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 你躺在棺材里, 已经3天了。他们把你放在棺材架上,在通往你住所的路上拉上长串的白旗和花环, 沿途的树上也贴满了带有你照片的讣告, 他们尽情铺张, 因为最终所有的账单都将由我支付。
弗兰克本(张白桦译)[德国]
现在, 你躺在棺材里, 已经3天了。他们把你放在棺材架上,在通往你住所的路上拉上长串的白旗和花环, 沿途的树上也贴满了带有你照片的讣告, 他们尽情铺张, 因为最终所有的账单都将由我支付。
你不满5岁的小外孙站在棺材前, 神情肃穆, 毫无畏惧。他用小手把企图落在你脸上的苍蝇轰开,是别人教他这样做的?也许, 这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种游戏?也许, 是出于爱?他带着同样肃穆的神情数着客人们放在盒子里的钱:10卢比,20卢比, 也有50卢比的。他的父亲边数边在本子上记着。
7个和尚围着你的棺材坐成半圆形, 他们在诵经, 在大段大段地颂扬你的功德,因为你给寺庙布施过大量的金钱。寺庙和家庭是你人生的两个基本点,有人说你这么做是为了抵消你所做的恶事。
你有严格的道德标准,可你只用这些标准去衡量别人。你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也不曾怜悯过别人。明眼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你不是好人。这正是许多人的原话。在别人有难时, 你以大度的姿态把钱借出去, 好像是在帮助别人, 而实际上每个月都要附加很重的利息你从来不向借贷人索要本金,因为本利是你滚滚财源的源泉。作为回报, 你的受害者对你惟命是从, 极尽阿谀奉承。你最驯服的奴隶甚为你讨债, 使自己成为人见人厌的人。
你有一本精确的账本,我们没有找到。我估计你预先把它传给了某个女婿以防不测。在动这次不可避免的大手术前,你做好了一切善后工作。你给两个女儿都留了遗产,而大女儿所得到的要比二女儿少得多, 原因很明显: 长女有一个女儿, 而次女却生了三个儿子。 如果说你此生有过伟大的爱的话, 那就是对外孙的爱。临死前, 你对妻子说: 照顾好外孙。
你年轻历经磨难,艰苦创业。你牺牲晚上的睡眠时间学习英语, 为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倾注了大量心血。与此同时, 你认识到人太宽厚太友善都是缺点, 信任别人终会以失望而告终。 如果你的缰绳勒得不够紧, 马就会发疯, 人也是同样。 我记得你常常引用这句老话, 我却无法接受这种智慧。
你死后, 那条曾以你名字命名的、 通向你那3间瓦房和大片田地的路已经为一个不知名的人所拥有, 新路牌上写着 利息巷 , 有报复的意味, 这在你生前, 在你的威望如日中天的生前, 断断不会
有人如此大胆。
除了你自己之外, 谁也没料到你会死, 可你却有心理准备。你是在血流尽之后死的,一如你让别人流血。可我们还是在你的尸体上洒上圣水。 他们盖上棺材, 抬着它沿着那条路来到墓地。 没有人跟随, 没有人哭泣, 他们很快就忘了你。而我却无法忘记你,你是稻田里迎风而立的石头;你是一棵树, 你的树冠遮盖了阳光, 你的树根霸占了水源, 剥夺了其它树的权利。我不欣赏你, 可我忘不了你。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感恩生活,我二十岁那年,你的出现,让我遭遇了爱情的美好,从此不曾离弃。
爱,其实没有缘由,或许是你的果断甚至是你的霸道,或许是你的冷峻甚至是你的不浪漫,或许是你对长者关怀所泄露的爱意和善心,或许是你处事中显露的那份厚重的责任感,我所有的骄傲和自豪终于在你面前弃甲缴械,因为我看到真实,我读到真心,我发现一副可以依托的肩膀。看过太多的滥情,感受过太多的追逐,茫茫人海,你是我爱的第一人,也是我爱的最后一人。
不求繁华三千,只求一心一意,不求轰轰烈烈,只求不离不弃,爱,在我心中固执成僵硬的冰块,透亮,而不容杂质。喜欢单纯的相处,真诚的对待,温暖的牵挂,娴静的守候;愿意爱在心中缓缓流淌,情在眉尖柔柔舒展;相信只要情在,无言也是温暖,无声也是幸福;期待一种在乎,一种疼惜能伴随生命到终极。
没有什么比现实的拥有更弥足珍贵。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我的城,只愿为你一人风烟俱净,静守你我共同的光阴。
但红尘翻滚,难免有微尘飘落窗台,难免有噪音侵入暖室。只要感情握得住,就会少了很多的迷茫和无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岁月虽淡了爱的浓烈,但安静的相随,平淡的相依,简单的心安便是珍贵的情感。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声铿锵的应诺,一个轻轻的拥抱,诠释了经年情爱。
你我曾在月下戏言:未来是我先你而去,还是你先别我而行,结果谁都不愿落后,谁都不想独守孤寂,只想相伴到终。花开若相吸,花落莫相离。不管是红颜迟暮,老态龙钟,还是两袖清风,生活寂寥,有一人相伴,有一人暖心,就是生命最美的音符。
你曾对我说:希望年老之后,能与我共拥一个住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想对你说:若能梦想成真,就让你我坐于摇椅之上,把一盏香茗,放一曲音乐,笑看潮起潮落,静赏浪花盛开;若梦想只是梦想,现实依然骨感,就让你我在一弯阳台上,看竹子扶疏,观鲤鱼闲游,再拾年轻的爱好,你描一幅《夕阳美》,我吟一首《秋风诵》,何须在乎景色依旧,人已老?
曾以为,青春不再心已老,纵有脉脉情波,也湮没在皱纹的沧桑里;曾以为,日子平淡爱清浅,纵有绵绵情意,也沦陷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但,圈圈清波,缕缕爱意,终究不是逝去。那个善感的我,那个难弃情思的我,终在某个闲暇,牵一道墨香,铺一片情爱天地,写下:只想与你相随相依,直到终老。
她,1924年(农历甲子年)出生在一个王姓家族,直系,旁系很多,三男三女,在那个年代,已算不得枝繁叶茂,在她从小的认知里,她的出生,并不是多么值得庆贺的事儿。
她出生的小城虽小,却容纳了72座小庙。她的父亲,就驻守在城西的龙王庙。往来的信客,都要经过她父亲的眼,看过百态人生,父亲也平和了传统的心。清末的父亲,还留着长辫子,记忆中,父亲总是温和没脾气的,似乎最疼她这个二女儿,闲暇时间,总会偷偷的带着她去买糖块吃。他每天看守着龙王庙,晚上作伴的除了膝下的儿女,就是庙里的神。据她说,龙王庙里的神是用来祈雨的,每逢旱年间,也是他们兄弟姐妹最忙的时候,求雨的人络绎不绝,而父亲不等信客来烧香,早已开始给龙王吃香火了。每逢这个时候,她都会偷偷的看着父亲用庄重的形式,给各位神磕头请雨。那时的她,并不懂这个传统的意义,只知道,她也该如父亲般庄重拜神。
她的母亲姓吕,传到我们这一代,似乎和我的一位同学是本家,和她父亲也算门当户对,在那个文化厚重、传统保守的小城里,似乎每个家族都该如此。她对母亲的回忆并不多,总提的一句话是父亲比母亲多疼她一些,母亲的爱护,似乎更多的给了比她小七八岁的妹妹。时至去年的今天,俩位老姐妹依然会为母亲疼谁多一点吵架。妹妹的出生也是不愉快的记忆,已经俩个女儿的家庭,似乎并不需要又一个女孩儿,父母亲更需要的是男孩儿,能承担家业,能够传宗接代。在三女儿刚出生的时候,稳婆在征得双亲的同意下,准备用绵土结束那个小生命。在她看不到的地方,逐渐弱下去的哭声,潜意识的通知她生命在流逝,最终,她忍不住,跑向姑母家,在后来的后来,她有了陪伴她这一生最长时间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奶奶。 她的故事,在我能看到的范围内,她能回忆的范围里,展开了。
她这一生有些波折,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里,她并没有识得知识,青春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哄妹妹弟弟长大,然后就是干农活。印像最深刻的就是那段抗日战争时期。每次回忆起那段经历,总会让我感觉她是带着哭腔讲述那段历史。整夜整夜的攻城,子弹穿霄而过,全家人的瑟瑟发抖,对于明天是否能够等到的恐惧,占据了青春的心。直到现在,偶尔从城墙根儿下翻出来红军的遗书,她也都会痛心疾首。她的鼻子不敏感,据说是当时攻城死的战士太多,被尸体的味道刺激到了,我小时候听到这个,好几天总会绕着她走。直至今天,城东的封神台依然有万人坑,每年的清明依然会有少先小队员去扫墓,这个传统一直被她称颂。
她十八岁嫁到一个长她几岁的段姓家族里,家里一共6个男孩儿,她的丈夫是家里的长子,婆婆去世早,刚满十八岁的她是下面所有兄弟的保姆,俗话说长嫂如母。上有蛮横不讲理的老公公,下有需要照顾的小叔子,刚为新妇的她,却并不懂得抱怨。后来的某一天,我问她,你为什么这么安于现状,她说,所有人都这样,而他,也是刚刚与她相匹配的结婚年龄。
花一般的年龄里,需要照顾下面的小叔子。本以为给他们娶媳妇儿后,会苦尽甘来,却不想,她的第一任丈夫因病去世了。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带着俩个未成年的孩子很难生存下去,老公公的责难,让她在丈夫的家族里备感压力。在娘家人的联系下,她认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绍华,他是个老好人,但为了俩个孩子的出身,她要求他入赘段家,帮她抚养俩个未成年的孩子,她需要负起这个责任。或许,他是真的看中了她,或许,其他的什么原因,他同意了。而她也终于松了口气,剩下的日子,她不再一个人承担。有一段日子,她是幸福的。他是手艺人,总能给她一些小惊喜。而她,积极参加大队组织的活动,好几次被评劳动模范,她也这样想过,日子就这样也不错了。没过几年,新添一个大头儿子,他也开心的很。可是,命运似乎总不会那么眷顾她,在她以为幸福到来的时候,他病倒了。小儿子才刚刚满四岁,在儿子还没能记清父亲长什么样的时候,他去世了。后来有一次她苦笑着对我说,可能她命太硬,克夫,那时候邻里邻居都闲言碎语起来了,她想,就这样吧,可能这一生,她只能是个单身妈妈。
命运或许是眷顾她的吧,和她一个大队工作的知青姐们儿给她介绍了一个机械厂工作的城市户口的鳏夫,那个时候的正式工,貌似很抢手。她觉得,不太好,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好。朋友说,小儿子还小,你一个人,能给他什么未来,老降的儿子们都已经安排了工作,如果在一起,你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儿子,他的班就由你儿子来接了。思虑再三,顶住流言蜚语,她答应了。后来,为了小儿子,她亲手结束了另一个属于她和他的孩子。似乎,总是在为了别人而活,平添了一些业障。好像从来没认真思考过,她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她的前半生就这样过去了。好在,老降命硬,降住了她。
接下来的人生,似乎顺畅了很多,大儿子娶媳妇儿,女儿出聘,小儿子娶媳妇儿,帮着带孙子孙女儿,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在我小的时候,她讲述她的小时候,在我大一点的时候,她会给我讲述我小时候的事儿。她的故事总是那么吸引人,饿狼婆婆,大豆姑娘,所有十二生肖的小故事。每年夏天,小院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花,她会带着我去抓鱼,然后在遇到我母亲之前销毁所有证据。每个节气,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吃,记忆中,她的面鱼儿总比我母亲捏的精巧一点。初中之前,总盼望着暑假,和她一起去姨奶奶家摘柿子。当然初中的时候,总盼望着她每天早晨的疙瘩汤,总比母亲熬的好吃一些。
在我长大的过程中,她在逐渐老去。老降在非典肆虐的那一年,因为支气管炎去世了,那个永远只穿衬衣,永远精干,手指被烟熏出黄茧的城市人,真的离我而去了。当时,对着老降的灵牌,她只对我说了一句,这一生,她交代了。不再有其他的话。
后来的日子,因为年轻的时候吃去痛片太多,有些伤神经,她偶尔会忘记一些事情,却总不会忘记,每次回家,偷悄悄的塞给我几张毛爷爷。高中那一年,我以为她真的会离我而去,匆忙的赶回家,看着卧床的她,我成人后第一次肆无忌惮的在她面前哭,她紧张的抓着我的手,告诉我,她没事,她的直觉,这次没事。一次次的告诉我,让我别哭。后来断断续续,她会生病,会糊涂,会忘事,渐渐的,好像快要回到起点,又有了小孩子脾气,会吃醋,会嫉妒,会占有。唯独不会忘记,每次回家,她给我单独留下她最爱吃的小吃。工作之后,每次回去给她带一些她喜欢吃的小吃,会有种错觉,她还是当年的那个她,倔强,坚强,不服输,还有些调皮的她。
或许,生命就该终于最美满的时候,唯独,我没有归宿,于她,是个遗憾。这一生的波折走过了这个世纪老人的平凡,丁酉年正月二十二,突发性脑溢血,卒于小城,享年九十三岁。当时,我在帝都,只在半月之前分别,没曾想,却是永别。
遥忆重慈丁酉年闰月初一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28699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