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阅读的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的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村里的人都不识字,妈妈从外面来了,她是村里第一个识字的人,此后办起了识字班、学校。学校有个图书室,书不多,老师定下一个苛刻的制度,要写100个毛笔小楷才可借得一本书。读书使人认识了外面的世界,现在我们家乡的人已经很富裕。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靠社会关系、机遇、正确选择等等,我认为这都是次要的,我觉得,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偶然看到的几本书,从这些书里面的某些地方获得了力量,从而把他拉出了平庸。只要跨过山坡,人生就不一样了。

读书的横向并不重要,纵向才是重要的。所谓横向就是指各个专业,理工农医等;所谓纵向就是指梯度,所谓的一、二、三流。各学科的最高等级都是合在一起的。

爱因斯坦去世前,有人问他感到最遗憾的是什么。他说的不是再也不能研究相对论了,而是说再也不能欣赏莫扎特了。

从事什么专业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找最高等级,要寻找山顶,山顶也许永远不会到达,但光辉会一直照耀着你!

有人认为自己出生的地界、国家等等,会决定自己的喜好。其实是错误的,出身并不决定你和什么有缘分,也就是和谁有同构关系。文学无国界,文学不等同于社会学的天域。比如,安徒生是丹麦人,丹麦语也是一个小语种,但世界上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所以,你可能喜欢欧美的、日本的作家,也可能喜欢非洲的作家。在阅读中寻找和自己有同构关系的书,其实,也是在寻找自我。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M.Qg13.coM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含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余秋雨

相关推荐

就是这样的阅读


继续阅读《语文的文化品格》这本书,上一节讲的是“为何阅读”,这节是“如何阅读”。陶继新和王崧舟老师从两个角度阐述了这一内容,即“立志于明道”与“习法以精进”。

立志于明道

两位老师通过孔子学习的事例来说明读书首先要“立志于明道”的道理。而这比较高深,反复看了几遍,我还未能完全了悟其中的蕴藉。我所理解的“立志于明道”是这样的: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弘扬光明正大的德行,通过读书,认识到生命的本真,不断地超越自己,最终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放,求得生命的圆满与解脱。也就是说,读书首先要明确一个“志”,要确立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也只有这样,你才能通过读书获得心灵境界的提升和内心的开悟。

“凡是外在的,都不是你能掌控的;凡是你不能掌控的,都不是你的。而你唯一能够掌控的,只有你,就是你,全是你。没有任何一盏灯能够彻底照亮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做自己的明灯。”王老师的这句话可谓箴言妙语,让我顿有醍醐灌顶之感,拂去生在心灵深处的芜杂。想想的确如此呀,我们的荣誉、地位、金钱等等都是我们自身不可掌控的,但我们又穷尽自己的力气不停地追逐着,这就是“向外求”,当这些东西抓不着时,我们总感觉那么累,感觉生活的苍白空洞。而不知道这些东西都不是凭我们自己的能力所能抓住的,得不到就有自卑感、挫败感、内心的失落感,对生活产生厌倦感。而当我们懂得了“只有你自己才能做自己的明灯”后,一切都放下了,一切轻松起来,明亮起来。我们就会每天擦亮自己的心,让它看到阳光的明媚,花朵的艳丽,河水的清澈,明月的皎洁……

就这样,立志于明道,在不断的阅读中拓展自己的心灵,实现心灵的飞越,享受生命的喜悦与宁静。

习法以精进

至于读书方法,书中谈到四种:诵读,精读,博览,浏览。此外,还有摘记,书评等。而对文本的“精读”则是我们老师最应该认真学习的。

王崧舟老师说精读有三大要义,一是细读,二是“把书读厚”,三是“把书读薄”。我感觉这是教师阅读文本的三重境界,它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

王老师说:“精读就是要直面文本,沉入词语,在字里行间涵泳、浸润,打通文字和生命的疆界,追求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通心’境界。”这里的“沉入”“涵泳”“浸润”,强调的就是把自己全身心地潜入到文本中,在字里行间行走、体味,让自己化身为文中的一分子。要敏感于文中的一句一字,要和作者通心,和文本通心。想起上学期教学《散步》时,我事先细读了文本,上面标有各种符号,也在旁边写下密密麻麻的小字。比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我写着:冒号,提示下文。人物顺序不能颠倒,我,家中的顶梁柱,所以在前;母亲是长辈,放在我的后面;妻子和儿子也按辈份先后排列。只是这样凭自己的感觉去写。这个时候,就像考试一样,方才感知到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太低,那捉襟见肘的窘迫让我暗自羞愧。想起窦桂梅老师的话:“细读文本,则最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通心的境界是至高的境界了,只有潜下心来,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直面文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独特的、纯净的诗意的体验。”细读文本来不得着急,来不得走马观花,我们应该定下心来,走进文本,这基本功需要我们坚持才好。

“把书读厚”,就是读书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当阅读了王老师对《长相思》的细读之后,我真的有沉甸甸的厚重之感了。36字的《长相思》,王崧舟老师通过网络和藏书在不到一天的工夫里,竟然积攒下一万多字的评鉴文字。他还阅读了纳兰性德的生平,走进纳兰的历史空间,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纳兰性德。读《纳兰词》,寻觅他的生命痕迹,索引《长相思》精神的蛛丝马迹。历经半个月完成了《长相思》的精读,最终36字的《长相思》读成了显性的近1500字的文字。就是这样的“苦读”方才“把书读厚”。而这,需要一丝不苟,逐字逐句,细嚼慢咽,静思熟虑才能达成。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想起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前,阅读了大量相关的资料,《论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以乐写哀倍增哀——卖火柴的小女孩反衬描写赏析》、《童话教学方法谈》,还有《儿童文学教程》、《小说语言美学》《相信童话》等相关理论书籍。然后再对课文和叶君健原译文进行对比,在比较中进行质疑和确认,写下一万多字的解读札记。当有了这些厚重的积淀之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到文本上,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先后易稿14次。读中自有情和趣,读中亦有策和略。自然,在读“厚”的过程中对教材“读薄”也水到渠成。

而余映潮老师的“把书读厚”也让我感佩不已,在《中国石拱桥》的说课中,他的索引文献资料就多达11种之多,《再别康桥》一课就有13种资料。他的课堂,穿插着一些知识小品、读书方法指导等,使得课堂丰富多彩,摇曳多姿。他曾建议语文老师多积累资料,养成“把书读厚”的好习惯。

把书读厚不易,而“把书读薄”更不易。把书读薄则必在“读厚”基础上方能做到,最终掌握书的精华、精髓和精妙所在。这需要教师个人相当的工夫和功底。王崧舟老师解读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读出三句话:诚信的弦歌,情义的骊歌,生命的挽歌。看似简单,却不简单,没有“厚积”,不可能有“薄发”,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一个语文老师,就应该这样地去阅读。在“文字里出生入死”,找到那些光亮,烛照他人的光明,也烛照自己的光明

美文阅读:通透


美文阅读:通透

窦文涛说话挺有意思的。

听到他的关于“私生活”的一席谈话,有趣。梁文道曾说过一句:别看窦文涛平日说话故作低俗状,其实他业余时间很宅,喜欢自个儿待家里读书赏画,雅着呢。这话我相信,直觉他出世入世平衡能力很强。

窦说他在家待着很有幸福感,有“山中七日,世上千年”的感觉,说出来,别人可能一点儿都不羡慕,可是他自己羡慕自己的这种生活,真是神仙日子。他对吃不讲究,很简单,早餐就是一碗麦片加两片全麦面包,中餐叫外卖,一碗米饭,一碟小炒手撕包菜丝加一点点肉,炒得火候到位,菜都不变色,肉恰好入味,吃起来很有幸福感,如果要加餐,加份油焖茄丁就是美食了,他为了控制体形,晚餐基本不吃。节制的人才能保持某种状态。他家里有个跑步机,每天坚持跑一小时,边跑边看片,大汗淋漓中看一部精彩的片子,是精彩叠加了一倍。他提到有一次从外地回来,想想跑步时看什么片呢?突然想到《权力的游戏》还有三集没看完,那感觉像中了奖,欣喜若狂。出一身汗再吃碗米饭加小炒手撕包菜,那种美味,就是幸福。他说近几天在跑步机上看完了一部叫《深夜食堂》的电影,边跑边感动,小小食堂,方寸之地,人世沧桑阅尽,他形容男主角选得很到位,像厨房里用了很多年的砧板一样协调,凡人小事最是精彩……他享受着自己的小日子,在自己的斗室里宅着看书,赏书画,看碟,听音乐,运动,琴棋书画环绕,挺开心。

我喜欢听到这样的话,高得上去,低得下来,入世出世都信手拈来,是我认为的高情商,旁人看着也是一种通透。

美文阅读:幸福的境界


在《世纪末之诗》的终结篇,已经走到人生尽头的老教授说:

“有所爱的人,有吃的东西,有睡觉的地方,便是幸福。”

这句话的次序也许应该倒转一下:有吃的东西、有睡觉的地方、有所爱的人,便是幸福。

先要温饱,我们才有力气去追求爱情。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也找到了爱情。那么,我们最终追求的,是自我实现。爱情并不是终极的理想。有一天,我们能够为理想而舍弃爱情,同时也尊重我们所爱的那个人为理想而离开,这是最幸福的境界。

什么是幸福?你的幸福和我的幸福是不同的。

彼此相爱,你的幸福便是我的幸福。

一天,我们分开了。你的幸福,说不定是我的遗憾。我的幸福,也许是你的痛楚。

幸福是相对的。我们跟别人比较,跟从前的自己比较。

老教授说:“爱是荒废的灵魂遇到幸福的邂逅。”

这句话也应该倒转过来吧?幸福是荒废的灵魂遇到爱的邂逅。

我和你,谁比谁更幸福呢?幸福是没有形态的。幸福是一种境界。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340692.html

更多
上一篇:不留遗憾 下一篇:另类的爱,好难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