,但是性格却胆小怕事,没有任何观点和主意,能力极其有限,一心追随鳌拜。

在这样的背景下,孝庄和康熙,老的老,小的小,从1661到1669年的四大臣辅政期间,实际上也是鳌拜逐渐专权,逐渐走上权力巅峰的时段。

因为遏必隆是废物,鳌拜又心高气傲,所以,智慧的孝庄太后敏锐地观察到了朝廷的政治风向,联合苏克萨哈和索尼,让14岁的康熙得以亲政,但是鳌拜却极其不甘心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于是,他要把一切挡他路的人全部干掉,首当其冲的就是苏克萨哈。此时的鳌拜,已经不再是那个奋勇杀敌、一心护主的大忠臣了,而是一个被权力迷了心的“权奴”,没过多久,鳌拜罗列了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24项罪名,将苏克萨哈定了死刑,在这一过程中,少年康熙一心想保苏克萨哈,但是没有保住,也就是这件事,让康熙的忍耐性到达了极致。

有领导在,一般“懂事”的部下不会刷存在感,但是鳌拜不是一班的,他是三班的。他不仅刷了存在感,而且还要“领导没讲他先讲,看看话筒响不响”,不仅如此,皇帝想保的人,他想杀,而且还真的杀了。你鳌拜是顾命大臣,人家苏克萨哈也是顾命大臣,而且还是联合孝庄皇太后让我亲政的顾命大臣,这样的人,你居然没经过我允许,说杀就杀了。

鳌拜这种性格的人一般情况下会有两种结果,1:离死不远;2:杀了皇帝,造反成功。但是,对于鳌拜来说,他只会有一个结果。封建王朝中,论造反,我不扶墙,就服明成祖朱棣。

我们在形容一个人劳苦功高、兢兢业业时,有的时候会把他“三朝元老”的资历带着。“三朝元老”再加上战功显著,这样的资历不得了,鳌拜就有着这样的资历,他从皇太极时期开始,一直到顺治时期,可谓战功显著。在康熙朝更是无人可敌,这位仁兄在《清史稿·列传》中排名第三十六位,换句话说,在清朝人物排行榜中,他排第三十六位。

我所认识的鳌拜,始终挥之不去的影子还是在周星驰的电影《鹿鼎记》中,徐锦江版本的鳌拜,几个关键词是:霸气、功夫高、能力强、不把同僚当人,不把皇帝当回事。其实,这个几个关键词,描述的基本上都是真实的鳌拜。皇太极时期的一员猛将、顺治时期的肱骨之臣、康熙时期的目中无人,这就是鳌拜的“人生三部曲”。

我时常在想,权力的欲望能把人变成什么样子,封建朝堂的人伦纲纪,鳌拜不可能不知道,已经是四大顾命大臣之一的鳌拜,曾经是皇太极手下的战狼,年轻的顺治继位后,他也一心辅佐顺治,而康熙接班后,他感觉到了自己“元老”的威望。封建朝堂:即便君再无能,再任性,再年轻,但是毕竟君是君、臣是臣,鳌拜死就死在自己的幻觉中。你的劳苦功高是曾经帮助过大清皇室,但是一旦你的目中无人让皇帝不爽时,身首异处是迟早的事,毕竟你不是和珅,更不是张廷玉。

说来也奇怪,作为明清历史业余爱好者,我发现在明朝,像鳌拜这样的人不多,而到了清朝,像鳌拜这样自认为劳苦功高,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很多,后来的隆科多、年羹尧等等,基本上都是这号人。当然,出现这一局面是有理由的,明朝的开国功臣基本被朱元璋屠杀光了,所以朱允炆之后,基本上也不存在什么“劳苦功高”的人,而清朝不一样,努尔哈赤、皇太极这两位皇帝,自己本身就功劳最大,努尔哈赤甚至战死在了沙场上,由于满清“八旗”制度的特殊性,在随后的平定中原、平定大小金川等若干场战役中,清廷的确涌现出不少猛将,这些猛将的确是有功之臣,难免也冒出几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

下回书:少年康熙计除鳌拜

情人节的旁观者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莎士比亚有这样一段爱情名言: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的。要和一个男人相处的快乐,你应该多多了解他而不必太爱他。要和一个女人相处的快乐,你应该多爱她,却别想要了解她。爱情就像是生长在悬崖上的一朵花,想要摘就必需要有勇气。因为她生的美丽,所以被男人追求;因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获。今天我要收回对你的全部的爱,因为我要慷慨地再给你一次。

2.14是西方情人节,而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夜晚,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这一天与你共度这温馨甜蜜佳节的,才是愿意爱你一生一世的人!

前记

斜倚电脑桌,放眼店外熙熙攘攘街道,那一个个来去匆匆,兢兢业业,奔波于生活的身影,那一张张焕发朝气的脸。让我想起再过几天就已是七月初七,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了,脑海不禁陷入遐思

我们于世间都是凡人,无非就是渴望拥有一个健康体魄,优厚的经济基础,美好的爱情。而这三种是相辅相佐的,没有好身体怎么去改善生活,挣取金钱?没有美好的爱情向往?就缺少创造一切的动力。

岁月如梭,流年似水。这个浮躁的中国不知何时多了一个情人节,这个来自西方的节日,在我们国土上被炒作得如火如荼情人节更甚,平日里一元一枝的玫瑰花,情人节这天被炒到10元一枝,巧克力在这天也被抬价大卖特卖,应运而生的还有酒店专门推出的情侣套房,房间服务周到,专门为客人提供蛋糕、玫瑰、香槟、巧克力等

于是,每逢情人节之夜,大有古时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盛况。夜色阑珊,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各色热恋中的男女,甚至还有满脸稚嫩的中学生恋人都纷纷出炉赶起时髦,共度良宵美景。他们甜蜜相依,随着熙攘人群,流转的风景,他们深情相拥,那种缠绵与甜蜜的场面火爆得让人惊羡

也就有那么多无法享受到此种境遇朋友,在那边哀声怨道!有的是还没觅到如意恋侣,有的是恋人分居两地,还有就是婚后觉着已经是老夫老妻缺少营造那种气氛的心情了。在2月14日这个充满浪漫和甜蜜的情人节里,朋友们,如果你有情人,那就好好享受这种热恋的感觉,如果你没有情人,没有关系,男生女生和你一起度过难忘的情人节。如果你结婚了,可以为你的老婆、老公带上一朵玫瑰或者一个轻轻的吻,说声情人节快乐!

也许还有人会认为,没有拥有过情人节那种奢侈排场,那种绮丽经历的人生是一种缺憾,是一种悲哀。但是,我想大部分人不这么认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何必在乎这一朝一暮?其实,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心志的成熟,也不再贪恋虚荣与浮华,追求的是大浪冲刷之后可以沉甸甸握在手中的粗砂顽石,虽然没有悦人的光彩却让人感觉朴实与厚重。

对于分隔两地恋人,两人相亲相爱不于某一天,某一时,某一刻。两人相亲相爱就像涓涓细流,奔腾不息,流淌在每一天,滋润在每一天,有时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一个甜蜜的问候,虽然只是点点滴滴却足以让对方感知温暖,虽然微不足道却足以让对方感受贴心,感觉天天都是情人节!虽离得远,心犹甜是不?随着相爱俩人融入婚姻生活,有了家庭牵绊,为人丈夫者、极力于事业奋斗,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为人妻子者、天天围绕在柴米油盐,教导子女这些琐事有些人平日就疲于应对方方面面之事,对于情人节,这个能够营造情趣、巩固加强夫妻感情的节日,就以大而化之的态度去对待了

对于平凡实在的夫妻而言,他们喜欢这种平淡和真实。不必追赶潮流,不必掺和热闹,只需做一个宁静的自己,简单的自己。只需要实实在在的和自己亲密爱人心手相连,白头偕老,只需要流淌于生命中的每一天这份脉脉温情。伉俪情深静静守望这一份如水的宁静,守住属于他们这一片安详的田园(家园),辛勤的耕耘播种浇灌将荒芜变成繁茂苍绿、硕果累累这就足矣默默无闻、平淡无奇,却孜孜不倦,充实而富足!

朴实的夫妻俩还觉得两人相亲相爱,应如同涸辙之鱼,相濡以沫同甘苦,共患难;相依相存,执子之手,携子到老不离不弃,就这样平淡而真实!这种踏实日子就犹如天天过情人节一般了

情人节,是一个传统佳节。过情人节,是依照个人心态。只要以乐观心态去面对我们的人生,只要以平常心面对生命每一天,只要恋侣双方尽心将爱情来供养无论男女老少,天天都是情人节!情人节是属于所有朋友们的节日!

晓涵恭祝所有朋友们七夕情人节愉快!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我的看重与支持!生活有你们陪伴而绚丽多彩

旁观世界,做自己


1.

昨天,小妹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姐,你以后会不会成为那种买着奢侈品住着租房的人。

对于奢侈品,我想可能以后的我会为自己尽可能买奢侈品,这种奢侈品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奢侈品,而是一种不为炫耀,只因为想让自己值得更好。

物质欲望太低的人,大多不容易成功。

在老爸老妈那个时代,吃好穿好是那一辈人最大的需求;现在,结婚买房买车,已经成为爸妈那一代的共识,他们从儿女生下来开始就计算着为儿子准备以后结婚的物质必需品。

这样的欲望逼得老一辈使出浑身气力去想着法子的赚钱,终于在自己有生之年为儿女挣得一笔足够的财富,所以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你永远无法预知自己可以挖掘的深度...

使自己保持一种值得很好的心态并付诸于行动,慢慢的在你脑海里形成一种不断旋转动脑的思维,当你需要昂贵而珍稀的物品时,你不会用 阿Q精神安慰自己而是会想我怎样才能买得起自己想要的...

最近过年回家,发现和我一般大的女孩早已结婚生子,估计等大学毕业,他们的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二哥苦口婆心的对我说,以后选对象嫁人得找一个有房有车,家庭条件不错的,起码也得像哥这样的,以后可以有个好生活...

认识 一个女孩,比我小两岁,高中辍学到一个三线的城市和爸妈一起打工,女孩属于那种每天临出门之前需要花至少两个小时化妆打扮的类型,高挑的身材,化妆使她拥有一副姣好的面容。

自从打工之后,女孩便开始谈男朋友,心目中最理想的对象是家里有房有车有钱,最好是当地的拆迁户,这样估计一辈子都不用愁了;女孩在小小的三线城市不断的为自己择选理想的另一半。终于,交了一个对象,家里有房有车还是当地的拆迁户。

有一次和朋友逛街的时候看见女孩和她的男朋友,女孩说口渴,想要买杯奶茶喝,朋友就和女孩还有她的男朋友到奶茶店,整个过程,男孩都没有正眼看过朋友,朋友替他们主动付了奶茶钱;我不禁唏嘘这样的男生家里究竟是拆迁拆了多少钱,能够使他目中无人成这样...

男孩晚上经常开车送女孩回家,即使车开到了女孩的家门口却没有一丝的意思想要下来坐一坐;经常带女孩出去玩,介绍自己的朋友一起吃吃喝喝,却从来不曾尊重过或者愿意见过女孩的朋友...

不久之后,男生和女孩分手了;有一次,女孩听见已经分手的男生买了一辆宝马,向周围朋友一一炫耀...好像是自己买了一样,作为旁观者的我觉得,究竟自己有多渴望以逸待劳才能 让自己生活卑微成这样。

后来,和女孩不怎么联系,听朋友聊天才知道,在那个小小的三线城市,女孩和几个男生暧昧,好像生怕自己看走了眼,误了自己后半生的好生活....

每个人之所以拼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疑是希望最后的最后可以过上自己冀望的生活。

看见不少青春貌美的女生做新娘,两三年之后,却已沦为黄脸婆,以前的好身材被臃肿不堪的大肚腩取代,不舍得为自己买件好的衣服,不愿意花钱去保养,心心念念的只有儿女,丈夫;战战兢兢的和丈夫伸手要钱 , 掏心掏肺的对待爱人,最后却落得个背叛的 下场; 却可悲的因为孩子而容忍所有不幸。

想做那种即使被爱的人背叛,也可以潇洒转身; 我可以宠你,为你生儿顾家;也可以在被辜负的一刹那弃你如粪,因为我有我足够的资本。

2.

林语堂《我的愿望》里有这样一句话:我要有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渴望做真正的自己,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慢慢计划自己未来的美好模样,努力塑造自己以后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自己,可往往在刚刚上路的一瞬间少了胆量二字。

害怕周围人的讥笑,质疑;害怕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在这个不可预测里面,更多的是害怕自己终其大半生追求的到头来只是虚妄的一场..

我们被更多人关注,被更多人遗忘,吹出更多的肥皂泡,然后看到更多肥皂泡的破裂。最后才明白自己川流不息的生活,不过是别人手机里的两个音节。而过几个月,可能连音节都不是了,仅仅是被消耗掉的无法追回的那段时间,躺在烟灰里的几截烟灰而已;过分的看着别人的眼光,最后只会落得一场空望。

《 刀锋》的主人公拉里为了追求人生的终极目标,弄懂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恶和不恶,不肯进大学,不肯就业,丢下未婚妻来到巴黎,又从巴黎漫游世界,最后到了印度,终于对人生大彻大悟,返回美国,当上了出租车司机,大隐隐与市;

《纯真博物馆》的创建者凯末尔先生,几乎一生都在别人的嘲笑中度过;原本可以拥有很幸福上流的家庭生活,却在订婚的一个月意外邂逅了影响他一生的女人-芙颂,他对她念念不忘甚至说到了痴迷的地步;得知芙颂在自己订婚之后离开了自己的生活,他被不间断的思念所折磨--不能够正常的工作,恋爱,和朋友相处。

拼命的想忘记开始自己原本的好生活却被爱恋不断的撕裂以至于和漂亮贤惠的未婚妻取消婚礼,在得知芙颂已嫁为人妻后,连续八年 为了见到恋人经常的以各种借口到她的家里。

当终于芙颂与丈夫离婚,两个人准备蜜月的时候,芙颂不幸因车祸死亡;独留下凯末尔先生怀着不曾消逝的爱恋生活在世上。

悔恨,懊恼,思念源源不断的侵蚀着他,访遍各种欧洲私人博物馆为芙颂建立了纯真博物馆,深切表达对她的爱.

什么才是爱,他这样记载着:

与芙颂相恋的那一个半月差两天,我们共做爱44次。

从芙颂消失那天算起,339天后,我终于见到了她。

这之后的整整七年十个月,我为了看芙颂,吃晚饭去了楚库尔主麻。其间一共是2864天,409个星期,去了他们家1593次。

在我去芙颂家吃晚饭的八年时间里,我积蓄了芙颂的4213个烟头。

我爱芙颂,也爱她爱过的,甚至是触碰过的一切。我悉数收集起那些盐瓶,小狗摆设,顶针,笔,发卡,烟灰缸,耳坠,纸牌,钥匙,扇子......将它们放入自己的博物馆。

我建成了一座纯真博物馆。这就是我的家,能依恋着这些浸透了深切情感和记忆的物件入眠。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呢?

纯真博物馆中所有的故事,都是我对芙颂的爱情故事。

这个男人用自己几乎一生去记录着自己的爱,不怀疑,不后悔....

就像赫胥黎说的一个人生命中最神圣的举动,就是说出自己感觉相信某项是真的。生在世上的一切最大的赏,一切最重要的罚,都是系在这个举动上。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35116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