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盼着回乡下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盼着回乡下,欢迎阅读与收藏。

已经连续三周了,一放假就往乡下跑,不管是娘家还是婆家,呆到周日也不愿意返城,父母像哄小孩似的:快回去上班了,下周又回来嘛!说不清是什么原因,突然很希望躲在父母的荫蔽下孩子气一把。

回到娘家,正赶上叔叔家杀年猪,这是农家必要的节日。一大早的院子里就荡漾着孩子们的欢声尖叫,见到我回来一大家人亲热而客套地寒暄,一句真把我当客人啦?才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婶婶姐姐们挽袖挥刀的动作很是利落,让我只能捞一个烧火的职务,中途还被革职了。

原因是我烧的火不旺,安排是我专职摆龙门阵,一会儿的工夫,新鲜味美的排骨就被煮熟了,一向爱啃骨头的(我妈常说我是狗变的,甭管了,有吃就行)我可是急不可耐地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这可谗坏了一拨侄子侄女,于是来了一场啃骨头大赛。

结果是他们赢了,望洋兴叹的我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吃饭的时候,坐了三桌有余,大人们吃得热气腾腾,互相劝酒,推杯换盏,甚是热闹;孩子们三下五除二挑了自己喜欢吃的菜,拔腿走人,一溜烟就不见了人影。

为了体现主人家的热情,要反复地给喝酒的人们把菜温热,往往是从中午就要吃到傍晚,趴下N个才罢休,只有这样才感觉尽兴了,这也是一种风俗或者酒文化吧!临走,叔叔执意要送一块肉给我,难为情的我知道,那里面有叔叔对我们的挂念,用他的话来说:你们吃就等于我们在吃。在这句朴素的话语背后有太多可以挖掘的情感,足以让我用一辈子去感悟。

回到婆家也同样的温暖,一到家,孩子爷爷就倒上了刚打的酥油茶,浓浓的香味从鼻间飘进心底,就着电烤炉,看着电视,品味着酥油茶,已经很是享受了,偏偏孩子奶奶又透露了一个重大消息:今天有火烧的洋芋,天,那可是我的最爱,于是准备留点肚子装洋芋。

伴随着特有的香味,三个拳头大小黑黢黢的东西滚到了我面前,顾不上烫手,随便拍了几下就开始剥皮,里面粉粉的,松散得快要掉下来了,赶紧咬上一口,又烫得跳起来,仍旧舍不得吐出来,那面都都的味道实在让人烫而无憾。

吃罢,围在火炉边,边绣十字绣,边听父母讲家长里短的一些话题,不需要太多的应答,哪怕只是听众,父母也十分乐意一家人这样坐坐,讲讲。中午,五婶和六婶煮了火锅,姑姑也来搭伙,送来腊肉的排骨和肉丸子,还有一大盆蔬菜,辣得过瘾,吃得舒服!

晚上,村里有人杀猪了,吆喝去吃血汤,浩浩荡荡一队人马开过去,还在吃着亲戚又打电话来催去吃野生山药,怎一个吃字了得!半夜回到家,撑得不行散步好几圈才敢睡觉,晕倒,呵呵。

不在意回家吃什么,却很看重被温暖的感觉,回家真好,继续回家

相关知识

回乡记


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

题记

一.出发

上午九点,从八公寓出发。宝哥送我上了轻轨。到火车站得四十多分钟,坐着轻轨,看着窗外灰色的天,有点难过。可能受乐极生悲这话的影响,回家这件开心事,我居然开心不起来,自己都觉得奇怪,还感觉难过。也不知道在难过些什么。可能是熬过了军训这个苦难,很多事都看开了吧,悲不必那么悲,乐不该那么乐。好事坏事都有尽头,都会有个最后的期限,只是不确定而已。

二.沈阳之行

难得火车早到了十分钟,我还以为火车只会晚点呢。这次沈阳一趟旅行,走得非常不顺。

难过的是这天气,阴天,闷乐,时不时地出点太阳。之前还担心沈阳下雨,硬是把票给改签了,在沈阳只带五个小时。怕下雨。真不该拖着行李箱去故宫,走出火车站就不停地有摩的司机,出租司机来拉客。有个的哥指引我看车站旁的地图,却说从沈北站的北广场到南广场走要一个多小时,说他载我去呢。真当我地不熟,再不熟也知道可以在车站内部直接走啊。跟他走还不知道要绕多少圈。之后,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主动问我去哪儿,我说去故宫后,满以为他能告诉我公交站在哪,谁知他先支吾着说要去前面多远多远,然后就喊旁边的的哥带过去。感情这都是一伙的呢。相当郁闷,一烦,就想快点找到公交站,去故宫。越急越是找不到,百度地图有时也失灵啊。后来还是找到了,去了沈阳的故宫。光从外面看,就感觉那里面挺大的,我到那时已过下午三点了,只怕时间来不及。而且故宫外也装修得古香古色的,卖各种古玩纪念品的也挺多,还扩展到了几条街。就这么在外面溜达了一个小时,买了点东西送人。之后找厕所又找了半天。人生地不熟的。沈阳的公交还和长春不一样,有些路只有单程的,马路对面是不会有回去的票。但还是让我给找到了回去的公交。

下午在一个特色小吃店吃的辣子鸡丁饭,吃了就后悔了。好正宗!辣的可以!很久没吃到这么辣的饭菜了。这又不像长春,什么都不正宗。话说这沈阳的辣子鸡丁饭,以后可能就不敢吃了。

在沈阳明白了几点:一,独自去一个城市,生活也好,旅行也罢,都好艰难。还是去有相熟的人比较好。二,东三省的内部差异也很大,饮食交通环境都可见一斑。我高估了自己,以为熟悉了长春就可以熟悉沈阳,可以随便走。三,这是个赚钱的渠道五花八门的时代,也是个人人想赚钱的时代,一切都变了。景点更像个购物中心,周围的建筑再古色古香,也只是卖东西的。一家奇,家家都是这样就普通至极了。

三.千里一日还

晚七点上车,有空调感觉凉快多了。吃东西,看书,玩手机,睡觉。能躺着就是比坐着好。不会坐着二十多个小时不舒服,回家还是舒坦点好。回来买不到最快的硬卧车票,那就试试三十多个小时的车。反正睡着睡着大把的时间就过去了。

二十五号九点,火车在安徽阜阳停了二十五分钟。想到有个兵在安徽,便下了车想呼吸下新鲜空气。一下车就感觉热浪滔天,担心家里会有多热。似乎从要凉爽的长春回到火炉了。回炉重铸啊。原来军训时的太阳根本不能和南方的相比。明年夏天,还是好好找个暑假工吧。

下一站九江,庐山,鄱阳湖所在地,还是去不了。山在人不在,便少了去的意义。还是先去南昌上饶吧,那里有我的兄弟们。人才是我去一个地方的第一因素呢。

四.南昌

下午两点,再来到阔别已久的南昌城。十年了!第一次去时基本没什么印象,这次的印象却不可磨灭。

火车站,约好的朋友放我鸽子,电话不接,消息不回。只好一个人拖着箱子坐车去滕王阁。还没下车便看到江边的滕王阁,心中有点激动。下车时才发现被甩了好远。一路走过去,感受南昌39℃的高温,还拖着行李箱,热出一身汗。

到了地方,买了学生票,免费寄存了行李,便进去了。一眼便看见那个好美轮美奂的滕王阁。迫不及待地进去,在外面绕了一下,便想登阁去。谁知到了入口,票给丢了,不让进去。心中十分不甘,压抑,只好在阁下走走。幸好阁下也有很多风景,外侧也可以眺望赣江。看风景看不进去,心中总想着那张票哪去了。天又热,感觉自己背透了。最大的运气是在景区买的矿泉水中了再来一瓶的奖。

从滕王阁里出来,突然记不起回去的路了。第一次瞎转时,验证了人在没有方向感的情况下,最终会走的是个圆。走了十几分钟又绕回了滕王阁。唯一的收获是,买了一只只听过,没见过的叫花鸡,身为江南人,第一次吃这江南名吃。味道真不错。再出发,小心点的走,终于走到到了公交站台。

等到火车站时,天已经黑了。下车时挺焦躁的,之前在大巴车上查的没票了,老邓又不回我,手机没电,自己没吃饭,感觉好黑暗。幸好有个招人住宾馆的阿姨,好心地帮我在车站查了车票,买到了高铁票,才进了车站。耽误了她的一桩生意,挺不好意思的。在车站啃了个面包,喝了点水才好过一点。叫花鸡想就留给杨林吃了。上饶,我来了。

五.上饶

九点半,下高铁,出站,看到林哥,老朋友。疲惫的心一下振奋起来了。他和他的哥们来的,管兄。到他们学校已是半夜,洗澡,看了看学校,在会议室打地铺。都困了,没说多少话都睡着了。第二天,杨林他们去训练了,回来后一起吃叫花鸡。适逢林哥和管兄吵了一架,鸡也吃的不是滋味。还好他们都只是火气大的人,吵完就好了。要是我就没有这和好的可能。

上饶的天实在是热,比南昌还热。白天只好不出去,就在有空调的会议室吹吹空调,看看小说,聊聊天有点无趣。突然想起班长,问问她在哪,她说在上饶。挺惊喜的。之后班长就来了。三个老同学在会议室里举行会谈,谈谈闲天,也挺好的。之后,去食堂吃了饭,回来继续聊。下午班长回去时,请着明天去她家吃饭,我答应了下来。晚上和林哥去逛了夜街,感受到了上饶的繁华。

第二天早上,去上饶的集中营看了看,看了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中午去了班长家,头一次去女生家吃饭,还这么多亲戚在呢。这顿饭吃得特思家,丰盛得不像话。下午又是坐着,晚上和林哥他们一起出去吃了饭,最后一顿。11点的火车离开上饶,杨大侠他们送我离开,十分不舍。也只有这么离开。

六.永丰

归心似箭,却半夜给那个最好的哥们发消息聊天。他跟我诉苦,又让我去他家陪着他住两天。我勒个去。看他说的那么苦,又想去看看他,只好答应了下来。家又先回不去了。晚上火车吵吵闹闹的,睡不着,才发现座票真得好难坐。难得得跟同学小燕聊了天,也就这个上夜班的能聊聊了。好像从未聊过天,随便扯扯也是很好的。

零晨四点,到吉安,下了火车站,没有第一次从东北回到吉安时那么激动,上班车,天还黑漆漆的。想看会手机,发现周围黑漆漆的,别人似乎都在睡。我也收了手机,闭上眼。再开眼时,迷迷糊糊地下车,发现到了永丰。这么快。才五点,打车去军家,把还在睡梦中的他叫醒了。在他家又睡了两三个小时。

醒后才发现他的情况比我想象的严重多了。因为一个破旧的校区而自怨自艾,为未来的大学四年而担忧。他真的憔悴了,神经也有点衰弱,还迷上了游戏。想帮他真的很难。在他家开始看《最好的我们》,看了三部四大名捕,还看了陆小凤传奇系列的电影。这是白天的生活。晚上去德玛西亚喝奶茶,探讨考研的打算。去了北晖公园,大晚上的,可惜没回母校看看。

一直陪了他两天,基本没什么用,他倒觉得挺好,虽然他打游戏,我看电影。他家人也自顾自的:父母上班,姐姐一样宅得很,很少的交流才没有那么浓的火药味。30号,从永丰回家。

七,终归

姑姑来王家边接的我,然后到她家呆的,继续看《最好的我们》。下午才会到了家。终于啊。走了六天的路程,终于回来了。

怀念乡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从何时起,内心深处就开始有一种怀念乡下的感觉。常常会莫名的想起年少时在乡下过的日子,怀念乡下那些人,怀念乡下那些事,更怀念故乡的溪水长流、青山环绕、鸡鸣狗吠、乡音熟语。

有朋友问:是厌倦了城里的繁杂喧嚣么?也不全是的。毕竟,都市里的生活比乡下要方便的多,尽管近几年里故乡也发生了不小变化。想来想去,或许是自己本身就是乡下人的缘故吧,才有了对故乡的这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怀念乡下。乡下的生活是清净的,乡下的生活是安闲的,乡下的生活更是惬意的。在这里生活,时刻会使人身心处于一种轻松状态,丝毫没有一种紧张感或压力感。春天里的早晨,迎着刚刚露头的朝阳,在湿漉漉的稻田边的小路上走着,能听到久违的布谷在歌唱,能见到啄泥的燕子在电线上停歇,还能远远的感觉到深山里斑鸠的啼叫,春天的序曲在这些精灵们的演奏中娓娓而来。昨夜的雨湿润了大地,脚下的泥土散发着浓烈的气息,直把人陶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快乐一层层向心中漫来。夏日的某个黄昏,霞光在村子西边上空上演着一场绚丽多姿的火烧云系列片,吸引了长金胡子的老爷爷,吸引了顽皮可爱的孩童,连小猫小狗小鸡们都不时抬头歪向天空。在最后一丝夕阳钻下山头时,周围就寂静了,心也忽然间宁静下来,尽管对面山头的小树林中充满聒耳的蝉鸣,不远处的稻田中装着盈耳的蛙声。秋天的午后,强烈的阳光唱得正欢,辛劳的乡民早已忙完一上午的活儿,枕着自家编制的竹篾凉席,在金黄的季节里丰收着甜蜜的快乐和希望。唯有村子前头的那条小溪,还荡漾着孩子们的欢笑,水流声拍打着嬉戏声,光溜溜的肌肤抚摸着灵动的溪水,童年就是这般的简单和自然,突然间,觉得乡下又充满着欢闹。然而,在乡下,更多的还是寂静,冬天的夜晚,就是那般的无声。屋内,一家人围着火炉静静地享受着温暖的幸福,一切都静下来了,只有木炭闪动着啪啪的碎响,伴着大树根燃起的火苗儿。入睡,躺在暖暖的被窝里,伴着窗外雪花簌簌的轻吟,伴着枯枝偶尔的咯吱声,渐渐进入甜美的梦乡。

怀念乡下。淡淡的乡下生活,使人变得一切都淡然起来。因为生活简朴,乡下人需要的并不多,所祈求的也不多。一年到头有吃,有穿,有个好身体,就足够了。俗话说:一丘田,一头牛,讨了老婆孩子就不愁。过去村里的老百姓就只有这个美好的愿望。当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如今的乡下也发生不少变化。路通了,水改了,房子高了,生活好了。可不变的依然是那与世无争,清白安然,简约朴实的生活态度。

怀念乡下。乡下有我最亲最爱的父母,乡下有我熟悉的父老乡亲,乡下有我童年美好的回忆和念想。在城里安家后,曾好几次和父母商量,让他们搬进城来,可每次都遭老父亲的拒绝,他不愿离开村子,不愿离开土地,更不愿离开这乡下的生活。于是,我每有空,就回到村中,陪陪老父老母,和他们拉拉家常,聊聊最近村里的新鲜事,也把外面的稀奇事传给他们。顺便到乡亲们家中转转,看看这家今年收成又增产,瞧瞧那家刚刚又添了儿孙。在村子中走,能随时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淡淡的气味中,散发着童年往事的气息,似乎自己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个日子。在村子中走,能随时倾听到熟悉的乡间声音:牛眸,犬吠,鸡鸣多么优美的乡间和谐曲啊!

故乡是什么,桑梓是什么,是祖辈们的埋骨地,是父辈们的家乡,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出生地。它由无数祖辈的冢堆构成,更由一代代人血汗筑建。城里没有故乡,故乡只能在乡下。城里有的只是钢筋水泥混凝土,这水泥上生长不了庄稼,生长不了灵性,柔情乡梦的根扎不下去,浓浓的乡情种子只能在松软的乡下泥土地里滋长。于是,我们的心中突然间有了感慨:有时间,不妨多去乡下转转。

怀念乡下,有空就去乡下。

乡下过年


很快又要过年了。

今年到哪里过年呢,还去乡下吗?妻子说,明年正月初二岳母与小舅子都要出外走一天亲戚,我们在那儿好像有些不太方便,要不我们今年在城里过年算了。乡下的小舅子闻讯后,马上便打来了电话,邀请我们无论如何还是要到他们那儿去过年,说两家分开过年实在太冷清了,大家在一起热闹一些,至于走亲戚的事,他们当天赶回来就是,反正路程也不太远。

父母健在的时候,我几乎年年都回乡下过年。家里的条件虽然简陋了些,甚至好些年连电视都看不上,大家只能围坐在一起烤火、聊天。但一年到头就那么几天团聚的日子,我没有理由不跟年事已高的二老在一起,陪他们好好说说话。五年前,辛劳了一辈子的父母相继离世,我们就把阵地转移到了同样在乡下的岳家,同岳母一起过年,直到正月初八才返城上班。这时岳父也已经去世,我只有一个小舅子,小舅子也只有一个小孩,两家合在一起人气就旺多了。特别是两个表兄弟一碰面,打打闹闹,有说有笑,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乡下的年味比城里浓。这是我的一个不见得很准确的感觉和观点,但在很长时间里包括到今天我都一直这么固执地认为。这样的时候,小时和在乡下过年的情景就浮上了心头。

那时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概从刚进入腊月开始,家里就着手准备年货。到了腊月中旬,便喊来地方上的屠户把母亲辛辛苦苦饲养了一年的猪宰了,这是过年物资的主件,有了肉就什么都好说了。尔后,便是打豆腐,炒花生、瓜子、红薯片之类的东西。紧接着,便是打扫卫生,把房间、庭院收拾得干干净净,平时被烟熏火燎的厨房,这时也受到格外重视,母亲会将四壁和横梁上的积尘一点一点地清理掉。还要张贴春联、年画,用废旧报纸把古旧木屋内装裱一新。如果天晴,母亲会抓紧时间清洗被子,把棉絮晒得蓬蓬松松,晚上睡上去感觉特舒服。母亲还要求我们人人都洗个澡,说不要把污垢带到新年。大人们常常为此忙得有点乱,而我们小辈则沉浸在一天比一天浓的过年气氛中。这个时候,学校早已经放了寒假,每天可以睡得很晚,也不必早早起床,一切都随心所欲。其实乡村的每个家庭都是如此,对过年都非常看重,物资虽比不上城里丰富,但筹备的认真与讲究却一点也不逊色。在我年少的记忆里,这时的乡村好像到处都弥漫着酒肉鱼香,到处都绽放着开心的笑脸,心里真是惬意之极。若是逢着去了哪家串门,女主人马上就会给你端来一碗鸡蛋甜酒,或一碟花生、瓜子之类的零食,并不由分说地将花生倒进你的口袋,瞬间,一种亲切感就涌遍了全身。

对乡村来说,过年不仅仅是一种物资的享受,更是一种亲情的交融。特别是家里有在外工作的,父母其实都盼望儿女都回家过年,往往掰着手指头计算儿女的归期。到时,有的父母还要专门到某个彼此熟悉的地点去迎接儿女。现在,过年的物质条件已不知比过去好了多少倍,但期待亲情团聚的心情却一点也没有变,所以许多人无论在天涯海角,也无论交通多么不便,都要赶回老家过年。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每年春运是那么地拥挤了,迫切似箭的归心分明写在每一位回家者的脸上,涌动在人山人海的车站与码头。而过年的那些日子,一家子谈笑风生,无所不聊,回忆过去一年的打拼,描绘新一年的美好蓝图,与亲人们共同分享自己收获的快乐,将希冀的种子早早地播下。

城市是一个不知道疲倦的地方,夜晚缺少睡眠,明亮的霓虹灯总是闪烁着大大的眼睛,让它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状态。出于营销的需要,城市的面貌常常被商家刻意地进行粉饰,显出一副天天是节日的模样,这多少让生活在它中间的人有了几分麻木。每天也不知有那么多的门店开业,禁而不止、响声如雷的鞭炮声突然响起,形同噪音,常常让你烦躁不安,心生厌恶。而乡村则不同,乡村遵循朝起暮闲的规律,夜晚是安静的,安静得往往让刚刚回乡的城里人睡不着觉。不过,过年的时候就不同了,到处张灯结彩,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彻云霄,除夕之夜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腾空而起的礼花把夜晚装扮得绚丽多彩,分外妖娆。子夜转钟之际,鞭炮齐鸣,乡村已不再宁静,它的繁闹绝并不亚于喧嚣的城市。这乡村过年时的情景,已迥然有别于它的平时,谁不愿意在如此浓烈的氛围里欢度佳节呢。

几年前,在春晚的一个电视小品里,央视着名主持人朱军扮演了一个角色,他的一句台词至今萦绕在我的耳边:城里有乡下人的梦想,乡下有城里人的爹娘!说得实在太好了,又一年了,趁此回家去看一看,陪一陪生养自己的父母才是最重要的。既然如此,那我就打定主意,今年继续去乡下陪岳母过年吧。我也希望老家在乡下的、父母还健在的,哪怕城里的条件再舒适,你们都要回去过年,千万别让老人孤单着跨越一年的门坎。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26454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