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消除内心的矛盾,就能解脱分手的痛苦

情感也是需要经营的,我们应该耐心学习一些情感方面的知识,有哪些解决情感问题的小百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消除内心的矛盾,就能解脱分手的痛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

我和男友分手一个月了,他提出来的,我们在一起快一年了,本来打算下个月5月1号结婚的,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我,我很努力的去挽回过他还是不回头,我也反思过分手原因是我在闹别扭时会说气话,他也说就是不能接受我这一点,我想想既然事已至此就放手了!

可是我现在很痛苦天天失眠,控制不住自己总是会想他,不知道该怎样才能从这段感情中走出来,求老师指点,谢谢!

答:

一个再强大的人,在遭受突然的生活变故后,也会出现健康问题,更何况是一个本期待着做新娘、善良而又钟情的年轻女性呢?

本来打算一个月后结婚,却被未婚夫决然离开,美好的生活憧憬突然破灭,没有比这更大的生活打击,如果产生的是一个被抛弃的心理,那造成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还有伴随失败感的失恋状态,内心的矛盾会徒然增加。激烈的自我内心冲突,不仅挥之不去,而且随着思想的斗争愈演愈烈,导致许多数失恋者处在持续的痛苦中而不能自拔。

从你写的简单的文字中,看到了你内心的矛盾。“我和男友分手一月了”这句话很显然表明你的潜意识中是你主动分手,如果不是这样,你写的文字应该是“男友和我分手了”,汉语的语法表达的人称顺序,反映出事件人物心理决策的主次。如果能认知到自己才是提出分手的主动方,只是可能有后悔的心理,后悔的人一旦能真诚悔悟,一定能获得谅解。你也做出努力,可他并未谅解,也证明了你潜意识中并不是后悔心理,而是分手的主动方,只不过不是意识的行为表现,自己无法意识到。在生活心理事件中,潜意识判断也许才是可能的判断,宁可相信貌似不理智的潜意识,也不要相信理智下的意识,潜意识追求的是自己真正的快乐,而意识常常是追求于社会环境的适应,你总不会只是想按照环境的安排生活吧?

从你说“我也反思过……想想既然事已如此就放手”,说明你的分手意识是矛盾的,而分手的潜意识是坚定的,正是因为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从而导致了你目前的痛苦,这个痛苦不仅影响到身体的健康,譬如失眠,而且影响到心理的健康,让你无法从分手中走出来,更会影响到你以后的生活。如果能相信老师所说,接受你自己的潜意识,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也就化解了。一个不自信的心理状态下,往往会对他人所言不相信。爱情挫折最先损害的是自信,重建自信就能有相信,有了相信也就容易遵从别人的劝慰,而从痛苦中解脱。

你写的问题简短而明了,反映自己的潜意识内心坚定而充满了自信,你可能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与束缚,从而让自己陷入痛苦。跟随自己的内心,人脆弱的身体都能接受了分手现实,何况强大的内心为何还寄托在对方的心中。你之所以失眠,是因为你的内心常常不在自己的身体之中,还常常寄住在已经不是夫婚夫的那个人心中。统摄自己的内心,回归于自己的身体,让身心合一,身体的痛自然就没了,内心怎么还会有痛?人的心痛是因为养心的身体有痛,出于对身体的同情而心痛,身体无痛,心理一定可以无痛。想想看,从前恋爱中的男女,相拥相亲,身体每每融于一体,而现在身体分开了,心却没分开,身体也是有欲望的,更何况是心呢?

认清自己的身体欲望,满足或者消除它们,自然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了,睡眠也就好了;睡眠好了,心也就回来了。身心合一,一切重归于平静,那时就是新生活的开始。人皆有良知,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想想也就算了;即使是自己的,有时也会丢失,后悔与懊恼也无用。可以用用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在失恋这个事上去磨炼,心中的“铜镜”就会重新明亮,心中有了光亮,愉快心就活了。

当下最有效的解脱痛苦方法是去看看中医,先解决失眠和心神不宁静的问题。再在网上做做“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一下分手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心理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健康状态,如果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还是要赶紧看看心理医生,快速回归健康不也是你求助的心愿么?

编辑推荐

幸福课堂:如何消除婆媳矛盾?


进入婚姻围城的女人,面对婆媳关系都觉得很难应付,可以说,婆媳关系直接影响这婚姻幸福及家庭的和睦,“婆媳关系”是仅次于第三者的破坏夫妻感情的心理“杀手”。
还有人戏称其为影响婚姻质量的“恶性肿瘤”,是导致家庭内战的一大诱因。可见,其影响力和伤害性非同一般,蔚然成为青年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门“必修课”。
婆媳之间:相互尊重与谅解
婆媳之间的相互尊重要求双方有事全家协商处理,如经济开支、如何教养第三代等要共同商量,养成民主家风;而属于个人的“私事”,则应互不干涉,个人享有“自主权”。
作为媳妇,要多尊敬婆婆,因为婆婆年岁大,管家或教孩子的经验丰富;做婆婆的也不要总是在媳妇面前摆架子,要看到儿媳的长处,多尊重儿媳的意见,特别是教养孩子的问题。也就是说双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的事情,这时就更需要双方相互谅解。
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都包含着谅解的思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适合于处理婆媳关系。
婆媳之间:有分歧时回避矛盾,礼让为先
婆媳之间一旦发生摩擦,不管孰是孰非,作媳妇的一定要先忍让,万不可针锋相对。婆婆说什么,只管听着,等事后双方都心平气和了,再探讨矛盾的起因与解决方法。这样一来,婆婆面子十足,自己今后也会想法子弥补自己的过失,你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个识大体的好媳妇。
此外,婆媳双方平日有了意见,切忌向邻居、同事或朋友乱讲。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捎东西越捎越少,捎话越捎越多”。说的就是“传话”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亲朋邻里诉说,传来传去,面目全非,只会加剧矛盾。作为婆媳,应引以为训。
婆媳之间:发挥儿子的中介作用
婆媳关系本来就是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家庭人际关系,儿子在婆媳关系中扮演着“中介”角色。
儿子可以帮助婆媳进行心理沟通。例如平日家中有什么关于婆婆的好事,儿子可以多叫妻子出面,母亲过生日,买了东西叫妻子出面送给老人等。这些策略都有助于婆媳之间的情感交流。
婆媳之间发生矛盾时,儿子可以起疏导作用。由于婆媳之间既缺少母子间的亲切。又没有夫妇间的密切,因而出现了隔阂往往不容易消除,通过儿子从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
婆媳之间其实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不懂沟通方法,不懂将心比心。婆媳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什么样的距离才是最好的距离?还需要在生活中不断权衡、理解包容和关心。

创伤和痛苦的原因:内心坑洞!


创伤和痛苦的原因:内心坑洞!
关系的建立,往往是在填补彼此心中的洞
当你和某人建立起深刻的关系时,你就会用那个人来填补你的洞。你认为你从那人身上得到某些东西而将自己的洞填满了。举例而言,你可能会因为这个人欣赏你而感觉有价值,你无法意识到自己正在利用他人的赞美来填补心中的洞。只要你和那个人在一起便感觉到有价值,如此一来,你会不知不觉地认为是那个人使你变得有价值的。他无论给你什么都使你觉得那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你所经验到的满足都是他带给你的。
你的无意识看不见他使你感觉有价值的那个部分和你是分开的,你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那个人一旦死亡或关系结束了,你不会感觉失去了那个人,你感受到的是填补坑洞的东西不见了。你的感觉是你丧失了自己的一部分,而这就是你会那么痛苦的原因。感觉上就像你的肉被切开,某些东西被挖掉了。这才是创伤和痛苦的原因,由失落感所造成的伤痛。你可能会发现你的爱、你的安全感、你的力量、你的意志力都不见了。失去亲密伴侣会使你觉得以前被他填满的那些洞,现在又暴露了出来。
如果人们说,“我们彼此很适合”,这就意味着他们是在填满彼此的洞。这部分补足了这个洞,那部分补足了那个洞。当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时,他们会觉得完整而满足,因为他们感觉彼此互补,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变成了一个完好的整体。
很少有人能填满你所有的洞。你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人与活动,但他们仍旧无法填满你所有的洞。仍然会有一些坑洞存在,而这会造成你的不满足感一直持续下去。当然坑洞是无法被彻底填满的,只要对方有一点变化,或者说了某些让你不舒服的话,你就会感受到那些坑洞的存在。你会再度感觉到那些洞,“喔,他根本不认为我有任何价值。”你感到愤怒和受伤,是因为心中的洞又暴露了出来。因此,不满足感会一直持续着,是因为对方无法永远填满你的洞,特别是对方也需要你去填满他的洞。
学生:如果你的关系改变了,或者你生命中的某个人改变了,你的坑洞是否也会跟着改变?
阿玛斯:没错。任何改变都会动摇坑洞的四周。某些洞会被填满,某些洞会空掉,这时此人就必须学着适应,或是找到其他的方法来补洞。这通常意味着他们必须面对某些坑洞了。他们必须去感觉这些洞的存在,或是去了解它们。
现在你终于知道为何失去某个和你非常亲密的人,会是这么痛苦的事。和某人在一起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你已经对那种契合的状态习以为常,你深信那人就是你的一部分。失去那个人就像失去自己的一部分似的。
能填满你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你
如果能直接体验到这份失落和分离的感觉,你就有可能认清那些能填满你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你。如果你能跟这份失落感中的痛苦共处,而又不试图以别的东西掩盖它,你就会感受到那份空虚。你会感受到而且会看见那个洞。如果你允许自己去体会那份不足和空虚,你就会发现自己最根本的部分,并且能一劳永逸地填满那个洞。甚至不能说是填满,而是从此清除了心中的坑洞,不再认同那份匮乏感了。这么一来你便拾回了自己的一部分。你和你早已丧失的某种本质重新连上了,以往你一向认为只有靠别人才能办得到。
大部分人在结束一份关系时,都会感受到自尊的丧失,这便是为什么我要特别举出价值观的原因。若想探索那份失落感,你必须和那份感觉共处,并且得问自己,“为什么我觉得这么没价值,为什么他不在我身边我会觉得什么都不是?为什么我觉得我的价值变得如此低落?”如果你能和那份感觉共处而不企图改变它,只是留意并试着去理解它,便可能体验到那份不足和空洞感。假设你理解了这份不足以及它的源头,你很可能会忆起那个造成你无价值感的事件或事件的原型。
坑洞往往是被人格所填满的,而人格通常会记住那些令你失落、痛苦和矛盾的情境。我们必须在最深的层次重新经验那份痛苦,而且要贴近那个坑洞,才能看见这些记忆。我们一旦认清早期的那份失落感是什么,被我们遗忘的本体自然会重新活络起来。
因此,深刻的失落感往往是成长的机会,它可以使你更了解自己,并经验到那些你以为靠别人才能填满的洞。不幸的是,人们通常会极力防卫,不让自己深入地感受那份失落。这么做主要是想逃避内在的空虚。我们并不清楚空虚或不足乃是丧失某个更深的东西的征兆。那个东西就是我们的本体,而它是可以被重新拾回的。人们以为那些坑洞和匮乏感便是他们最深的真相了,超越它们之外就没有别的东西了。他们以为自己有某个地方不对劲,其实这份不对劲的感觉就是对无意识的一份体认。
经验坑洞如同经验到一个有容乃大的空间
人们往往会竭尽所能不去感受这些洞。他们觉得如果贴近那些洞,自己一定会被吞没。举例而言,当他们贴近“爱”的坑洞时,可能会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孤寂和空虚所带来的威胁。其他的坑洞则会造成一种快要灭绝的胁迫感。难怪我们不想接近这些坑洞!但是在我们的工作坊里,我曾经看过令人惊讶的事:如果我们能不去抗拒面临坑洞时的感受,你就会发现,经验到坑洞并非那么痛苦的事。那就像是一种什么都不存在的空寂感。那并不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虚无状态,而是一个有容乃大的空间。这是一个可以让本体显现的空间,而且只有本体可以从内在彻底消除掉坑洞或匮乏感。
学生:坑洞会不会以愤怒的方式呈现?
阿玛斯:会的。内在的匮乏感很可能以愤怒的方式呈现,尤其是内心如果抗拒那份空洞感的话。大部分的感觉,特别是那些不假思索的冲动反应,都是坑洞所造成的结果。如果坑洞全都清除了,这些情绪也就不存在了。哀伤、痛苦、嫉妒、愤怒、怨恨、恐惧——全都是坑洞所造成的结果。如果心中不再有任何坑洞,你就不会有这些情绪,那么剩下的只有本体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情绪会被称为激情、错觉或虚假的感觉。
整个社会都在教我们拿外在事物来填补自己的洞:我们应该从外在获得价值感、爱或力量。我们时常谈论与人为善、恋爱或拥有一份有意义的事业,是多么美好的事,就像人生的意义都要仰赖这些活动似的。我们总是将意义归功于某个人或事,而非真正有功劳的本体。整个社会的安排都是要人们互相补洞,我们所熟知的文明便是建构在补洞之上的。它既是人格的产物,也是人格的居所,它维持和滋养了人格。
学生:情形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阿玛斯:我不认为如此。我认为这是一种渐进的发展。人格对文明的主导性是经过一段时间才发展出来的。我们越是变得机械化,我们的文明就越倾向于补洞。许多人都认为过去的人类比较有爱,有品德,也比较能体认到实相,他们比现代人更能与本体联结。你也许听过“黄金时代”的说法。据说在“黄金时代”,人们所经验到的多半是本体而非坑洞。当本体逐渐消退而坑洞开始出现时,“白银时代”便开始了。接下来出现的是“青铜时代”,而我们现在是属于“黑铁时代”。这是最黑暗、最沉重的时代。铁除了护卫之外,没有别的东西了。我们时常会感觉到那份铁的特质,尤其是当我们企图以强硬的态度护卫自己时。全力护卫自己不去接触心中的坑洞,乃是对当代的一种描述。
允许自己忍受这些坑洞,并穿越它们到达彼岸
【真相是本来无洞】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181114.html

更多
上一篇:那些胡思乱想 下一篇:七夕1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