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父母在,不关机 情感文章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母在,不关机 情感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结束后,约了几个文友小聚,席间,不知谁先开的头,以梦话为主题讨论了起来。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很多人好奇自己有没有说梦话,或说了什么梦话。书社的一个95后小伙子说,有个蜗牛睡眠APP,能整夜监测睡眠,还能录下夜里所有的声音,包括梦话,只要打开这个APP,手机里的其他应用的声音都会被隔绝,如同开启飞行模式,直至早上醒来,你关闭这个APP,其间会一直是监测录音状态。

我问,手机要离自己很近吧?他说,他都是放在枕头下面,放床头柜也行,不能离太远。

离这么近,肯定有辐射呀!我的担忧还没说出口,就听到有个声音态度坚决地说:“这不行,父母在,年纪大了,万一夜里有啥事儿,电话打不通怎么行。”

循声望去,说这话的是我市一位颇知名的男作家,顿时心惊不已,传言他心性薄凉,看来不实。一个時刻想着父母,本能地把父母放在首位的人,怎会是凉薄之人。

让我扪心自问,万事愿意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并且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我们早已习惯,把父母排在了工作、爱人、孩子,甚至朋友的后面,潜意识地认为,他们是最亲最爱我们的人,是自己人,不管我们怎么做,把他们放在哪儿,如何怠慢忽略,甚至言不由衷或肆无忌惮地伤害,他们都不会跟我们计较,更不会责怪我们,并且会一如既往地爱我们。

细想想,我们终其一生努力,不过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而事实上,往往打着为了让他们过得好的幌子,要努力工作,要努力赚钱,给他们买大房子,致力于让他们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而忽略了他们最真实的需求。他们可能不是要我们多大权力,也不奢求我们能大富大贵,或许只是想能多多陪陪他们。

这位男作家年近不惑,是真的心性通透,达到了不惑的境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传言说他心性薄凉,这就好理解了,应是指他不近人情地拒绝应酬吧。

并非说不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就十恶不赦,就像书社那个小伙子,刚刚大学毕业,才踏入社会,正是对一切充满好奇与激情的时候,父母尚未年老,没有后顾之忧,可安心放手一搏,考虑的自然比中年的我们要少得多。

家中父母年迈的人,最能体会到,每每三更半夜,突然接到父母的电话会有多惶恐,电话未接通那几秒,就足已在心里编排上百集医疗剧了。

《论语》里说:“父母在,不远游。”那时,交通不便,通讯更不发达,搁到现在,至少要做到,父母在,不关机。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在异乡街头,看到某处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或是24小时营业的银行,彷徨不安的心就会突然踏实,有满满的安全感。

对于父母来说,不能陪在身边的儿女,很多时候,可能比异乡还要远。所以,请一定告诉父母,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有事没事都可以打过来,给他们一颗能随时随地找到我们的定心丸。

相关阅读

在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人 情感文章


1

老家亲戚的孩子结婚,邀请他去喝喜酒。他欣然应允。

回到了故乡,从车站走出来,他却有点恍惚了。喜宴是明天,他不知道是直奔亲戚家好,还是该先找个酒店住下,明天再赶过去?

这是母亲过世后,他第一次返乡。父亲早年就过世了,3年前,母亲也走了。

办完母亲的丧事,他在县城的妹妹家小住了几日。临别时,妹妹对他说:“哥,以后回来你就上我家住吧。”当时他点点头。

但是,当他再次回来,站在熟悉却又陌生的车站出口,他忽然发觉,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去了。

2

以前当然不是这样。

父母在时,每次回来,不管多晚,他都不担心。他会打个车,直奔县城20里外的家,那个他从小长大的乡村。

有时候,他会提前告诉父母他要回来;有时,他也会忽然就出现在了家门口,让父母又惊又喜,嗔怪他搞突然袭击。也有时候,他并不急于回家,先到县城的妹妹家歇个脚,然后,再和妹妹全家,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地回乡。

一到村头,就看见了手搭额头眺望的老母亲,露水打湿了她的裤脚,天知道她从几点就站在村口了,一定是妹妹提前告诉了老母亲。

每次这样兴师动众地回来,陈旧的老宅,忽然被人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老宅只在他们回来时,才再一次呈现出欢乐、饱满的样子。

这才是他熟悉的老宅的味道,家的味道。

3

但这一次,他恍然不知去处。

他自然还可以像以往那样,先到妹妹家去。他和妹妹很亲,妹妹的儿女也和他这个舅舅很亲,但是,那终归是妹妹的家。以前落个脚,甚至小住几日,都没有关系,因为他是有自己的家的——父母在家里等着他,他随时可以回家。

现在,再去妹妹家,就只能住那儿了,而不是中转一下,他真正成了一个借居的客人。想到这里,他突然提不起兴致去妹妹家。

还是先回老屋看看吧。他在心里,用了老屋这个词,而不是家。父母不在了,那里也不是家了。

他叫了辆车,回到老屋,对司机说,你在路边等等我,我还要回城的。老屋的一个墙角,已经坍塌。母亲去世后,他和妹妹们将母亲的遗物整理好,锁上门,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他绕着老屋转了几圈,残破的老屋,和心中那个家,一起坍塌一地。

4

在村口,他遇见一位邻居。邻居说:“回……”话说了一半,又咽了回去,变成了邀请:“要不,上我家坐坐吧。”

他谢了乡邻,那一刻他意识到,对这个从小长大的村庄来说,他是客了。

他乘车回了城,入住一家酒店。犹豫了一下,他还是给妹妹打了电话,告诉她,他在县城,住在某某酒店。妹妹嗔怪说:“住什么酒店,咋不来家里住?”他讪笑无语。妹妹又说,“那你过来吃晚饭吧。”他答应了。

在妹妹家楼下,遇见了买菜回来的妹妹。邻居看看他,对妹妹说:“家里来客了?”妹妹立即说:“什么客,我哥!”

妹妹的话,让他感动,可是,他知道,那个邻居说的没错。在妹妹家,他是客;在故乡,他也是客。

那天晚上,他喝了不少。回到酒店,迷迷糊糊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问:“爸,你明天在家吗?我们回家来哦。”他告诉儿子:“我回老家了,但是,你妈在家呢。”

放下电话,他泪流满面。

在家乡,他已是客了。但是,只要他在,妻子在,远方的家就还是儿子的家呢!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亲情文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种教养。”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渐渐老去,成为弱的那一方,我们占据强者优势。

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往往藏着我们最真实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1

父母,是我们的根

司马迁曰:“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我们的根本。

我们就像天上的风筝,在广阔中尽兴,在微风中爽朗;父母如同风筝之下的线轴,拼尽全力牵扯,只为成全我们一片蓝天。

时光流逝,风筝越飞越高,越来越忙;线轴越转越旧,越来越唠叨。

风筝开始敷衍每一次与线轴的谈话,减少陪伴线轴的时间。

直到有一天,线断了。

风筝失了方向,一头栽到树枝上,遍体鳞伤。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追逐所谓的名利梦想背井离乡,待与父母永别才幡然醒悟,苦尝遗憾。

毕淑敏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就像鲜花有根,在慢慢凋零的年岁里,内心始终充满希望;

父母去,如同鲜花失了根,看似绚烂,内心早已枯萎。

人,不管活得多枝繁叶茂,都不要忘记埋在底下的根,要及时尽孝。

2

百善孝为先,行善要及时

《韩诗外传》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世间的遗憾之所以成为遗憾,是因为人生无法重来。

有人说,一次生前的孝敬,胜过身后百次扫墓;清明烧万堆纸钱,不如在世端一碗饭。

深以为然。

行善要及时,岁月从不饶人。

曾看过一个故事:

古代有一男子叫韩伯俞,从小到大,每回犯错,母亲都会打他,但他从未哭过。后来有一天,他又犯了错,母亲打他,结果他大哭。母亲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他说:“以前,您打我,很疼,但我能感受到您是为了教育我才如此,所以没哭。但是,今天您打我,力气小了很多,已经感受不到疼痛了,说明您已经老了,我能孝敬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啊!”

岁月无情,时光飞逝,很多人记忆里的健壮,早已佝偻。

人生苦短,总要在触不及防间欣然接受那些难以想象的事实。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为人子女,不要相信所谓的来日方长,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要在来得及的时光里,尽情陪伴。

3

对父母好的人,一生幸福

《世说新语》中言:“生老病死,时至则行。”

回味一番,只有无奈与辛酸。

父母见证了我们的出生与长大,我们却要面对父母的衰老与死亡,前者是喜,后者是悲,汇聚成平凡的人生。

人人皆如此,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悲”中倾注一些喜,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对他们和颜悦色,用包容与爱陪伴他们人生最后一程。

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往往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生活中,很多失败者会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到父母的身上,认为他们害了自己的一生,心中仇恨入骨,更谈不上“孝顺”二字。

他们对父母的百般苛刻,是变相的人格扭曲;他们要求父母完美,自己却千疮百孔。

人无完人,父母只是用他们的方式爱我们。

《战国策》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有的“计”,是难以使人接受的,或是错误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能被一一赦免。

能包容父母的人,足以包容天下;对父母好的人,一生幸福。

4

《劝孝歌》言:“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生而为人,要有孝心,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要知足感恩。

父母在,我们仍是少年;父母去,我们只剩沧桑。

人活一世,请珍惜缘分,请善待父母。

证明你父母结过婚 情感文章


不合理尚可改,若荒唐只余恨

这不是段子。从20XX年6月开始,济南市的杨先生,就为证明父母结过婚而四处奔波,“吃不香、睡不着”。杨先生去世的父母名下有一套房产,老人家去世后,杨氏子女们要继承房产,却无法出具老人婚姻状况证明。

“因为父母结婚太早了,婚姻登记处查询不到档案。”杨先生兄妹4人查遍了所有档案,依旧无法提供证明父母结过婚的相关材料。据说杨先生的父母是1955年前结婚的。这里只能用“据说”,因为我也无法证明杨先生父母是1955年前结婚的。“我们到了历城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要求办理继承房产手续,对方要求我们进行继承公证。”杨先生准备了房产证、户口本以及死亡证明等材料,结果到了公证处发现,户口本中对于老人婚姻状况未有明确记录。因为没有父母结婚证,导致无法公证。尽管两位老人的儿女都在,还是无法证明他们自己是两位老人的孩子。“公证处要求开具我父母婚姻状况的证明。”杨先生只好到历城区民政部门,但查不到相关婚姻登记档案,“即使能够查询到,民政部门2015年后已不予开具婚姻状况声明。”

杨先生无奈另寻他法,但父亲档案等能证明父母夫妻关系的材料,因为时间太久也找不到,這条路也走不通。尽管兄妹4人都有档案,而且每个人档案里面的父母填写的都是两位老人的名字,原本以为这个可以作为父母关系的证明,结果这材料也不行。为此,公证处给出建议,如果无法证明父母结过婚,只能走子女互相起诉程序,以法院的判决来作为房产继承的依据。

我不禁要问,这样的证明,真的是办理继承房产手续所必需的,还是不可能完成的证明?这样的证明,真的是处于谨慎考虑,还是故意刁难?这样的证明,是真的对居民群众负责,还是衙门做派?这样的证明,是要证明什么,还是为“不办事就不出事”留有后路?要儿女证明自己父母结过婚,是对事实的最大不尊重,也是对两位逝去老人人格的一种怀疑。

就算是真有这样的硬性规定,需要让子女证明父母结过婚,也是一件极为荒唐可笑的事。看来,有些机构在为人民服务、为方便群众办事上,还残留着很多不适应新时代、新需要的思想残余。这些都是要改革的地方,改革是一件永远在路上的事情。只要群众需要,只要妨碍群众办事,只要给群众办事带来麻烦,就都应列在改革范畴。我们就不能停下改革的脚步,不然,遇到我们开具这样的证明,都会被愁坏。

我怎么也想不出杨氏兄妹要证明父母是自己父母、父母结过婚,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我怎么也想不出杨氏兄妹就是证明了父母是自己父母、父母结过婚,与子女们继承房产有多大因果关系。连房产证、户口本及死亡证明等材料都证明不了父母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就有充分理由对证明材料的公信力表示怀疑。

我不知道需要杨先生提供证明父母结过婚相关材料的机构和人,对杨先生的一筹莫展怎么看?我也不知道这样的证明就是出具了又有多大的必要?总说为群众服好务,一个奇葩证明就啪啪地打脸了!

(图/刘刚编辑/张金余)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33150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