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感动系列散文——我讲的故事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系列散文——我讲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那是去年我在某公司带业务团队的时候。

有一天遇上大雨,业务员们无法到外面去展业就是说天气不好,业务员没法去外面跑业务。于是我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并且建议每人讲一个故事。我说,我们最好是讲自己的故事,而且要说一下由这个故事产生的感悟。在我看来,这即是沟通感情的需要,也是业务员们锻炼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qg13.coM

一番热烈讨论后,大家都让我讲第一个故事。

这种场合我一向不喜欢谦虚的,就稍稍酝酿了一下,开始讲自己的故事:

我家在山东省的沂蒙山区,大家都听说过老区这个词吧,一般老区都是偏远贫穷的山区,当年不管是日本鬼子还是蒋匪兵都没办法完全占领的地方。我从小记得家里就很穷,虽然吃穿上没多大问题,但是老区的农村没什么经济基础,好像也普遍的都很贫穷当然只有少数的党员干部比较富裕。

我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干了几年农活,很快就发现:干农活又苦又累,而当时的我又瘦弱又单薄,这农活我实在干不了,也干不好。

1992年,我投奔远在厦门的大姨来闯荡。顺便说一下,我大姨和我姨夫是当年随军南下的高干,都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前辈,级别也挺高,在厦门混得很好。

我92年来厦门,几经波折,后来被姨妈安排在水产学院印刷厂上班。当时我觉得在那里上班倒也很不错,虽然工作时间长点,但总比干农活轻松,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记得到了1996年,赶上我大姨家的表姐的女儿蕾蕾要满五周岁了,大家准备给她过一个隆重的生日。当时在一条远洋货轮上做大副的表姐夫就是蕾蕾的爸爸,从意大利带了一架钢琴,要送给蕾蕾做生日礼物。

钢琴是运到厦门了,然而要把钢琴运进家里却并不简单。表姐家住在教职工宿舍楼六楼,窄小的楼道无法搬运钢琴。后来就有人指挥着把表姐家靠街的一面墙连窗子整个打掉,把钢琴吊进厅子,再把墙补起来。这件事前前后后花了大约四、五天时间,因为我工作的地方离表姐家不远,下班没事的时候和休息天我就会过去帮点忙。

稀里呼噜地终于把一切都搞定了,钢琴也安装调试好了。为了表示感谢吧,表姐夫邀请我去他家吃饭。那天的那个场景我许多年之后依然印象深刻我那未满五周岁的小外甥女蕾蕾,穿着一套白色的裙子,站在剔透照人的枣红色钢琴面前,用一种公主似的骄傲的微笑迎接我,然后拉着我的手指着钢琴自豪地向我介绍:舅舅,这架钢琴属于我了,它是我的了!

许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仍然茫然着回忆自己当时的表情。或许我当时应该是兴奋的、激动的,应该是有点迟疑着用手摸了摸那架钢琴。那年我二十四周岁,那是我这一生第一次用自己的手摸一架钢琴。而我身边的这个只有五岁的小姑娘蕾蕾,正在骄傲地向我宣布着:这架钢琴是属于她自己的!

客观公正地讲,我永远也不认为五岁的小外甥女是有意向我炫耀或是其它的什么意思,因为那架钢琴就是她老爸送的生日礼物。而我,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二十四周岁那年,才第一次用自己的手摸到了钢琴虽然是别人的钢琴。以前我只有初中上音乐课时有摸过那种脚踏式的四角形的大风琴。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毫无疑问,我和表姐、表姐夫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而我未来的孩子,与我面前这个小外甥女的差距,是要更大吗?

我不敢想下去,但又没法子停止这种想法。没有什么顿悟,也没有什么当头棒喝,我也忘记了为此思考了多久,反正后来我就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无论如何,也要让我未来的孩子出生在城市里!

有了目标、有了方向,也就有了动力。虽然我没办法改变自己性格里的偏激与脾气暴躁,但我也算尽力去做了。我不断地努力工作,不断地刻苦自学,不停地改变自己。经过几年的奋斗,我终于在厦门买了房子娶了老婆,户口也迁进了厦门。2002年11月,老婆为我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正像我当初确立的目标我的女儿生下来就是厦门户口。

在我女儿2周岁生日的时候,我特意给她买了一架电子琴,还专门挑了一款61键的仿钢琴键盘的电子琴。呵呵,自己也觉得好笑,这是什么心理呀,买不起钢琴,只能用电子琴凑合了

其实我的故事并没有讲完就被大家的掌声打断了。

我适时地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激励大家说:厦门是个好地方,厦门不排外。机会是公平的,社会秩序是合理的,法律法规是能切实得到执行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外来人员都能在厦门找到自己的平台。我们不能靠单个人的力量蛮干,因为竞争力太大了,这个社会越来越不好混了。我们要联起手来,形成一个团队,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争取大家一起走向成功

然后我又一次被掌声打断了。

万红。2008.01.07.集美

情感编辑推荐

感动系列散文——陆科的故事


陆科登上讲台的时候还是两只手抄在衣兜里的,一副挺害羞的样子。

那是我来厦门以前的事了。陆科开始讲他的故事。

那年我还在南京老家,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就和最要好的兄弟合伙开了一家餐馆。没开业之前,我们也反复商量过,感觉着只要把餐馆开起来就能一天天赚钱。我们两个,即是从小长大的玩伙,又是最要好的朋友,平日里无话不说,互相了解最清楚了,合作起来肯定不会有什么矛盾。

谁知道餐馆开起来之后,一切都变啦。柴米油盐酱醋茶,污七杂八钱进钱出的,只有一个多月时间,我们两兄弟竟然变得连话都不想多说了。原来最好最好的朋友,竟然以为一个小生意搞得好像要反目成仇了。

后来后来我实在没办法支撑下去了了,就了退出来。

开始人家都说合伙的生意就会是这样子的,我们两个人都不相信,都觉得即使不赚钱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反正钱是身外物嘛,兄弟感情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实际上,一旦我们真的去做了,就什么麻烦都来了,互相抱怨,互相猜疑,互相推诿,互相攻击,最后不欢而散,不光生意做不成,连兄弟也做不成了

陆科越说越激动,最后把头低下去,说不下去了。

我带头鼓掌,于是大家都鼓掌。

目送陆科走下来,我一边微笑一边向他鼓励地点点头。但我知道,他还是不够自信的,因为他一直不肯把上臂只有半截的左手从衣兜里拿出来。

记得陆科三月份刚进公司的时候,我要求新人上台自我介绍,陆科也是两只手插进兜里走上来的。他从兜里掏出右手在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又把手抄在兜里自我介绍。等他走下来之后,我现场点评说:陆科表达清晰流利,有一定的逻辑性,而且当众说话不会紧张,很适合跑业务。但是你不应该一直把手抄在兜里,因为那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不礼貌。当时陆科什么也不说,只是低着头笑。

中间休息的时候,陆科单独找我谈话。他说:陈经理,我求你一件事,就是你知道我的真相以后,不要开除我。我不由笑了,一个刚进公司培训不到三个小时的准业务员,还有什么秘密不成?但我还是很谨慎地说:你要先说明白是什么事情,而不是先讲条件。

他说:其实,我向你隐瞒了真相。我的左手你看。于是我看到了他那上臂只有半截的左手。我一下子惊呆了。实话说,他这种情况想找工所肯定很不容易,但是对跑业务来说或许并没有太大的障碍。我马上想起刚才在他自我介绍完了之后我批评他的话,感到蛮过意不去的,于是我郑重向他道歉,并鼓励他说:你有自信能跑业务就够了,希望你好好工作,没有人会开除你的,放心吧。看他红红的脸低着头,我没有再说什么。

想不到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上台讲故事还是把手抄在兜里。感觉好像他的自信心还不够;也许我对他的关心还不够;或者他还不能完全信任大家总之,有点遗憾。

又过了两个月,陆科已经用自己的业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应该说也找到了自信,不仅整个人开朗活泼了,也能够分出精力来关心新来的同事了,我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也就在那时候的一天,他又一次找我谈话。那天我们聊了很多,聊工作、生活、前途、命运突然,他说:老大(他们私下里对我的称呼),你知道吗,我感觉和你在一起没有压力感。我刚来的时候你那次给我道歉,让我感动到现在。为什么你总是默默的理解我、支持我,却从不对我表示同情或者怜悯

我愣了一下,因为我没想到他竟然也会如此敏感。然后我就给他讲了我自己的故事:在1995年年底,我的右手被机器压伤,由于手术不及时,两根指头已经变形了,最后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候我很害怕、也很沮丧,想着自己的手就这样定型了,感觉心里压力很大很大

可是后来我发现:其实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我受伤本身,而是来自别人的同情和怜悯。我受的伤,经过自己心理上的调整和不断的恢复锻炼,渐渐就能找回一些原有的功能。而某些身边的熟人、朋友、亲人,却总是用无微不至的同情和怜悯,不停的鼓励我要坚强要振作,一遍又一遍的向我证明我已经与众不同了他们可能永远没法子体会到,正是他们怜悯的眼神,经常让我觉得浑身不自在

然后我转移话题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客观环境和个人际遇,要学着尽量多的理解别人吧,而不要学的像我这样爱抱怨。看他使劲的点点头,又使劲的摇摇头,挺逗的样子。

又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几天前又看到陆科,他已经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卫浴店,并且经营的挺好。看着他自信的笑脸和坦然的举止,我知道,对每一个愿意跑业务的人来说,自信和成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万红。2008.08.厦门集美

感动系列散文――陆科的故事


陆科登上讲台的时候还是两只手抄在衣兜里的,一副挺害羞的样子。

那是我来厦门以前的事了。陆科开始讲他的故事。

那年我还在南京老家,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就和最要好的兄弟合伙开了一家餐馆。没开业之前,我们也反复商量过,感觉着只要把餐馆开起来就能一天天赚钱。我们两个,即是从小长大的玩伙,又是最要好的朋友,平日里无话不说,互相了解最清楚了,合作起来肯定不会有什么矛盾。

谁知道餐馆开起来之后,一切都变啦。柴米油盐酱醋茶,污七杂八钱进钱出的,只有一个多月时间,我们两兄弟竟然变得连话都不想多说了。原来最好最好的朋友,竟然以为一个小生意搞得好像要反目成仇了。

后来后来我实在没办法支撑下去了了,就了退出来。

开始人家都说合伙的生意就会是这样子的,我们两个人都不相信,都觉得即使不赚钱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反正钱是身外物嘛,兄弟感情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实际上,一旦我们真的去做了,就什么麻烦都来了,互相抱怨,互相猜疑,互相推诿,互相攻击,最后不欢而散,不光生意做不成,连兄弟也做不成了

陆科越说越激动,最后把头低下去,说不下去了。

我带头鼓掌,于是大家都鼓掌。

目送陆科走下来,我一边微笑一边向他鼓励地点点头。但我知道,他还是不够自信的,因为他一直不肯把上臂只有半截的左手从衣兜里拿出来。

记得陆科三月份刚进公司的时候,我要求新人上台自我介绍,陆科也是两只手插进兜里走上来的。他从兜里掏出右手在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又把手抄在兜里自我介绍。等他走下来之后,我现场点评说:陆科表达清晰流利,有一定的逻辑性,而且当众说话不会紧张,很适合跑业务。但是你不应该一直把手抄在兜里,因为那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不礼貌。当时陆科什么也不说,只是低着头笑。

中间休息的时候,陆科单独找我谈话。他说:陈经理,我求你一件事,就是你知道我的真相以后,不要开除我。我不由笑了,一个刚进公司培训不到三个小时的准业务员,还有什么秘密不成?但我还是很谨慎地说:你要先说明白是什么事情,而不是先讲条件。

他说:其实,我向你隐瞒了真相。我的左手你看。于是我看到了他那上臂只有半截的左手。我一下子惊呆了。实话说,他这种情况想找工所肯定很不容易,但是对跑业务来说或许并没有太大的障碍。我马上想起刚才在他自我介绍完了之后我批评他的话,感到蛮过意不去的,于是我郑重向他道歉,并鼓励他说:你有自信能跑业务就够了,希望你好好工作,没有人会开除你的,放心吧。看他红红的脸低着头,我没有再说什么。

想不到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上台讲故事还是把手抄在兜里。感觉好像他的自信心还不够;也许我对他的关心还不够;或者他还不能完全信任大家总之,有点遗憾。

又过了两个月,陆科已经用自己的业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应该说也找到了自信,不仅整个人开朗活泼了,也能够分出精力来关心新来的同事了,我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也就在那时候的一天,他又一次找我谈话。那天我们聊了很多,聊工作、生活、前途、命运突然,他说:老大(他们私下里对我的称呼),你知道吗,我感觉和你在一起没有压力感。我刚来的时候你那次给我道歉,让我感动到现在。为什么你总是默默的理解我、支持我,却从不对我表示同情或者怜悯

我愣了一下,因为我没想到他竟然也会如此敏感。然后我就给他讲了我自己的故事:在1995年年底,我的右手被机器压伤,由于手术不及时,两根指头已经变形了,最后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候我很害怕、也很沮丧,想着自己的手就这样定型了,感觉心里压力很大很大

可是后来我发现:其实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我受伤本身,而是来自别人的同情和怜悯。我受的伤,经过自己心理上的调整和不断的恢复锻炼,渐渐就能找回一些原有的功能。而某些身边的熟人、朋友、亲人,却总是用无微不至的同情和怜悯,不停的鼓励我要坚强要振作,一遍又一遍的向我证明我已经与众不同了他们可能永远没法子体会到,正是他们怜悯的眼神,经常让我觉得浑身不自在

然后我转移话题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客观环境和个人际遇,要学着尽量多的理解别人吧,而不要学的像我这样爱抱怨。看他使劲的点点头,又使劲的摇摇头,挺逗的样子。

又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几天前又看到陆科,他已经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卫浴店,并且经营的挺好。看着他自信的笑脸和坦然的举止,我知道,对每一个愿意跑业务的人来说,自信和成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感动系列散文——陈源成的故事


陈源成站上讲台的时候,很能让我感觉到压力。这家伙应该有1.85米的个子,而且身体又很粗壮。但他开口的时候,却略显羞涩与紧张。

那是我刚读大四的时候他一边搓着两只手一边说。他的样子有点逗,好像想把粘在手上的面粉偷偷搓掉的孩子。

差点忘了交待,这家伙是福州大学法律系毕业的。毕业快两年了,除了在集美法院实习过几个月,就没找到过合适的工作。结果在人才市场游荡的时侯,就被我忽悠进了公司销售部跑业务。

刚升入大四的时候,并没有预期的收获前的喜悦,大家都在谈论工作的不好找,前途的迷茫。看到学姐学哥们找工作的辛苦和坎坷挫折,让我们都一下子消沉了下去。

那天傍晚,我们两男两女同学四人在闽江边上散步,我们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天,然后就看到在我们前面一百来米处的一个女孩子,慢慢地走向江水里,慢慢地走下去

当我们发觉她可能是想自杀时,才感受到问题很严重。有人在高声呼喊不要,也有人在喊救命,还有人在喊报警,反正一下子大家的目光都聚了过去。我来不及多想,把西装甩在地上,快步跑到江边,然后跳下去游向那个女孩

夏末秋初的河水水量很大,表面上看着流得缓慢平静,一跳下去就整个人失去了重心。我努力地游近她,抓住她,却无力游回岸上。那个女孩毫无疑问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跳河的,一直想挣脱我的手,我却死死拉住她,想把她拖上岸。我使劲地拉她,使劲往回游,却怎么也游不回来。河水的流动和要自杀的女孩不配合,我筋疲力尽也不能上岸,反而觉得离岸边越来越远了。

我开始后悔,为什么想都不想就跳进江里?我为什么不象所有其它人那样在岸边拼命地喊救人,或者赶紧打电话报警呢?她是想死呀,不然怎么会拼命地要挣脱我的手?我又是为了什么?救人救不出来,反要把自己搭进去了

于是我由救人转为挣扎,拼命地挣扎。我想到要放手,只要一松手,我自己也许还能游到岸上去的。但是,有一种感觉让我坚持着没有放手,后来我想,那就是我刚才跳下河里时的那种冲动的感觉,让我坚持着没有放手

就在我绝望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的时候,忽然我感觉到一种轻松,一种让我惊喜的轻松,那个女孩不再挣扎,而是很配合地跟着我的用力方向向岸上游。原来她也是会游泳的,而且游得很好。

就算这样,我们也是费了很大力气才终于游到岸边。同学们把我们拖上岸时,我一下子就滩在地上。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终于缓过气来。那个女孩却好象早就缓过来了,只是低着头不说话,也不回答旁边围观者七嘴八舌的问题。现在我忘记了当时的情景,只记得她曾经对我说:是你一直没有放弃救我,给了我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谢谢你!

我的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下来。应该说,我跳下河去救她,并不是为了她这句谢谢你。然而听到这句话,我却再一次激动的有一种刚才跳下河时的感觉。呵呵

活着是美好的,这句话,以前也说过,却从没有现在的体会这么深刻。

大家都沉浸在他营造的气氛里,而他的故事已经结束了。由于都还没反应过来,大家连鼓掌的都没有。陈源成依然是那么羞涩地笑着,两只手轻轻搓着。

我忍不住问道: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还会跳下去吗?

我不知道。因为我跳下河去的时侯根本就没来得及想。他说。

于是大家才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万红。2008.03.10.集美

感动系列散文――陈源成的故事


陈源成站上讲台的时候,很能让我感觉到压力。这家伙应该有1.85米的个子,而且身体又很粗壮。但他开口的时候,却略显羞涩与紧张。

那是我刚读大四的时候他一边搓着两只手一边说。他的样子有点逗,好像想把粘在手上的面粉偷偷搓掉的孩子。

差点忘了交待,这家伙是福州大学法律系毕业的。毕业快两年了,除了在集美法院实习过几个月,就没找到过合适的工作。结果在人才市场游荡的时侯,就被我忽悠进了公司销售部跑业务。

刚升入大四的时候,并没有预期的收获前的喜悦,大家都在谈论工作的不好找,前途的迷茫。看到学姐学哥们找工作的辛苦和坎坷挫折,让我们都一下子消沉了下去。

那天傍晚,我们两男两女同学四人在闽江边上散步,我们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天,然后就看到在我们前面一百来米处的一个女孩子,慢慢地走向江水里,慢慢地走下去

当我们发觉她可能是想自杀时,才感受到问题很严重。有人在高声呼喊不要,也有人在喊救命,还有人在喊报警,反正一下子大家的目光都聚了过去。我来不及多想,把西装甩在地上,快步跑到江边,然后跳下去游向那个女孩

夏末秋初的河水水量很大,表面上看着流得缓慢平静,一跳下去就整个人失去了重心。我努力地游近她,抓住她,却无力游回岸上。那个女孩毫无疑问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跳河的,一直想挣脱我的手,我却死死拉住她,想把她拖上岸。我使劲地拉她,使劲往回游,却怎么也游不回来。河水的流动和要自杀的女孩不配合,我筋疲力尽也不能上岸,反而觉得离岸边越来越远了。

我开始后悔,为什么想都不想就跳进江里?我为什么不象所有其它人那样在岸边拼命地喊救人,或者赶紧打电话报警呢?她是想死呀,不然怎么会拼命地要挣脱我的手?我又是为了什么?救人救不出来,反要把自己搭进去了

于是我由救人转为挣扎,拼命地挣扎。我想到要放手,只要一松手,我自己也许还能游到岸上去的。但是,有一种感觉让我坚持着没有放手,后来我想,那就是我刚才跳下河里时的那种冲动的感觉,让我坚持着没有放手

就在我绝望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的时候,忽然我感觉到一种轻松,一种让我惊喜的轻松,那个女孩不再挣扎,而是很配合地跟着我的用力方向向岸上游。原来她也是会游泳的,而且游得很好。

就算这样,我们也是费了很大力气才终于游到岸边。同学们把我们拖上岸时,我一下子就滩在地上。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终于缓过气来。那个女孩却好象早就缓过来了,只是低着头不说话,也不回答旁边围观者七嘴八舌的问题。现在我忘记了当时的情景,只记得她曾经对我说:是你一直没有放弃救我,给了我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谢谢你!

我的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下来。应该说,我跳下河去救她,并不是为了她这句谢谢你。然而听到这句话,我却再一次激动的有一种刚才跳下河时的感觉。呵呵

活着是美好的,这句话,以前也说过,却从没有现在的体会这么深刻。

大家都沉浸在他营造的气氛里,而他的故事已经结束了。由于都还没反应过来,大家连鼓掌的都没有。陈源成依然是那么羞涩地笑着,两只手轻轻搓着。

我忍不住问道: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还会跳下去吗?

我不知道。因为我跳下河去的时侯根本就没来得及想。他说。

于是大家才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白薯,白薯!(寨里村记忆系列散文之六)


一九五二年,我们初中生物课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当前支撑农村生活的第一功臣是哪一种农作物?大家竟异口同声地回答:白薯(即红薯)。因为当时学校大灶上几乎顿顿都是大锅煮白薯。 豫东位于黄河故道上,长期饱受风沙盐碱灾害,小麦、大豆、高梁产量低而不稳,却偏偏宜于白薯生长。当时,被饥饿熬煎的贫苦农民,刚刚在土改中分得土地,首先想到的就是多栽几亩白薯,以解决温饱问题。 寨里村是栽植白薯的大村。每年一开春,村子周围的田埂上,就布满一畦一畦的白薯苗圃,待到四五月秧苗长到尺把长时,就用剪刀剪成五六寸长的节节,一棵一棵地栽到大田里。每到此时,东地、西南地、西坑儿,北地的黄沙地里,就会聚满了栽白薯的人群,男女老少一起上,担水、挖坑、栽苗,不到十天时间,成片的白薯就栽植完毕。待到白薯秧长到二三尺长时,又得翻一次秧,防止秧上扎根分散营养。到了九十月白薯的根部纷纷隆起,就开始收白薯了,又是全家一起上,割秧、挖薯、拉运。那时每家收的白薯,少的数千斤,多的上万斤,大多储在地窖里,一部分切片风干,一部分打粉做成粉条。 我家每年栽白薯四亩左右,可收白薯八千多斤,都储在挨着西城墙根的地窖里。这个地窖,长约六尺,宽约三尺,深约四到五尺,上面用秫秸搭盖,再覆以厚厚的土层。窖里温暖潮湿,白薯储放一个冬天也不会坏的。每过一两天,母亲就让我从地窖一角留出的孔洞下去,提一篮子白薯出来以备食用。周围有七八家地窖和我家相连,都储有数千斤白薯。那时的农村,民风纯朴,从未出现过谁家白薯被偷的事儿。

当时家里的主食就是白薯,辅以高梁和黄豆。小麦产量低,市场价格高,都舍不得吃,除了给过年节留下少许外,大多都卖掉了,换成钱供日常花用。我家一个大冬天吃饭都是老三样:早上白薯稀饭,中午大锅煮白薯,晚上白薯水,再加上高粱豆混蒸的窝窝头,副食就是炒萝卜丝或腌咸菜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吃白薯长大的。所以,把白薯定为支撑农民生活的第一功臣,我举双手赞成。 这白薯中,凝结着父母亲的劳苦,也寄托着他们对我的美好希望。 且不说父母亲在白薯栽种、管理、收获中付出的辛劳,单就说父亲每月为我在学校搭伙,挑送白薯所受之苦,也实在让我心疼。我们学校离家三十里地,中间要穿越连绵七八里的沙岗。父亲年轻时为地主扛活留下贫血病的病根,每月却要挑百十斤白薯在这条路上往返两次。想起他在坎坷的沙路上艰难前行的脚步和大汗淋漓的身影,我都忍不住泪水涔涔。我对父亲说:你太苦了,这个学我不上了,回家和你一块种地去。父亲却笑着说:这算什么苦!过去给地主家扛活,风里来雨里去,那才叫苦。现在咱种的是自己的地,供的是自家的孩子,学到手的是咱自家的本事,这叫苦中有甜。父亲嘿嘿地笑了,此刻我体会到这笑声中寄托着父亲对儿子多么深重的期冀啊! 父母亲的心思我理解,他们在成为土地的主人之后,就一心想着让自己的儿子活得有尊严。我每次回家,母亲都对我念叨着:孩子啊,好好读书,给爹娘争争气,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年的暑假,我背着行李刚进家门,母亲给我端上白薯汤和窝窝头,对我说:快吃吧,一会儿我带你去看个东西。 太阳快要落山了,母亲领着我来到西坑儿我家那一亩多白薯地。

白薯秧已有三四尺长,已经翻过了一次秧儿。我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母亲说:我要你看的不是这个。你好好看看,今年的白薯秧儿,和往年有啥不一样?我看了半天,啥也没有看出来。母亲指着一棵极为茂盛的白薯秧儿:你看这是啥?啊,一朵白里透红的喇叭花,花的裙边呈乳白色,花心处则是粉红色,非常好看。母亲又指着另一棵说:这儿还有。我说:长这么大了,还没有见过白薯开花呢!母亲说:常言说铁树开花好见,白薯开花难寻。不要说你了,就是现下五六十岁的人又有几个见过呢! 我看着母亲兴奋的笑脸说:这里有啥讲究吗?母亲说:讲究大啦!人老几辈都盼着自家地里白薯开花,白薯开花,时运大发!咱家该有喜事啦。我说:能有啥喜事啊?母亲说:我想来想去,这喜事一定应在你的身上。说不定你能升上高中,上个大学,咱家要出个人才呢!听了母亲的话,我立时感到一种压力,暗暗地说:母亲啊,你是在给儿子压担子啊!单靠一朵白薯花,就能出一个人才吗?此刻我想,我该怎么回答母亲。我想了一会儿,对母亲说:妈妈,我会努力的。母亲笑着点了点头:你会的!我的儿子我知道。 从此,我更加奋发努力学习,从初中到高中,直到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其间,父母亲只是一心一意供我上学,从不过问我的学习成绩。他们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儿子一定不会荒废学业,一定会给他们争气的。回想这一段经历,我常常记起一句老俗语:知子者,父母也!也记起生物课老师那个关于白薯的评语:第一功臣。

塘壑(寨里村记忆系列散文之九)


从我家背后出发,翻过长满酸枣棵的城墙,涉过丈把宽的壕沟,向西走一里路,右面是连翩数百亩的林草地,左面是高高耸立的红土岗,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池塘,南北宽约十丈,东西长达二十丈,这就是俗称的塘壑。

这个塘壑成于何时,没有人能说得清。只听老人说,早些年间位于塘壑西边不到一里路的丈八沟洪水滔滔,浊龙似的激流冲破堤坝,向村子奔涌而下,村西、村北上千亩良田顿成一片汪洋。待村民们堵住堤坝、洪水退去之后,就留下了这个被水冲出的深潭,成为这次灾难的永久记忆。

这个塘壑,水深处达两米以上,水质清澈,细沙垫底,加之从浅水区到深水区坡度较缓,成为我们幼时洗澡、游泳的好去处。我那时的好友,像老驴、老马、老明、老臭,黑货、抓钩,还有大我们几岁的张来、老王等,常在盛夏中午歇晌时在此相聚嬉戏。每于此时,我们一群孩子脱下短裤扔在水边,一头钻进水里,霎时暑热尽消,一身清凉,那个舒服劲儿简直无与伦比。我就是在这里度过了漫漫长夏,并学会了狗趴式游泳和简单仰泳的。

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这个塘壑也一直牵连着几个母亲的心。常言说水火无情,平时儿子过一个小河沟母亲都会担心的颤颤悠悠,何况这是个一人多深的大水坑呢!我母亲唠叨着,阻挡着,我明着说不去了,暗地里还是依然如故。母亲发现后埋怨父亲不管,吵着,闹着。父亲是见过大世面的,哈哈一笑说:让他去吧,经经风雨也好,不会有事的。

可抓钩他妈就不行了。抓钩是独子,他妈将近三十才生了他,视他如掌上明珠,起名抓钩也就是为了辟邪,让神鬼惧而远之。这个老太太精明强干,生怕儿子有个闪失,一时一刻都不让离开自己的视线。儿子要和我们一块去塘壑,她开始是挡,后来挡不不住了,就跟着。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们洗澡,她就在旁边看着。我们为赶她走,就故意说一会儿有几个大人要来洗澡,她没法儿只得走开了,还千叮咛万嘱咐我们一定要操好她儿子的心。

这位母亲为了阻止我们继续在这里洗澡,还编了好几个故事给我们听。虽然我们知道这些故事是骗人的,可是听了以后,还着实心里有点胆怯。例如她讲的那个淹死鬼的故事:在丈八沟决口的那一年,一个看护堤坝的年轻小伙被水冲走,就淹死在这个塘壑里,后来又漂流到大北岗的芦苇丛里。阎王爷对这个人的鬼魂说:你要抓一个替死鬼,才能再次托生。可是这个善良的小伙不忍心祸害别人,一直没有找到替身,现在他的魂灵依然孤零零地留在塘壑里,就等着有人淹死来替换他呢!开始几天,我们真的害怕了,总觉得那深不见底的水里有一个鬼魂在等着。可是大我们几岁的张来不怕,他一个猛子扎下去,从塘壑这头进去到那头出来,笑着说:水底光光的,啥也没有。

还有一个是黄龙的故事,说:丈八沟是一条黄龙,从河水泛滥那一年起,它就住进了这个塘壑,在水底筑了龙宫。龙王喜欢清静,你们老在这里洗澡,会搅了他的好梦,它就会把你的魂灵披枷带锁拉进龙宫当差,为他做苦力活。这样,你没有了魂灵,还能活吗?这个故事倒没有吓着我们,老驴、老马等几个人反而高兴地说:我们还真想看看龙宫的样子,当苦力就当苦力呗,反正我们一天到晚种地、割草也够累的了。

抓钩他妈的故事,从她三十六七讲到四十多岁,我们的年龄也由八九岁长到了十二三岁,她的故事照样说着,我们的澡照样洗着。抓钩他爸辈儿长,又是个嘴上有豁豁的老实汉子,我们就叫他豁子爷爷,抓钩他妈自然就是豁子奶奶了。这个善良的豁子奶奶,就这样看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直到我就要离家到县城上初中时,他才笑嘻嘻地对我说:其实那些年我天天到塘壑看你们洗澡,不光是操心我儿,我是喜欢你们这一群孩子,看着你们脱掉衣服,像小老虎一样跑进塘壑,我心里和你们一样高兴呢!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抓钩已经长成了一个憨厚朴实的庄稼汉,庄稼活样样精通。有一天,豁子奶奶来到我家,对我母亲说:我看你梁家村姐姐家的女儿聪明伶俐,能说给我家抓钩做媳妇吗?母亲说:中啊!我跑一趟说说看。经母亲说合,我姨妈表示愿意。不久,两家就办了婚事;又过了几年,表妹生下了两儿一女,成为一个幸福的家庭。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豁子奶奶已经六十多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从大西北回来探望她时,见到的已是一黄土。此刻,我又想起陪同我度过幼年时光的那个塘壑,就急急忙忙走到村西的红土岗下,看到的却只是一片干涸的洼地,昔日那一池荡漾的碧水早已不见了踪影,真是人世沧桑,世易时移,让我不禁空叹岁月流逝之无情。

杀高梁(寨里村记忆系列散文之三)


杀高粱啦!七八月的清晨,随着街道里的一声喊,男人背上铲子,女人提上盛满茶水的驴嘴罐,就直奔成熟的高粱地,一年一度的秋收就开始了。高梁收罢,依次就是谷子、大豆、白薯、花生,人们一直要忙到十月种上麦子,一年的农耕才算画上了句号。

杀高梁的杀字用得奇巧。其实这个杀就是收割的意思。对于一些低杆作物一般不用杀字,小麦、谷子、大豆叫割,白薯、花生叫 挖或出,只有较大作物的收割叫杀,除了 杀高梁,还有杀荆条、杀白腊条等。想想也就是,高梁杆儿既高又壮,叫割显然是小看了它。

除此而外,收高粱所以用 杀,还和所用的农具有关。收高粱不是用镰刀将高梁就地割断,而是用一把铁制的类似锄头那样的铲子,安上尺把长的把柄,把高梁连根挖掉。为什么不叫挖高梁?因为高梁的果实不像白薯、花生在地底下,而是在稍上,况且农民挥起右臂一铲子下去,高梁随之秆倒根断,还是用杀字较为贴切。

高粱是庄稼行里的好汉!这话是我们家族的立志哥说的。立志哥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高高的个子,黑红的脸庞,像钢打铁铸一样的身体。由于他为人正直,处事公平,村里一致推举他为看坡人。所谓看坡,就是看护村族的共有林草,不让一些奸诈人等糟蹋。五十年代初时他正值年富力强,一天到晚肩上扛一把铁锨,背后挑一个箩头筐,在村里的林草地和老坟里转悠,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见到有擅自砍伐林木者,不论亲疏,不惧权贵,他都会严厉斥责。为此得罪了一些人,有人背地里说他六亲不认。他听到总是哈哈一笑,说:只要保住村里的大片林草,能挡住西北风吹来的滚滚黄沙就好。随他们骂去!

这句话是他在高粱杀倒以后说的。这一年,我们家西南地那四亩高粱长得杆粗穗大,父亲领着全家整整用了两天才全部杀倒,又用了大半天签掉穗子拉回了家,只留下成排的青皮秫秸在地里。这秫秸的底节汁多味甜,酷似甘蔗,我贪嚼秫秸久久不愿离去。这时,立志哥背着箩头筐从西北地走来,和我说起了闲话。他问:高粱杆甜吗?我说:甜!他说:那就明年还种高粱。我说:不。高粱杆虽甜,可高粱面难吃死了,吃了连屎也拉不下来。

立志哥这才坐在秫秸上,正儿八经给我说起来。他说:高粱是庄稼行里真正的好汉。你说咱寨里村,蛤蟆撒泡尿就淹,日头一红脸就旱,天一潮满地白茫茫都是盐碱,种啥啥不成,不种高粱种啥?他说的是实话,各样庄稼中,谷子、红薯怕淹,豆子怕旱、怕盐碱,只有这个高粱,旱涝不怕,盐碱地里照样长。怪不得父亲在这片地里年年种高粱,高粱虽不好吃,总比饿肚子强啊!

其实,高粱也不是不好吃,就看你怎么吃。他说,高粱能酿酒,酒是粮食精,劲道大着呢!咱把高粱和豆子磨成面混在一起吃,高粱的火和豆子的柔互帮互补,既好吃又养人。你看咱村虽穷,有的人还能活到七八十岁,这都是占了高粱豆的便宜啊!我想想也对,北头儿的前清老秀才傅良相就活了八十多岁。

还有,高粱浑身都是宝。他接着说,你回家看看,墙上挂的蓑衣,地上铺的草缮,不都是高粱叶编的?那锅上的锅、盛馍的馍筐,孩子玩的叫蚰笼子,不都是秫箭编的?还有扫地的扫把、刷锅的炊帚不也是高粱穗缚的?

我说:哥哥说得对,高粱的功劳真是太大了。

不,还有。立志哥又接上说,高粱的功劳还有三薄。

三薄?我有点不解。

他说:是三薄,这是用高粱杆做的。用麻绳将粗壮的高粱杆系成薄子:放在床撑上叫床薄,上面铺上芦席和褥子,松软有弹性;竖在房梁底下叫薄篱,就是富贵人家说的屏风;放在屋顶的椽上叫房薄,再摊上一层泥巴,上面缮上草,就可以遮风挡雨了。

看来对这位一个大字也不识的族哥,我真该刮目相看了。我平时只见他风里来雨里去,少言寡语的,没有想到他心里还装着这么多刀刀拐拐。他说完这一番话,挑起箩头筐,说声我得再到坡里转一圈,走了。

我看着他匆匆远去的伟岸身影,忽然生出一种感觉:立志哥这样挚爱高粱,对高粱的了解这样透彻,难道他是高粱托生的?你看他高高的个子,黑红的脸庞,多像田野里的红高粱。他一年四季早出晚归,不避风霜雨雪,身体健壮如牛,又多像高粱那不择地而生的坚强脾性啊!

如今我离开故乡已经六十多年,再次返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站在村口向西南望去,遍地都是金灿灿的玉米,昔日铺天盖地的高粱随着土地和水利条件的变化,已经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我再访立志哥,他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离世,活到了七十多岁,一辈子也没有娶过亲,回想他当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伟岸身影,我不仅黯然唏嘘。

(20XX.8.29)

西坑儿(寨里村记忆系列散文之四)


西坑儿位于村西约半里地远,毗邻黄河支流丈八沟,不少土地常年积水,耐旱不耐涝,每遇雨水多的年份,往往是种一葫芦收两瓢。人们所以把这个地方叫西坑儿,除了常年积水缘故之外,还有一个民间故事。

传说这里曾经生长着一棵大柳树,树高有十丈开外,树干可供三人合抱,每至盛夏当午,周围锄地的人们都会齐集在这里,一是为乘凉休息,二是围坐在一起吃饭、说笑。这树更有一个奇处,就是有一条根出奇的大,从树干伸向两丈开外,而且悬空外露,粗至两人合抱,底下可容两人睡觉。人们也就称这里为大柳树下。前清中期,有好事者将此树之奇传至朝廷,朝廷说树根如此粗壮,标示龙脉兴旺,这是清明盛世才有的奇景,敕令县官保护。可是正在此时,大柳树竟在一个风雪之夜突然消失,待县令携皇封奇树的牌子到来时,看到的却是一个方圆数丈的大树坑。后经朝廷破案,原来是为当地一个大财主盗伐,敕令将其满门抄斩。此处也就改叫大柳坑了。时间长了,因此地位于村西,大家也就叫西坑儿了。

我家有二亩地正在西坑儿,西高东低,东头儿二分地常年流水,种啥啥不成。这年开春父母亲正在为此发愁,不知种啥为好。我却突发奇想,说:种芋头。。父亲笑着说:你咋有这个想法?我说:从书上看来的。当时我正在阅读长篇小说《西游记》,书中有一回开列了一大堆珍馐百味,有一味叫芋头蘸白糖。我不自觉沉迷其间,想象着雪白的芋头黏黏的,滑滑的,蘸上白糖,那该是多么香甜啊!此时想到这里,不禁顺嘴说出。母亲听后却极为赞成,说:就种芋头,芋头随莲藕,喜水。父亲笑着说:儿子是不是想吃芋头了?那咱就种芋头,反正现在土改了,土地证也发了,明明白白地写着,地是咱的,任咱种啥谁也管不着。

就这样,父亲第二天到集市上买来芋头种子就下种了。我们特意打成畦,把下种地方培得高高的。这一年恰是丰水年,一春一夏雨水不断,芋头夹畦中间成了小河。芋头破土而出,搁劲儿往上长,叶子又大又肥,几乎赛过莲叶,芋头根部的培土也迅速地鼓涨起来。父亲高兴地说:让孩子读点书没错,看来孩子说的是,种芋头种对啦。

到了秋八月,芋头到了收获的季节。我们全家一起上,挖的挖,捡的捡,毛茸茸的芋头个个拳头大,堆成了小山,整整装满了一大车厢。几家邻地户家家看得眼馋,都在赞扬父亲有眼力,种得好。他们种的豆子、谷子,全都泡了汤,嚷嚷着下一年也要种芋头。果然,第二年家家都种了芋头,寨里村西坑儿也随之成为远近有名的芋头丰产地了。

父母亲都是厚道之人。芋头丰收了,都放在白薯窖里,反正自家也吃不完,就送亲戚邻居吧,一家一篮子,我提着一家一家地送,让大家都尝尝鲜。不几天,母亲特地煮了一大锅芋头,又买来了一斤白糖,全家高高兴兴吃起了芋头蘸白糖。正吃着,邻居连城家来了,说:给你家儿子说个媒吧!母亲听说分外高兴,就让着他一起吃。我听到要给我说媒,羞得跑到街上玩去了。

吃罢饭,母亲给我说:今年是双喜临门,不光芋头丰收,还给你把媳妇说下了。我问:哪里人?母亲说:南乡河湾李人,白白净净的,还识几个字,她爸是个教书先生。就是没有娘,年龄比你大几岁。我问:大几岁?母亲说:四岁。不怕的,女大三,抱金砖;女大四,一顷地。大点好,我和你爸已经应下了。

这桩因芋头丰收引来的婚姻,最终没有成功。以后我在学校放假时,到南乡看戏,堂兄指着一个女子说:你看,那就是你媳妇。我打眼望去,见她个子低低的,两只手扯着两个小孩子,倒像是做了母亲。我问:哪来的两个孩子?堂兄说:是她弟弟、妹妹。我当时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心想我才刚过十四岁,她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了;等我到二十岁时,她不就成了老姑娘了。随后,我一纸退婚书写去,结束了这段关系。母亲知道后,狠狠地骂了我一顿,也因既成事实,无可奈何了。

听老民警讲那过去的故事


按照我们这次跟班学习的日程安排,我需要在提篮桥派出所巡逻队、社区队、办案队三个队个跟班学习十天。今天是周一,又是第十一天,所以,在参加了提篮桥派出所每周一例会后,我需要从巡逻队进入社区队跟班。

主管巡逻队的副所长常建新同志是个对工作极为负责的,他是江苏人,来上海已经快30年了,他高高的个头,慈善的面容戴一副极为称体的眼镜,显得很是有一些书生之气。就在昨天,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工作和个人圈子相冲突的故事。就在前天,一个周六的晚上,毕业了有二十六之久的他的同学相聚,而他因为需要做申花、富力球场比赛保卫而未能参加。他说,同学们是经过了近半年时间才将时间定下来的,当然,因为他是警察,所以,一再的征求他的意见,然而,就是这样,他还是因为工作未能参加这次聚会。那天晚上,我是几乎和他形影未离的,从上午到虹口分局开会回来,他就一直忙碌着这次球赛的安保工作。下午,所有前一天巡逻的晚班人员都集合所里,四点,大家开了一个碰头会,五点,吃了晚饭,直奔虹口体育场。一直到晚上平安的安保回来后,他给我发了他的一首小诗,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今晚,他们同学聚会,四十多人,有的从国外回来,有的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回来,而唯独缺少的却是离苏州很近但因工作不能脱身的他。

这是我在一天一夜工作中并没有发现的他的秘密。我只是感觉到,常所长那天的脸色不同以往,脸色绷得很紧,分配工作的时候,很细很细,安保之后,整队回来的时候,讲评也做的很到位。我并没有从他忙碌的身影之中发现到任何思念和怀念的影子,接到他发来的自己写的那首小诗,我久久的坐在电脑前麻木了。

一个警察的无奈/写在同学聚会与我巡逻辖区的路上/梅雨/纷纷而落/思绪/碎了一地/和在心里/五味杂陈;二十六年了/多少光阴/不再回首/那首《睡在上铺的兄弟》/我们还能否/用激情合奏;多想与同学们一起/放飞心情/重温旧谊/此刻,他们/正从四面八方/向同一目标进发集聚;而我/走入地铁/走向人群/走向上海繁华的/大街小巷/潜水/我的警察人生;愿同学们尽兴/愿同学们重温/那本日记/那段永不退色的/人生/一条短信/理解!让我欲哭不能/回复/请放心,这厢有我/为你们守护安宁!

看着他的小诗,原主管认为上海警察的各种条件都极为优越个人认为,顷刻间,化为了无有。是的,上海有雄厚的后勤保障,有超越于警力配备之外的编外警力和协管,有着在我们大家眼里都羡慕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这些,都是上海人民警察的有优越性,但是,在优越性之外,上海警察几乎夜不能寐的冷静思考和匆忙的类似小跑的步伐,也许就是他们自己的软肋,而相对于我们这些来自于面积大人口少的农村派出所来说,压力也许就是我们优越与他们的福利,而这种福利是用任何经济和物资是无法换取的,也是任何有价东西所买不来的。

之后,我和常所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微信对话,他告诉我,他家里有一个八十岁的老父亲,整天忙昏了头的他,尽然在父亲节这天忘记了给老人打一个电话,尽然,在半夜凌晨才回到了家,然而,已经成为父亲的他,在那个深夜,接收到了自己儿子的礼物,看到了他的爱人为老的老父亲办理好的礼物,他流泪了......

他说,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和儿子上学走后留在家里的爱人。他说,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他很满足,尽管自己的工资看似比其他省市同行高,但是对于高消费的上海来说,他依旧过着步行或是坐地铁的日子,一日三餐的就参与单位。他说,从来到上海的那一天,他一直就希望着自己所在的这座国际化大城市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每当看到辖区的高楼挺拔而立,他的心中就有一种自豪感,就有一种荣誉感,就有一种安慰感,尽管他老家不是上海而是江苏,但他早已将上海作为了自己的故乡。

那一夜,我们从内心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进行了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职业的交流,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又自己安慰起了自己,毕竟,我们的压力小于他们!

这个压力无时不在,就在我们刚刚安保的那场球赛上,上半场刚刚结束,就有球迷协会的人来说,如果上海申花不能赢了这场球,有人将要裸奔。这是常所长最为不安的,一个看台上的四十多个警力立即紧张了起来,好在下半场,上海申花进球了,欢呼的球迷除了脱下短袖以示狂喜之外,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常所告诉我,这样的球赛一年在虹口要有15场之多,还有很多很多的演唱会,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上海,资金雄厚的城市;上海,事无巨细的城市;上海,也是一个压力极大的城市。就如我在《我们到底离上海有多远》的文字里所说的一样,上海的平均每平方米面积上接近五个人,离发生拥堵踩踏人数最低值的七人,已近不远了,如果碰到什么国际活动或是一时的兴起,稍微松懈就会发生意外。而我们呢,是绝对没有如此大的压力的!

常所长决定在今天这个日子带着我围绕他的工作在进行一下全面的过往,以来,可以系统的掌握他们的三队一室建设中的巡逻队,二来,十多天的工作,我与上海的占有结下了很深的友情,到了社区组,而这边的巡逻组需要三班倒的巡逻,再见的机会很少了。

其实,我最大的心愿是多看望一下已有五十九岁的两位老民警了,他们尽管都是已经到了向他们热爱的这个职业说再见的时候,但是,我从来没感觉到他们一点有离开这个团队的意思,依然精神抖擞的巡逻在虹口提篮桥的大街小巷,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老民警给我讲述了很多关于他们年轻时的故事,讲述了在巡逻中所有应该注意的事项,讲述了他们的在这个职业团队中的每一件让他们难忘的事情。他们岁教我这个学生是那么的一丝不苟,又是那么的热情而生动,令我在离开他们之后,仍忍不住回答回望他们所在的办公地点,尽管,他们的身影依然被高楼大厦堵在了街道的另一端!

听老民警讲述故事,真好!假如,我老了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向他们一样,穿着不愿脱下来的警服,将我们的所知所会一丝不落的交给我们的下一班次的。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25699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