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至爱的亲情,别让父母孤单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至爱的亲情,别让父母孤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都大了,父母却老了。以前的贫困他们从不低头,而现在的孤单才真正让他们屈服。小的时候,就是父母的宝贝疙瘩,而今每次离开妈妈家,父母总是在身后依依相望,重复的叮咛着那句说了千百次的话;路上注意安全,到家来个电话。

这些天,父母的身体好像不如从前。女儿在家也对我说,妈妈,你最起码要让外婆和外公活到我大学毕业。想想女儿的话,觉得心里更是无比的愧疚。毕竟都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我何尝不想他们安康。自幼在我的心里,妈妈就是一个坚强,贤惠,又温柔如水漂亮的女人。从舍不得打骂我们,爸爸是个工作狂,经常工作很晚才回来,把单位当做家了!家里家外都是妈妈,每个清晨,我睁开眼,妈妈早已起床了。而别人家男人干的活在我们家也只有妈妈那只瘦弱的肩来承受。那个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看着爸爸工作归来。工作成家后,有时心情不好,父母的一句关心,也会发脾气,事后自己又无比的后悔,心疼。

而婆婆自从退休后,帮我养育孩子,每天下班后看到的就是热腾腾的饭菜,还总问我喜欢吃什么蔬菜。说我上班辛苦,每次吃完饭就要我午休。

我们有时为了工作,生活的压力而苦闷,郁闷,不喜欢聆听他们的倾诉。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从哇哇落地,到工作,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青春,迎来了缕缕白发,脸上留着岁月的沧桑,痕迹。对待父母,亲人,我们不求完美,只求无愧,无悔。不要等他们老去,才自责,悔恨。

记得在我10岁的那年,当我睁开被泪水凝固了的眼睑,望着窗外那轻飞的柳丝,一阵刺眼的光将我的眼睛蒙上。醒来的我只感觉脸颊好似如火般炙热,脑子好像装了块石头,沉得抬不起来,四肢乏力,身体里升腾了一股热气在膨胀,眼前的天花板在旋绕,我脑中被搅浑似的,被困在床上。第二次醒来,浑浑沌沌的,只是隐约地看见床边坐了个人,手中捧了一杯热水,那袅袅的水汽开始蒸腾。我从模糊中看着这个人,眼角处似乎荡漾着若有若无晶莹的泪光。那人看了我一眼,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跟我说:“你醒了,先喝点水吧。”是爸爸。此时我已经无力说话,只感觉有一只大手将我扶起,随即送入口中的是热腾腾的水。我一直盯着爸爸,用那半睁半闭的眼睛审视着他那凝重的神色,眼角旁那深凹的皱纹,我哽咽了,胸中氤氲的热气开始沸腾,涌入血液的是无尽的温暖。

我又睡下了,我没有闭上眼睛,我瞳仁里呈现的是一个个如雾气般若虚的轮廓,那个日渐苍老的背影。他也在看着我,用那双温暖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那发烫的头。突然有阵冰凉在我头顶扩散,是泪吗?我眼前模糊不堪了,仿佛是一汪浑水,我那湿湿的眼角也印证了心底最深处炽热的呼唤,我用心感受到了耳边的絮语,是爸爸在对我说,“睡吧!没事的。”我已经控制不住泪水的迸发了,就让它化作雨后泉涌般迸发吧!宛如春雨,滋润着土地。我昏睡过去了,连同那初日东升时的光辉一起沉淀的,还有那在脑中萦绕的,关爱的温暖,包容了我的幸福,在嘴角微微荡漾。

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别人的影响,而我,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小时候,父母工作很忙,我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后,都遵从父母的教导做完功课才出去玩。可是有一天,我实在太累,没有做完作业就睡着了。妈妈回来后,就把我叫醒,那时,我又困又累,哭个不停。妈妈就耐心的对我讲,我说过,当天的事情当天要完成,哪天也不能例外;否则,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虽然那个时候我不太明白母亲的用意,但现在我深深地明白了:如果没有小时候父母的严格管教,以我当时的性格,今天很可能会变成一条大懒虫。

我的父母是很守信用的人,只要他们力所能及,凡是答应过的事一定会尽力去做。在我上初一的第一个周末,父母曾答应带我和弟弟去玩。可是到了星期五晚上,单位打电话叫我父母回单位工作,说是有急事。我心想:明天的计划泡汤了。我们姐第俩很不高兴地上床睡觉了。躺在床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快起来,我们出去玩了。”在睡梦中,隐隐约约听到叫唤声,我很不情愿地睁大了眼睛,原来是爸爸妈妈。我那时非常兴奋,急忙跳下床。这时,我才发现爸妈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一定是熬夜了。他们为了能实现带我们出去玩的承诺,连夜工作,真是太辛苦了!经过这件事,我也学会了做一个守信用的人;答应过别人的事情,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完成。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教会了我很多事,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懂得了分辨是非,明辨善恶。他们是我成长路上的向导。我今天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父母在我成长中的影响,将令我终生难忘,终身受用。如今长大成熟的我不经意间小时候的事情历历在目!

一个简单的问候,一句真切的关怀,一个甜甜的微笑,也是一种爱。只要我们快乐,幸福,健康,就是父母最大的心愿。我们都善待身边的亲人吧!特别是年迈的父母,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逢年过节,多回家陪陪父母,多给点关怀,别让我们的父母感到孤单…

小编推荐

父亲,一生的至爱


有一种情,从来不必说出口却深邃如绝谷;有一种爱,所有的文字在他面前都显得苍白;有一个人,无论为你付出多少都不求回报

题记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父亲节,每次读完这文字,我的眼角总是湿润的,既而沉默,心里总会有一些悸动,往事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我仿佛又看到了父亲那弓的背影。

一直以来写了很多文字,却从来没有为父亲写过完整的文字,其实,谈及自己的父亲,我是骄傲、幸运的。

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没有好衣服穿,还吃不饱肚子,但是父亲学习很刻苦,肯下功夫,老在班里拿第一名。

我儿时他就已经是我们村的村长了,作为一个没钱没关系的农村孩子,他能够这么很优秀。从小生活的环境和爷爷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从而养成了他正直、坦荡、无私无畏,处处为他人着想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德。他的为人处事、生活的作风总是起模范的带头的作用,所以,无论走到哪里,提起父亲,认识的人都是交口称赞的。总是受到村民的尊敬和爱戴。如今虽已经退休了,可大家看见他仍亲切叫他:老村长,每次别人这样叫他时,我总能看到父亲那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当我渐渐长大,生活和阅历与父亲的教诲共鸣。它使我明白了人要勤恳,对人要热忱。逐渐读懂了父亲深深的爱。它犹如一座大山,没有丝毫的表露,却无时不在拱卫着你。如今,我已成家,我已是为人妻、为人母,然而在父亲的眼里,我仍是个不成熟的孩子。父亲常常和我们姐妹几个围坐在桌上,无所不谈。父亲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也数不清,他用这样的话叮嘱过我们多少次,但我懂得,他对我们那份期待永远没有尽头。在父母心里,只要我们姐弟三个有出息,他比什么都高兴,什么也不求。父亲还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以后你们的路还很长,各自的命运,一定要把握好他教会我们很多,让年轻的我们勇敢而且豁达,让我们学会感恩而且宽容,这些年来,我们三个子女也没有让他失望,都在各个城市发展的很好,这也是我们回报父亲最好的礼物。

想想自己每天看新闻,看报纸,看书也是缘于他的熏陶之下,才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这些年来,无论哪一点我也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这一点也让父亲倍感欣慰。父亲曾经对我说:孩子,你别以为现在有钱了,可咱的血管里流的是农村人的血,咱的骨子里要有农村人的那份质朴和忠厚。努力去爱别人,用爱心去对待一切,才会从他们身上知道爱的力量;才会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值得去珍惜、去爱护。他的教诲时时鞭策着我,那么多年过去了,我所经历的烦恼和困惑,不都是父亲那普普通通的话让我学会了乐观地面对一切吗?

每每我打电话回家,说到最后他总少不了那一句:照顾好自己,每每此时我的鼻子总是酸酸的,由于两座城市相差太远,我们只能在节假日回去看看他们,我们回家的日子是他最开心的,总是一大早和母亲忙着张罗着好吃的,等到我们回家时,总会事先准备一两道可口的小菜或家乡的特产,让我们捎带回自己的小家;父亲是个勤劳的人,直到现在还在帮哥的厂里张罗一些琐事,我们都叫他应该享受晚年,不要让自己太累了,他只是笑呵呵的说:人呢,总要活动活动的,还有能力总要帮一点的

每次去看望他们我们总是匆匆去,匆匆回,当车子离他们越来越远时,我又一次看到父亲那深邃的背影,此时,心里总有一股莫名惆怅和淡淡的失落流淌在心中,好多时候我真的不忍回头去看那幅画面,就如现在当我敲打这些字时,脑中又出现了那场景,我只有深深的祝福和默默的祁祷他们,幸福、安康。

父亲的一生是清贫的,他虽没有给我留下更多的财富,但他留给我的自信与坚强却足以让我受用一生

其实,许多时候,爱,并非总是披着华丽的外衣隆重登场,很多时候它以一种淡定从容的姿态渗透在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生活中,父亲的爱,让我不甘堕落平庸,让我奋进,是风雨中的一把伞,给我温暖,是劳顿前行中的港湾,让我感到温馨。

父亲,您是我的骄傲,您是我一生的至爱!

伤父母的四种话——人大的教养,是善待父母 亲情文章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伤父母的四种话——人大的教养,是善待父母 亲情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国平曾说过:“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最好的教养,不仅是对陌生人彬彬有礼,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最爱的人。因为你最亲近的人,只有你才懂得如何去爱。

当我们牙牙学语或蹒跚学步时,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微笑和鼓励,都能给我们带来莫大欢喜。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的生活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有委屈从不向儿女吐露,哪怕生病了也只是默默地吃几片药,还在孩子面前假装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背后,其实是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与依赖。

面对这种爱与依赖,我们又做了什么呢?

我们从乖顺听话的孩子,变成了独立、叛逆的成人,有时甚至让语言变成一把利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很可能在父母的内心狠狠地刺了一下,看似平常,伤人却深。

一、批评父母无能

“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跟你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

“跟你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这样的话,其实是对父母极度的不信任。他们做的好与不好有什么区别呢?父母喜欢为孩子做点事以体现其价值,拒绝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儿女不需要他们了,从而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其实这背后暗含的是子女的情绪化和傲慢、不谦卑。

父母年岁大了,面对许多新鲜事物,不会像子女那样紧随潮流,即便在子女眼中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他们也要学上好多遍。

比如京博君父亲,刚上一年级没几天就遭遇文革辍学,到现在拼音都不认识几个,幸好爷爷出身书香世家,教父亲勉强认识了几个汉字,但父亲至今都不怎么会用智能触屏手机,有一次回家时他问我怎么发短信,我教了他好多遍但还是没学会,我不耐烦的冒出一句“你又不会拼音,再简单你也学不会”,听罢,父亲没再说话。后来我想再教父亲用触屏手机,但被他断然拒绝了。再后来听母亲说,当初你父亲学发短信,是为了不影响你工作。

很多子女都认为自己比父母强,却忽视了父母的经验与学历无关,这是必须亲身经历过才能拥有的体验。这些话不仅会让他们伤心,还会让他们因年老产生的自卑感加重,觉得自己没用,恐惧落后于时代。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没有父母哪有我们?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吃饭走路,从来没有嫌弃我们笨,父母老了,我们应该做父母的老师,做到百问不烦,这其实也是一种孝道!

所以做子女的千万不要批评父母的无能,这样他们会很伤心!

最大的孝,便是不对父母色难。

二、抱怨父母啰嗦

“有事吗,没事我挂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真啰嗦”

“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

也许一个简单的事,父母也会嘱咐很多遍,例如叮嘱我们穿厚点,嘱咐我们别着凉,嘱咐我们少喝酒,嘱咐我们早回家……这时,一定不要对父母说:“别啰嗦了,烦不烦!”因为只有真爱你的人才会啰嗦你,其实你的父母并不是一个啰嗦的人,你见过他们什么时候向别人啰嗦过?

“记忆中和父母拌过无数的嘴,但从来没想到,小时候一句无心的话,妈妈竟然整整记了20年。”一位网友说:“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是冬天,早上快迟到了,我妈非说今天要变天,让我把棉裤穿上,我说我不冷,来不及了,她还是唠唠叨叨没完,说‘你穿上怎么了,能花多少时间啊,长这么大怎么这么让人操心啊’,我一急就脱口而出,‘嫌我让你操心,那生我干嘛呀?’我妈立刻不说话了,我推起自行车就往外走,她追出来,默默地往我车筐里塞了个面包。”说着说着,眼圈红了起来。

不经意的这样一件事,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却时不时总提,“那你生我干嘛呀”这句话,就像刻在了她脑子里一样,20年了还念念不忘。去年这位网友生了孩子,10个月里拖着沉甸甸的肚子累得要死,她说,“要是我的孩子以后这样说,估计我给他一个耳光的心都有。”

尹默父母是在他考上大学那年离的婚。毕业后,他特意选了一个远离父母的城市工作,工资很低,付完房租饭费所剩无几。整整一年,他没给家里打过电话。有一天在地铁口,他接到了父亲的电话。一段很长时间的沉默,仿佛父亲不知道该怎样开口,尹默不耐烦地说:“有事吗?没事我挂了,我电话快没钱了。”没想到父亲说:“我知道,我给你的卡里汇了6000块钱,实在辛苦,就回家吧,爸爸养你。”这句话让尹默泪如雨下。

不让亲近的人伤心,是一个人最高的教养

三、对父母的教育不耐烦

“烦不烦啊”

“瞎操心什么啊”

“我知道了,别说了,你说的我懂”

“孝顺”两个字千百年来被我们挂在嘴边,但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它们的含义。“孝”体现了下对上的爱和尊重,“顺”要求孩子在顺服父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如果在子女的内心里没有这个“顺”字,那么很容易在沟通中丧失谦卑和尊重。

每当父母因为某件事教育我们时,好多孩子会说:“我知道了,别说了,你说的我懂”等不耐烦的话,其实父母只是希望我们过得更好。直到我们为人父母后才明白,原来我们也是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对父母多一些体谅,等他们哪天不管我们了,不再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会更加难过!

四、对父母讲职场用语

“谢谢你”

“请”

小的时候,父母给你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你高兴的会说:“妈妈,谢谢你。”父母可能会为此欣慰高兴;

但当你长大后,每次回家,看到父母给你做饭铺床,你也把“谢谢你”、“请”这种职场用语挂在嘴边,难免会让父母心酸,也许你是无意中把这些话带到了家里,也许你是真的想感谢父母。但是当着他们的面说这样的话,会让他们伤心。

因为在父母眼中,你始终都只是孩子,都是那个调皮捣蛋、横冲直撞,老惹自己生气的小鬼。所以他们给予你的爱,是一辈子的,是不求回报的。

林俊杰有一首《陌生老朋友》的歌,这样写到:

问候太客套,不要太像社交,不如胡说八道;

小人就小人,友情不用搞得太深奥;

不怕有磨擦,吵吵闹闹,只怕太有礼貌。

在某些场合,对待某些人,我们需要礼貌,谨慎一点;

但在某些场合,对待亲密的朋友,我们可以随意一点,甚至可以邋遢一点。

哪怕你真的想感恩父母,也不要把“谢谢你”、“请”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五、人最大的教养,是善待父母

鲁迅一生娟介耿直,从来都是心口如一,从不违心屈从,唯独对自己的母亲妥协过,哪怕是最平常的起居生活,也是极为妥帖、恭顺。

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寂寞,鲁迅特地将母亲从老家接到北京,并把他最大的房间留给母亲住,自己和妻子住小的。

每天晚饭后,都要到房间与她聊天。

出门之前,总要先到母亲屋里说声:“阿娘,我出去哉!”

回来后,也一定去母亲处说声:“阿娘,我回来哉!”

还时常带回些母亲喜欢吃的小食品。

鲁迅的文章虽然写得好,可他的母亲却不爱看,有人曾特意送了本《呐喊》给她看,还说《故乡》写得好。

老太太读完却说:“没啥好看,这怎么也可以算小说呢?”

原来,老太太喜欢看新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尤其是张恨水的作品。

于是,鲁迅就跑到书店买来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美人恩》送给母亲。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说:“鲁迅的伟大,不但在其创作上了可以见到,就是对待其母起居饮食的言行中,也可以见到他伟大的典范。”

是否,我们也像鲁迅一样,给予了父母足够的体贴与温情。其实他们所祈求并不多,一份简单、耐心而温馨的爱就足矣。

父母忙了大半辈子了,一直说,等你大了,就不管你了,等你结婚了,就管不动你了,等你有孩子了,就懒得管你了,等你孩子上学……等的她都老了。

当他们慢慢老去的时候,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这是儿女能给予他们最好的报答。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亲情文章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亲情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种教养。”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渐渐老去,成为弱的那一方,我们占据强者优势。

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往往藏着我们最真实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1

父母,是我们的根

司马迁曰:“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我们的根本。

我们就像天上的风筝,在广阔中尽兴,在微风中爽朗;父母如同风筝之下的线轴,拼尽全力牵扯,只为成全我们一片蓝天。

时光流逝,风筝越飞越高,越来越忙;线轴越转越旧,越来越唠叨。

风筝开始敷衍每一次与线轴的谈话,减少陪伴线轴的时间。

直到有一天,线断了。

风筝失了方向,一头栽到树枝上,遍体鳞伤。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追逐所谓的名利梦想背井离乡,待与父母永别才幡然醒悟,苦尝遗憾。

毕淑敏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就像鲜花有根,在慢慢凋零的年岁里,内心始终充满希望;

父母去,如同鲜花失了根,看似绚烂,内心早已枯萎。

人,不管活得多枝繁叶茂,都不要忘记埋在底下的根,要及时尽孝。

2

百善孝为先,行善要及时

《韩诗外传》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世间的遗憾之所以成为遗憾,是因为人生无法重来。

有人说,一次生前的孝敬,胜过身后百次扫墓;清明烧万堆纸钱,不如在世端一碗饭。

深以为然。

行善要及时,岁月从不饶人。

曾看过一个故事:

古代有一男子叫韩伯俞,从小到大,每回犯错,母亲都会打他,但他从未哭过。后来有一天,他又犯了错,母亲打他,结果他大哭。母亲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他说:“以前,您打我,很疼,但我能感受到您是为了教育我才如此,所以没哭。但是,今天您打我,力气小了很多,已经感受不到疼痛了,说明您已经老了,我能孝敬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啊!”

岁月无情,时光飞逝,很多人记忆里的健壮,早已佝偻。

人生苦短,总要在触不及防间欣然接受那些难以想象的事实。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为人子女,不要相信所谓的来日方长,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要在来得及的时光里,尽情陪伴。

3

对父母好的人,一生幸福

《世说新语》中言:“生老病死,时至则行。”

回味一番,只有无奈与辛酸。

父母见证了我们的出生与长大,我们却要面对父母的衰老与死亡,前者是喜,后者是悲,汇聚成平凡的人生。

人人皆如此,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悲”中倾注一些喜,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对他们和颜悦色,用包容与爱陪伴他们人生最后一程。

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往往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生活中,很多失败者会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到父母的身上,认为他们害了自己的一生,心中仇恨入骨,更谈不上“孝顺”二字。

他们对父母的百般苛刻,是变相的人格扭曲;他们要求父母完美,自己却千疮百孔。

人无完人,父母只是用他们的方式爱我们。

《战国策》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有的“计”,是难以使人接受的,或是错误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能被一一赦免。

能包容父母的人,足以包容天下;对父母好的人,一生幸福。

4

《劝孝歌》言:“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生而为人,要有孝心,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要知足感恩。

父母在,我们仍是少年;父母去,我们只剩沧桑。

人活一世,请珍惜缘分,请善待父母。

文章来源:http://m.qg13.com/q/513202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